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御寒保暖非常重要。許多疾病的發(fā)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系。中醫(yī)認為,胃部、腰部、腿部最易受寒邪侵襲,冷天對這幾個部位要特別關照。
胃部
由于胃靠近腹壁,沒有肌肉、脂肪等物質(zhì)在外圍包裹,容易受“涼”;此外,在寒冷的空氣中,身體很快進入應激狀態(tài),交感神經(jīng)和迷走神經(jīng)會很快興奮,使得胃部的血管痙攣、收縮,胃內(nèi)血流量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胃部易缺血缺氧,容易出現(xiàn)胃痛、腹瀉、惡心等癥狀,正因為如此,冬季歷來是胃腸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因此,在冬季要注重胃部的保暖,尤其是那些身體比較瘦的人。因為身體較瘦的人通常胃壁較薄,在氣溫變化的情況下更容易產(chǎn)生痙攣,輕者導致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甚至可能產(chǎn)生嘔吐和腹瀉等情況。
專家特別提醒那些“要風度忘了溫度”的年輕愛美女性注意保暖。一些女性身體本來就單薄,更不能為了時髦穿得太少,造成腸胃和身體“雙重受損”,要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此外,要多吃熟食和暖食,減少生涼食物入口,避免腸胃受到過度刺激。
腰部
腰為腎之府,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腰部受寒冷刺激,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緩,尤其是吹“過堂風”后容易刺激神經(jīng),引起腰部疼痛,甚至舊病復發(fā)。
所以要及時增添衣服,防止腰背受涼,可以選擇適合自己體形的護腰帶保暖,或是及早穿棉背心、馬甲等,不要讓風吹著前胸和后背。盡量減少在寒冷潮濕條件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時間,以免腰部疲勞過度,誘發(fā)腰部酸痛的癥狀;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被子;晚睡前可搓擦腰骶,方法很簡單,先兩手掌搓熱,然后按緊腰部,用力上下擦搓,以腰部發(fā)熱為度。有腰部疾病者夜間可使用電熱毯、熱水袋等取暖,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新陳代謝,促進傷部恢復。
腿部
氣溫降低,很多人關節(jié)開始怕冷、怕風,甚至刺痛;小腿上有一塊叫腓腸肌的肌肉,最容易發(fā)生收縮、抽筋。肌肉在寒冷的刺激下,就會收縮,當收縮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fā)生抽筋現(xiàn)象。因此要注意保暖,要穿厚些的衣服和襪子,必要時也可戴上護膝。女性在冬天最好不要穿裙子。
足部距離心臟最遠,最易受到寒邪侵襲,因而有“寒從腳下起”之說。因此,足部保暖很重要。最好的方法是用熱水燙足。堅持用熱水洗足可以驅(qū)散寒邪,溫暖全身,促進周身血液循環(huán)及消除疲勞。早上運動后用熱水洗足可以健腦強身,睡前用熱水泡腳10~15分鐘,擦干后再在腳掌心部位摩擦60次,可起到御寒的作用,并可提高睡眠質(zhì)量。要及早穿棉鞋、棉襪,重視足部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