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第三空間”的生存與痛苦
——從后殖民的角度解讀《愛的痛苦》中的華裔男性

2012-01-21 20:53孫冬苗
中州大學學報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阿偉華萊士華裔

孫冬苗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外國語學院,鄭州450011)

作為美國華裔文學界的后起之秀,雷祖威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美國文壇嶄露頭角。1991年6月,他的第一本書——短篇小說集《愛的痛苦》一經(jīng)出版,即廣受好評。不同于湯亭亭等作家以回顧歷史來塑造華人整體形象為目的的寫作,雷祖威在《愛的痛苦》中則通過講述華裔的個體經(jīng)歷和內(nèi)心世界來重塑華裔美國人的形象,他的文筆典雅、幽默,善于通過細微的心理描述來展現(xiàn)華裔美國人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普遍的生存狀態(tài)?!稅鄣耐纯唷分械娜A裔美國人,既不是一個完整的美國人,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中國人,他在美國和中國這兩個空間中生活,但又不完全屬于任何一個,他總是生活在“之間的”(in-between)的某個地方。本文從后殖民理論家霍米·巴巴(Homi K.Bhabha)的“第三空間”(The Third Space)理論來解析《愛的痛苦》中的人物形象及心理。

一、“第三空間”的理論及意義

如果說賽義德的后殖民理論基于“東方”與“西方”的二元對立,那么巴巴的后殖民理論則基于對殖民話語的解構(gòu),強調(diào)了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改變了“東方/西方”、“己者/他者”的二元對立觀念,建構(gòu)了一個非己非彼而又亦己亦彼的“第三空間”。在《文化的定位》(The Location of Culture,1994)一書中,巴巴創(chuàng)立并闡釋了“第三空間”的概念——“即非這個也非那個(己者或他者),而是之外的某物?!保?]28巴巴的“第三空間,”強調(diào)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相互滲透,不是兩種對立文化之外的第三者,而是通過“雜交(Hybridity)”的策略開辟出的一個“閾限性空間(Interstitial Space)”。因此,離散的族裔只能處于一個介于兩種文化之間的“第三空間”,在本族文化和異族文化的對抗和交融中完成文化身份的認同。

巴巴認為,文化身份的認同過程就是進行文化翻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會打開一片‘罅隙性空間’(Interstitial Space)、一種罅隙的時間性,它既反對返回到一種原初性‘本質(zhì)主義’的自我意識,也反對放任于一種‘過程’中的無盡的分裂的主體”[2]298?!暗谌臻g”是一個以文化互動為基礎的生產(chǎn)性空間,否定了本質(zhì)主義的權(quán)威性,“今日文化定位不再來自傳統(tǒng)的純正核心,而在不同文明接觸的邊緣處和疆界處。在那里,一種富有新意的、‘居間的’、或混雜的身份正在被熔鑄成形。”[2]307通過“第三空間”這一批評方法,巴巴證實了殖民話語的不穩(wěn)定性,消解了殖民話語的霸權(quán),“還通過被殖民者從邊緣向中心的運動在殖民話語中間撕開裂縫”[1]107。

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移民和他們的后代,正是林英敏(Amy Ling)所說的“兩個世界之間”的人,長期彷徨在中美兩個世界、兩種文化之間,漂泊在一個非此非彼的空間。他們亦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在“兩個世界之間”的優(yōu)勢,積極地進行文化翻譯,創(chuàng)造出一個即非美國也亦非中國的“第三空間”,建構(gòu)一個跨越種族的文化身份。然而這一個非己非彼、在兩者之外的“第三空間”卻是華裔美國人普遍面臨的生存困境:在他們身上,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相互對抗與交織,一方面?zhèn)鹘y(tǒng)祖裔身份在淡化,另一方面外來人的疏離感和焦慮在加劇。

二、“第三空間”的困境與焦慮

《愛的痛苦》這部短篇小說集,除《驚天動地》(Disturbing the Universe)外,其余十篇故事都發(fā)生在美國,主人公大多是男性,他們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講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語,過著體面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似乎已經(jīng)融入到了美國社會之中。然而,他們的生活卻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在美國文化語境中的成長,引發(fā)了與移民父母之間難以填平的代溝;他們結(jié)交白人異性,卻無法維持持久的愛情和婚姻;他們對主流文化認同,但并不意味著被主流文化所接納。社會、文化、情感和家庭的困境使他們深深地陷入痛苦和焦慮之中。

1.代際隔閡與沖突

成年后移民美國的父母們大多不能熟練地使用英語,無法適應和認同美國文化,固守自己狹窄的生活圈不問世事。在他們看來,在美國成長起來的子女們和其他美國青年一樣,完全融入了美國社會,他們把美國文化視為正統(tǒng),把英語視為母語,對漢語和中國文化則是生疏的。因此,語言溝通和價值觀的差異——尤其是婚姻和愛情觀的不同,是兩代人隔閡和沖突的主要因素。在《愛的痛苦》和《生日》這兩個短篇中,雷祖威描述了移民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隔閡與沖突,沖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價值觀的差異和語言障礙。

第一個短篇《愛的痛苦》,講述了一個移民母親和兒子們的故事。母親龐太太已經(jīng)在美國生活四十多年了,一直講廣東話,堅持不學英語。兒子阿偉“自從上學讀書后,我的中文詞匯就不再增加了,和母親談話時我的中文太糟了。我的中文程度充其量才不過是個早熟的五歲小孩”。[3]4語言障礙是母子隔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兒子眼中,母親“來自另一種文化,另一個時代,她習慣了針線和豬,還有馬”[3]12。母親“總是在菜柜里冰箱里塞滿了食品”[3]2,到兒子家做客時帶著裝滿食物的購物袋。母親無法體會兒子的感情和失戀的痛苦,多次建議帶兒子去香港相親,“娶個中國姑娘,她會記得我的墳墓,帶上食品和紙錢來悼念我的?!保?]13對兒子阿偉而言,母親所作的一切都是那么怪異、不可理解。當阿偉不能理解母親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時,他已經(jīng)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漸行漸遠了。但是,華人家庭的成長經(jīng)歷、父母日常行為的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阿偉的行為方式。他體會到母親在父親去世后的孤寂,不顧女友的反對堅持和母親住在一起。他怕母親傷心,隱瞞了她最喜歡的小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他想給母親翻譯報紙,讓她了解周圍的世界,卻因為漢語太差只能作罷。當女友和母親發(fā)生矛盾時,他無法忍受女友對母親的冒犯,總是站在母親一方。

《生日》中的華萊士和阿偉也有著相似的痛苦。華萊士愛上了一個有孩子的白人女士,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對。父親“不贊成獨生兒子接收別人的家庭”[3]47,母親也反對兒子和白人交往,她說:“獅子和綿羊的愛情只有一個結(jié)果。”華萊士的父母反對的另一個原因是語言溝通問題,他們不希望和兒媳婦靠打手勢說話。在華萊士的父母看來,血緣是親子關(guān)系的基礎,婚姻的目的在于傳宗接代和文化傳承。而對華萊士來說,婚姻的基礎在于雙方的愛情和他與孩子之間的親情。

在美國出生和成長的阿偉和華萊士會習慣性地用西方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來衡量和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然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無法進入任何一種文化的中心,只能占據(jù)兩種文化邊緣的空地,承受文化沖突的痛苦。

2.跨種族的愛情與婚姻

二代華裔男性所處的美國社會,雖然與他們父輩們所處的美國社會截然不同,但種族歧視的陰影依然存在,他們在很多方面仍舊遭受不公,因此他們期望通過與白人女性建立戀愛婚姻關(guān)系從而融入白人主流社會。在《愛的痛苦》、《觸礁的愛情》、《生日》、《博若萊葡萄酒》、《社會學》和《搬場工》等短篇中,雷祖威一再觸及華人男性和白人女性之間的兩性關(guān)系這一敏感話題。這些短篇中的男主人公都是中產(chǎn)階級的專業(yè)人士,熟知美國文化,英語流利,但他們在與白人女性的交往中卻無一例外地遭受失敗。

《愛的痛苦》中的阿偉和女友阿曼達的婚約,由于女方的移情別戀而解除,成了阿偉的心頭之痛,阿偉與現(xiàn)任女友的愛情也因母親的原因而日趨緊張。在《觸礁的愛情》中,巴迪·拉姆是一個成功的華人設計師,有一份收入豐厚的工作和一個“既有個性,又有長相”[3]30的妻子庫基。但是,巴迪卻喜歡上了一個小他二十歲的已婚少婦米里亞姆,妻子庫基也與他人偷情。《生日》中的華萊士也同樣遭到了白人女性的拋棄。華萊士愛上了單親母親西爾維亞,與西爾維亞的兒子威爾比也相處甚好,為此與父母產(chǎn)生了分歧,結(jié)果希爾維亞離他而去,又回到白人前夫的懷抱?!恫┤羧R葡萄酒》中的“我”愛上了白人女孩盧娜,卻一直無法得到她的青睞?!渡鐣W》中的亨利和妻子瑪麗貝斯離婚了,兩人租住的房子又被房東賣給了瑪麗貝斯的追求者、亨利的同事——布林克利。當亨利識破了布林克利的計劃時,極為憤慨:“喏,把我的家拿走吧,把家里所有的過去生活拿走吧;喏,把瑪麗貝斯帶走吧。”[3]111《搬場工》中的“我”為了挽救和女友蘇西的感情,“辭去工作,告別舊友,拋開舊習,驅(qū)車穿過本州去開始一種新的生活”[3]113。然而不久,兩人再起爭執(zhí),蘇西揚長而去。

在美國的東方主義話語中,華裔女性性感嫵媚,頗具異域風情,取悅于白人男性;華裔男性則被女性化,不應對白人女性有所需求。雷祖威的故事似乎在暗示:華裔男性期待通過跨種族的婚姻融入主流社會的愿望是無法實現(xiàn)的。法儂在談到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時指出,黑人生下來就必須承受“那個肉體詛咒的負擔”[4]111,同樣,華人的黃皮膚決定了他們在美國社會也必須承受“肉體詛咒的負擔”。

3.兩種文化之間的痛苦

在美國出生和成長的二代華裔同時生活在美國和中國的文化和傳統(tǒng)中,他們既是美國人又是中國人,但又不是地道的美國人或中國人,他們生活在兩個世界、兩種文化之間,有一種無家可歸的疏離感和失落感。他們在兩種文化之間的痛苦,一方面是由于與移民父母之間的代溝,另一方面,也是最讓他們痛徹心扉的,則是來自主流社會的偏見和歧視。因此,《愛的痛苦》中的大多數(shù)故事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這一點。

《觸礁的愛情》中的男主人公巴迪·拉姆是一個身價百萬的電玩設計師,有一個漂亮的白人妻子。然而在岳父母眼中,巴迪是“粗野的外國人”[3]30,“馬戲團的畸形動物”[3]31,“說起話來無法無天”,矮胖的巴迪根本配不上他們的女兒,因此當女兒有了婚外情,他們不以為然,“聽上去他挺不錯:耶魯畢業(yè)生,高個子,大胡須,在金融界里站穩(wěn)了腳跟。”他們還勸慰女兒不要有犯罪感,認為女兒的行為“只不過是設法回歸本性而已”。在《搬場工》中,“我”也遭受了同樣的種族歧視。搬場工遲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我”和女友蘇西訂的家具送到,他們不僅不道歉,在沒有下雪的情況下卻把遲到的原因歸為下雪?!拔摇敝浪麄兊男袨槭且驗椤拔摇笔怯猩朔N,“如果蘇西在的話,這些家伙會為他們的拖拉抱歉的;他們也會畢恭畢敬的”。[3]120在其他短篇中,涉及種族歧視的篇章比比皆是,在此不一一贅述。

三、結(jié)語

在《愛的痛苦》中,雷祖威用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了華裔美國人在“第三空間”生存的文化困境,剖析了種族歧視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創(chuàng)傷。在《愛的痛苦》的最后一篇《遺產(chǎn)》中,雷祖威借主人公之口提出“第三空間”的生存策略:“這是纏繞在我的DNA中的謎,是我基因的最初顏色,它就是我的遺產(chǎn)。”[3]208從法律意義上講,華裔美國人是美國人。在美國文化語境下成長,他們習慣了美國的生活方式,更習慣于用美國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包括他們的移民父母固守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然而他們的基因決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同樣不能舍棄,他們在“第三空間”生存的痛苦也是無法逃避的。巴巴的“第三空間”理論,給困境中生存的華裔美國人帶來了啟示——他們亦可充分利用“第三空間”的優(yōu)勢,綜合利用兩種文化,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個跨越種族的文化身份,“敢于居住在一種罅隙性空間,居于正統(tǒng)的、傳統(tǒng)的文化之外”[2]30。

[1]Bhabha H K.The Location of Culture[M].New York:Routledge,1994.

[2]生安鋒.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論初探[C]//文學理論前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杜,2005.

[3]雷祖威.愛的痛苦[M].吳寶康,王軼梅,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4]Fanon F.Black skin,White Masks[M].Markmann C L,Trans.New York:Grove,1967.

[5]生安鋒.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阿偉華萊士華裔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不存在的殺手
南通籍華裔科學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輝的華裔實業(yè)家
王贛駿:首位華裔太空人
華萊士父子:將提問進行到底
浪漫創(chuàng)意
灵武市| 周口市| 宜丰县| 贵溪市| 铜川市| 恩平市| 图片| 镇江市| 长顺县| 隆林| 开原市| 海宁市| 越西县| 久治县| 二手房| 青冈县| 河津市| 乌什县| 博罗县| 蚌埠市| 辉南县| 福海县| 天气| 申扎县| 武汉市| 太谷县| 阿拉尔市| 丹巴县| 剑阁县| 黑山县| 石泉县| 萍乡市| 东台市| 稻城县| 天峻县| 奉贤区| 浙江省| 湖口县| 镇江市| 丰原市|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