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回家又見到了老姜,我高中時的歷史老師。想請他到茶樓小坐,被斷然拒絕:“何必花那個冤枉錢?”他開車拉我到市郊一處有花有水的地方,變魔術(shù)般地從后備箱里搬出折疊帳篷、地毯,一會兒工夫,便安置好一個“天然茶座”。
“老姜,最近在忙什么?”“驢行天下。沒看到我這些專業(yè)的裝備嗎?”我認為他是在開玩笑。10年前我念書那會兒,老姜可是省級優(yōu)秀教師,學校的業(yè)務(wù)骨干,一說起教學改革和素質(zhì)教育就激情滿懷,恨不能侃上三天三夜、大干一百天,哪有閑工夫去游山玩水?又問他:“還跟學生們侃人生嗎?”老姜苦笑:“現(xiàn)在的孩子,哪有興趣聽這些……”秋風吹起他頭頂?shù)膸赘装l(fā),有些頹然。
曾經(jīng)的老姜,是學生們的“精神偶像”。雖“海拔”不高,但戴墨鏡、打領(lǐng)帶,風度翩翩;天生一張圓臉,但眼神凌厲、語調(diào)鏗鏘。
他是我們的老師,卻讓我們叫他“老姜”;他比我們大20歲,卻知道我們中流行的一切新鮮詞匯和作弊方法;他教歷史,卻總“越俎代庖”當起班主任。給我們開班會時,他不像其他老師那樣總是宣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而是問:“在座的諸君請思考,‘我們是誰?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他把學生看成對等的成人,因此也樂于同我們討論哲學問題。他說:“這類問題想起來極費腦子,卻對你們今后的成長有益?!?br/> 對于小城市里“一心只讀高考書”的我們來說,每次老姜開“班會”無疑是一場“啟蒙運動”。而我們對老姜也佩服得五體投地,人手一個小本子,一字不落地記下“姜君語錄”,比如,“事事想在前,手握主動權(quán)”;再如,“此刻你最不想做的事情,恰恰是最需要做的”;又如,“人生可以犯錯,但關(guān)鍵的幾步要走對”,每一句我們都倒背如流。
老姜在學校還是團委書記,寫報告洋洋灑灑,文筆了得;開會坐在第一排,升國旗時昂首挺胸地帶領(lǐng)我們唱國歌。老姜跟班里個頭最矮的男生是球友,課間10分鐘一起去操場投籃;老姜跟成績倒數(shù)第一的學生是哥們兒,常跟他討論炒股竅門;老姜對最羞怯的女生建議:“你的聲音很好,可以去學民族唱法?!蓖碜粤晻r發(fā)現(xiàn)學生在看漫畫書,老姜當場收繳,卻不罰站,只瞇著眼睛說一句:“回去就自己對日本動漫的看法寫一篇論文,寫得好就放你一馬。”后來這名學生順利過關(guān),高考時去了北大,這篇小論文也成為老姜教育學生時津津樂道的話題。
臨畢業(yè)前的最后一堂課,老姜在黑板上留下手機號,還有當時很時髦的“QQ”:“你們出去了,有事情隨時聯(lián)系我,但別給我丟臉?!彼湴恋卣f,“我教的學生,學問未必出色,但一定有些追求。”
可10年過去,眼前的老姜,對學生的要求像是變低了。他更愿意聊自己在鄉(xiāng)下吃的農(nóng)家樂菜肴,在山間安營扎寨的帳篷,評論最近看的電影,說說也快上高中的兒子。
“兒子‘十一’有太多作業(yè),看著心疼?!崩辖獡u頭。曾經(jīng)“迷戀文史哲、影視、音樂”的他,對兒子的期許已成了:學理科、讀工程系、出國留學。這位當年中學教改的先鋒,救不了自己兒子,顯然也沒能救更多的孩子?!皶r代變化太快,社會在催熟這幫學生們,他們比你們那時更加浮躁,管不了。”老姜嘆氣。他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一呼百應(yīng)的老姜。
我忍不住問他:“你不愿意兼濟天下了?我們曾經(jīng)把你看作大俠!”他沉默了一秒,說:“我老了?!?br/> 老姜現(xiàn)在的愿望就是做一個旅行家,寄情山水,走一程,寫一段。但我相信他仍有一顆“俠心”。他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寫道:“真正的俠者,不是行走江湖、死認正義等冰冷規(guī)則的人,而是心留俠念、過好日子的普通人;不是黎民百姓的救世主,而是他們當中的一分子。”
編輯:王晶晶 美編:陳思璐 編審:張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