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節(jié)俗與健康"/>
溫長路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北京100029)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俗與健康系列講座(十六)
——七夕節(jié)節(jié)俗與健康
溫長路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北京100029)
中國節(jié)日;風俗文化;身心健康;七夕節(jié)
七月初七,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七夕節(jié),亦有稱“女兒節(jié)”的,是神話傳說中牛郎與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日子。這一傳說,在周代的《詩經》中就有,漢代的《古詩十九首》中形成了故事輪廓。后來故事情節(jié)不斷豐富,到了梁朝人任昉的《述異記》中基本成型:“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一夜,渡河一會?!蓖粫r期的《殷蕓小說》和《風俗通》也有大同小異的表述,又增添了喜鵲在天河為其相會搭橋的情節(jié)。后來,還出現了說唱、戲曲等通俗的表現形式,把天上的牛郎換成了人間的凡人,寫成了男親女愛、悲歡離合的動情故事,使之更加深入人心,以至成為愛情永恒和婚姻美滿的楷模。最早把七月七日作為節(jié)日是漢代的事,崔寔的《四民月令》中有明確的記載,并且圍繞這一節(jié)日出現了乞巧、曬書、曬衣、求子等一系列紀念活動。
1.1 節(jié)俗溯源 乞巧,是七夕的主要活動,是七月七日之夜在婦女中進行的,有卜巧、賽巧和食巧果等內容,總稱“乞巧”。卜巧,就是通過占卜了解自己的巧拙,方法很多,如當晚在針線盒中放入1只蜘蛛,次日看誰的蜘蛛絲織得最密;把做針線活的小工具混在大餃子里,看誰能摸得到等。賽巧,就是在月光下穿針,看誰穿得快。祖詠有《七夕》詩說:“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背郧晒?,就是吃祭祀牛郎織女后的小食品,有尋常的時鮮水果,也有用面粉專門制作的飛禽走獸之類的供品。后來,乞巧活動的內容也有了變化,不斷注入乞聰明、乞富貴、乞婚姻美滿等新的意義。實際上,這一活動始終是圍繞婚姻、家庭為主題的。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中形成的傳統(tǒng)觀念,夫唱妻隨,男耕女織,家庭和睦,子孫昌盛是人們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
1.2 健康話題 婚姻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從原始的多種婚姻形式到“一夫一妻制”的變化,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程。在我國古代,婚姻有三層含義:一指嫁娶的形式,二指夫妻間的關系,三指姻親關系。它原作“昏因”,源于我國古代婚禮在晚上進行的習俗,后從女而為“婚姻”,把音和義結合在了一起。結婚后男方被稱為“夫”,女方被稱為“婦”,夫婦、夫妻就是婚姻的基本產物?!胺颉北臼菍δ行缘慕y(tǒng)稱,后來被作為特權賜予了“丈夫”;“婦”有卑下之意,《說文解字》中“婦,服也”的解釋說得清楚,后來它被強行加給了“妻子”。就文意理解,它一開始就“法定”了男女間“夫唱妻隨”的不平等關系。我國自古崇尚婚姻穩(wěn)定、夫妻白頭到老,古代婚俗中就包括有“結發(fā)”、“合髻”等形式,以致使“結發(fā)”成為“患難夫妻”的代稱。曹植的“與君初定情,結發(fā)恩義深”、杜甫的“結發(fā)為君妻,席不暖君床”、《孔雀東南飛》中的“結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等詩句,都是對這種傳統(tǒng)關系的歌頌。為了強調這種關系,在結婚儀式上還要用“同心結”作為吉祥物連接交杯酒,以加深對彼此心心相印、恩愛情長意義的理解。社會的發(fā)展、文明和進步,不斷改善著傳統(tǒng)婚姻中一些不適應的內容,“夫妻平等”終于成了主宰家庭關系的主流。
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對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對社會和事業(yè)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國古俗中倡行的許多美德應當繼承、發(fā)揚。就與健康的關系而言,夫妻間的愛可以使機體新陳代謝功能加速,腎上腺功能提高,血液循環(huán)狀況改善,從而使人的肌膚健美、神采煥發(fā)。夫妻間對對方的牽掛,會抵消生活中的矛盾和消極因素,產生出健康的直接動力。夫妻關系和諧,人的心境就好,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就能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機體的抗病能力就強大,健康和長壽自然就能常伴他們左右。相反地,如果天天爭吵或打鬧,這種惡劣環(huán)境造成的大腦細胞的損傷、機體各組織器官功能的失調、新陳代謝規(guī)律的紊亂就不可避免地要發(fā)生了,各種疾病都會找上門來,最常見的是血壓、心跳和體征(脈搏、呼吸和體溫)方面的異常變化。因為關系不協(xié)調夫妻的心臟內壁都比正常人的要厚,這正是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發(fā)現,在吵得面紅耳赤夫妻的血液中,有3600萬個具有抗病能力的自然殺傷細胞喪失了應有的功能,為一些細菌、真菌、寄生蟲的乘虛而入打開了方便之門。因此,要提倡夫妻間互敬互愛、互諒互讓、互幫互助、互慰互勵,建立起和睦平等的新型夫妻關系,同甘共苦、患難與共,攜手締造幸福的人生之路。有人把當前的夫妻關系分為競爭、主從、合作三個類型,實踐證明,只有合作型的關系才能造就夫妻身體健康、子女成才孝順、家庭幸福發(fā)達的好結局。從醫(yī)學科學的角度看,和睦的家庭、諧和的夫妻關系對每個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都發(fā)生著直接影響。其關系正常,人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相對就高,身體的健康程度和生命的過程相對就會增強。
1.3 相關連接 社會發(fā)展到了高度文明的今天,自愿、自主成為婚姻的基本模式,并且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但這并不等于說傳統(tǒng)婚姻形式中的糟粕被一掃而光了,許多與新型家庭關系格格不入的舊皇歷還不時以原版或翻版的形式出現,或轉換出形式不同而實質相同的另外形式,比如表現比較普遍的家庭暴力問題。從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對全國60個地方3815名20~64歲男女的調查結果看,一輩子中曾經有過暴力的家庭占37.2%,其中由丈夫單方面打妻子的占18.9%,妻子單方面打丈夫的占3.3%,夫妻雙方互相對打的占15.0%(其中,相當大的比例是丈夫先動手的主動行為,導致妻子后反擊的被動行為)。不難發(fā)現,體現“大男子主義”的強權生理、心理、舉動仍然是家庭暴力的核心問題,這不能不說是男女不平等關系的真實寫照。盡管發(fā)生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甚至是一言難盡的,但與年齡、社會經歷的密切聯系是可以確定的直接要素。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這份調查結果中說,在20~29歲的夫妻中,發(fā)生家庭暴力的比例占18.4%;30~39歲的夫妻中,占17.7%;40歲以上的夫妻中,占11%;50歲以上的夫妻中,占1%。它證明,家庭的正常關系,取決于夫妻間的長期磨合和逐漸培養(yǎng)、建立起來的互相關愛、互相體諒、互相幫助、患難與共的夫妻情感。
實在過不下去就離婚,這在我國古代的婚姻中原本是平常的事:孔子在其兒子死亡后,主動將守寡的兒媳嫁到了衛(wèi)國;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二婚后嫁給了大將軍衛(wèi)青;東漢的光武帝,親自召集滿朝文武大臣為死去丈夫的姐姐湖陽公主找新丈夫;唐代的公主中,有23個再嫁、4個三嫁的…… 漢代的官方典籍中有“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離”的明確規(guī)定,婦女再婚被稱為“再醮”,不過是再喝一次喜酒罷了。宋代以后,理學家們提出了“餓死事小,失節(jié)為大”的貞節(jié)觀,又經過明、清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推行,逐漸形成了婚姻問題上“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從一而終”的禁錮觀念。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新的婚姻觀逐步在我國確立。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男女的婚姻自由成為國家法律明文保護的內容,于21世紀初出臺的、經過新修改后《婚姻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更寬松。但是,離婚畢竟是婚姻中的悲劇,藍橋斷魂決不是可以提倡的正常婚姻途徑。實踐證明,離婚對于社會、家庭穩(wěn)定,子女教育等問題上產生的負作用是非常之大的。瑞典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fā)現,離婚也會傳染。他們對1500個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業(yè)、不同工作崗位上的3.7萬名人員的調查結果表明,周圍同事中的離婚現象對不少人都會產生影響,一些人也因此對自己的婚姻發(fā)生了懷疑,甚至開始產生離婚的想法或付諸行動。社會學家認為,不能把離婚作為單純的個人、家庭行為看待,它是一種影響頗大的社會離心現象,是值得認真研究和引起高度重視的社會問題。
2.1 節(jié)俗溯源 七夕曬衣、曬書,是漢代以后形成的習俗。據宋卜子的《楊園苑疏》記載,漢武帝時已有了專門的曝衣閣,“常至七月七日,宮女登樓曝衣”。后來,這便成為一些人夸富的機會,到了七月七日這天把所有值錢的衣物都拿出來曬,以表現自家的富有。被稱為“竹林七賢”之一的晉代文人阮咸對這一做法非常反感,在七月七日這天,他在庭院里用長竹竿挑著一塊又臟又舊的破布片曬,別人問他緣故,他回答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迸c富貴人家曬衣夸富相比,此舉的確是頗帶有諷刺意義的。
曬書是曬衣習俗的延伸和發(fā)展,知識豈不比衣物更有價值?于是,人們都競相曬起書來。《世語新說》中還記有一則有趣的事:世人七月七日皆曬書,一個叫赫隆的人卻躺在院中曬肚皮。人問其故,曰:“我曬書!”除了表示他對世俗的蔑視之外,也有標榜自己讀書多、學問大的意思——滿腹經綸,曬肚子就是曬書。一些地區(qū)也有在農歷六月初六曬書的習俗,據說與唐僧取經有關。傳說當年唐僧歷經千難萬險從西天取回的佛經,在回國的途中不幸墮入大海,全部被海水浸濕。上蒼為他們師徒不辭勞苦的精神所感動,就特意賜給一個大晴天,讓他們把經卷曬干。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初六,因這好天氣是上天所賜,故得名“天貺節(jié)”。
2.2 健康話題 秋夏之交,濕熱蒸騰,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對衣物和書籍集中進行一次滅菌、殺蟲的衛(wèi)生活動,應該說是有科學道理的。特別是南方地區(qū)的氣候在這一季節(jié)表現出的梅雨特點,“曬”更是一種有益的習俗。藏久了的書不僅容易受潮,引起書籍發(fā)霉、腐爛,而且容易被蛀蟲侵蝕,造成書籍的損害。況且書中也是多種細菌棲身的好場所,在人們讀書時不知不覺引起擴散和傳播,造成一些疾病的發(fā)生。每年夏季把藏書搬出來曬曬太陽、通通風,潮氣被吸走了,蛀蟲和細菌被殺死了,這對書的保護和讀書者的健康都有積極作用。曬衣被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特別是為冬季御寒準備的棉衣、棉被在熱天曬曬太陽更好。因為除能消除細菌和潮濕的危害、對衣被起到必要的保護外,還能達到松軟棉絮、提高保溫程度的目的,使人冬天穿蓋起來更暖和。當然,由于衣被的質地不同,對太陽光的承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別,在曬太陽時要掌握好分寸。如皮毛料衣物、晴綸制品比較耐曬,一般不會影響它的強度,可以放心曝曬;棉纖維、氯綸、滌綸制品耐光程度就稍差一些,曬的時間可稍短一些;絲綢、丙綸、綿綸制品耐光程度很差,稍微曬一下就行了。
2.3 相關連接 暑熱之氣,蒸蒸灼人,曬書曬衣是取其利,過度曬人對健康是有害的,必須要有防暑的意識。在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總是維持在36~37.5℃之間。在一天24h之內,人體可產生熱量2400~2700大卡,隨血液周流全身,均勻地分布于身體的各個部位。在不停地新陳代謝運動中,被代謝掉的熱量會通過輻射、傳導、對流的方式,從汗液、尿液、呼吸的渠道排出體外。所以,雖有外來寒熱溫涼多種氣候因素的影響,人體都可以以自身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去調節(jié)和適應著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但這種適應能力是有限度的,氣候過冷或過熱的異常變化都會對機體造成不同程度地損害。廣州市對10年來人口死亡規(guī)律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氣溫在34℃以下時,日平均死亡人數為37人;當氣溫升到34℃以上時,日平均死亡人數就上升到41人。1743年7月14~25日,北京地區(qū)出現持續(xù)40℃的高溫天氣,導致全城死亡人數達1.14萬人;1999年7月中、下旬,北京地區(qū)又出現持續(xù)40℃的高溫天氣,最熱的7月24日,氣溫竟高達42.2℃。其間,中暑的人數以千計,因之死亡的也有報道。一南一北兩個地區(qū)的統(tǒng)計,足以說明暑熱對人類造成的傷害是多么嚴重!
世上最聰明的莫過于人,暑氣并不可怕,人們完全有能力認識暑害、預防中暑。在長期同自然的交往中,人們總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防暑降溫方法。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減少太陽的直接照射時間,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機體的散熱功能。通風是重要的一條,流動的空氣會把機體周圍的熱氣帶走,為機體創(chuàng)造向外散熱的外環(huán)境。洗澡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它通過清潔皮膚、疏通汗孔,使一些熱量從人的身上消失。如無法避開野外的高溫環(huán)境,人們會采取靈活的方式,調整作息時間,于早、晚間氣溫較低的時段干完一天的工作,而氣溫最高的中午則在陰涼處休息。遮陽避光的措施更是不可少的,人們懂得穿上白色或其它淺色且吸汗的棉織衣物,以減少外來熱的輻射?;w衣物不利于機體向外排放熱量,人們就不去穿戴它。有資料表明,在35℃的氣溫下,穿化纖衣服的人,皮膚溫度升高1.4℃,每小時體內積熱150大卡;穿純棉衣服的人,皮膚溫度升高0.7℃,每小時體內積熱106大卡,二者的懸殊是非常明顯的。頭部和眼睛是容易受暑熱傷害的部位,要戴上太陽鏡和各種遮陽帽,特別加以保護。據測定,防護用品的遮陽率越高,防暑的效果就越好。以帽子而論,麥秸草帽最好,遮陽率為48.4%;蘆葦草帽次之,為29%。以衣物而論,白色細棉布最好,遮陽率為50.1%;厚白布次之,為30.7%。合理飲食對防暑具有關鍵性作用,暑熱天要多吃些新鮮瓜果、蔬菜、豆制品、魚類和瘦肉,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B族的供給。在飲水中可適當放些食鹽和砂糖,條件允許的還可以喝一些綠豆湯、甘草水、金銀花茶等解暑飲料。
一旦發(fā)生中暑,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搶救措施,抓住有利時機,以盡量減少和降低暑害對身體造成的危害。輕度的中暑,只要避開高溫環(huán)境,在通風的陰涼處適當休息,并補充一些含鹽分的飲料或解暑的涼茶,一般很快就會緩解。重癥中暑的,要立即采取強制性降溫措施,運用冰水、冰帶、酒精等降低體溫,并立即補充葡萄糖或生理鹽水,運用對癥的藥物糾正電解質紊亂,防止休克發(fā)生。同時加強護理,密切注視病人的體溫、血壓、心臟、脈搏變化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出現昏迷的,更要引起高度警惕,盡快組織搶救。中醫(yī)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酌情運用。對于傷暑輕證,宜采取辛涼清熱之法,給予金銀花、連翹、薄荷、蘆根、佩蘭、藿香之屬配伍治療;傷暑重證,則應采取清熱養(yǎng)陰之法,給予竹葉、生石膏、西洋參、麥冬、知母、石斛之類配伍治療。如遇危證的,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同時配合針刺、刮痧等方法也有較好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中暑與情緒有直接關系,這就是醫(yī)學上常說的“情緒中暑”或“夏季情感障礙癥”。這些人往往有對外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和耐受能力差、思想感情脆弱、性情暴躁、情緒不穩(wěn)定等特點,因此在暑熱頻繁出沒的高溫氣候下更容易出現中暑。有測定說,在中暑人群中,16%的人與這種心理障礙和不正常的情緒有關。俗話說:“心病要用心法醫(yī)?!睂@種類型的中暑病人,除采取正常的防治措施外,心理療法自然是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方法。
3.1 節(jié)俗溯源 七夕求子,也是圍繞著夫妻恩愛、家庭美滿為主題的一項活動,是與牛郎織女的故事一脈相承的。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即有“以五彩縷相羈,謂為‘相連愛’”的習俗,連漢高祖都搞這一套。唐代演變成為“弄化生”活動,《唐歲時記事》中的記述頗詳:“七夕,俗以蠟作嬰兒形,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宜子之祥,謂之化生?!痹娙送踅ǖ摹捌咴缕呷臻L生殿,水拍銀盤看化生”、薛能有的“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銀臺弄化生”的詩句,都是這一活動的真實寫照。他如宋代的七夕育齡婦女買“摩睺娃”(以泥塑、木雕、象牙雕、玉石雕等做成的象形娃娃)、明代的“水上浮”活動等,也都是這一習俗的延伸和發(fā)揮。
一些地區(qū)還把生孩子與萵苣連在一起,因為萵苣又有“生菜”的名字,故就連出了“生孩子”的說法。還有人為這一風俗命了名,謂之“采青”: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在黑夜中將萵苣“偷”回家,婚后就能生育。廣東花都詩人曾照有首詩是專說此事的:“籬頭兩歇濕游塵,弱柳緋桃解媚人,最愛蔬中冬芹好,年年生子及青春?!?/p>
我國民俗中還有“上巳”求子的說法,時間是在農歷的三月上旬,這一活動被稱為“祓禊”??鬃印墩撜Z》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話,說的就是這回事??梢?,這一習俗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已經有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活動又添了新花樣,把煮熟的雞蛋放在河中任其漂流,稱為“臨水浮卵”。卵是孕育的產物,婦女拾了可以懷孕。把棗子也放在河中漂浮,叫做“水上浮棗”,婦女吃了可以“早生貴子”。晉代詩人潘尼《三月落水作》中的“羽觴乘波進,素卵隨流歸”句和南北朝詩人江總《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中的“醉魚沉遠岫,浮棗漾清漪”句,分別記述了這兩件事。在云南生活的納西族,至今仍保留婦女上巳節(jié)沐浴求子的習俗,是上述風俗的延續(xù),反映了“祓禊”活動中涉及生育問題的內容由浴沐祭祀──水邊幽會──踏青斗草的演變過程,包括如今的游春活動也與這一習俗有割不斷的聯系。
如今,科學的發(fā)展和觀念的變化,節(jié)俗中包含的求子的內容已失去了本義,女性被“休”的危險也不復存在了。但在生育問題上的“男尊女卑”、“傳宗接代”舊觀念和封建的夫權思想殘余依然或明或暗地通過另外的形式表現出來,由此造成的婚姻、家庭危機者也時有所聞。這說明,要徹底解決這一領域里的問題還需要一些時間,還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3.2 健康話題 男婚女嫁、生兒育女不僅是人類的本能,而且全在人類自己的掌握和駕馭之中。一般說來,男女雙方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缺陷和嚴重干擾生育的疾病,結婚生育是順理成章的事。在過去長期無序生育的年代,許多人對生孩子甚至有“不知不覺”的輕松感。當成熟的精子與卵子結合之后,經過母腹中266個滄桑的日夜,便瓜熟蒂落了,這便是常說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不孕育癥,是對已婚男女因生理或疾病因素造成生育障礙的通稱,在女方被稱為“不孕”,在男方被稱為“不育”。女性不孕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的有排卵障礙,約占不孕者的25~30%。可因精神過度緊張、神經衰弱、身體過度肥胖或嚴重消瘦、超強度運動或勞動,以及長期服用一些藥物等因素導致,只要找準病因,對癥治療,這些問題一般都可以得到解決。二是生殖系統(tǒng)的原因,發(fā)病率與上述比例近似。常見的如子宮內膜異位、輸卵管粘連、盆腔炎癥等,多因性生活不衛(wèi)生、經期同居、流產和其它相臨臟器的結核性、化膿性感染等因素引起,一般可通過藥物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得到糾正。三是免疫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女性血液或生殖道中存在著抗精子抗體,使精子在此發(fā)生凝集,無法與卵子結合。既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免疫抑制治療,也可用調整性交時間的方法避開女性抗體的活躍期。還有一些一時查不出原因的不孕癥,約占不孕者的20%上下。除了科學發(fā)展因素的限制之外,從道理上講,最終都可以從患者身上找出確切的原因。造成男性不育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常見的有生精能力障礙,就是精子生成數量不足或干脆沒有精子。大多是機體各種炎性病變引起的睪丸炎、藥物或射線損傷了睪丸的生精系統(tǒng)等因素造成的。二是精子質量問題,由于前列腺炎、性病、生殖道炎癥等造成精子活動能力受限、精液不能液化。三是性功能方面的問題,如陽痿、早泄、不射精或逆行射精等,多由精神失調、內分泌紊亂、藥物因素引起。此外,尚有精子輸送渠道不暢的問題,各種原因造成的輸精管、附睪阻塞,使產生的精子無法排出。由法國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經過反復實驗發(fā)現,造成男子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精子產生的授孕蛋白質缺損,無法達到與卵子結合的目的。完善這種蛋白質,或去掉卵子外膜,就可以實現正常受孕。這一研究已在動物身上取得了成功,肯定會為男子不育癥患者帶來新的希望。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學者的一項研究則顯示,部分男性不育癥的發(fā)生與一種雄激素受體變異有關,可以運用基因療法的研究成果去突破這一難題。
隨著醫(yī)學科學概念的擴展,人們還從自然界的角度找出了男女不孕育癥的社會學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環(huán)境因素。專家指出,現代文明對自然的過度開發(fā),已使人們得到了報應。進入20世紀中葉以來,男性每毫升精液內的精子數量已下降了50%,患有不孕育癥的夫婦已占12%,不孕育癥可能成為21世紀世界性的人類三大疾病之一。
不管怎么說,生育科學的發(fā)展和進步,不斷為男女不孕育者帶來福音。性生活指導、藥物和手術治療、人工授精、試管嬰兒等層出不窮的手段都會為不孕育男女送來可愛的寶寶,產生“人類會發(fā)生繁衍危機”的擔心是大可不必的。
3.4 相關連接 近親結婚,在人類社會的早期曾經屬于從野蠻走向文明的重要行為,血緣群婚比雜亂的性交相比,顯然是認識上的進步。那時,同輩兄妹之間可以結為夫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社會交往的擴大、人們視野的開闊,以及對族內婚危害的逐漸認識,族外婚逐漸成為主流是歷史的必然。它首先表現在親戚之間,這就是后世近親結婚的起始。在當時,它比血緣群婚的關系又進了一步。這種婚姻關系在學術上稱為“亞血緣婚姻”,就是姑表兄妹、姨表兄妹、舅表兄妹之間的婚配。其大多數是由父母包辦的,不僅結婚的夫妻沒有真正的幸福、親戚雙方可能在婚后的多種矛盾摩擦中關系疏遠或結為怨仇,而且給人口質量和素質帶來難以估量的危害,使社會背上無法解脫的沉重包袱。
遺傳學的規(guī)律告訴人們,下一代人的特性是通過父母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傳遞下來的,這其中有父母生理上的長處,更有父母身體上的缺陷,包括各種遺傳病在內。最不遂人意的是,父母的缺陷比優(yōu)點更容易遺傳。有研究說,人的丑陋是以極端的特征出現的,而且遠離正常情況下的中間值。在下代人中,除了表現出夫妻的一部分平均值外,父母一方最丑陋的部分偏偏容易顯現在兒女身上。這不僅是指人的外表,而且包括人的生理、病理的方方面面。在范圍較大的情況下通婚,夫妻間相同的基因相對較少,而近親關系中這種相同的基因卻高達1/8。有統(tǒng)計說,一些遺傳病的發(fā)病率在近親結婚的人群中比非近親結婚者高20倍,主要表現為下代人智能低下、先天性心臟病、無腦兒、脊柱裂、唇裂等。目前,我國先天愚型白癡、智力低下的人口已達1000萬,先天缺陷的人約有1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從近親結婚者中的搖籃中搖出來的。此外,她們中的流產、死胎、死產也較正?;榕湔吒叱?倍以上,而胎兒成活率恰恰是相反的值。有不少雖在出生后一段時間沒有異常表現,而成年期前后也會發(fā)病的。有一種叫“威爾遜癥”的先天缺陷性疾病,常在成年期之前死亡和殘疾,它的高發(fā)人群正是近親結婚者。它是因為銅代謝障礙引起的精神錯亂癥,病因是管轄銅代謝的隱性基因缺陷。在近親者結婚的對象中,還有一種由于鐵代謝失調引起的血紅蛋白病,鐵的代謝平衡失調引起胰腺、肝臟的損害,導致病人在40~50歲前死亡。
無數事實證明,許多遺傳性疾病與婚姻狀況有關。除了近親結婚外,婚姻圈的縮小也是導致一些遺傳病居高不下、人口素質明顯下降的重要原因。有調查說,我國大部分農村的通婚范圍還不足15公里,有些地區(qū)甚至連5公里也超不過,“就地消化”的現象嚴重存在著。這種代代相傳的小范圍內通婚包含著的隱性姻親關系,也同樣包藏著看不見的遺傳病和人口素質下降的惡果。在西雙版納勐海縣的一個傣族小寨子里,人們一直遵循著“女子不外嫁”的村規(guī),在這里繁衍的250多口的八代人中,人口質量一代不如一代,平均身高低于國人水平,近年來征兵體驗竟沒有1人合格的。醫(yī)學專家對他們進行了系統(tǒng)檢查,發(fā)現先天愚型癡呆、地中海貧血、進行性肌萎縮、先天性心臟病以及罕見的高尿酸代謝性遺傳病等,在這里應有盡有,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像這樣的小村小寨、孤島孤嶺、遠山僻土,不知我國還有多少?它對人們的身體素質和社會發(fā)展造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我國施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在提高人口素質、促進經濟發(fā)展中已顯示出了極大的優(yōu)越性。1971年,我國每個婦女平均生孩子5.44個,而1998年,這個數字已降為1.84個。27年間,我國少生人口3.38億。少生是計劃生育的目標之一,而優(yōu)生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除了胎教、科學生育等因素外,婚姻狀況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近親結婚、小范圍內通婚帶來的不幸婚姻,必然會生出不幸的下一代,優(yōu)生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國富民強的速度就無法加快。我國的《婚姻法》已明確規(guī)定“直系親屬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這一問題已由倫理問題上升到法律高度上來了??梢韵嘈?,涉及與子孫后代、國計民生有血肉關系的大事誰也不會馬虎,生一個聰明、漂亮的孩子是每一對父母、每一個家庭的共同愿望。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67
1672-2779(2012)-16-0093-04
??韓世輝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