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難教,作文難學,這是絕大多數(shù)師生的心聲。
作文難,難在何處?劉錫慶教授曾經說:“我覺得作文很像農業(yè),種子、土壤、氣候、澆水、施肥、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等等,每一環(huán)都很重要,要精心照料,細心呵護,絲毫馬虎不得,如果其中一著不慎,就可能顆粒無收。而它根本就不像工業(yè):可以大生產、流水線、統(tǒng)一型、規(guī)格化,進行復制。作文是重自我、講個性、崇創(chuàng)造的,它是信息化社會給人們留下的最后一塊綠洲!”
另外,作文確有可教處,如語修邏、知識技巧等;也有半可教處,如觀察、思考、想象、表達等各種能力,它們不能直接傳授,只能反復訓練后方能習得;更有不可教處,如才氣、靈氣、生氣、魅力等。能教的,多用不上;半能教的,重要但得之很難;不能教的,又恰恰較為要緊……這真有點無奈了!
作文難,就難在這些地方!所以認清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不做或少做無用功,是成功的保證。那么,作文的規(guī)律有哪些呢?課文《香菱學詩》能給我們許多啟示。
一、“立意”為先
當香菱向林黛玉拜師學詩時,林黛玉答道:“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
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不以詞害意”是說作詩要以“意”(內容)為先,文辭格律次之,不要因過分注重詞采形式而損害了內容。顯然,這個“意”是新穎獨特之“意”,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轉,是“意”不驚人死不休。袁枚說:“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每言之,詩便不俗?!眲⑽踺d說:“詩要避俗,更要避熟;剝去數(shù)層方下筆。庶不墮‘熟’字界里?!闭f的都是立意為先的道理。反觀現(xiàn)在許多學生所作之文,往往盲目地模仿、跟風,千文一面、千文一腔,有的甚至還胡編亂造。大都是“言別人之已言,寫別人之已寫”,而不是“想別人之未想,發(fā)別人之未發(fā)”。語文特級教師趙明在《文風之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7年12月)一文中說:“現(xiàn)在的學生作文里出現(xiàn)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夢境多了,真實少了;柔性多了,激情少了;深沉多了,清純少了;歷史多了,現(xiàn)實少了;抒情多了,記敘少了;概述多了,素描少了;排比多了,平實少了;上帝多了,自我少了。這八多八少,說明學生作文中滋長著一種陰柔之風、空泛之風、浮躁之風、駢儷之風。這種文風的實質就是缺乏觀察體驗,不下功夫學習語言,用時尚的概念和形式掩蓋思想的貧瘠,寫作成了文字的游戲和矯情的工具?!边@些批評,可謂一針見血。事實上,對于學生來說,即使生活閱歷有限,但每個人的出身、家庭、性格、經歷、喜好都是不一樣的,關鍵在于靜下心來運用恰當?shù)姆椒òl(fā)現(xiàn)這個“不一樣”。挖掘這個“不一樣”,有了這個“不一樣”,就會“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有了這個“不一樣”,就會找到“立意”求真求精求新的通途,使立意有品位有格調;有了這個“不一樣”,就會告別“為賦新詞強說愁”,最終逐步走近“老生常談不談,人云亦云不云”的理想境界。
二、積累做底
林黛玉可謂深諳作詩之道,當香菱向她請教時,她并沒有立即向香菱講解詩的平仄虛實、起承轉合,而是告誡香菱,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意思淺近,“斷不可學這樣的詩”。然后開了一個書目,安排了閱讀順序:“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詩讀一百首,細心揣摩熟透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碑斚懔庾x完圈了紅圈的王維五言律詩后,林黛玉又對香菱的領悟水平進行了考查、指導。由于香菱“諸事不顧”,下了苦功,所以將王維詩中的煉字工夫說得頭頭是道,還聯(lián)想起了自己進京那年所見到的黃昏時分村落的景象,把詩境真正悟透了,林黛玉還順便啟發(fā)她認識了化用前人詩句的道理?,F(xiàn)在許多學生一提筆寫作文就發(fā)愁,往往搜腸刮肚半天也寫不出幾句像樣的話,首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積累。積累不外兩途:讀書積累、生活積累。先說讀書積累。有人曾向蘇軾請教作文之道,蘇軾答道:“無它術,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韓愈也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边@都講的是讀書積累的重要,但在有限的時間內讀什么書,歷來就是眾說紛紜,在這方面,作家曹文軒的一段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發(fā)。他說:“要寫出有心性的文字,閱讀必不可少。我認為閱讀必須是一個經典閱讀為基礎的閱讀,才可能是一個理想的閱讀。但是,今天這個社會為孩子們所創(chuàng)造的文字,大部分缺乏經典的寶貴品質……比如,經典作品中的憂郁、悲憫、雅致、美感、圣潔、莊重和意境等。我們缺乏感動,缺乏悲憫,缺乏面對大苦難時的從容,因此,無法用一種大智慧去洞察世界,也無法品味到人生真正的樂趣。我們的快樂似乎總是欠缺些什么,幽默也只是停留在熱鬧搞笑的層面上,一笑而過。所以,我建議學生首先要讀那些被專家被時間考驗過的經典名著,接下來要讀一些原創(chuàng)的具有文學色彩的講究審美的講究悲憫的具有經典的作品。這兩大類是閱讀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讀一些喜歡的書。”這段話和林黛玉告誡香菱那段話(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講的是同一個道理。至于生活積累,寫作實踐告訴我們,凡善寫作的人,無一不是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高手,關鍵在于腦勤、手勤。著名作家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睂τ谶@些建議,學生們應當銘記。但積累僅僅是第一步,要想看出自己的積累所限,使自己的積累得到提升,必須像林黛玉所講,要“講究討論”,這個環(huán)節(jié)雖小,但必不可少。
三、寫悟并重
讀十篇不如做一篇,有了積累和“講究討論”做底,香菱就可以開始作詩了。但林黛玉并沒有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而只是限定了韻腳,給了一個范圍:詠月。當香菱“茶飯無心,坐臥不定”經過苦思寫成第一首詩后,寶釵的意思是“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是哪個作法卻沒有說;黛玉則認為“意思卻有,只是措辭不雅”,毛病在于“皆因你看的詩少,被它縛住了”,并指示“把這首丟開,再做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此外并無指點。于是香菱“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lián)竿痢?,“皺一回眉”又“含笑一回”,寫出了“自認為妙”的第二首,但寶釵認為離題了,“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黛玉認為“這一首過于穿鑿了,還得另作”。香菱毫不氣餒,又進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的寫作狀態(tài),經過大半夜的折磨,終于做成了第三首??嘈娜颂觳回摚@一首最終博得了眾姐妹的一致稱贊:“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毕懔馊自姷膶懽鬟^程,可以概括為“三寫兩評兩悟兩改”?!叭龑憽辟M時費力費神;“兩評”指點迷津,言簡意賅,一言中的;“兩悟”則次次有得,回回進步,直至茅塞頓開;“兩改”則“百煉為字,千煉成句”,體現(xiàn)了“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苦心推敲精神?!叭龑憙稍u兩悟兩改”中,最重要的是“兩悟”,悟到了什么呢?文中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通過這三稿的對比,進行一下大致的推測:她悟到了第一稿中“詩人助興”二句的措辭不雅,和全篇不協(xié)調,悟到了第一稿只是反復說月既美又亮可供欣賞,意思淺顯;她悟到了第二稿和第一稿相比,雖然用了鋪陳手法,比第一首更像詩了,但說來講去,無非還是月色很美的意思,況且還有“離題”的毛??;她更悟到了前兩稿的共同問題:為寫詩而寫詩,詩中有景無情,更無自我,所以淡而無味。正是在“兩悟”的基礎上,香菱才寫出了句句寫月、句句寫離別、融入自己孤單相思之情、情景交融而又耐人尋味的第三首詩。
香菱學詩的過程,準確地反映了寫作過程的規(guī)律,也告訴我們寫作是一項非下苦功不可、非親歷親為不可的系統(tǒng)工程。以此反觀現(xiàn)在的學生作文,有三種現(xiàn)象應該引起深思。一是盲目依賴作文教輔書。有些學生懶于積累,疏于練筆,每遇作文,即憑借一冊所謂的“作文大全”按圖索驥,或抄襲、或拼湊、或模仿,為了分數(shù)欺人誤己。二是盲目迷信市場上暢銷的“考場秘籍”。一些學生不注重日常積累訓練,急功近利,往往輕信所謂的“考場秘籍”,期望在這些“新八股秘籍”的指導下能博得一個好分數(shù),有時雖能魚目混珠,但卻白白錯過了發(fā)展自己作文能力的大好時光,得不償失。三是盲目追逐“套作”之風?,F(xiàn)在許多地方和學校盛行“套作”,因為作文題命制的缺陷、套作的隱蔽和評卷尺度的失誤,這幾年一些“套作”屢屢得逞,有的還蒙混過關,得了滿分,甚至還堂而皇之地編入了“中高考優(yōu)秀作文集”,這嚴重地誤導了廣大師生,助長了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思想,使原本困難重重的作文教學雪上加霜。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現(xiàn)在對“套作”之風的打擊力度正在一步步加強,套作的市場越來越小。對此,中學生應有清醒的認識。
(作者單位:巴彥淖爾市
杭錦后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