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萍,王書林,林海霞,王 硯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省食品藥品學校,四川 成都 610000;3.四川省食品藥品檢驗所,四川 成都 610000)
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稱北板藍根,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常用于瘟疫時毒、發(fā)熱咽痛、痄腮,癰腫等癥;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的干燥根莖和根,稱為南板藍根,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功效,常用于瘟疫時毒、發(fā)熱咽痛、溫毒發(fā)斑、丹毒等癥[1]。由于南北用藥習慣的差異,以致處于使用較混亂的狀況,正本清源是本文之旨。
板藍根的“藍”首見于《爾雅·釋草》:“葴,馬藍?!逼浜笠惨娪诙嗖勘静葜?,如《神農本草經》、《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本草圖經》、《本草綱目》、《三農紀》、《植物名實圖考》等著作均有記載,分別從其植物形態(tài)、性味功效等方面進行描述。板藍根的藥用價值最早是以藍實名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2]?!侗静輬D經》、《唐本草》及《本草綱目》已將藍實列為數種,時已有“菘藍”“馬藍”之稱。板藍早期是馬藍的別名,而馬藍的根在福建土人中有應用,可能就是今板藍根的最早來源[2]。
馬藍與菘藍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見表1。
表1 馬藍與菘藍植物形態(tài)特征比較
南、北板藍根藥材性狀及顯微特征見表2。
表2 南、北板藍根藥材性狀及顯微特征比較
《中國藥典》1985—2010年版一直有收載板藍根,而菘藍和馬藍均作為板藍根入藥,直到1995年藥典將其分別載入,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習稱北板藍根,為全國多數地區(qū)習用;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和根,為西南和華南地區(qū)習用。菘藍及馬藍的葉均作為青黛來源使用,而藥典大青葉來源僅為菘藍,但南方部分地區(qū)也用馬藍的葉作為大青葉使用。
南、北板藍根都含有生物堿類化合物、有機酸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苷類化合物、糖類化合物,除此之外,南板藍根還含有甾醇類化合物、蒽醌類化合物、萜類化合物、氨基酸類化合物;北板藍根還含有含硫類化合物、苯丙素類化合物、三萜類化合物及其它。
6.1.1 藥理作用
文獻報道,南板藍根主要具有抗菌作用、抗腫瘤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炎、促進免疫等作用,且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6.1.2 臨床研究
現代臨床上靛玉紅用于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南板藍根主要用于風熱感冒所致的咽喉腫痛、肺熱痰多咳嗽等癥。
6.2.1 藥理作用
據文獻報道,北板藍根具有抗病毒作用,抗菌作用,抗內毒素作用,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炎作用,抗癌作用,解熱作用等。
6.2.2 臨床研究
臨床上北板藍根主要用于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尖銳濕疣;治療兒童肺炎喘嗽;治療小兒潰瘍性口炎;治療成人復發(fā)性腮腺炎;抑制腎綜合征出血熱病毒。
板藍根從使用上經歷了很長一個過程,最終將其分為南、北板藍根。隨著研究的深入,南、北板藍根的差異也日漸明顯,它們在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上都有一定的差異,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靛玉紅在南板藍根中含量高達360μg/g,北板藍根中靛玉紅含量僅為7μg/g左右,南板藍根中靛玉紅含量遠遠高于北板藍根[3]。而氨基酸含量方面,北板藍根中游離氨基酸總量為生藥的8.749%,水解氨基酸的總量為13.292%,其中精氨酸含量高達5%以上;南板藍根中游離氨基酸含量極低,水解氨基酸總量和精氨酸含量較低[4]。目前對于北板藍根的研究較全面,而南板藍根的研究相對較少,由于靛玉紅具有一定的開發(fā)價值,所以南板藍亦具有不可忽視的藥理前景。
[1]中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91-229.
[2]吳佩穎,王景敏.大青葉、板藍根和青黛的本草考證[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yī)藥研究院學報,1996,10(1):50-51.
[3]肖元,鐘鳴.南板藍根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yī),2006,26(8):78-79.
[4]崔熙,李松林,王建新,等.南、北板藍根的鑒別和氨基酸含量比較分析[J].中藥材鑒別,1992,15(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