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筆者的實際教學經歷為參考,依據(jù)實際數(shù)據(jù)分析實施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的必要性。探討分層方法的選擇問題,結合筆者所在教學單位的摸底考試,提出分數(shù)段分層方法,并對按照分數(shù)段劃分與按專業(yè)劃分兩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進行比較。并針對計算機基礎課分層教學中可能遇到的難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分層方法;摸底考試
1概論
隨著計算機和信息化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yè)生的時候,強調應聘畢業(yè)生的計算機使用能力。按照國家教育部教育司的規(guī)定,計算機基礎課是一門或一組必修的基礎課[1]。隨著中學計算機教育的逐步普及,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面臨的教學方法的改革,繼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實行之后,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分級教學也成了近幾年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討論的比較熱的話題。具體到如何施行分層教學,以及分層教學利弊在很多論文中都闡述了不同的建議和觀念。但就具體如何分層?分幾層比較合適?層次水平如何界定?這些問題一直都未明確。筆者對此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2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1) 高校學生入學時計算機基礎水平高低不同。
筆者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已經有四年時間,每次在上課之前都要對學生進行一次調查問卷,實施調查問卷的目的是了解學生在入學之前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具體問題包括六個方面:①計算機相關基礎知識;②Windows 操作系統(tǒng);③Word字處理軟件;④Excel電子表格處理軟件;⑤PowerPoint演示文稿軟件;⑥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應用。對這六個方面的掌握分別分三種情況:(A)從未接觸; (B)一般了解;(C)熟練掌握。學生針對每一方便都要做三種情況的選擇。
表1和表2顯示的是從參與調查的班級中隨機抽出的兩個班級的調查結果。
雖然參加調查的是筆者授課的部分專業(yè),但是從上述兩個表的數(shù)據(jù)顯示結果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水平不同;
?、?幾乎沒有學生從未接觸計算機(幾乎沒有同學全部選擇A)。
?、?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處于一般了解階段,有一定的基礎;
?、?極少數(shù)同學對部分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在調查過程中極少學生全部選擇了C)。
從以上幾點可以說明,高校學生入學之前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同時也說明大部分學生均處以一般了解狀況。要想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相關技術知識,實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勢在必行。如何讓一般學生能很好地達到熟練的水平,如何能讓高水平的同學學習更多的知識,分層教學在解決這些問題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 不同專業(yè)學生對計算機技術和水平的要求不同。例如,理工類專業(yè)要求學生不僅僅能使用基本的軟件,而且要求學生具有程序設計能力;某些相關藝術類的專業(yè)要求學生有多媒體處理能力,比如音頻、視頻、圖像處理等;某些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生要求學生有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要想學好自己專業(yè)后期課程,那么對計算機基礎就展現(xiàn)出不同的需求。因此可以按照專業(yè)來劃分層次。如理工類的程序設計要求比較高,在基礎課教學中可以選擇高層次的課程;藝術類的后續(xù)課程對計算機的相對比較低,可以選擇稍低層次的學習。
3) 分層教學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對所有專業(yè)所有學生采用統(tǒng)一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肯定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因為學生入學水平不同,如果授課內容廣而深,那么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接受起來就會比較吃力,會降低學生的學習信心。如果授課內容窄而淺,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又會沒有興趣。從而降低了課程的教學效果,不能達到教學目的。
從以上三點可以得出結論,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教學勢在必行。
3分層方法的選擇
計算機分層教學的分層方法也是業(yè)內教師熱點討論的話題。一個完美的分層方法是展開分層教學的基礎,以下提出幾種分層方法。
1) 新生入學參加摸底考試,依據(jù)分數(shù)段來劃分。
摸底考試應該是一個可行方法,并且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但是如何選擇一個比較合理的成績分割點是一個重要問題。筆者所在學校于去年對1936名新生進行了計算機基礎摸底考試??荚嚪秶碗y度相當于本校對大學一年級學生講授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期末考試的范圍和難度,題型包括客觀題50分,主觀題50分??陀^題主要考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主觀題主要考試實際操作能力。表3是對摸底考試情況的分析。
從表3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反映出新生入學時計算機水平不同的同時,也可以反映出多于60%的學生對基本理論和基本操作掌握還很不到位。僅僅只有不到2%的學生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80分以上)。根據(jù)以上結果,那么如何取合理的分數(shù)段來分層呢?簡單來講,如果分兩個層次,是應該把多少分作為分割點呢?為了進一步說明分級的必要性和分層分數(shù)點如何選擇的問題。筆者所在單位在去年沒有實行分層教學,而是按照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期末考試結束后,對這1936名學生的成績再次進行了分析。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對比表3和表4,不言而喻,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整體水平提高了不少。但是具體到不同水平的學生到底提高了多少,僅僅通過這兩個表的比較是不能得出結論的。因此筆者把1936名學生中的每一個學生的摸底考試和期末考試兩次的成績逐一對比,統(tǒng)計出期末考試成績比摸底考試相比較各分數(shù)段成績出現(xiàn)負增長的情況。圖1是學生經過一個學期學習之后,成績出現(xiàn)負增長情況的分析。
從圖1的數(shù)據(jù)線顯示我們不難得出,在摸底考試中取得較高分數(shù)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更容易出現(xiàn)成績不增反而降的情況。而成績偏低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個數(shù)據(jù)線也表明,對于高水平的新生仍然采用相同的教學,只能降低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導致成績不升反而降低(備注說明:雖然這部分學生成績降低了,但是平均降低分數(shù)在2分左右,也就是基本保持了原有水平)。同樣對成績很偏低的學生,也沒能得到提高,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有96名學生出現(xiàn)了負增長,有11名學生成績保持不變。這組數(shù)據(jù)也證實了本文中第一部分關于分層教學必要性的第三點的觀點。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依據(jù)摸底考試成績情況可以作為劃分層次的依據(jù),具體到劃分幾個層次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有兩種情況,一是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A、B、C。二是可以劃分兩個層次A、B。通過圖1的數(shù)據(jù)線,摸底考試成績在60<=score<=70和70
這個劃分依據(jù)比較簡單,也就是依據(jù)學校的專業(yè)特點和每個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根據(jù)具體的需要來劃分。比如根據(jù)筆者所在學??梢园凑眨豪砉ゎ悺⑽姆?、藝術類、管理類等不同專業(yè)來劃分。可以劃分成A和B兩類,如表5所示;也可劃分成A、B、C三類,如表6所示。
3) 依據(jù)摸底考試成績與專業(yè)相結合來劃分。
顯然這種方法最完美,先按照專業(yè)劃分,不同專業(yè)中再依據(jù)成績劃分,是第一和第二種方法的結合,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工作流程也相對復雜一些。表7給出了一種先按專業(yè)劃分A、B兩類,然后根據(jù)每個專業(yè)的具體考試成績劃分高低兩個層次。
4計算機基礎課分層教學中遇到的難題
計算機基礎課分層教學在很多院校已經實施了多年,筆者分析其他院校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總結出在分層教學中遇到的難題。
1) 學生的認知問題。
但凡是有層次或等級的劃分,必定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分到高層次的學生難免會有驕傲的心理,分到低層次的同學也難免會有自卑心理。這就需要做好分層之前的宣講活動,可以動員班主任或輔導員,做好課程分層之前的輔導,點明分層的目的,闡明分層教學的優(yōu)點。讓學生清楚對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開展學習。
2) 教師的認知問題。
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就需要不同教師去進行課堂教學。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教師分組,形成課程群,不同課程群的老師完成不同層次的課堂教學。當然根據(jù)師資,組中難免也有交叉。無論在高層次或低層次組,教師都應該擺正心態(tài),科學的進行課堂教學。
3) 教學管理問題。
對在本科生階段還未實行學分制的院校而言,計算機基礎課分層教學給教學管理中的排課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和復雜度。需要得到學校政策的支持,并協(xié)調學校相關部分做好本部分工作。課堂教學監(jiān)控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想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真正地掌握課程內容,需要有配套的考試系統(tǒng)對學生的成績能夠做作出客觀的鑒定。
4) 課程體系問題。
本文所提到的分層方法是針對大學新生入學后第一個學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分層。課程體系設置問題是分層之后面臨的首要問題[2],因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系列課程,這些課程如何安排才能更符合學生專業(yè)發(fā)展需求?這就需要一個好的課程體系。目前很多高校采用“1+X”或“1+X+Y”的方案,這樣至少需要兩個學期才能完成計算機基礎課的學習。各院??梢愿鶕?jù)實際情況來設定X和Y的課程安排。
5) 成績管理問題。
成績無疑是學校認定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大多數(shù)學生修完課程之后比較關注的問題。分層教學能帶來成績管理的一些問題,比如:在摸底考試中成績特別好的一個層次的學生是否還要進行“1+X”或“1+X+Y”中的1的學習。如果可以免修,成績如何認定?筆者認為,如果學生在摸底考試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比如85分以上,則可以考慮學生免修第一門基礎課,同時需要通過教務處認定并取得學分,這樣學生可以預留出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其他計算機基礎課程或專業(yè)課程。鑒于成績的重要性,在處理成績方面需要事先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協(xié)商并達成一致。
5結語
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是形勢所需,為了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質,突出課程或所涉及技術的特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分層教學是一個可行的方法。為了使分層之后的教學效果能夠最優(yōu)化,選擇一個好的分層方法非常重要。針對不同院校還有一些具體問題,我們需要做合理調整,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計算機基礎課分層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