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琳 徐升陽
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武漢 430014
近20年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在我國不孕癥治療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IVF-ET臨床妊娠率為35%~45%,活產(chǎn)率為25%以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盡管如此,大部分患者卻仍因反復IVF-ET失敗而最終喪失生育信心。在2007年―2011年間,本科對門診20例IVF-ET失敗患者輔以中藥治療,結果患者下一次移植的臨床妊娠率明顯提高,給接受IVFET的患者帶來了更多成功的希望。特別是針對當前IVF-ET產(chǎn)生的醫(yī)源性多胎而采取的單胚胎移植解決方案,為保證妊娠率,輔以中醫(yī)調理無疑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F(xiàn)將中醫(yī)輔助治療方法介紹如下。
20例患者為經(jīng)歷過1~4次IVF-ET失敗的病例。其中年齡24~29歲5例,30~34歲7例,35~40歲8例,平均年齡33歲。20例患者中,多囊卵巢綜合征3例(其中2例合并輸卵管不通),輸卵管不通或不暢者15例(9例有輸卵管妊娠史,11例合并排卵障礙或卵泡發(fā)育不良,3例盆腔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已行異位內(nèi)膜粘連分解或剝離),不明原因不孕2例。此外,20例患者中,B超提示內(nèi)膜薄和診刮提示內(nèi)膜腺體分泌不良者有13例。20例患者診前共接受過胚胎移植44次。其中39次未著床,2次生化妊娠,1次妊娠中期流產(chǎn),1次體外受精失敗,1次空囊綜合征。
以補腎養(yǎng)血和血為先,調肝扶脾為輔。20例患者辨證為腎陽虛8例、腎陰虛6例、腎陰陽兩虛者6例。我們以補腎填精治其本,疏肝扶脾治其標為原則,以益母勝金丹合左歸丸加減,方藥組成有當歸12 g,白芍12 g,川芎6 g,地黃12 g,白術15 g,香附10 g,丹參10 g,茺蔚子10 g,菟絲子15 g,龜板15 g。方中菟絲子味甘辛,性平,歸肝、腎二經(jīng),既能補陽,又能養(yǎng)陰,長于補腎益精和安胎,龜板味甘性平為血肉有情之品,滋陰潛陽。四物養(yǎng)血調經(jīng)。香附為血中氣藥,味辛微甘,性平,入肝、脾、三焦經(jīng),疏肝理氣、調經(jīng)止痛。香附配丹參、茺蔚子理氣活血,暢達沖任。白術扶脾。綜觀全方,填補腎精,通調氣血,平補陰陽,補中有行,使腎精充足、沖盛任通,達到填精種子之效。在20例腎虛患者中,兼血瘀證12例,治療以基本方選加桃仁、玄胡、山楂、莪術、水蛭等;兼肝郁證者2例(如胸脅少腹脹痛),入柴胡、郁金疏肝理氣;寒甚者2例,選加仙茅、淫羊藿、補骨脂、附片、肉桂、鹿角片等溫陽暖宮。
經(jīng)間期加紫河車溫補腎陽,經(jīng)前期酌加黨參、山藥、葳蕤、桑寄生、廣木香等健脾固腎。其他隨癥入藥,如腹冷入?yún)擒镙?,尿頻入益智仁,便結入川軍。日煎服2次,每次150~200 ml。服中藥期間基本不服其他藥物,少數(shù)患者兼服維生素E及葉酸。再次移植前囑按西醫(yī)常規(guī)處理,服藥不誤。移植后取壽胎丸合泰山盤石散加減,以養(yǎng)胎元。20例患者經(jīng)中藥治療后再次接受移植,從服中藥至再次移植的時間為1~8個月經(jīng)周期,平均3.9個周期。大多數(shù)患者每周期服藥14~28劑,3例多于30劑為月經(jīng)稀發(fā)、卵泡發(fā)育不良、BBT持續(xù)不升患者。移植后繼續(xù)服養(yǎng)胎方7~77劑不等。
移植后5周B超檢查見宮內(nèi)孕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動,診斷為臨床妊娠。
20例患者經(jīng)中醫(yī)輔助調理后,共接受了27個周期的胚胎移植,移植結果為臨床妊娠15次、生化妊娠2次、未著床10次,周期移植的臨床妊娠率為55.6%。15次臨床妊娠中,已獲健康嬰兒9例,中、晚期妊娠觀察中4例,孕期流產(chǎn)2例,活產(chǎn)率達65%。初生兒平均體重3.34 kg,平均身長50.4 c m。
患者,楊某,女,35歲,2007年6月11日初診?;楹?0年,曾人流1胎,左側輸卵管妊娠切除,右側積水通而不暢。3次IVF-ET均未著床。證見形寒肢冷,腰背痛,雙膝軟,夜尿頻,經(jīng)量少,色暗,有塊,痛經(jīng),脈沉細,證屬腎陽虛,胞脈不暢,治以溫養(yǎng)腎陽佐理胞滯?;痉剑寒敋w10 g,白芍12 g,川芎8 g,熟地12 g,香附10 g,丹參15 g,茺蔚子10 g,菟絲子15 g,補骨脂15 g,益智仁15 g,白術12 g,龜板15 g,鹿角片10 g,炙甘草5 g。排卵期入紫河車;黃體期用黨參、木香、寄生;經(jīng)前用吳茱萸、玄胡、桃仁,治療3個周期,每周期服20余劑,2007年9月移植未著床。繼守方加減治療6個周期,2008年4月移植成功,服養(yǎng)胎方28劑。2009年1月10日在省婦幼保健院剖宮產(chǎn)生下一男性嬰兒,體重4.3 kg,身長52 c m。
據(jù)劉玉芹等[2]報道,2 368個移植周期(包括新鮮周期和復蘇周期)共獲臨床妊娠864例,周期的臨床妊娠率為36.5%。我們觀察的20例IVF-ET失敗患者經(jīng)中藥補腎養(yǎng)血和血后,共再次移植27個周期(包括新鮮周期和復蘇周期),臨床妊娠15例,周期的臨床妊娠率達到55.6%。表明補腎養(yǎng)血和血中藥能顯著提高IVF-ET成功率。
腎藏精,主生殖,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通過沖、任二脈主司月經(jīng)和生殖。因此,腎精虧虛是難以孕育的基礎。精不化氣而腎氣虧虛,或損于陽,或損于陰,陰陽失衡是不孕的病機。中醫(yī)認為,無論腎虛、氣虛、痰濕內(nèi)阻、宮寒,日久均可致瘀,凡腹痛結塊,如盆腔炎輸卵管不通、積水及囊腫等均屬中醫(yī)的“癥病”,皆因于經(jīng)期傷于風寒,或感濕濁邪毒,或情志內(nèi)郁,或手術損傷沖任,致使沖任失調,氣血不和,血行受阻,日久而成?;颊呋蚣鏉駸狃鲎?、氣滯血瘀、痰瘀互結。因痰濕、瘀血阻滯沖任,閉塞胞脈而致不孕。無論是氣郁血瘀或痰濕,均應疏理調暢,待氣機通暢、沖任得養(yǎng)方能受孕。故導致不孕的關鍵臟腑在腎,病理為瘀,治療應以補腎填精、活血化瘀為主,使腎氣充、沖脈盛、任脈通而得子。補腎為主的中藥能改善卵巢功能已是醫(yī)界共識。左歸丸及其部分藥物亦具有調節(jié)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的作用[3]。相似文獻[4-9]報道亦提示補腎為主的方藥能改善卵巢、子宮內(nèi)膜條件,提高種植成功率和妊娠成功率。本文組方選用益母勝金丹加味,從傳統(tǒng)理論看,益母勝金丹(湯)組方上肝脾兼顧、氣血兩調、動靜結合,符合多種婦科病病理生理特點。方中川芎、丹參、茺蔚子更能活血,有助于改善生殖器官供血狀況。方中又從左歸丸中取補腎藥組合,則藥效上相得益彰,調經(jīng)種子效果尤著。值得注意的是,原方中茺蔚子性質和緩,活血而不破血,能促排卵而不傷正。白術宜重用,胚泡移植后配合其他調理脾腎之品,有助生化氣血、支持黃體、滋養(yǎng)胎元。紫河車補腎益精,是陰陽雙補的“血肉有情之品”,經(jīng)間期加入紫河車,意在氤氳之時有助于陰陽轉化。本文的20例患者均為門診搜集而來,盡管觀察的病例數(shù)有限,但結果預示著中藥在IVF-ET的輔助治療上的確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這方面還有待今后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1]張麗珠.試管嬰兒工作的回顧現(xiàn)狀和展望[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5,5(10):783-784.
[2]劉玉芹,胡娟,魏玉蘭,等.對864例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隨訪結局的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9):2720-2721.
[3]袁鐘,圖婭,彭澤邦,等.中醫(yī)辭海(上卷)[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868.
[4]張明敏,黃光英,陸付耳,等.補腎益氣活血湯對多次助孕技術失敗患者結局的影響[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2,12(2):10-12.
[5]張明敏,黃光英,陸付耳,等.針刺對胚胎移植懷孕率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2,22(8):507-509.
[6]朱文杰,李雪梅,陳秀敏,等.滋腎育胎丸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胚胎種植率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20(10):729-730.
[7]馬景蘭,馬建新,王旭初,等.促孕丸在試管嬰兒中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25(6):547-548.
[8]連方,騰依麗,張建偉,等.二至天癸顆粒聯(lián)合體外授精-四胎移植治療不孕癥61例臨床研究[J].中醫(yī)雜志,2006,47(6):439-441.
[9]徐國男.針灸加中藥治療對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觀察[J].天津中醫(yī)藥,2006,23(4):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