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理使用數學閱讀材料,對引導學生體驗數學文化,培養(yǎng)數學情感,激發(fā)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都大有裨益。使用時結合教材特點和材料內容靈活處置,以發(fā)揮其最大功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材料;使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1)08-0051-02
閱讀材料是指在教材正文之后的數學小史料、小知識和數學與日常生產生活的關系等。這些材料主要是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介紹、知識的延伸拓寬和實際應用,以及數學發(fā)展的一些歷史等。各種版本的教材均有豐富的閱讀材料,如北師大版教材(以下舉例均出自此教材)通過“數學萬花筒”“數學閱讀”“你知道嗎”等形式來呈現。這些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題技巧,對學生理解數學,特別是促進學生知識的整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師必須明確各類閱讀材料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教學功能,并在教學中合理利用閱讀材料,發(fā)揮其最大功效。下面就此談幾點做法。
一、靈活穿插,相得益彰
閱讀材料是數學教材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數學教學的有益補充。在數學教學中,要根據閱讀材料自身的特點,把閱讀材料教學與教材正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更多可以廣泛應用的、與現實世界和其他學科密切相關的數學。讓學生學到有價值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讓學生在獲得現代公民必需的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
如在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一節(jié)內容的后面,教材安排了兩個頁碼的數學閱讀資料——“圓周率的歷史”。里面介紹了圓周率的起源,中外數學家探索圓周率的足跡,圓周率計算的現狀等,內容豐富,富有吸引力。該如何使用這部分材料呢?是課后布置學生去閱讀還是讓有興趣的同學自己去看?我看最能發(fā)揮這部分材料功能的辦法是與前面圓的周長內容靈活結合起來。在學生通過探究發(fā)現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并進而得出圓周長計算方法后,及時引導學生閱讀這一部分內容,并讓學生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學生通過閱讀、比較,不僅掌握了圓周率的含義和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從而達成了知識技能目標,而且通過這組材料的學習,學生還進一步知道了圓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的深刻含義,更了解了在圓周率研究歷史中最為重要的人物及方法,體驗到數學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全人類數學家和數學工作者的奮斗史,也折射出人類社會的進步史。從而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探視數學文化發(fā)展史的窗戶,為進一步理解圓周率的意義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間。特別是我國古代數學家在這個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更讓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從這個角度上看,它是一種文化傳承。不但有利于教學知識目標的強化,也有效地促進了情感目標的落實。
二、適當延伸,學以致用
教材中的學習內容是“保底”知識,它要求學生都必須掌握。囿于篇幅限制,它所提供的習題更多的是以訓練、鞏固為主的,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顯得分量還不夠。往往造成學生知識面不豐富、知識學得不靈活,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不利于他們發(fā)展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閱讀材料大量介紹數學與日常生活、自然、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聯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應用意識。教師在教學時如能借這些材料作適當的知識延伸,將豐富所學的內容、深化和拓展數學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應用(三)”后面,安排了“你知道嗎”這一閱讀材料,向學生介紹了“恩格爾系數”。教師在教學時就可把這些材料作為所學內容的延伸,組織學生閱讀材料,學生知道了恩格爾系數的意義和作用,懂得了恩格爾系數的計算方法。這時教師還可進一步挖掘,布置學生回家調查并分別算一算自己家二十年前和現在的恩格爾系數,然后進行比較。從而體會到了二十年來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也體驗到了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發(fā)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材中介紹數學與日常生活、自然、社會和科學技術聯系的材料有很多,在教學中,我們既要把它們作為所學教學內容的延伸部分,讓學生清楚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也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產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進一步激勵學生學好數學。
三、自主學習,拓寬視野
學生對自然與社會現象充滿好奇心、求知欲,并因此促使他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究,從而使他們得到不斷的發(fā)展。閱讀材料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每一部分都是經過編者精心挑選,或與所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或介紹數學與日常生活、自然、社會和科學技術的聯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大多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很強,文字簡練生動,圖文并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與思考的興趣。
如教材中有不少閱讀材料是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fā)現史與數學家感人故事的,記載了人類特別是數以千計的數學家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史,出現的很多為人類科學事業(yè)的進步不畏艱辛、勇于攀登的數學家,學生具體地感受到他們獻身、創(chuàng)新、求真、求實和開拓進取、奮力拼搏、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優(yōu)秀品質,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數學發(fā)展的整體認識,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發(fā)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價值,對后續(xù)學習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每一個數學概念、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誕生和發(fā)展都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閃耀著古今中外數學家刻苦鉆研、獻身科學的精神光芒。展現數學知識的產生背景以及數學概念的形成、發(fā)’展過程和數學定理的提出過程,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fā)展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追根溯源,開闊眼界,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認識數學文化在數學學習中的啟迪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和掌握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一條有效途經。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的做法是,這部分材料讓學生自己閱讀。但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成效,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以提問、競答或談話等方式,讓學生回答與此相關的知識性、趣味性的問題,交流彼此的心得;或根據閱讀材料編輯一些難度適宜,并具有生活、社會、科技氣息的題目,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其實,閱讀材料只不過是一種載體,它所蘊涵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教育理念、科學精神,才是最重要的靈魂。讓我們一道把數學的學術形態(tài)轉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態(tài),把凝固的教材文字生成鮮活的數學課程資源,使學生數學地思考,真正學到有意義、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得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鍛煉,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對數學的理解、對數學價值與數學文化的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