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英、韓、俄、美特約記者 紀雙城 嚴圣禾 張賓 柳直 丁惠 本報記者 胡笳
伴隨著首爾核安全峰會的召開和美國韓裔學者金辰勇被提名為世行行長,“雙喜臨門”讓人口只有5000萬的韓國再次出現一股“自豪的情緒”。一名長期生活在韓國的西方記者這樣說:“韓國人普遍不愿回憶曾是窮國的歷史,這個國家的成功背景故事通常被描述為一個靠勤奮工作富裕起來的山地小國。”曾把歐洲小而強的富國當成樣板的韓國人突然發(fā)現,自己的國家經濟雖然排全球第15位,卻比排第8位的意大利更被人看好。就在這種自豪感背后,朝鮮半島的分裂又讓韓國時刻打出“悲情牌”。韓國要想成為預想中的“強中國”,南北關系的穩(wěn)定是韓國要走的第一步。為此,韓國媒體期待2012年能成為“后分裂時代”的國家大戰(zhàn)略元年。
核峰會增強韓國“強中國”感
連日來,兩件喜事讓韓國媒體津津樂道。韓聯(lián)社26日評論說,核安全峰會是韓國主辦的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會議,是“提升韓國國家品牌形象的大好機會”?!稏|亞日報》26日的社論說,世界銀行行長與IMF總裁60多年來都是白人專屬,金辰勇的提名讓韓國人非常自豪,也是亞洲的成就,“他的挑戰(zhàn)精神與努力將寫進韓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俄羅斯《新消息報》26日評論稱,2006年潘基文當選聯(lián)合國秘書長時,韓國上下同樣歡欣鼓舞。韓國人認為,這不僅是個人榮耀,也增強了整個民族的自豪感,因為“在國際組織和機構中出任要職的人多了,意味著韓國在國際社會上具有更多的發(fā)言權”。
這些年,因舉辦國際峰會和大型運動而讓韓國振奮的事情有很多。比如,2010年11月首爾舉辦過G20峰會。人口只有4.5萬的平昌去年還成功獲得2018年冬奧會舉辦權。在韓國人看來,“體育水平與國力成正比”,韓國正從“世界邊緣國家”邁向“世界中心國家”。
韓國除借峰會展示強國心態(tài)外,還打出感情牌。一方面,是強調與美國的同盟關系。參加核峰會的奧巴馬告訴韓國盟友:“韓美同盟的核心就是‘情。李明博總統(tǒng)去年秋天訪問白宮時,我學會了表達深厚感情的‘情字的韓語發(fā)音。今天再次感受到了這份情?!绷硪环矫?,韓國想突出自己的安全形勢。3月26日,韓國舉行“天安”號事件兩周年追悼儀式,國際媒體紛紛報道韓國總理金滉植對遇難者家屬的慰問,他在演講中表示:“忘記歷史的國家沒有未來。”
客觀來說,無論是經濟總量、人均水平,還是國防實力等方面,韓國已算是一個較強國家。在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學者詹德斌看來,韓國人對自己國家的定位這些年發(fā)生急速變化。他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進入新世紀后,韓國國內掀起過模仿歐洲富庶小國的熱潮,即“強小國”模式。這種模式的提出者是三星集團總裁李健熙,他2001年時稱,應將韓國打造成像荷蘭、丹麥、瑞典、芬蘭等人口不足2000萬人的國家,集中發(fā)展出口產業(yè),成為“小而強的國家”。盧武鉉政府上臺后,韓國又將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定位為“強中國”,希望在政治、軍事等方面都有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環(huán)球時報》駐韓國記者在首爾參加一次學術會議時,曾聽到一名韓國學者表示,如果韓國不是夾在中日美俄之間,而是放在歐洲任何一個地方,韓國無論從人口、國土面積和經濟實力上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強大國家。因此,韓國不應學習芬蘭的“強小國”模式,而應學習德國、法國的“強中國”模式。
這名學者的觀點代表了韓國政府的想法,因為很多韓國官員也都公開這么說??紤]到地緣政治因素,韓國在外交上提出的口號是打造一個“東北亞中心國家”。“俄羅斯之聲”22日在報道有關“韓中日自由貿易區(qū)”的消息時,援引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謝爾蓋·盧佳寧的話說,美國對建立這樣龐大的貿易區(qū)表示不快,因為這一地區(qū)是美國的傳統(tǒng)利益區(qū),美國希望韓日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棋子,但韓國卻希望借此擺脫美國的束縛,以增強自己的大國地位。
打悲情牌強調“危險處境”
在韓國民間流傳的半島地圖中,可以看到將朝鮮半島畫成一只咆哮的老虎。但現在,很多韓國人認為,這只“老虎”因半島分裂而被攔腰截斷。因此,韓國在展示自己強大的時候,也始終不忘強調悲情的一面。
近日,奧巴馬視察三八線引人注目,其實韓國平時就推出各種“三八線旅游產品”,每年邀請朝鮮戰(zhàn)爭參戰(zhàn)國學生、民眾體驗韓國生活。到韓國參觀板門店共同警備區(qū)的各國游客都知道,1976年朝鮮軍人砍殺美軍的“砍樹事件”發(fā)生地是必到的“景點”。在共同警備區(qū)的小禮堂中,韓國導游用幻燈片向外國游客講解朝鮮半島的歷史,當提到聯(lián)合國軍曾出兵朝鮮半島襄助韓國時,導游會翻出一張列有全部參加聯(lián)合國軍的國家國旗的幻燈片,問在場的外國游客:“幻燈片上是否有你們的國旗?”不少游客點頭稱是。韓國導游趁此微微鞠躬說:“感謝你們?!?/p>
實際上,韓國很懂得“以史為鑒”。每次大型國際會議或賽事,韓國都會對外強調安全問題。韓國《文化日報》曾評論說,成功舉辦平昌冬奧會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朝鮮半島安全問題。在2010年的首爾G20峰會前,一些韓國媒體還渲染峰會期間可能遭受來自朝鮮的“毒氣氣球”,稱載有20多種殺傷性生化武器的氣球或降落傘會“飄”到韓國。除此之外,韓國還通過不同渠道凸顯半島分裂的現實,同時對外強調自己面臨侵略危險的處境。韓國人自己拍攝的電影《共同警備區(qū)》、《太極旗飄揚》和電視劇《IRIS》等都是以朝韓半島分裂為背景。在國家安全方面,韓國有時還以以色列為榜樣,希望“做一個小而強的國家”。
同時打出的“強國牌”和“悲情牌”為韓國外交加分不少。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在出席核峰會前向韓國媒體表示,巴基斯坦和朝鮮沒有核合作,有關說法“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相反,巴韓兩國1983年建交以來“關系飛躍發(fā)展”,巴基斯坦希望更多韓國企業(yè)投資巴的基礎設施建設。泰國、新西蘭等亞太國家領導人也認為朝鮮衛(wèi)星發(fā)射計劃是對韓國的威脅,應“立即停止”。
韓需要依賴大國的地方太多
英國皇家國際關系研究所亞洲問題專家斯文森·賴特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韓國雖然沒有中國、印度那樣擁有強大的國力,但它和日本被外界看作是亞洲的西方國家。賴特認為,韓國不僅在經濟模式上走的是西方資本主義道路,更重要的是,韓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系總是更加近乎一些。韓國現在同時拋出“爭強牌”和“悲情牌”,簡單地解讀就是,韓國要在亞洲有自己的聲音,而且理所當然地應獲得世界支持。
從現實來看,韓國的悲情主義如實反映了韓國自身的局限性。韓國在安全上一直受制于朝鮮,在經濟上也會因朝鮮和周邊國家的風吹草動而動搖。從正面角度看,韓國需要依賴大國的地方太多。對此,韓國媒體也有相應的反思。去年,朝鮮領導人更替時,韓國《朝鮮日報》發(fā)表題為“‘后分裂時代需要國家大戰(zhàn)略”的評論文章。文章認為,由于朝鮮半島南北交流窗口被關閉,韓國被大國排除在圍繞半島展開的較量之外,“今后要避免重蹈這一覆轍”,把2012年作為開啟“后分裂時代”國家大戰(zhàn)略元年。
因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日本對韓國的崛起顯得很包容,但在日本精英階層也有人認為,韓國在地緣政治上與生俱來的缺陷使它很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國。日本一名資深媒體人士26日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主辦核峰會或G20并不代表韓國就能成為大國。他的解釋是,只要韓國還依附在美國身后、讓大量美軍駐扎在本國國內,韓國就沒有完全獨立的外交和軍事自主權。至于韓國的“悲情牌”,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認為,這主要是李明博出于選舉考慮而打給國內看的,因為朝鮮若想攻打韓國只需遠程大炮和普通導彈即可,根本無需借發(fā)射衛(wèi)星之名試射遠程導彈。日本櫻美林大學學者岡田充認為,朝鮮半島問題和臺海問題是東亞的兩個“冷戰(zhàn)遺留物”,目前正在享受冷戰(zhàn)結束而結出的“和平果實”。岡田說,決定韓國能否成為大國的關鍵是“統(tǒng)一”,南北關系的穩(wěn)定才是韓國成為大國的第一步。
明顯優(yōu)勢中暗藏問題
無論是打“強國牌”,還是“悲情牌”,韓國都是亞洲的最受關注的國家之一。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政策研究所所長哈?!づ锊痪们霸凇坝^察家報”網站撰文說,人口少、自然資源匱乏的韓國的崛起值得研究,在意識到自身局限性后,韓國極其重視公共事業(yè)和軟實力的重要性。哈桑說,韓國影視劇、流行歌手組合、韓餐等文化“軟實力”在全球的推行,韓國人的職業(yè)道德也令外國人稱奇,韓國人的“快點,再快點”文化使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這些因素使上世紀仍遭受戰(zhàn)亂影響的窮國成為當今的經濟強國。
作為朝鮮半島問題專家,詹德斌認為,韓國以2010年的G20峰會為契機,將自己定位為聯(lián)系弱小落后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橋梁,特別是韓國認為自己也是從60年前的貧弱中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有資格向其他國家傳授自己的發(fā)展模式。
正如《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所言,韓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這兩年超過40%,這是一個嚴峻挑戰(zhàn)。同時,韓國必須徹底改變極其講究等級制度和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鼓勵創(chuàng)新并向移民開放。由于人口出生率降低,預計2017年韓國勞動力將開始萎縮。在韓國人看來,這些問題和半島和平一樣,都是對韓國成為一個“強中國”的現實考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