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數(shù)學“清清楚楚一條線”。其實語文也是有脈絡可尋的。語文的基本能力是“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提高了這四項能力,語文素養(yǎng)自然會提高。筆者認為,要學好語文,提升能力,必須四個經(jīng)常:經(jīng)常讀,經(jīng)常聽、經(jīng)常說、經(jīng)常寫。
一、經(jīng)常讀,而且要邊想邊讀
李陽總結出的瘋狂英語,就瘋狂在“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姟弊x“的重要性。與英語同屬語言,語文教學都是情感的訓練。而事實上,喜歡讀的同學語言類科目往往優(yōu)于其他同學,因為讀著讀著就好像在無意間有了語感,似乎是不知不覺就能運用自如了。所以,要經(jīng)常讀。
當然,并非”和尚念經(jīng),有嘴無心“似的朗讀就能把”讀“這種能力訓練好。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閱讀過程是一個由形式到內(nèi)容,再由內(nèi)容到形式的反復理解、逐步深化,直到領悟的過程。如何提高這種能力?可分步進行:讀第一遍時必須聚精會神,在此基礎上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然后仔細想一想這篇文章到底說了些什么。嘗試著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讀第二遍時再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讀第三遍時要求思維向縱深發(fā)展,理清作者表達中心的思路、文章的線索和段落層次。讀第四遍時,則要對文章進行一些初步的鑒別、欣賞和評價,并舉一反三,思考文章給了我們哪些啟示,甚至提一些發(fā)散思維后的獨創(chuàng)性疑問。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針對性聯(lián)想,又訓練了其發(fā)散性想象,把讀和想有機地結合起來,閱讀的印象將非常深刻,效率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經(jīng)常聽,而且要邊想邊聽
有個老人,是文盲,斗大的字不識一個。但他能說的一口流利的打油詩,而且很多是現(xiàn)看現(xiàn)編的。什么原因?他說因為新中國成立前他聽多了父輩人說評書,說打油詩,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磥砺牰嗔俗匀欢δ咳荆斡浽谛某蔀槟芰?。在課堂上,我常選讀一些難度一般的范文,念完后要學生說出文章的主旨,認真聽了的同學能馬上較準確地說出,而聽課不認真的同學總是不得要領。我認為,這都與學生在“聽”上是否做到了“經(jīng)?!倍钟嘘P。
“聽”的途徑很多:生活中、課堂上、看電影中、看電視中、與人交往中等等。
看電影中,聽人物對話以及言外之意;看電視中,要聽懂播音員的語調(diào)、語意;上課時,要能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與人交往,要認真聽對方的語氣;聽別人聊天,聽他們?nèi)绾螌υ?.....
當然,聽時要用心,也就是要勤思,聽與思要結合起來:聽前,要讓學生對聽的目的、要求、內(nèi)容及可能出現(xiàn)的難點有所了解,使其思想上先動起來,有所準備。聽時,要啟發(fā)他們把握話語內(nèi)在聯(lián)系,邏輯關系,邊聽邊思考,想象和判斷。聽后要求學生及時歸納,對不懂之處進行討論,對漏聽之處進行相互對照檢查,使補充完整。這樣,勤聽加勤思,就能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不僅聽得進,聽得準,聽得懂,而且會反過來大大激發(fā)聽的興趣,大大提高聽的能力。
三、經(jīng)常說,而且要邊想邊說
口頭表達,就是說。是內(nèi)部語言借助一些詞語,按一定的語法結構快速地轉換成的一種語言。
喜歡說話的人一般都是表達能力比較強的人。據(jù)說不喜歡說話的人到老了容易得失語癥,一個很簡單的意思都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一位守山林的老人,多年離開村莊住在山上,生活過得很孤單寂寞。后來因為年紀大了回到村里,居然半天說不出話來,說了也結結巴巴。這與他老來后多年不喜歡與人交往有關。因為不經(jīng)常說,最后變得不會說了。
口語表達能力強,其實就是指他說的話中心明確,用詞恰當,語句無語法錯誤,條理清楚。說也離不開想,說和想的關系非常密切。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借助大腦的思考:說前思考怎樣選材、練習,思考說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怎樣應對可能的提問,怎樣與聽者臨場交流;說后怎樣動腦筋總結,與老師同學討論說的成敗得失。這樣邊想邊說,邊說邊想,敢說勤說,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說的能力一定會提高。
四、經(jīng)常寫,而且要邊想邊寫或先想再寫
跟學生聊天,被告知:老師,你不逼我就好像總也寫不出來,可是只要你一催,我就寫出來了,而且還寫得蠻好,你上次念的那篇作文就是這樣寫出來的。還有學生問:老師, 為什么平時寫作文我總覺得象受罪,而考試時寫作文卻沒這種感覺呢?我就對他們說:這都是由于惰性在作怪,如果能把你們身上的那根‘懶筋’抽掉,讓你們都勤快起來,你們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了。這雖然帶點半開玩笑的味道,但我認為,要提高寫作能力,離不開這個勤字。勤寫也離不開勤想,要邊寫邊想或先想再寫。
那么,老師應怎樣引導學生呢?首先,要指導學生深入觀察生活,然后多想、深想,使產(chǎn)生的認識是正確的或基本正確的,即:要觀點正確、鮮明。其次,要引導學生將產(chǎn)生這種正確或基本正確認識的豐富的生活內(nèi)容和觀察素材進行細密的思維加工,也就是分析和綜合,概括和想象,再經(jīng)仔細斟酌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即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說明、描寫、議論和抒情)能靈活運用。最后,還要引導學生想:該文章如何才能突出中心,如何能使它內(nèi)容充實又不累贅,結構完整,如何才能語句通順,使文章具體生動等。
如果能認清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四個基本要素,做到四個經(jīng)常:經(jīng)常讀 經(jīng)常聽,經(jīng)常說,經(jīng)常寫,我想,語文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也一定能得到大提升。
?。ㄘ熅庣妽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