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曰:“不學(xué)禮,無以立?!薄墩撜Z·顏淵》又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毕啾戎?,《禮記》說得更直白了:鸚鵡能說話,終歸還是鳥;猩猩就算最后能說話了,那還是禽獸;如果人沒了禮,雖然會說話,但和禽獸有什么區(qū)別呢?
《說文解字》對“禮”的釋義為“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示”部表示與祭祀有關(guān),而“豊”是象形字,形同放著兩串玉的祭器。這表示它的最初意義就是用容器盛物,來祭祀祖先,祭祀天地。換句話說,我們今天所說的禮儀,源于我們遠祖在祭祀天地的活動中所必須遵循的一些制度和規(guī)范,它的核心是明長幼之序,分尊卑之別。作為禮儀之邦,中華民族自古就很崇尚禮儀。在歷史長河當(dāng)中,有不少尚禮尊禮的先進事跡,當(dāng)然,偶爾也會有那么一些“非禮”的另類成為反面的教材。
百善孝為先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薄蹲髠鳌の墓辍氛J為:孝,禮之始也。孝順是中國人衡量品格的基本尺度?,F(xiàn)在有評選孝慈個人的活動,在過去,同樣也有不少感人的孝子故事。善于做宣傳工作的古代人,更是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對這些先進人物進行包裝,并推廣之。“二十四孝”當(dāng)屬最成功的范例。
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xùn)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以后,“孝”系列不斷推陳出新,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在傳統(tǒng)的木雕、磚雕和刺繡上,常見這類題材的宣傳海報式的圖案。
這24個故事中,不少都富有神話色彩,比較紀(jì)實一點的當(dāng)屬“親嘗湯藥”、“滌親溺器”、“滋蚊飽血”。第一則故事的主角是漢文帝劉恒,他是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179年)即帝位。他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3年期間,盡管他貴為九五之尊,但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重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第二則說的是宋朝的大文學(xué)家,蘇門四學(xué)士之首—黃庭堅。他為自己的母親清理便器,每天都親自洗。像他這樣的一個名人,滿腹經(jīng)綸,但是在家里仍然堅持履行著一個孝子的義務(wù)。
第三則,“滋蚊飽血”的故事,說的是晉代吳猛母親早逝,與父親相依為命。由于家貧買不起蚊帳,每到夏夜,吳父常常因蚊蟲叮咬而睡不好覺。吳猛年紀(jì)雖小,但非常有孝心,為了讓父親睡好,自己竟赤裸上身,讓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飽了血就不再叮咬父親。吳父去世后,吳猛為父親守喪3年,3年里他燒紙供奉,早晚祭奠。
五天的等待
天地君親師,尊師重道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西漢名將張良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后,張良刺殺秦始皇未遂,受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有一天張良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然后回過頭來沖他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直皺眉頭,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
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jīng)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
老人走時回身對張良說:“五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點頭答應(yīng)。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jīng)等在那里:“和老人約會,怎么遲到了?五天后的早上再來!”說完就離去了。
第二次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怎么又落在我后面了?過五天再早點來!”
第三次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比缓笏贸鲆槐緯鴣?,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10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fā)跡了?!崩先苏f完就走了。早上天亮?xí)r,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yīng),后來又歸附劉邦。張良根據(jù)《太公兵法》經(jīng)常向劉邦獻計獻策,成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為留侯。
這只是一個傳說,張良的智計奇謀來自一本上代兵書也未必可信,但是張良以禮待人、尊師重道的故事卻得以流傳。
舉案齊眉的愛情
在戲劇中,有很多關(guān)于“休妻”的橋段。據(jù)說,孟子也曾經(jīng)因為覺得老婆坐相不佳而打算下“休書”。我們也常常聽到古代所倡導(dǎo)的“三從四德”、“男尊女卑”之類的禮儀守則,由此可見,夫妻相處之道也是古代禮儀很重要的一部分。
說到此,就不得不提到舉案齊眉的典故。
這個故事的男一號是位才子,名叫梁鴻。王莽篡權(quán)的時候,其老爸被封了一個“修遠伯”之類的大官,娶了個漂亮老婆,也就是梁鴻他媽。不幸的是,王莽篡權(quán)沒幾下就完蛋了,所以梁鴻他爸也官運衰落,逃難途中染病去世,死的時候連棺材都沒有,梁鴻他媽也跟人跑了。在梁家親友的贊助下,梁鴻才勉強從太學(xué)學(xué)有小成。不過,學(xué)成之后卻無奈選擇了牧豬的職業(yè)。
該是故事女一號孟光登場了,可是并不算才子配佳人的俗套橋段。史書記載孟光長相丑陋,被列為“四大丑女”之一,然而她頗懂禮教,家族世代經(jīng)商,也算遠近知名的有德行的小富婆。當(dāng)時很多別有用心的男子都來孟家求親,不過,孟光的夢中情人卻是梁鴻。結(jié)果出乎所料,梁鴻就喜歡有德的女子。從此,由才子配大齡剩女的美好的姻緣就結(jié)成了。
兩人結(jié)婚后,隱居山中過上了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每天梁鴻下地干活歸來,孟光早已把飯菜做好。夫妻倆對彼此都非常尊敬,一個把盤子托得跟眉毛齊平從來不會仰視丈夫的臉,一個總是會用雙手接過妻子遞過來的盤子,彬彬有禮。從此就有了“舉案齊眉”的成語。
懸禮梁上的山濤
竹林七賢中山濤比較低調(diào),知名度不高。由于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山濤甚至給人追名逐利、有損名節(jié)的印象。其實嵇康此文意不在山濤,同時也有圖口舌之快之嫌。山濤好心舉薦嵇康,其至誠之心嵇康也是明白的,所以他在刑場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女托付給了山濤,留言道:“巨源在,汝不孤矣?!痹陲当粴?0年后,山濤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
其實山濤本人也是非常注重個人修養(yǎng)、明禮恪法的。
他早年投靠司馬氏,仕途平步青云,官至吏部尚書。鬲令袁毅名聲不好,官癮卻大得很,行賄遍及朝中,以求升遷。山濤位高權(quán)重,自然也是袁毅極力巴結(jié)的對象。袁毅送的禮,“眾人莫不受”,一向老于世故的山濤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同,便收下了。也許山濤知道袁毅遲早有一天是要倒霉的,便令人將禮物“懸之梁上”一直沒用。后來袁毅“坐交通貨賂,大興刑獄”,牽扯到了許多人,凡是收受了賄賂的人都被調(diào)查,只有山濤一點事沒有。因為他“取絲付吏,積年塵埃,印封如初”。其實按現(xiàn)在的觀點,山濤仍難脫其咎,只是山濤身處權(quán)力旋渦而潔身自好也屬難能可貴。
以禮問路
禮是對人與人關(guān)系的調(diào)節(jié),不僅適用于對天地君親師的行為規(guī)范,而且涉及與普通人的相處之道,“君子無物而不在禮”。不同時代禮的規(guī)范不一樣,但是基本的規(guī)則從未改變,比如以禮待人。古代有一個“以禮問路”的典故,意味深長。
有位從開封到蘇州去做生意的人,在去蘇州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在三岔路口上猶豫不定。忽然,他看見附近水塘旁邊有一位放牛的老人,就急忙跑過去問路:“喂,老頭!從這里到蘇州走哪一條路對呀?還有多少路程呀?”老人抬頭見問路的是一個30多歲的人,因為他沒有禮貌,心里頭很反感,就說:“走中間的那條路對,到蘇州大約還有六七千丈遠的路程?!?br/>
那人聽了奇怪地問:“哎!老頭,你們這個地方走路怎么論丈而不論里呀?”老人說:“這地方一向都是講禮(里)的,自從這里來了不講禮(里)的人以后,就不再講禮(里)了!”老人一語雙關(guān),生意人啞口無言。嘲諷之外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知禮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君子之交淡如水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之時,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jīng)常接濟。后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時,因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
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luò)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只收下了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一打開酒壇,負責(zé)啟封的執(zhí)事官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而且命令執(zhí)事官取來大碗,當(dāng)眾飲下3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
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3大碗清水之后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jīng)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br/> 此后,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guān)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另類臣子?xùn)|方朔
晉代“竹林七賢”之劉伶以放浪形骸、藐視禮法而著稱。他在家常常不穿衣褲,別人嘲笑時他回應(yīng):“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褲衣。諸君何為入我褲中?”其實他還有一位榜樣前輩—同樣恣意妄為、無視禮法的東方朔。
從東方朔的求職之路足以看出這位另類人物的出位了:盡管當(dāng)時的第一掌門人漢武帝提倡讀書人通過上書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我,所以給皇帝上書算不上多有創(chuàng)意的舉動??蓶|方朔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只寫了一封信就讓皇帝記住了。至于這封信水平如何,今天已無從考究。不過,試想,一封需要兩個大漢才能抬得動的3000個竹簡寫成的信,一封需要斷斷續(xù)續(xù)看上兩三個月的信,就是漢武帝也不愿意再遇到第二封了!
以3000個竹簡成名的東方朔,后來用被后人廣為傳頌的“怪哉”與“善哉”奠定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大概這樣的下屬都很容易討得領(lǐng)導(dǎo)的歡心吧,所以東方朔常常被下詔賜他御前用飯。飯后,他也不顧什么宮中繁瑣禮節(jié),直接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懷里帶走,把衣服都弄臟了。
古代帝王歷來都是后宮佳麗三千。不過,作為下屬的東方朔似乎有與領(lǐng)導(dǎo)一較高下的架勢。據(jù)說,他的工作收入以及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物色小美女、迎娶大美女、拋棄老美女上面。同事們半是嘲弄半是嫉妒稱呼他為“瘋子”的時候,他卻很是不屑:難道你們沒有看得出來我是在臥底?我這樣的人正在朝廷里隱居呢!
東方朔“才”大氣粗,全然不管上下之禮,什么君君臣臣都見鬼去吧,他不吃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