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深信。真正的苦難,講出來的時候都是云淡風輕,那是在泥濘里跌打滾爬后重新站起來的人,一種榮耀的姿態(tài)?!?br/> “我們身邊的世界總是不完美,我們周圍的人總是太平凡,但至少我相信,我們偶爾能改變身邊的世界,即使只有一點點?!?br/> “誰哭誰笑沒所謂,請你一定要堅持到底,就算最后不是勝利?!?br/> 給你一支筆,你會作何用?日本有一位“鬼才”漫畫家富堅義博,他拿著筆畫啊畫,變成了著名的坑王;在中國,也有一只“浣熊”,得意技是畫雞仔,夢想是她畫的雞仔能登上跨頁海報,但其實她是一名(偶爾拖稿,有點小懶的)寫手兼醫(yī)生——風息神淚。
先讓我們做一個實驗:找到一臺聯(lián)網(wǎng)電腦,打開萬能的百度,鍵入“風息神淚”四個字,在等待的時間里,可以再做一個匹配調查:
你是否為ACG(動畫漫畫游戲)愛好者?
你是否關注國內(nèi)動漫趨向?
如果兩個問題皆為“NO”,那或許你會對眼前的搜索結果抱有懷疑——眼前這滿滿當當?shù)逆溄?、貼吧、應援團,都與“風息神淚”有關——粉絲們時刻關注著她的一舉一動,每一篇博文發(fā)布后,都緊隨著密密麻麻幾頁的留言,你是不是更加好奇了,這風息神淚,究竟是誰?
從漫評寫手到最佳漫畫編劇
提到《漫友》雜志,這本10多年來在中國風風火火的動漫期刊,啟蒙了無數(shù)讀者的動漫夢,也成就了諸多畫手和寫手。風息神淚,就是這其中的一員。
2003年,原本棲居在漫友論壇的風息,在她20歲的尾巴上,敲起了鍵盤,正式走上了動漫評論之路。而后的4年時間里,陸陸續(xù)續(xù)在《漫友》《COMIC新視點》《親小說》等雜志期刊上發(fā)表了20余萬字的風息神淚,以其幽默犀利的文風,大氣灑脫的性格,受到眾多讀者的喜歡。
而在2005年,在漫評寫作之暇,風息神淚華麗轉身,以《超合金社團》腳本作者的身份,與國內(nèi)漫畫家LING搭檔,推出了這部被認為是“中國漫畫希望”的作品,而那時她并沒有想到,會因此收獲全球華人動漫頂級權威賽事“第六屆金龍獎最佳編劇”的稱號。在《超合金社團》大獲好評的勢頭下,2007年底《星軌是天空的道路》的連載,無疑讓“風息神淚”這個名字,走進更多讀者的視線。
4年的漫評寫作和腳本創(chuàng)作生涯,為風息積累了極高的人氣,她是動漫雜志的坐上賓客,她曾經(jīng)有個人專欄,即便是以“Q0簽名合集”作為內(nèi)容,也能使讀者們看得大呼過癮;每一個與她共事的編輯,欣賞她的才氣,卻也為她的拖稿所擾;她的個人魅力極大,雖然只是一位“會畫雞仔”的寫手,卻與許多優(yōu)秀的畫手關系甚好,在他們的眼里,風息通過文字構建的世界,常常是他們的靈感繆斯;言及風息神淚,讀者們都會由衷地說“我非常喜歡她的作品”,而這已經(jīng)是對一位創(chuàng)作寫手的最大褒贊。
而對于這些贊美,風息的理解卻很簡單,她說,“我只是把想做的東西做出來”,她沒有通篇的大道理,只是享受著創(chuàng)作期間的各種快樂,在這條創(chuàng)作道路上,她收獲的友誼、滿足,遠遠超過了外界所賦予她的美名。
風息自言,如果可以的話,她想成為《海賊王》中的路飛,那個戴著草帽,率性開朗,擁有一群珍寶般朋友的動漫人物。
而在她的交友圈里,朋友們也都個性十足。雖然平常會相互吐槽、挖苦,卻總能在關鍵時刻為你兩肋插刀。
風息神淚主催的第一本同人本《為龍》面世的時候,創(chuàng)作人員星光一片,幾乎集齊了現(xiàn)今中國漫畫界的領軍人物:LING,于彥舒,眠狼……而后的《光煌》以及與成功進軍日本漫畫界的夏達合作的《從辰》也是讓人期待萬分,這是屬于朋友的力量,而諸如:匪我思存、夏達、落落、消失賓尼、莊雅婷這些頻繁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與平面媒體的名字,也都與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最終,她沒能成為橡皮小子路飛,但是她從朋友處得到的力量,就足夠她榮光無限。
只是一個從不放棄的普通人
讀者崇拜,編輯寵愛,朋友家人關懷著,這樣一個光芒四射的風息是如何成長的呢?1983年生于成都一醫(yī)生家庭的風息,和諸多“80后”一樣,是看著《圣斗士星矢》、《灌籃高手》長大的孩子,7歲開始打游戲,也以此作為生活最大的調劑。
學生時代的風息,對歷史尤為喜歡,在她看來“古代很多現(xiàn)在看來不能理解的東西,都化成傳說,神話,地方志了”。因此,在廣泛涉獵歷史書籍的同時,風息享受著“知”這種樂趣,在她看來,學習或許是一件稍顯枯燥的事,但是對于愛好的探索,則是其樂無窮的。
她曾經(jīng)獨自在防空洞內(nèi)探險,最喜歡的書籍是《萬古江河》《中國神怪大辭典》,她有時會逃課,會思考諸如“為什么不能逃課呢?為什么一定要坐在教室里才算乖乖上課?”的問題,她會捉弄老師,會抄作業(yè),但是依舊能保持穩(wěn)定的學習成績。在高考結束后,一度想報考冷門的考古專業(yè),在被家人循循善誘考古是“遠看像燒炭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原來是考古的,又累又沒前途”的專業(yè),才改變初衷,聽從家人決定學醫(yī),成為華西醫(yī)科大學的一員。
她也曾經(jīng)是千千萬萬個可被復制的“你我”,但是她唯有不同的是——從不放棄。
雖然有優(yōu)勢科目,但是對不太擅長的數(shù)學和語文,也從未讓老師頭疼過。學醫(yī)后,對“考古”的熱情也并沒有冷卻,每年的出行旅游,總是將“歷史”放在“觀光”之前,她以個人獨特的方式在努力著,堅持著。她從不會放棄,即便一時無法全勝,她也會迂回前進。
大學生活結束后,風息成為了一名消化內(nèi)科的醫(yī)生。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威力巨大,對周邊的成都也造成了致命的傷害,整個城市沉浸在一片傷痛中。而親歷了地震時間的風息立刻作出決定——從成都出發(fā)前去德陽災區(qū)。縱使家人反對,友人掛念,風息義無反顧,獨自加入志愿者的隊伍,履行作為醫(yī)者的職責。
那時的風息,已經(jīng)不再寫漫畫評論,然而她用心感受災區(qū)的一切,肩負著對生命的責任,她以筆為劍,說出她所見到的真實,用文字將一切記錄。
2010年,玉樹災區(qū)的情況在各大媒體發(fā)布后,風息第一時間與友人共同捐助醫(yī)療物資送往災區(qū)。
她從不悲天憫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不斷改善自身,并且支援他人,她為貧困災區(qū)的孩子捐獻了3間圖書室,她希望自己可以更強大一點,不為其他,只為自己,和需要她的人們。而她在博客中,只是淡淡地寫著“并沒有什么偉大的”“為了不留遺憾”作為醫(yī)生的風息,鏗鏘正義。
采訪后記:
好事多磨。為了完成這篇采訪,與風息有過多次交流,因為中途被各種原因打斷了。風息為人很真誠,善解人意,對每一個問題回答都很詳盡,言談間能感受到她的灑脫與幽默。有點小遺憾,直到最后她都不愿透露真名,但我想,喜歡她的讀者們都會非常理解她不希望日常生活被打擾的想法吧。
編輯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