摘要:“還行”表應(yīng)答,在報刊、網(wǎng)絡(luò)中隨處可見,使用頻率很高。根據(jù)其在具體語境中的功能解讀,可以分為用于表肯定、表敷衍和表否定三類。三類用法實際上是“還行”基本功能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語用解讀,其語用動因可以用禮貌原則和交互主觀性理論加以解釋。
關(guān)鍵詞:“還行” 禮貌原則 交互主觀性
問題的提出
應(yīng)答語“還行”在現(xiàn)代漢語口語交際中隨處可見,例如:
(1)父母問:
考試怎么樣?
子女回答:
還行/可以/好。
?。?)“我這個菜味道還不錯吧?”“還行?!?br/> ?。?)“我的新裙子怎么樣?”“還行吧?!?br/> 其中的“還行”表應(yīng)答。同是應(yīng)答形式,以上各例句中“還行”的表達功能不同,例(1)中“還行”到底什么意思?孩子到底行不行?他真的行嗎?看來孩子說“還行”只是在敷衍父母。而例(2)(3)中“還行”其實就是“不怎么好”的意思,是一種敷衍或者弱肯定。那么,“還行”在不同語境中的表達功能有何差異?不同功能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是什么?這些功能差異形成的內(nèi)在動因是什么?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加以解釋。
“還行”的表達功能
根據(jù)在具體語境中“還行”的實際表達功能,我們可以將“還行”的表達分為三類,即表肯定、表敷衍和表否定。
表肯定。“還行”表肯定語氣,“真的行”義,即“還可以”。這一類“還行”中的“還”表示“抑的語氣”①,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輕里說,表示勉強過得去。如:
?。?)對方把樣品送到鼻子下面嗅了嗅,“還行,全拿出來吧!”(1994年報刊精選)
例句中的“還行”表肯定,例(4)意思是說“(樣品的質(zhì)量)還可以”。
表敷衍?!斑€行”表敷衍,肯定語氣弱化,表示不愿與對方交流。如:
?。?)每天回到家還得回答讓我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詢問:“今天感覺好嗎?有哪個地方感覺不舒服?”“學得累嗎?能適應(yīng)嗎?”可我能說什么呢,不能讓爸媽再跟著著急呀,于是只好“還行,還行”地迎合著。(http://vip.book.sina.com.cn)
例句中兒子回答的“還行”沒什么實在意思,并不是真的在回答父母的問題“感覺好、舒服”,只是在敷衍爸爸媽媽,不讓他們著急而已。
(6)“行。走走,哎,我問你哪,你到底富不富呀?”
“還行吧?!蓖跗鹈鞣笱苤?br/> 說話間,他們已經(jīng)走在急急忙忙的人流中。(曹桂林《王起明回北京》)
例中王起明的回答并不是很明確(富還是不富),只是隨便敷衍對方的話語。
表否定。“還行”表否定,即“不行”。實際上是“不行”的委婉說法。
?。?)一場玩完,劉美萍已是臉色蒼白,又驚又氣,她腿軟軟地從車上爬下來,一時話都說不出來。“還行吧?”馬青跑過來假惺惺地說,“人家外國人就愛玩這個,刺激。”“還行。”劉美萍硬撐著說,隨即話里帶了哭腔,“可我們明水從沒讓我不吃飯就從事劇烈運動。”(王朔《頑主》)
例(7)中,劉美萍被問及感覺如何時,感覺很不好,即表意是否定的,說“還行”只是為了保全面子。
“還行”的語用機制
“還行”的這些表達功能的語用動因可以用禮貌原則和交互主觀性來解釋。禮貌原則是語言學家G·利齊(Leech)從語用學和人際修辭的角度提出的,包括六個準則。講求禮貌也就是盡量避免或減輕一些交際行為給面子帶來的威脅。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帕奈羅比·布朗(Penelope Brown)和斯太芬·萊文遜(Stephen Levinson)提出面子論。他們認為,如果人們在交際中要互相合作,那么說話時就需要在保留面子方面進行合作。人們交際活動中的很多言語行為都會威脅到聽話人的面子,例如命令、請求、提醒、異議、反駁等言語行為,因而說話人在不得不施行這些言語行為時要采取一些禮貌補救策略,以維持正常的人際關(guān)系。
其實“面子”這一概念還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中國人在社會交往中往往講究“賞臉”、“留面子”,盡量避免“丟臉”。因此,在交際中,為了給自己面子,也為保留對方的面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禮貌語言,②即在不損傷自己面子情況下向?qū)Ψ奖硎径Y貌。當不得不使用有傷面子的言辭時,采用的策略往往是先肯定后指出不足,或先贊同后擺出分歧,這就是所謂“求同”③。因此,禮貌和面子對于實現(xiàn)交際中的和諧起著重要的作用。
“交互主觀性(intersubjectivity)指的是說話人/作者用明確的語言形式表達對說話人/讀者‘自我’的關(guān)注?!雹苓@種關(guān)注可以體現(xiàn)在認識意義上,即關(guān)注聽/讀者的態(tài)度;也可以體現(xiàn)在社會意義上,即關(guān)注聽/讀者的“面子”或“形象需要”⑤。交互主觀性表達的深層次動因其實還是會話中的禮貌原則。
其實,在說“還行”的時候,無論是用于敷衍,還是用于否定語氣,都體現(xiàn)了說話人在說出自己的意見、觀點的同時,也關(guān)注到聽話者的感受,考慮到其接受度,是一種較為典型的交互主觀性表達。所以,不難體會,在“還行”出現(xiàn)的對話框架中,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相互體諒、相互關(guān)照的良好的互動關(guān)系顯而易見。
如果著眼于“還行”的禮貌表達功能,我們可以假定,在運用表示敷衍的“還行”的語境中,說話人當時的面子受到威脅,被問到一些不愿意回答的問題時,說話人既不想損害對方的面子,又想保全自己的面子,運用“還行”是作為禮貌策略的最好的選擇。例如例(1)孩子在考得不是太好,不能達到父母要求的標準而被問及“考得怎么樣”時,孩子就選擇說“還行”敷衍過去,使父母及自己的面子都得以保全。再如:
?。?)不止一個人問過我:“臺灣鳳梨酥很好吃吧?”每次都不知如何準確作答,含糊說:“還行吧,反正就是糕糕餅餅之類,做得比較精細?!保ā督?jīng)濟導(dǎo)報》,2010年8月23日)
以上例句中說話人被問及一些不愿意回答的問題時,為了保全雙方面子,就用“還行”敷衍過去。在斷然否定對方話語信息這個語境里,即使用“不行”的否定表達功能時,說話人損害對方及自己面子的程度非常之高,此時使用“還行”,其表肯定功能已被語境強行排擠出去,唯將其作為禮貌補救策略來使用。所以,“還行”的否定用法也是語境作用的結(jié)果,沒有發(fā)生表達上或結(jié)構(gòu)上的重新分析。如例(7)中,劉美萍被問及感覺如何時,感覺很不好,可是實話實說會損害對方及自己的面子,因此使用“還行”其實是一種否定,運用這種禮貌策略是為了保全雙方的面子。
這些不同表達功能的“還行”,都共同體現(xiàn)了說話者的一種交際策略:本來是自己單方面的想法、態(tài)度和情緒,特別是一些有損對方或者自己面子的想法和態(tài)度,說話者希望采取一種禮貌策略,以降低因自己的看法態(tài)度或情緒給人帶來的心理影響,或者當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脅時保全自己面子的一種做法。這些用法都與交互主觀化的作用有關(guān)??梢姡斑€行”作為話語標記具有交互主觀性。作為話語標記,“還行”主要是承前性的,也就是說,它主要是與前面的話語相關(guān)聯(lián)。所以,幾種功能不同的“還行”其實都是作為一種禮貌策略來使用的。
結(jié)語
表應(yīng)答的“還行”的表達功能在不同語境下的具體解讀,可以大致分為三類:肯定、肯定弱化和否定。其中肯定用于表達“還可以”;肯定是弱化“還可以”的程度,表敷衍;否定的“還行”功能主要是否定語氣。應(yīng)答語“還行”在不同語境中雖有不同的功能,但其基本功能始終沒有發(fā)生變化。也正是因為其不變的基本功能,決定了其成為言語交際活動中交互主觀性的表達形式,其深層次的聯(lián)系則可以歸結(jié)為其作為禮貌策略來使用的語用功能。也就是說,在說話人施行了一個可能會威脅聽話人面子的言語行為時,應(yīng)答語“還行”作為一種禮貌補救策略的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全聽話人和說話人雙方面子的作用。
注 釋:
①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版。
?、诤巫匀唬骸墩Z用學與英語學習》,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垲櫾粐骸抖Y貌、語用與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1992(4)。
?、軈歉O椋骸督陙碚Z法化研究的進展》,《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1)。
⑤Tra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