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在說謊?
從小到大,身邊的人都在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能撒謊。但是美國馬塞諸塞州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曾做過一個統(tǒng)計實驗,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jié)果:人們平均每10分鐘就會說3個謊言。
為什么會說這么多的謊話?因為說謊比說真話要容易。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為了掩飾一時的過失,還是為了避免一點小麻煩,應付的謊言隨口而出,而且越來越自然熟練,同時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道德標準:沒關系,我只是為了顧全別人的面子,甚至是讓大多數(shù)人獲得一個相對更好的結(jié)果??墒?,很多時候為了圓一個謊而不得不編造更多的謊言,說謊其實并不容易。
倉央嘉措的詩中寫道,“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br/> 何不做個坦蕩誠實的人呢?正視自己,丟掉包袱,認識自己的內(nèi)心。
你所要認識的說謊心理
謊言不可避免,它的出場原因也因人各異。在經(jīng)過深入分析后,三大撒謊心理浮出了水面
1.自我保護心理。說謊的第動機就是進行自我保護。進入中學階段,學生面對的不僅僅是簡單的人際關系,激烈的學習競爭及來自家庭、學校的壓力都會增加說謊的頻率。
“我昨天忘記把作業(yè)本帶回家”,“我好像發(fā)燒了,不想去學?!?,“我跟你一樣,忘記復習了”這些經(jīng)常能看到的謊言,不妨讓我們來推測一下它出現(xiàn)的場合:
(1)沒有做作業(yè),或者有突發(fā)情況但又不能坦白,為了避免老師的責備,以“不可抗力”為借口。
(2)在影視劇作品中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因為在校受到欺負,或是沒有朋友,而撒謊生病來逃避上學,這類學生往往性格內(nèi)向,自卑且不擅交流。
(3)在一場考試前夕,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沒有復習人群”。而他們的考試成績卻令人矚目。考試的壓力及學生競爭的加劇,使得同學友誼很脆弱。
這些謊言出場,它們都有一個目的,保護說謊人自身。為了避免老師的責備,為了不被嘲笑,為了取得好成績,這些原因促使了謊言的形成,它們雖然出場次數(shù)頻繁,但殺傷力較小。
2.善意心理。這是一種溫情的說謊形式。比如在今年高考期間,重慶一女生父親遭遇意外事故死亡,家人為了不影響其考試發(fā)揮,而隱瞞了這件事,只說父親是臨時出差。善意的謊言,在一定程度上,撒謊者所要承受的內(nèi)心壓力也很大,而他們選擇撒謊,是為了照顧他人的情緒,這種善意的謊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提倡的。
與善意謊言相對存在的,還有一種性質(zhì)不惡劣,能讓人溫情一笑的撒謊形式,那就是“逗樂心理”,要知道,人類為這種善意的撒謊專門開辟了一個節(jié)日——沒錨,就是“愚人節(jié)”,朋友之間的小捉弄,或是一個“牙膏餅干”的惡作劇,這種謊言,可以看作是對生活的一種調(diào)劑,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過激,從而導致朋友反目。
3.病態(tài)心理。病態(tài)撒謊主要表現(xiàn)為:謊言已經(jīng)成為撒謊者的一種“癮”,他們本身并不會從謊言中獲益,卻仍然“滿口謊話”,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謊語癖”?!爸e語癖”是一種心理疾病,它主要有4種形成方式:
(1)戲劇型,戲劇型撒謊主要是因為撒謊者對其自身狀態(tài)不滿意,通過謊言營造出另一個“我”,不斷對“我”進行謊言式的豐富,并以此獲得他人的肯定與關愛。
(2)報復型-曾有新聞報道,兩個女中學生,因為學生A被老師推薦為比賽保送生,而好友B出于嫉妒、落敗等心理,散播有關A的謠言,惡劣程度導致學生A最后只好休學作罷。在這則新聞中,B的報復型撒謊,其謊言內(nèi)容大都為捏造,但是在傳播過程中,每一個傳播個體,抱著“看好戲”的心理進行有意或是無意的傳播,并沒有人來關注B謊言的真實度,這也就延長了B撒謊的時間,擴大了撒謊的危害。
(3)強制型:強制型撒謊者主要表現(xiàn)為在意識上了解撒謊的危害,但是在主觀選擇上,以撒謊為處事做事原則,他們是撒謊的老手,謊言甚至有很強的邏輯性,而他們在這種強制撒謊中,時間久,也會被假象所蒙騙,分不清真假。
(4)環(huán)境影響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huán)境,在一個充滿謊言的環(huán)境中長大,那么個體對謊言的辨識度就會降低,甚至主觀認同謊言的合理性。個體性格較浮夸、愛炫耀。
說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心理學界有研究表明,人類從3歲開始就學會了說謊,如果縱容自己撒謊,就很可能一步步陷入“病態(tài)撒謊”。
讓我們減輕這種傷痛
撒謊不僅對人的精神,甚至對人體本身都能造成傷害。科學家們的報告表明:一個人說謊時,他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將受到不良影響。說謊常常引起人的交感神經(jīng)興奮,使大腦的正常功能不能完全發(fā)揮,容易造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或精神障礙。如果緊張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消除,脈搏跳動頻率就會加快,血壓上升,呼吸頻率加快,并使體內(nèi)白細胞的數(shù)目減少。同時,經(jīng)常說謊的人,要比其他人更容易患高血壓病、消化不良、胃潰瘍、皮膚過敏、偏頭痛、關節(jié)痛等疾病。即使一個人是在無惡意地說謊,也會使體內(nèi)神經(jīng)細胞受到不良的干擾,對身體健康不利。
如何減少撒謊的頻率?面對已經(jīng)撒謊的個體,你又會采取何種行動?去惡存善,或許這是對待謊言最好的方式:
1.家長+學校
●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撒謊后,絕不能采取暴力管教的方式,若孩子是因為模仿而撒謊,這就需要家長個人進行反省。因此提倡家長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先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孩子撒謊的原因,若只是單純的娛樂,或者模仿等心理,對其進行勸導;若是因為自卑、自我保護等心理,則需要家長及老師多方面對孩子進行輔導,如加強個體的自我認同感,讓其多參加家庭、學?;顒?,鼓勵并培養(yǎng)其責任感;若是病態(tài)心理,則需要對其進行長期輔導,必要情況下,可以求助于相關機構(gòu)。
●在溝通中,詢問者不責難撒謊者,如不用“你是在騙我吧?”“這不可能”等回復。這只會令其防備,產(chǎn)生害怕、逃避等抵觸心理,反而死守謊言。不如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如,“你說你在哪來著?”或“你什么時候到家的?”
●正確使用人的肢體語言:看著對方的眼睛,把頭垂向一邊,斜靠著,使用開放的手勢。這些身體語言沒有恐嚇性,鼓勵別人說真話。
●給說謊者最后一個機會:如果說謊者仍然堅持,不如暫時放棄,說,“好吧,在再次確認這些都沒有發(fā)生以前,我們還有什么事要做嗎?”再給說謊者機會更改,說謊者會更傾向于坦白。
●在學校中,開辦講座,或是班內(nèi)開展真心話信箱等活動,樹立起教師值得信賴的形象,讓學生愿意與之交流。對班內(nèi)可能存在的欺負及不良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立即采取相關措施,保護學生利益。
2.自我改造
說謊者要加強對謊言的辨識度,對說謊這一行為本身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
從以往的說謊經(jīng)歷中感受,說謊是否能為自己帶來好處,還是帶來心理壓力?所謂“一個謊言需要用一百個謊言彌補”,在這種自我思考與探索的過程中,漸漸體會到謊言的蒙蔽性,從自我認識上糾正對謊言的依賴。
多參加團體活動,與老師、同學交談,塑造個人魅力。遇到困難,主動求助于他人,而不是選擇逃避的方式捏造謊言。
找到生活與學習的重心,嘗試用積極的詞匯鼓勵自己。如果性格內(nèi)向,不善于交流,則可以將內(nèi)心想法記錄成日記形式,并且定期自省與總結(jié),每當完成一個目標,就給予自己獎勵,塑造堅強內(nèi)心,在日記中鼓舞自己,遠離說謊。
如果是喜歡動物的學生,可以通過飼養(yǎng)小動物來培養(yǎng)個人責任心,并且通過飼養(yǎng)動物多與外界交流,學會換位思考。
Good bye 謊言的泡沫
撒謊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聽到的詞語,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無意間,就站在了謊言這一邊?;蛟S曾經(jīng),因為一兩個謊言,你得到一份渴望已久的禮物,可以逃掉800米的長跑,謊言可以帶給你粉紅色的優(yōu)越感,但同時,請不要忘記,謊言也存在辯證法,并不是每個謊言都是善意、都是玩笑,都能換來他人的理解,更何況,當你辛苦編織著一個又一個假象的時候,你又會錯過多少快樂精彩的瞬間?
不依靠謊言帶給你虛幻的快樂,抬頭挺胸,堂堂正正地面對現(xiàn)實,解決不了困難就低頭求助:不擅交談,就與友人分享苦惱。沒有人天生就是勇者,但人天生就追求誠實、善良。當你擁有這份覺悟,已不再需要謊言的粉飾,坦然直面人生。
編輯/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