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迪
(作者:深圳市委黨校講師)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發(fā) [2012]4號,以下簡稱《意見》),深刻論述了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既是歷史與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期我黨統戰(zhàn)工作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
《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義下發(fā)的關于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專門文件,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從黨派的發(fā)展而言,當前我國8個民主黨派主要存在這么幾個突出問題:一是黨員的數量與比例都嚴重偏少。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的8個民主黨派總人數只有80多萬人,與我們執(zhí)政黨的8000萬黨員相比,無論是數量上還是比例上都顯不足,而且在一些領域青黃不接、高層次人才斷層匱乏等現象仍較普遍;二是發(fā)展的不平衡與不均衡。當前各民主黨派主要集中在教科文衛(wèi)等領域,對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涌現出來的新階層接納和容納的程度不高,此外在一些特定的領域比如新聞單位、部隊院校、國家保密部門等行業(yè)和部門對黨外人士選拔和使用受限較為嚴重,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民主黨派發(fā)展的不平衡與不均衡;三是參政議政的話語權還不夠。主要體現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協及公檢法等權力部門任“正職”的人士仍然較少;四是組織趨同性嚴重,各黨派的組織特色正逐步失去。
從當前我國發(fā)展的現狀而言,社會的分歧與裂痕有增多的趨勢,一些反主流的聲音在互聯網上逐漸浮現,但如何彌合分歧、擴大共識方法并不多,需要我們在維護社會團結方面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
我們首先需要一個實事求是的判斷:當前我國思想多元化的趨勢在一段時期正呈加速態(tài)勢,以新的凝聚力來消解與對沖多元時代的極端性和負面性,顯得十分緊迫。主流的價值觀再強大也形不成對社會的全覆蓋,主流方向的競爭異常激烈,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上,不同的發(fā)展流派,不同的發(fā)展方向都在激烈競爭著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以謀取未來在中國社會發(fā)展中獲取更大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同時我們還要厘清一個事實:當前“官本位”的思想在我國仍很有市場,人們常說的“體制內”,其實是一個“以官為本”的大圈子。而當前的困境是“體制內”與外的接口非常有限,從而導致在社會轉型時期,一些問題“易發(fā)多發(fā),觸點多、燃點低”,如貪污腐化、貧富懸殊、群體性事件不斷凸顯。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社會新階層的不斷發(fā)展與壯大,他們對自身在社會上的實際作用與話語權的現實需求不斷增長,當自身權利“受限”、“發(fā)聲”渠道不暢或者阻塞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熱衷發(fā)牢騷,對國家主流前進方向“不認同”的概率也會不斷增多。而全球化時代到來,西方的影響大舉滲入,一些自感被“體制內”冷落、在國家主流政治領域已無前途的人,對西方產生親近感幾乎是很自然的,這種結合既是思想層面的需要,也是利益結合的需求,而由此衍生出的相關領域特別是在政治領域的“博弈”便會更加激烈。
“博弈”本身的政治沖擊對國家的穩(wěn)定無疑是具有風險和挑戰(zhàn)的,唯有逐步擴大中國政治與這種多元化的結構性互動與兼容,盡可能改變它們帶來的沖擊力的性質,才能形成社會新的穩(wěn)定和活力。為此我們必須主動打破目前“體制內”的邊界,讓國家政治資源不再固化,而與社會各個領域不斷融合與貼近,創(chuàng)造出更多合法參政議政的新途徑,不斷創(chuàng)造“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新接口,實現“體制內外”的正常流動。“統一戰(zhàn)線”作做為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力量的法寶,在新的歷史時期依據新形勢從頂層設計的高度不斷調整著自身的戰(zhàn)略,這次《意見》的出臺正是當前統戰(zhàn)工作與時俱進的時代表現,它標志著黨中央的統戰(zhàn)工作已經步入了一個更加成熟的發(fā)展階段,也標志著對黨外人士隊伍建設規(guī)律性的捕捉更加嫻熟與自信。
《意見》明確定義:黨外代表人士“是指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作出較大貢獻、有一定社會影響的非中共人士。其中包括民主黨派代表人士、無黨派代表人士、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港澳臺海外代表人士等”。這充分體現了在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礎上,既要彰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巨大政治優(yōu)勢,又要發(fā)揮統一戰(zhàn)線法寶的根基作用,進一步闡明了在新的形勢下加強統一戰(zhàn)線戰(zhàn)略性基礎工程的主要方向。
綜觀整個《意見》的主要內容,不難發(fā)現,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乃是其根本的出發(fā)點和著力點;“政治堅定、業(yè)績突出、群眾認同”則是這一時期衡量黨外代表人士的主要標準;目的是要培養(yǎng)一支與我們黨保持一致、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核心是在實踐工作中總結與把握好黨外代表人士工作規(guī)律與成長規(guī)律;關鍵是有效落實和實踐黨外代表人士發(fā)現、培養(yǎng)、使用、管理等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努力掌握各類型聯誼交友的工作方法。
整個《意見》始終將“人”的發(fā)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確提出“要加大黨外代表人士的選拔任用力度”,“切實搞好黨與黨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表明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對統一戰(zhàn)線理論的深刻領悟,及時總結了黨外代表人士的成長路徑,同時密切關注各領域嶄露頭角的黨外優(yōu)秀人士,通過系統性的制度安排將他們納入到黨的人才培養(yǎng)視野中去。
《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政治性是根本,專業(yè)性是前提,群眾性是基礎”這個選拔標準,并進一步要求“加大推薦使用力度,有針對性地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門、政協、法院和檢察院、高等學校、國有企業(yè)、科研院所、人民團體等做好推薦使用工作,適當增加安排職數、擴大安排部門、推動正職安排”。中共中央統戰(zhàn)部在貫徹學習《意見》時再次強調“要重點推動民主黨派、工商聯成員和無黨派人士進各級人大、政府和政協領導班子,加大政府部門正職安排力度”。從《意見》反映的精神來看中央已經開始著手解決當前非中共人士大都是集中在“文教衛(wèi)部門”任“副職”等現象,加強各民主黨派深度參政議政的力度,而推動民主黨派人士擔任正職則是這種力度的主要表現方式。毫無疑問,讓非中共人士擔任政府部委正職必將對我們當前的權力結構產生重大的沖擊,對現行的傳統權力的運行機制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它將有利于改變當前黨外人士“副職晉升”的路徑,從而有效增加其工作能力的歷練層級,進一步增強黨外代表人士的社會影響力與覆蓋面,更有助于抵御轉型時期的社會風險。
《意見》的內涵既反映了當前黨外人士的政治訴求和政治愿望,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一段時期以來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面臨的困境和障礙,是中央統戰(zhàn)工作與時俱進頂層設計的標示,對我國黨外人士隊伍建設、參政議政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指出,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是統一戰(zhàn)線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程,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連續(xù)兩年將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寫入工作要點。當前一段時間,各民主黨派省級組織和民主黨派中央、省級工商聯和全國工商聯將陸續(xù)進行換屆,其他統戰(zhàn)團體也將進行換屆,對于政府而言,完全可以將支持幫助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等團體換屆工作與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相結合,以高度的歷史政治責任感,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精神貫徹落實好,以各項工作的統籌安排為契機,為統一戰(zhàn)線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一是搞好政治交接。要把換屆作為政治交接的過程,嚴把政治關,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完善各領域黨外代表人士綜合評價體系和擇優(yōu)選拔機制,加強與相關部門、黨派組織、有關團體的人才交流,努力把政治素質好、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參政議政能力的黨外代表人士選拔出來。要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學習教育活動,組織黨外人士深入學習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使之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始終與我們黨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要注意做好黨外代表人士思想工作,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名、權、利”和“進、退、留”,擺正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意愿與事業(yè)需要的關系。
二是加大選拔使用力度。要把黨外干部培養(yǎng)選拔納入人才和干部隊伍建設總體規(guī)劃,通盤考慮黨外人士隊伍的基本狀況和分布結構,結合換屆工作的具體要求,加大在人大、政府、政協、法院和檢察院、國有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的安排使用力度,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要為黨外干部發(fā)揮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真正做到有權有責、有位有為。有計劃、有步驟推進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通過連續(xù)幾年的努力,力爭建成一支素質優(yōu)良、結構合理、數量適當的黨外干部隊伍,通過政治安排、實職安排、掛職鍛煉、擔任特約人員等多種途徑,為他們的成長搭建平臺、提供舞臺,形成有利于優(yōu)秀黨外干部人才輩出、脫穎而出的工作機制。要積極探索加強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工作的方式方法,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籌建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聯誼會等途徑,加強與各類社會組織的聯系,把社會各階層中的代表人士納入工作范圍,加強聯系和培養(yǎng),進一步擴大統戰(zhàn)工作的覆蓋面。
三是開展有針對性有計劃的教育培訓。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過程就是教育培訓貫徹于始終的過程,就是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的過程。必須為各領域黨外代表人士和后備隊伍成長籌建不同類型的實踐基地與平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2010-2020年黨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訓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把黨外人士培訓工作納入整個地區(qū)總體施政的規(guī)劃當中,通過制度化的建設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黨外代表人士主體培訓班的基礎上,探索增設文化界黨外代表人士、新階層黨外代表人士、非公經濟黨外代表人士等新的培訓班次,擴大培訓規(guī)模、提高培訓效能,全面提高黨外代表人士參政議政的政治素質與參與能力。
四是積極探索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新思路。在貫徹落實《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規(guī)劃(2011-2015年)》的同時,通過調研進一步完善黨外干部工作的協調機制,進一步規(guī)范工作程序,有計劃、有步驟推進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探索加強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工作,開展對新的社會階層、各社團組織總體狀況和發(fā)展趨勢的調研,建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zhàn)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籌建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聯誼會;通過推動黨外干部掛職實踐鍛煉,建設統一戰(zhàn)線特邀聯絡員隊伍,籌建統戰(zhàn)人物信息數據庫等方式大力探索與實踐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的建設。
《意見》為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原則、樹立了目標、闡述了政策,是指導當前與今后一個時期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通過對其時代內涵的解讀與科學化的設計,可以讓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更好的理解與執(zhí)行文件的相關精神,為新形勢下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的建設與完善創(chuàng)造更好的平臺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