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瑜 王尊鈣 黃 艾 許少英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醫(yī)院,524000)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內科常見病,胃鏡檢查檢出率約占慢性胃炎病例的3%~8%。原發(fā)性膽汁反流性胃炎多由于幽門、十二指腸協(xié)調運動失調,幽門弛緩致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所致。筆者2010年2月~2012年2月以自擬健脾益氣湯為基本方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獲得肯定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病例選擇:觀察病例符合下述納入標準:①按照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診斷標準,經胃鏡診斷為膽汁反流性胃炎;②具有上腹疼痛、飽脹不適感、噯氣、惡心、嘔吐、吞酸中的1項或1項以上癥狀;③排除有肝膽胰器質性疾病、胃腸道病史病例。中醫(yī)辨證符合脾胃虛弱型、肝胃不和型、膽熱犯胃型、胃陰不足型中其中一型。
觀察病例共78例,均為本院門診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齡14~60歲,平均36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2.5年。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16~59歲,平均32歲;病程4個月~6年,平均3.0年。兩組病例年齡、性別、病程大致相同,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采用自擬健脾益氣湯加味治療?;痉剑禾訁?5g,黨參、厚樸各15g,白術、當歸、陳皮、黃芩各10g,升麻、柴胡各8g。加減:脾胃虛弱型加吳茱萸、干姜各10g;肝胃不和型加佛手、郁金各10g;膽熱犯胃型加龍膽草、川楝子、梔子各12g;胃陰不足型加麥門冬、沙參、石斛各20g。每天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7天為1個療程,連服4個療程。
對照組:嗎丁啉,每次20mg,每天3次,口服;法莫替丁,每次20mg,口服,每天2次。治療2周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
療效標準:近期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復查胃鏡基本正常。顯效:臨床主要癥狀(上腹疼痛、灼熱、腹脹、噯氣、口苦、惡心、嘔吐)消失5個以上,胃鏡檢查:胃黏膜充血水腫面積縮小2/3以上,膽汁反流明顯減少。有效:臨床主要癥狀消失4個以上,胃鏡檢查:胃黏膜充血水腫面積縮小2/3以下,膽汁反流減少。無效:治療前后臨床主要癥狀及胃鏡檢查無變化或加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48例,近期治愈23例,顯效16例,有效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1.7%;對照組30例,近期治愈8例,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0.0%。兩組近期治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治療組各證型療效比較:脾胃虛弱型20例,近期治愈14例,顯效4例,有效2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肝胃不和型12例,近期治愈4例,顯效6例,有效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1.7%;膽熱犯胃型10例,近期治愈5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0.0%;胃陰不足型6例,近期治愈0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66.7%。
治療組中以脾胃虛弱型療效最佳,肝胃不和型、膽熱犯胃型也有較好療效,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胃陰不足型療效相對較差,與臨床中普遍認為胃陰不足型病情較重、療效較差的觀點一致。
患者,女,43歲,2010年10月10日初診。自述反復上腹部隱痛不適,噯氣頻作,饑餓時癥狀加重,晨起刷牙時惡心、干嘔,舌淡,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曾服胃復安、麗珠得樂等藥,未見好轉。胃鏡檢查:胃黏液湖多量膽汁,胃體、胃竇部黏膜廣泛充血,幽門口見膽汁反流。胃鏡診斷:膽汁反流性胃炎。中醫(yī)診斷為胃脘痛,證屬脾虛胃弱型。予以基本方加吳茱萸9g,干姜6g。每天1劑,水煎服。服藥7劑,上腹隱痛減輕,納食增加,惡心、干嘔消失,噯氣亦減。繼服上方共10劑,諸癥消失。胃鏡復查:胃黏膜基本恢復正常。未見膽汁反流,繼以香砂六君丸鞏固療效。
膽汁反流性胃炎屬中醫(yī)學“胃脘痛”、“痞滿”等范疇。脾虛是本病的基本病理。由于脾氣虛弱,運化無力,胃失和降,胃的蠕動和幽門括約肌功能減弱,造成膽汁反流?!凹啄局L緣于胃氣上逆,胃氣之逆緣于中氣之虛”,中氣不足,脾氣虛弱,土虛則木乘,肝膽之氣橫逆犯胃乃本病病機所在。宗“治胃之要,平衡概之”之經驗,筆者以自擬健脾益氣湯為基本方加減治療。方中黨參、太子參、白術、當歸補氣益血健脾;陳皮理氣;柴胡合升麻升少陽之清氣;黃芩清泄膽熱;厚樸化滯散痞,配黃芩一溫一寒,辛開苦降,使清氣得升、濁氣得降。全方健脾益氣,升降并調,辛苦并用,提上通下,疏通氣機,使脾胃升降之職得復,諸癥得以消除。
自擬健脾益氣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辨證要點為胃脘部疼痛、脹悶感、舌淡、苔薄白或薄黃、脈細。本方對脾胃虛弱型療效最為滿意,臨床膽汁反流性胃炎亦以此型多見。胃陰不足型療效略差,雖膽汁反流性胃炎基本病理是脾虛,但臨證尚有肝郁、氣滯、郁熱、陰虛、血瘀等變證,應在自擬健脾益氣湯基礎上辨證分型治療,方可獲良效。治療過程中忌煙、酒,禁食膏粱厚味之品,同時治療應堅持2~4個療程,不可因癥狀緩解或胃鏡下膽汁反流減少、消失而停止治療,以免病情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