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到趙紅老師的《我讀〈詩經(jīng)·氓〉》(語文教學之友2010年第10期)的文章,文中有一句話:“氓上門來求婚,婚姻是人生大事,更何況還是在那個講究封建禮法的社會里。”對作者的這個觀點,我總覺得不妥,特提出我的看法。
我們知道《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其寫作年代已難以一一確定,大抵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即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左右。《詩經(jīng)》中的詩篇,多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氓》選自《詩經(jīng)·衛(wèi)風》。而這首詩產(chǎn)生于何年?從《氓》詩的序文中可以找到其產(chǎn)生的確切年代。《氓》序文中云:“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儀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棄背,或乃因而自悔,喪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泆也。”從序文中可以看出此詩產(chǎn)生于“宣公之時”,而“宣公之時”是指周宣公在位之時,即公元前827年到公元前782年。我們查一下中國古代歷史可知,公元前594年魯國首先實行“初稅畝”制度,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的多少征稅,封建制由此始端;其后各諸侯國效仿其土地賦稅制,封建制此后逐步確立。
從以上時間點上可以看出,“氓”的故事應產(chǎn)生于西周的奴隸社會時期,而不是后來的封建社會時期。在“氓”的故事產(chǎn)生的那個社會,雖男女婚配有“禮法”的規(guī)定,但同樣也規(guī)定“仲春之月,奔者不禁”。那時男女戀愛與夫妻離婚也不完全受“禮法”的約束,戀愛與離婚也還較自由。《氓》序文中“遂相奔誘”,說明戀愛是自由的;而“復相棄背”則說明夫妻雙方離婚也是自愿的。像這樣的例子《詩經(jīng)》中可以找到很多。所以考查《詩經(jīng)》中詩文產(chǎn)生的那個年代,“禮法”應該只是當時官方的輿論導向,并不具有強大的制約性。即使到了后來“禮法”較完備的西漢時期,“禮法”對男女的約束也是有限的。如,西漢名臣朱買臣之妻因嫌朱買臣家貧而提出離婚,雙方就自愿離婚,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至于“禮法”的嚴苛則是宋以后的事了。以上觀點供參考。
(作者單位:淮南聯(lián)大政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