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嚎叫》及其電影改編

2012-04-02 03:31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2年5期
關(guān)鍵詞:斯伯格神圣洛克

馬 列

(西南大學文學院,重慶北碚 400715)

論《嚎叫》及其電影改編

馬 列

(西南大學文學院,重慶北碚 400715)

艾倫·金斯伯格是上個世紀美國文壇“垮掉一代”的代表詩人,其長篇詩作《嚎叫》在20世紀的美國詩壇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他逝世13周年之際,美國影人拍攝了以他生平事跡和代表詩作《嚎叫》為藍本的同名電影《嚎叫》,讓這位活著時即備受爭議的重要詩人又重回人們視野。文章主要從對影片的細致分析入手,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金斯伯格與《嚎叫》一詩,詳細論述影片對金斯伯格其人其詩的處理,從而更好地理解作為詩人的金斯伯格及其詩作。

金斯伯格;垮掉一代;影片《嚎叫》

端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垮掉一代”文學思潮影響至今,其追隨者可謂遍及全世界,但電影在對“垮掉一代”文學的詮釋上一直做得不夠。2010年我們看到了一部關(guān)于“垮掉一代”的一位巨人——艾倫·金斯伯格的傳記片《嚎叫》。這部影片并不是好萊塢的心血來潮之作,導演羅伯·愛潑斯坦(Rob Epstein)和杰弗瑞·弗里德曼(Jeffrey Friedman)據(jù)說是金斯伯格生前親自指定的導演,其中,羅伯·愛潑斯坦更是曾經(jīng)兩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名導,《嚎叫》是這兩位導演聯(lián)合執(zhí)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演員方面則匯集了詹姆斯·弗蘭科(James Franco)和喬·哈姆(Jon Hamm)等實力派演員。影片的配樂出自曾擔任《暮光之城》、《弱點》等影片配樂而在近幾年大熱的音樂家卡特·伯威爾(Carter Burwell)。各方面的優(yōu)秀人才集合在一起,即是告訴人們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影片,并非粗制亂造之作。

影片名稱顯然出自金斯伯格那首最著名的同名長詩《嚎叫》。影片最大的新意在于其跳出了一般傳紀片的窠臼,沒有線性地去追述這位詩人的一生,畢竟這幾年好萊塢已經(jīng)有了名人傳紀片泛濫的趨勢。導演只是截取了金斯伯格前半生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在“六畫廊”酒吧朗誦《嚎叫》、當時圍繞《嚎叫》一詩是否“淫穢”所展開的司法官司,輔以以《嚎叫》一詩為內(nèi)容的動畫和對金斯伯格的采訪,正是因為這些畫面在影片中的交叉橫穿,才完整地構(gòu)成了整部影片。因此這部電影既可看做對詩人生活的描寫,也可看做是一次對詩歌《嚎叫》的重新探索與詮釋。

一、現(xiàn)實與光影

(一)現(xiàn)實的多面鏡

艾倫·金斯伯格于1926年7月3日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帕特遜市的一個俄國猶太裔家庭。作為“垮掉一代”文學的代表人物,在他71年的人生長河中,他的生命本身就異常的豐富多彩,可能拍上10部電影都未必能概括完整。他有一個信仰共產(chǎn)主義卻在時代的迫害下而飽受精神病折磨的母親,而他自己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同性戀。對于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成年以后的金斯伯格在自己的詩作中絲毫沒有掩飾。他曾就讀于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也正是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杰克·凱魯亞克、威廉·巴勒斯和尼爾·卡薩迪(此三人均為“垮掉一代”的代表作家)等人,這些人對金斯伯格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寫作上都影響頗深。后來他被迫退學,去海外航行了幾個月。回國后金斯伯格又重回哥倫比亞大學念書,1948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這期間他與生性放蕩不羈的尼爾·卡薩迪產(chǎn)生了同性戀關(guān)系,但兩人的曖昧關(guān)系最終因為尼爾的過于風流而結(jié)束。1949年金斯伯格因朋友在他的公寓里存放并運送一些偷來的毒品被警方逮捕。為了免于入獄他選擇被送到紐約州立精神病院,金斯伯格在精神病院呆了8個月,在這里他結(jié)識了他人生中另一位重要的朋友,卡爾·所羅門?!逗拷小返念}目下面即寫著“獻給卡爾·所羅門”。金斯伯格于1954年到達舊金山,很快他便進入了“舊金山文化復興”文人圈子,認識了其他許多力主詩歌革新的文人。也正是在這座城市,金斯伯格認識了后來與自己相伴一生的同性戀人彼得·奧洛夫斯基。1955年10月13日,金斯伯格在舊金山的“六畫廊”酒吧高聲朗讀了長詩《嚎叫》,這也是“垮掉一代”文學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詩歌朗讀的過程中,觀眾的反應熱烈,隨聲呼應,共鳴極強,當他讀完時,他本人早已是聲淚俱下。1956年,《嚎叫》一詩由“城市之光”出版社出版,但隨即被認為是“淫穢作品”,出版人勞倫斯·費林格蒂也因此被推上了法庭。金斯伯格并未親自出庭,但此事還是成為當時轟動一時的事件。最終費林格蒂一方勝訴,金斯伯格也因此聲名大噪。

此后金斯伯格到過很多國家,有歡迎他的國家,也有不歡迎他的國家。他后來皈依了佛教,一直堅持寫作,1980年代中期還來過中國。他游歷、講學、寫詩,甚至還灌制過很多唱片、錄音,與此同時他還熱心從事著很多社會活動。隨著“垮掉一代”的文學逐漸被更多人認同,金斯伯格以及他的詩作的重要性愈發(fā)顯得明顯[1]6-28。

金斯伯格如此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為影片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詳實的素材,但如何取舍則是一個需要仔細權(quán)衡的事情。近年來傳紀片頻繁涌現(xiàn),其中不乏佳作。如《雷》(講述美國靈魂歌王查爾斯·雷的傳記片)、《米克爾》(講述美國第一位公開“出柜”的同性戀政治家哈維·米爾克的傳紀片)等片,但大多數(shù)時候為了保險起見,很多導演還是會選擇在一部影片里去綜述此人的一生,或是他艱辛的成名、發(fā)展過程?!逗拷小芬黄膭?chuàng)作者顯然在這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力求獨辟蹊徑,在真實與虛擬、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竭力找到平衡。

(二)光影流轉(zhuǎn)

影片的開場即用字幕交代了時間與背景:1955年/舊金山。導演對黑白畫面的選擇可謂用心良苦,力圖把觀眾帶回到上個世紀50年代的真實場景中。我們從流動的影像中看到,“六畫廊”酒吧,座無虛席,酒吧內(nèi)燈光昏暗,煙霧繚繞。金斯伯格清了清嗓子,推了推眼鏡,開始朗誦《嚎叫》。影片的開場我們只聽到了詩歌的前幾句:“我看見我這一代的精英被瘋狂毀滅,饑腸轆轆赤身露體歇斯底里,拖著疲憊的身子黎明時分晃過黑人街區(qū)尋求痛快地注射一針/天使般頭腦的嬉普士們渴望在機械般的黑夜中同星光閃爍般的發(fā)電機發(fā)生古老的神圣聯(lián)系/他們窮愁潦倒衣衫襤褸雙眼深陷在只有冷水的公寓不可思議的黑暗中吸著煙昏昏然任憑夜色在城市上空飄散”。[2]

伴隨著這幾句詩,影片正式進入正題。

回到彩色世界,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坐在家中接受采訪的金斯伯格。影片之后的內(nèi)容幾乎都是依靠這次采訪串聯(lián)起來。在整部影片里不時穿插的采訪中,金斯伯格既談到了他對于詩歌與寫作的看法、對“垮掉一代”的定義,也回憶了他年輕時的生活,如進精神病院,與尼爾·卡薩迪的交往等等。

影片的高明之處在于,雖然有用字幕交代接受采訪的時間與地點是1957年的紐約,但并沒有確切告訴觀眾這是在接受誰的采訪以及這是一次怎樣的采訪,連采訪人的相貌都始終沒有出現(xiàn)。大部分時間都是金斯伯格在自說自話,采訪人從頭到尾只問了幾個問題。而這一年,根據(jù)影片的交代也正是《嚎叫》的出版人勞倫斯·費林格蒂被告上法庭的那一年。由此我們可以大膽將此看成是金斯伯格在自己的詩引起爭議后所接受的采訪,同時也可將其看成是其一生所接受的無數(shù)次采訪的升華與總結(jié),而不必拘泥于事實上的某一次采訪。

影片就是這樣透過金斯伯格在采訪中自己的敘述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利用閃回將我們帶回到他的年輕歲月,而這些閃回插入的鏡頭,導演再次選擇了用黑白畫面表現(xiàn)。影片雖然有直面金斯伯格的性取向問題,但卻并未過度地渲染這一元素。

《嚎叫》一片的導演在這方面的處理比較適中,如果要以金斯伯格作為題材成片即意味著不可避免地要觸及這一敏感話題。但影片的作者明顯站在一個極其冷靜、客觀的角度,沒有把自身的感情色彩過多帶入其中。通過金斯伯格自己在采訪中的回憶述說,我們了解到了金斯伯格自己對凱魯亞克、卡薩迪以及奧洛夫斯基這幾個在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男人分別懷揣著怎樣的心情。比如對凱魯亞克,他說道,“我18歲時仍然是個處男。我無法觸碰任何人的身體,無法觸及自身的欲望。我感到仿佛被鐵鏈束縛著。杰克給了我放開的許可,他是個浪漫派詩人,他教我懂得寫作其實是很自我的,是來自于作者自身的,來自于他的身體,他呼吸的節(jié)奏和他真實的言語?!倍鴮τ诤髞砼c之相伴一生的奧洛夫斯基他則說道,“當我遇到彼得后,我的一切都改變了。終于有人能如我愛他一般愛我,這使我第一次感到在生命中自己被完完全全地接受了?!蓖高^金斯伯格自己的話語,我們感到的是活生生的生命的真實情感,不帶任何矯揉造作卻又極為可信。導演用恰如其分的幾句話把本來敏感的問題平衡地揉入影片,讓我們看到了不光是詩人的金斯伯格,還看到了一生都在追求愛的金斯伯格。

因為這個“采訪”設定在1957年,也就決定了金斯伯格只能回憶他之前30年的人生。這樣創(chuàng)作者就不必拘泥于如一般傳紀片那樣要把這個人的一生都告訴大家。因為年輕時的金斯伯格更能代表“垮掉一代”,畢竟日后功成名就的他過得更像是“雅皮士”一般的生活,早已被美國主流文化所接受。這也是影片創(chuàng)作者又一次巧妙的處理,畢竟,金斯伯格年輕時的生活與《嚎叫》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是密不可分的。作為“垮掉一代”代表人物的金斯伯格年輕時可謂身體力行地“踐行”著“垮掉派”的生活方式:把虛無主義、存在主義乃至東方宗教哲學作為信仰,吸毒、酗酒,搞同性戀等等。他在早期的詩集《空洞之境》(1947—1952年)中甚至寫到過:

我覺得我仿佛正面臨死亡/我的生命已經(jīng)終結(jié)。/我意識到所有一切精神現(xiàn)象/真實可信可我從來都滿懷/恐懼而且是在/我陰暗污穢的自我里,/……或許如果我繼續(xù)生存/會有事情使我歡愉可我已經(jīng)/找不到希瞭,我已疲憊、厭倦之極。

這樣具有“垮掉派”精神的金斯伯格是我們通過影片中的采訪完全可以捕捉到的。固然在畫面表現(xiàn)上導演采取了較為委婉的方式,但導演要讓觀眾去認識的真實的金斯伯格卻是可以穿透畫面真真切切得以傳達。

二、電影《嚎叫》與詩歌《嚎叫》

(一)作為詩歌的《嚎叫》

影片選擇取名“嚎叫”而非“艾倫·金斯伯格”也就決定了這部影片深層次中更多地想要探討《嚎叫》這首在美國當代詩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詩歌。

《嚎叫》一詩可以說開一代反主流文化之先河,更是“垮掉一代”的哲學信念和宣言。整首詩由三大部分和后面的《嚎叫注釋》組成。第一部分是其中最長也最有力的。詩人開篇就大聲疾呼,直指美國社會,痛斥、抗議貫穿著第一部分。金斯伯格用自己及自己的朋友們(這里主要是指其他“垮掉一代”人物)的親身經(jīng)歷來折射美國社會的物質(zhì)至上、物欲橫流,以及人們的精神空虛、浮躁難耐。詩人毫不避諱地在詩中表現(xiàn)“垮掉一代”的真實生活,他們吸毒、酗酒、縱欲,搞同性戀、玩爵士樂、生活窮苦、精神苦悶,自殺、精神失常也時有發(fā)生。他們狂笑著、嚎叫著發(fā)出抗議和控訴。

金斯伯格說過:“第一部分是在一個下午鬼使神差在打字機上寫成的,任憑具有抽象詩歌美的凌亂句子、無意義的想象在頭腦中奔瀉,相互聯(lián)結(jié),猶如查理·卓別林搖搖晃晃地行走,也像長長的薩克斯管奏出的和聲,深沉悲哀,然而不乏喜劇因素?!庇幸粡垙V為流傳的金斯伯格的經(jīng)典照片就是他自己戴著眼鏡端坐在打字機前。影片還原了這一張照片的背景畫面,當金斯伯格坐在打字機前開始寫詩時,敲下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看見我這一代的精英被瘋狂毀滅,饑腸轆轆赤身露體歇斯底里,拖著疲憊的身子黎明時分晃過黑人街區(qū)尋求痛快地注射一針?!庇捌踔吝€用了主演詹姆斯·弗蘭克復制的這一畫面作為宣傳海報??梢姟按蜃謾C”這一場面對“垮掉一代”的重要性。

詩歌第二部分據(jù)說是金斯伯格在吸毒后的恍惚中寫成的。第一部分每一句開頭的“他們”(who)在這里被其對立面“摩洛克”(Moloch)(摩洛克指古代腓尼基人信奉的火神,父母往往以兒女作為摩洛克的獻祭品,表示對其的虔誠)所代替。在詩人筆下,摩洛克儼然已成為美國式民主專制、黑暗、殘酷的象征。美國社會從紐約的摩天大樓、牢房、工廠、銀行、瘋?cè)嗽旱冉ㄖ?,到軍工、政府、法院等機構(gòu)到處都能看到詩人所說的“摩洛克”陰影。

摩洛克的腦袋是純粹的機械!摩洛克的血液流淌著金錢!摩洛克的手指是十支大軍!摩洛克的胸膛時一架屠殺生靈的發(fā)電機!摩洛克的耳朵是一座冒煙的墳地![2]

盡管詩人以苛厲的姿態(tài)去面對美國社會的黑暗,卻顯得無能為力,茫然無助。但他還是決心將摩洛克的陰影從自己的靈魂中驅(qū)逐出去,以獲得靈魂的再生,于是詩人毅然宣稱:

我要拋棄摩洛克!在摩洛克中蘇醒!讓光明從天空流瀉![2]

到詩歌的第三部分中,金斯伯格借助卡爾·所羅門在精神病院的遭遇繼續(xù)吶喊、嚎叫。詩人與卡爾·所羅門的友誼也是理解該詩的關(guān)鍵。金斯伯格與其相識于精神病院,這點在電影中也有交代。金斯伯格在電影的采訪中說:“我在精神病院呆了8個月,在那兒我遇到了卡爾·所羅門。他正在思考人生的虛無之類的問題。我們連著數(shù)月坐在一起討論醫(yī)生們的權(quán)威和他們所認為的現(xiàn)實就一定是對的嗎?或者說我們才是正確的,我們才了解真正的現(xiàn)實?!边@一部分的每一句都以“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指精神病院)”開始,如同在與所羅門作親切的交談,也以此聯(lián)系到金斯伯格的母親和他本人都進過精神病院的同樣經(jīng)歷:

卡爾·所羅門!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你在那兒比我更瘋狂/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你在那兒一定感到不同尋常/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我在那兒模仿我母親的身影……我同你一起在羅克蘭,在我的夢中你從一次海上旅行歸來渾身濕透走在公路上橫越美國流著淚向著在西部夜色中我那個小屋家門走來。[2]

詩人因此使所羅門成為一種永恒精神的象征,同時也可以看出金斯伯格對關(guān)在精神病院的卡爾·所羅門的愛意和同情。

而在作為整首詩結(jié)尾的《嚎叫注釋》中,詩人把反抗摩洛克這一基調(diào)上升到了極點。一開始詩人便連續(xù)使用“神圣”(holy)一詞達15次之多,暗指精神再生從而戰(zhàn)勝摩洛克后的由衷喜悅:

世界神圣!靈魂神圣!肌膚神圣!鼻子神圣!……萬物都神圣!人人神圣!處處神圣!每天都是永恒!每一個人都是天使!……彼得神圣艾倫神圣所羅門神圣盧西神圣凱魯亞克神圣亨克爾神圣巴勒斯神圣卡薩迪神圣一名不文的同性戀和備受痛苦的乞丐神圣名聲不好的人間天使神圣![2]

通過閱讀《嚎叫注釋》,詩人的心態(tài)已由原先的悲觀轉(zhuǎn)變?yōu)闃酚^,由原先的消極轉(zhuǎn)變?yōu)殂裤?,他不遺余力地稱頌一切“神圣”,以此寄托自己的希望。

(二)作為電影的《嚎叫》

電影在對《嚎叫》一詩內(nèi)涵的探討上大概從三個角度入手。

首先是金斯伯格在酒吧里對《嚎叫》一詩的高聲朗讀。這些鏡頭影片特意采用了黑白畫面,給人一種仿紀錄片的印象。這一場景的設置可謂頗具匠心,從布景到服裝到人物造型都力圖把觀眾拉回到上個世紀50年代。而50年代的美國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況呢?當時正值“二戰(zhàn)”結(jié)束后不久,美國當局在國外充當著國際憲兵角色,導致冷戰(zhàn)陰云密布;美國國內(nèi)則麥卡錫主義肆虐,政治空氣極端壓抑。大凡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都滿懷憤懣卻無從宣泄,因此這首詩能引起如此強烈的共鳴也不足為奇。通過金斯伯格在酒吧朗讀該詩同時現(xiàn)場聽眾群情激昂的鏡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該詩在歷史上的地位并非浪得虛名。“六畫廊”酒吧讀詩這一事件直到現(xiàn)在都還被很多詩歌愛好者津津樂道。創(chuàng)作者在虛擬與真實之間再現(xiàn)了這一經(jīng)典事件,通過金斯伯格朗讀詩歌時的表情、語氣以及現(xiàn)場聽眾的反應加深了我們對金斯伯格彼時彼刻心情的理解,也就更能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

影片的最大新意及最大看點其實是電影中以《嚎叫》一詩內(nèi)容為藍本的動畫。動畫設計由美國當代著名的插畫家埃里克·杜克(Eric Drooker)擔任。在金斯伯格生前,杜克就為其詩集作過插畫。導演想要用動畫來詮釋部分詩作內(nèi)容的靈感也來自于杜克之前為金斯伯格詩集所畫的插畫。杜克的畫作有一種后現(xiàn)代感,色調(diào)時而陰郁時而明亮,與金斯伯格的詩作風格非常貼切。影片中動畫的插入可謂神來之筆,把金斯伯格筆下如嬉普士、摩洛克等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出來?!逗拷小纷鳛樽钅艽斫鹚共裨娨怙L格的作品,可以說通篇都體現(xiàn)著金斯伯格的詩藝觀:“在某種意義上,詩歌是詩人了解、洞察自己心靈的一種方式,詩人應該深入其中,去感受并且探尋心靈的奧秘……在藝術(shù)上標新立異的人是一些不被認可的立法者,一旦為新的激情所沖擊,他們會全神貫注,如醉如癡,這是社會賦予詩人的崇高使命。它本身并不給予詩人褒獎,然而作為給詩人的報償以及詩人從中體驗到的情感卻具有神奇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既然每個人都無法回避衰老死亡,在漫長的生涯中,詩人可能一無所獲,除非借助于詩歌。詩人有助于人們?nèi)ジ淖儸F(xiàn)存環(huán)境,給他們以某種教益和啟迪?!盵3]電影里的動畫也是努力地在體現(xiàn)金斯本格的這種詩藝觀。同時金斯伯格的詩往往能把毫不相干的兩個或若干意象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氫化自動電唱機”就是在“氫化物”和“自動電唱機”這兩種事物所造成的心理距離中尋求意象。作為一個可以把任何事物和任何事都寫進詩的詩人,新聞、談話、評論片段、廣播、童年軼事等都可以被他當做詩歌的素材;同時他的詩中還不乏大量的對英語中俚語、俗語的精妙運用;甚至是赤裸裸的性愛過程和感受也會被他毫不忌諱地寫進詩中。因為采用了動畫形式,詮釋詩歌的畫面空間就變得非常之大,無論什么色彩,什么形象,什么動作,甚至很多在詩中看似“大膽”的內(nèi)容都完全可以自然而然地用或?qū)憣嵒驅(qū)懸獾膭赢嫯嬅孢M行表現(xiàn),而這恰恰是真人演繹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流動的動畫畫面所具有的廣闊的自由度恰如其分地把金斯伯格詩中的抽象意象轉(zhuǎn)化為具象,也使影片從根本上拉進了該詩同讀者的距離。

關(guān)于《嚎叫》一詩內(nèi)容是否“淫穢”而引起的官司,實在也是一件不得不說的大事。這場官司在當時轟動一時,當時舊金山各大報紙的標題也是極盡渲染之能事:諸如“書戰(zhàn)進行時”、“《嚎叫》庭審,萬人空巷”這樣的新聞標題比比皆是。金斯伯格并未親自出庭,因為他覺得這事其實和他無關(guān),被告上法庭的是出版商不是他,但是他非常感謝這場官司讓他徹底出了名。這場官司的意義并不局限于這一本書,因為法官最后判了《嚎叫》一書的出版商勝訴,法官的理由很明顯:“真正的言論自由必須保證作者有權(quán)用他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思想”,并援引美國憲法第一和第四修正案,“如果一部作品不失其最小程度的社會意義,就不能被指控為淫穢作品”。這也為以后其他同類作品在再遭受同類官司時提供了很好的辯論依據(jù)。電影為我們重現(xiàn)了當年這一萬人空巷的官司。法庭上,原被告雙方律師的辯論精彩至極,雙方唇槍舌戰(zhàn),彼此間毫不示弱。庭審時的出庭證人既有大學英語教授,也有報社的文學批評家。這些人針對《嚎叫》是否有文學價值分別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庭審當中關(guān)于《嚎叫》一詩所進行的電光火石般的言語間的你來我往,不光讓觀眾了解到當年這場官司的始末,還更為深刻地理解到《嚎叫》所具備的文學價值究竟在哪里。這是影片創(chuàng)作者在詮釋《嚎叫》這首詩時所作的一次匠心獨運的處理,可能把其自己對于這首詩的理解都融入了這場“官司”戲中。

三、結(jié) 語

1997年4月5日金斯伯格因肝癌在紐約逝世,享年71歲。這位“垮掉一代”的巨人從此離開了我們。但人們并沒忘記他,而“垮掉一代”的精神至今還影響著許許多多的后來者。電影《嚎叫》通過對金斯伯格其人其詩的精彩詮釋緬懷了這位當代美國的偉大詩人。影片時間只有84分鐘,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金斯伯格和《嚎叫》這首詩所蘊藏的豐富意義。而影片上映后也是好評如潮,同時引發(fā)了更多的年輕人重新去了解“垮掉一代”以及艾倫·金斯伯格。很多之前并不了解《嚎叫》一詩的年輕人在看過影片之后也許會想去完整地再讀該詩,甚至去讀更多“垮掉一代”的文學作品。讓更多的人去重讀金斯伯格,重讀“垮掉一代”本來就是影片拍攝的最大初衷。而影片的另一貢獻則在于給名人傳記片的拍攝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跳出窠臼,同時找尋到的新的詮釋方法,在這些方面該片可以說是盡其所能。觀眾能夠通過該片了解到真實的金斯伯格和更為深入的理解《嚎叫》一詩,相信如若金斯伯格泉下有知,可能也頗感欣慰。

[1]文楚安.金斯伯格簡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2]艾倫·金斯伯格.金斯伯格詩選[M].文楚安,譯.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0.

[3]文楚安.詩人的追求[N].文匯報,1989-02-04.

(責任編輯:鄭宗榮)

Abstract:Allen Ginsberg was known as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and a member of the beat generation in American literal history. His poemHowlwas absolutely significant throughout the American poetic history. In 2010, based on Ginsberg’s life and poems, some American film makers made a film with the tile ofHowlin memory of this great poet, which drew people’s attention again to this important controversial figure when aliv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ilmHowlabout some aspects of Allen Ginsberg as a human being in real life and his most famous poemHowlso as to disclose the artistry of how the film handles the figure and his poem. As a result,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Allen Ginsberg and his poems.

Keywords:Allen Ginsberg; the beat generation;Howl

The Analysis of the Poem Howl and its Screen Adaptation

MA Lie
(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Beibei, Chongqing 400715)

J951

A

1009-8135(2012)05-0121-05

2012-06-20

馬 列(1988-),女,重慶萬州人,西南大學電影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電影美學研究。

猜你喜歡
斯伯格神圣洛克
專為左撇子射手設計的莫斯伯格500霰彈槍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神圣大陸(下)
FOR YOU, O DEMOCRACY
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歲
神圣的使命 光榮的擔當
我受不了自己的心:艾倫·金斯伯格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