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積淀:《水滸傳》的淵源
元朝末年,一位叫施耐庵的錢塘(今浙江杭州)籍舉人赴大都會試,滿腹才華,卻名落孫山。落榜的施耐庵在友人的推薦下,赴山東鄆城擔任訓導一職。在任期間,他尋蹤歷史古跡,走訪鄉(xiāng)賢野老,搜尋了鄆城、梁山一帶民間關于宋江起義的事跡和風土人情。后來,施耐庵受元末義軍首領張士誠邀請,參加農(nóng)民起義。參加農(nóng)民起義的經(jīng)歷和他在鄆城任職期間的搜集的有關宋江事跡故事和傳說,促成了施耐庵創(chuàng)作了《江湖豪客傳》,后改名為《水滸傳》。
《水滸傳》的成書,并非一時之作,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以宋江起義為原型,民間傳說為鋪墊,藝人演繹為基礎,經(jīng)施耐庵的精力加工創(chuàng)作而形成的一部小說。
宋江起義,歷史上確有其事。文獻記載較早的是南宋王禹的《東都事略》,其中提到“宋江寇京東”。當時,有一位叫侯蒙的退休官員,上書給皇帝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shù)萬,無敢抗者,其材必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边@里所說的河朔,是今河北地區(qū),京東,是今山東地區(qū),也就是說宋江三十六人在河北、山東一帶起義?!稏|都事略》還記載“張叔夜在海州(今江蘇連云港)做知州時,宋江攻掠海州,張叔夜設伏,將宋江擊敗,宋江投降?!薄痘仕问V要》則提到宋江曾參加鎮(zhèn)壓方臘起義。這些文獻上的零星記載,大體可以勾勒出這樣一個線索:宋江等三十六人,在北宋宣和年問起義,活動于河北、山東、蘇北一帶,后被海州知州張叔庭招降,參加了征討方臘的軍事活動。歷史文獻上的記載僅此而已。
從歷史文獻記載看,可以提供三個信息宋江起義的規(guī)模并不大,只有三十六人。即便是三十六人理解為三十六位首領,也不足以說明有多大規(guī)模。宋江活動的范圍在河北、山東、蘇北地區(qū),并沒有明確在今梁山一帶。宋江最終兵敗投降,參加了鎮(zhèn)壓方膳起義。
宋江起義發(fā)生后,宋江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一些鄉(xiāng)賢野老在口耳相傳中添枝加葉,些市井藝人在表演時極盡渲染、添油加醋。特別在魯西地區(qū),民風崇尚勇武,宋江起義的故事與他們仰慕的英雄相近,在對宋江的津津樂道中尋求心理的慰藉。
口書相傳:水滸文化興起
隨著宋江起義故事的流傳,
些文人便把它寫成文字。南宋時期有位叫羅燁的人,寫了部《醉翁談錄》,其中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和《石頭孫立》等。這是宋江以外,其他水滸人物首次出現(xiàn)。
南宋另一位文學家鄒密,寫有一部筆記,叫《皈心雜志》,其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位叫龔開的畫家,把宋江等三十六人,每人畫了一個頭像并題了詩,還寫有《宋江三十六贊》的序言。龔開的詩贊,多次提到太行山,如題船火兒張橫,題日“太行好漢,三十有六,無此伙兒,其數(shù)不足。”對梁山卻只字未提。
到元朝初年,出現(xiàn)了一個畫本小說,叫《大宋宣和遺事》,講述北宋衰亡的歷史,其中提到宋江起義,有一個三十六人的好漢名字,還有“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等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大宋宣和遺事》第一次提到了梁山泊三個字,但在梁山泊前加了太行二字,“太行梁山泊”是一個地理錯亂,但可以看出《大宋宣和遺事》的作者仍舊把宋江起義的故事,看作是發(fā)生在太行山地區(qū)。
元朝時期,元雜劇發(fā)展起來。元雜劇中有關水滸內(nèi)容的有幾十部,著名的有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康進之的《黑旋風負荊》、李文尉的《燕青薄魚》、《五虎大劫牢》、《七虎鬧同臺》、《王矮虎大闖東平府》、《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等。在這些雜劇中,水滸故事和山東梁山泊逐漸結合起來。其原因是,東平是當時的文化中心,是元雜劇的重鎮(zhèn)。元雜劇的許多作者,如高文秀、康進之是東平人。高文秀在《黑旋風雙獻功》第一折中就把梁山泊的位置界定了,其中說:“寨名水滸,泊號梁山,周回巷漢數(shù)十條,四方周圍八百里,東連海島,西接成陽,南通大冶金鄉(xiāng),北跨青齊兗郡?!弊源?,“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概念開始出現(xiàn)。
歷史上在今梁山一帶,并不存在這么一個八百里的水泊。施耐庵為什么會把太行山的山賊,寫成梁山泊的水寇呢?據(jù)水滸研究專家侯會先生考證,是施耐庵把南宋鐘相楊么起義的事跡附會在了宋江等人身上。
南宋建炎四年,鐘相在湖湘地區(qū)起義,鐘相被俘遇害后,起義軍在楊么的領導下繼續(xù)斗爭。他們以洞庭湖為根據(jù)地,“陸耕水戰(zhàn)”,平時耕地,官軍來襲則登舟作戰(zhàn),多次打敗官軍的進攻。最終,起義軍被岳飛鎮(zhèn)壓下去。
由于《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曾在鄆城做過訓導,對當?shù)氐拿耖g傳說中的故事作過收集整理,在借鑒元雜劇水滸戲的基礎上,把北京王倫起義、宋江起義和南宋楊么起義的事跡相串聯(lián),以梁山泊為背景,創(chuàng)作了《水滸傳》。又由于施耐庵曾參加過元末張士誠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對農(nóng)民起義相對了解,寫起來得心應手,才出現(xiàn)了《水滸傳》這樣一部不朽的文學巨著。
文化碎片:《水滸》的文化視角
水滸文化作為地域文化,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又由于《水滸傳》的廣泛流傳,水滸文化突破了地域,經(jīng)過千百年的錘煉,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是忠君報國、匡扶正義的忠義精神;不畏權貴、奮起抗爭的反抗精神;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協(xié)作精神;愛恨分明、豪邁奔放的尚武精神,在《水滸傳》中都有充分的體現(xiàn)。在這里不去宏論這些概念性的精神,而是摘取幾個文化碎片,以便更好的理解《水滸》。
1、八十萬禁軍教頭
《水滸傳》出現(xiàn)了兩個“八十萬禁軍教頭”,一個是王進,一個是林>中?!端疂G傳》第二回:“高殿帥一一點過,于內(nèi)只欠一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半月之前,已有病狀在官,患病未愈,不曾入徭管事?!钡谄呋兀骸斑@官人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林武師,名喚林沖。”書中對二人的描寫看,并不是高級將領,充其量是負責禁軍訓練的武術教官。由于宋代重文輕武,多用文臣代替武將,武將的地位并不高,作為禁軍槍棒教頭的林沖,不過是禁軍中的低級頭領而已。那么個地位不高的槍棒教頭,為什么被冠以“八十萬禁軍教頭”?似乎是統(tǒng)領80萬禁軍的高級將領。這要從宋代的禁軍制度說起。
宋代兵制分為禁軍、廂兵、鄉(xiāng)兵、番兵四種,其中禁軍是中央直接控制的精銳部隊,用以保護京師、京都和鎮(zhèn)戍地方。宋太祖即位第二年,即著手整頓禁軍,淘汰老弱,補充精壯,又下令各地選勇壯兵士升為禁軍。趙匡胤為了有效控制這支武裝力量,于公元961年將“殿前都點檢”等高級將領撤銷,設殿前都指揮使、馬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即所謂三帥來分別統(tǒng)帥禁軍,三帥皆用一些資歷較淺、容易駕馭的人擔任,他們只有將兵權,并無發(fā)兵權,并且時常調(diào)動。另置樞密院,掌發(fā)兵權,使將兵權和發(fā)兵權分離,二者相互牽制,最后聽命于皇帝。宋代實行養(yǎng)兵政策,在天災之年往往大量招兵,以防災民叛亂。在北宋中期,禁軍最多時達到80萬人,有“八十萬禁軍”之稱?!端疂G傳》中的“八十萬禁軍教頭”并不是統(tǒng)帥80萬禁軍的將領,而是禁軍的槍棒教頭,因為宋代禁軍最多時達到80萬,所以夸張為“八十萬禁軍教頭”。
2、柴進的“誓書鐵劵”
《水滸傳》第九回中店主對林沖說:“你不知俺村中有個大財主,姓柴名進,此間稱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喚作小旋風柴進,他是周世宗子孫,自陳橋讓位,太祖武德皇帝賜與他誓書鐵券在家中,誰敢欺負他?”
所謂“誓書鐵券”是帝王為安撫功臣勛貴賜給他們后代享受優(yōu)厚待遇或免罪的憑證。誓書多用竹木制成,亦有鐵鑄。上面寫有持有者享受的待遇等內(nèi)容,用朱砂書寫者,稱為丹書;用泥金書寫者,稱為金書。因所寫內(nèi)容為誓言,故稱“誓書”。所以稱為鐵券,一方面是因為有的誓書由鐵鑄成,也有鐵意不變的含義。說白了,就是帝王給功臣勛貴后代們的一個享受豁免的憑證。
皇帝向功臣頒發(fā)誓書鐵券始于漢代。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后,為了籠絡功臣,曾與功臣剖符作誓。此后,歷代皆有類似的記載,只是形式略有變化。柴進是后周世宗柴榮的后代,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本是后周的殿前都點檢,即禁軍統(tǒng)帥,通過陳橋兵變奪取了后周的政權。為了盡快穩(wěn)定政局,實現(xiàn)政權順利交接,對后周宗室頒發(fā)“誓書鐵券”是有可能的。
3、三十六、七十二和一百單八
《水滸傳》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粱山泊英雄驚惡夢》有這樣一段話“前面有天書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書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著眾義士的姓名。”又日“聚兄弟一梁山,結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數(shù),下合人心?!?br/>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數(shù)字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以九為最大,所以“九”就有代表大、代表多的意思。即便是不用“九”,也常用九的倍數(shù)或約數(shù)表示,如七十二行中的“七十二”是九的倍數(shù),“八十一難”中的“八十一”也是九的倍數(shù)。再如“三教九流”、“三頭六臂”中的三、六都與九有關,甚至連中國也被稱為“九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實行車同軌,修建了馳道,寬九尺,或六尺,被稱為九尺道或六尺道。這里的三、六、九、三十六,不是九的倍數(shù)就是九的約數(shù)。
我們明白了這些,對水滸中的三十六位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數(shù)字,就很好理解了。
4、路、府(州)、縣
《水滸傳》中的故事大多發(fā)生在京東路,京東路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地區(qū)。
宋代的地方行政區(qū)劃為路、府(州、軍、監(jiān))、縣三級制。今山東地區(qū)分屬京東東路、京東西路。因宋代的京城在開封,今山東地區(qū)在開封以東,故稱京東路。京東東路,治所在益都,轄濟南府和青、密等7州及淮陽軍,共36縣。京東西路治所應天府宋城縣,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遷至鄆州須城縣。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移至應天府。
路以下為府,與府同級的有州、軍、監(jiān)。水滸中出現(xiàn)的應天府、東昌府、沂州、青州即是。府以下為縣,如水滸中的宋江所在的鄆城縣屬京東西路的濟州,武松打虎的陽谷縣屬于京東西路的鄆州??h以下為鄉(xiāng),鄉(xiāng)以下為里(村、坊)。如阮氏三兄弟所在的石碣村。
5、花石綱和生辰綱
《水滸傳》第十二回《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楊志說“灑家是三代門將之后,五侯楊令公之孫,姓楊名志,流落在此關西。年紀小時,曾應試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道君因蓋萬歲山,差一般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不想灑家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里,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钡谑亍稐钪狙核徒疸y擔,吳用智取生辰綱》公孫勝對晁蓋說:“這北京生辰綱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這里面分別提到了“花石綱”和“生辰綱”。為什么用“綱”來表示花石和生辰呢?“綱”是什么意思?
在這里“綱”是個數(shù)量單位。宋徽宗時,由宦官童貫、朱等主持,在蘇州、杭州等地設立“造作局”、“應奉局”,專門制作象牙、犀角、金玉、竹藤、雕刻、織繡等,搜求各地的奇花異石。搜求的奇花異石和寶貝,用大船運往開封,每10船為l綱,稱為“花石綱”?!吧骄V”未必有10船,用“綱”表示很多的意思。第十四回《赤發(fā)鬼醉臥靈官殿,晁天王義認東溪村》里說:“有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日,早晚從這里過,此等不義之財,取之何礙?”這里提到“十萬貫金珠寶貝”,不是個小數(shù),如果用船運送,差不多也有10船,所以稱之為“生辰綱”。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