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九一三事件”后批林糾左析論

2012-04-07 12:33:57杰,董
關鍵詞:林彪思潮老干部

智 杰,董 佳

(1.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 企業(yè)文化處,河北 唐山 063004;2.中國人民大學 中共黨史系,北京100872)

“九一三事件”后批林糾左析論

智 杰1,董 佳2

(1.中國石油冀東油田公司 企業(yè)文化處,河北 唐山 063004;2.中國人民大學 中共黨史系,北京100872)

“九一三事件”為糾正“文革”左傾錯誤提供了契機,毛澤東在批林中開始更正“文革”的一些極左做法。一場由周恩來所領導的糾左工作隨之展開,并在解放老干部、整頓國民經濟和推動科教界糾左等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此舉很快受到江青等人的反擊。此時毛澤東既要糾正文革中的某些極左做法,又不愿從根本上否定“文革”。這種矛盾心態(tài)最終導致“九一三事件”后糾左工作被迫中止。

九一三事件;文化大革命;批林糾左;毛澤東;周恩來

“九一三”事件是中共黨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其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論和實踐的破產,[1]毛澤東由此開始重新審視“文化大革命”,并對某些極左做法做出糾正,這為糾正文革“左傾”錯誤提供了良好契機。在這一背景下,周恩來領導的糾左工作開啟了第一次試圖糾正文革錯誤的嘗試,但是在江青集團的圍攻和反擊下,糾正工作最終陷入停頓。筆者擬對“九一三”事件后批林糾左工作進行全面梳理,并深入剖析糾左工作陷于停頓的根源。

一、九一三事件后批林糾左的成果

在“九一三”事件發(fā)生的五年前,林彪還在全面發(fā)動“文化大革命”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大談古今中外各種類型的反革命政變,口口聲聲說當前最大的問題是“防止反革命政變”。轉眼間,這個在世人眼中作為毛主席最親密的戰(zhàn)友和黨的第二號人物竟要謀害黨的最高領導人,另立中央。多年來,毛澤東一直提醒人們要警惕睡在身邊的赫魯曉夫一類的人物,防止出現(xiàn)修正主義復辟。但沒想到,這顆他一直警醒別人要注意的“炸彈”竟在自己身邊爆炸,而謀害他的竟是自己選定的接班人,這件事給毛澤東的震動和打擊極大。

不過,從另一方面而言,毛澤東對林彪實際上也并非沒有警惕。特別是對他文革以來一再違背自己意愿,全力推動個人崇拜的做法,毛澤東頗有微詞。還在1967年南巡和1968年的“斗、批、改”階段,毛澤東就結合當時形勢提出要實現(xiàn)大聯(lián)合、落實政策的方針,要求改變“造反奪權”、“天下大亂”的做法,糾正在對內對外宣傳中個人崇拜過于突出的錯誤傾向。為此,他專門做出批示,禁止各地建造“勞民傷財”的毛主席塑像,反對大樹特樹絕對權威,禁止給領導人祝壽。1969年后,毛澤東在多次談話中也提出要制止“打倒一切”、“全面內戰(zhàn)”的錯誤提法。

故而“九一三”事件發(fā)生后,毛澤東及時吸取教訓,一方面對林彪反革命集團殘余進行徹底清查,另一方面也開始重點對“文革”中存在的極左思潮進行糾正。1972年6月28日他在會見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時,談及當時正熱忱于“打倒一切”、“全面內戰(zhàn)”的造反派時說:“我們的‘左派’是一些什么人呢?就是火燒英國代辦處的那些人。今天要打倒總理,明天要打倒陳毅,后天要打倒葉劍英。這些所謂‘左’派現(xiàn)在都在班房里。”他還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所謂左派,其實就是反革命”,總后臺“叫林彪”。這里,毛澤東一反“文化大革命”初期“支持左派”的立場,而稱呼造反派為“左派”,并把“左派”定性為“反革命”,將林彪視為“左派”的“總后臺”。這是毛澤東自1967年下半年后對極左日漸積累的不滿和對林彪集團嚴重危害性認識的明確表現(xiàn)。因此,也可視為是毛澤東本人對文革認識上的一個重大轉變。

為了進一步處理“九一三”事件的遺留問題,毛澤東感到相對穩(wěn)定的國內政局是必要的。為此他主動接近在“文革”中受到沖擊的老干部,更正了“文革”初期的許多錯誤做法,平反了領導干部中的大量冤假錯案,重新落實了黨的政策。1971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接見參加成都座談會的同志時,對葉劍英和其他人說:“你們再不要講他‘二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么性質?是他們對付林彪、陳伯達、王、關、戚?!?972年1月6日陳毅彌留之際,毛澤東亦特別指示周恩來和葉劍英說:“現(xiàn)在已證明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今后不要再講‘二月逆流’了。請你們向陳毅同志傳達一下?!标愐闶攀篮螅珴蓶|冒著嚴寒極為罕見地親自參加了其追悼會。在與張茜的言談中,毛澤東對陳毅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并特別強調:如果要是林彪的陰謀搞成了,是要把我們這些老人都搞掉的。此后,毛澤東也在各種場合不斷重申自己對“二月逆流”的正面評價,反復提及老干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馳騁疆場及建國后為建設嘔心瀝血的赫赫功勞,并把自己同受到林彪打擊迫害的老同志視為一體。此外,從1972年1月到1973年底,毛澤東還先后指示,陸續(xù)糾正了對蘇振華、楊成武、賀誠、廖漢生、林楓、葉飛、郭化若、羅瑞卿等人的錯誤處理和冤假錯案,使一大批老干部得以重新復出。1972年底,毛澤東在看到鐵道部負責人劉建章妻子劉淑清所寫的反映被押老干部在監(jiān)獄中忍受非人待遇的來信后,極為震怒,當即批示:應一律廢除“法西斯式的審查方式”。1973年12月,毛澤東在同參加中央軍委會議的同志談話時更明白無誤地坦言,要對一些領導同志的冤案承擔責任,提出要給賀龍、“楊、余、傅”和羅瑞卿平反,承認自己聽了林彪的一面之詞,要做自我批評。[2]

當然,在對眾多冤假錯案的平反中,最重要的是結束對鄧小平隔離審查并恢復其工作。1972年8月 3日鄧小平在致毛澤東的信中對林彪進行了嚴厲批判。不久,經毛澤東批準,1973年2月鄧小平終于登上了回京的火車,離開了勞動3年多的江西南昌郊外的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又向全黨發(fā)出了《關于恢復鄧小平同志的黨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職務的決定》。至此,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定為“黨內第二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鄧小平終于得以恢復工作。鄧小平的復出是整個老干部“解放”中一個令人鼓舞的重大成果,極有利于其他老干部的“解放”。因為,“黨內第二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都“復出”了,其他被打倒的老干部的“解放”也就自然不是問題了。

林彪反革命集團覆滅后,在毛澤東的支持下,周恩來開始明確地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面對一浪高過一浪“懷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極左思潮,為了扭轉文革中各項工作的困局,周恩來亦不惜冒危險親自對糾左工作進行部署,力圖把黨的各項工作重新引入正軌。從1971年底開始,一場由周恩來直接領導的糾左運動開始在全國展開。

(1)解放老干部。1972年4月,周恩來指示《人民日報》社起草了一篇題為《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社論,后經他親自審閱后發(fā)表。社論針對“文化大革命”中老干部遭受打擊和迫害,冤假錯案遍及全國的事實,重申了黨的干部政策。文中特別指出:要相信 90%以上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較好的。這篇社論在當時對于重新使用老干部起到了掃除政治思想障礙的作用,集中體現(xiàn)了周恩來要求落實老干部政策的強烈愿望。后來,在周恩來的持續(xù)努力下,越來越多的老干部獲得自由,有的復出后還擔任了中央和地方的領導職務。不言而喻,這種解救“被打倒”老干部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對文革中某些極左做法的糾正,也是對“文化大革命”群眾運動中無政府主義思潮的一種否定。

(2)整頓國民經濟。1971年11月,國務院發(fā)出了《關于嚴格控制社會集團的購買力制止年終突擊花錢的通知》、《關于調整部分工人和工作人員工作的通知》、《關于改革臨時工、輪換工制度的通知》,這三個通知對從全局上穩(wěn)定國民經濟、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12月,周恩來提出了整頓企業(yè),加強企業(yè)管理,恢復被極左思潮砸爛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意見。根據他的意見,國務院起草了《1972年全國計劃會議紀要》,提出了整頓企業(yè)的若干措施,要求各級企業(yè)逐步恢復和健全崗位責任制、考勤、技術操作規(guī)程、質量檢驗、經濟核算等管理制度。由此,全國各企業(yè)開始不同程度地恢復生產、健全制度。在農業(yè)方面,1971年12月,中共中央發(fā)出了《關于農村人民公社化分配問題的指示》,強調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反對忽視個人利益的傾向。此外,周恩來還積極說服毛澤東打開國門,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1972年1月,周恩來和毛澤東一同批準國家計委的報告,決定進口8套化肥、化纖生產成套設備。[3]通過整頓,國民經濟有了較大改觀,1972年工農業(yè)總產值較1971年有了大幅增長。

(3)推動科教界糾左。為了推動各系統(tǒng)深入批判極左思潮,盡快恢復社會正常秩序,周恩來從1972年開始逐漸把糾左的重點放在文革的重災區(qū)——教育界、科技界,希望盡快幫助廣大干部和知識分子排除干擾,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工作。1972年7月14日,周恩來會見美籍科學家楊振寧,對其有關大力倡導基礎理論學習和研究的意見深表贊同,還連連夸獎其說話實在:就連“毛主席看了他的講話后,都贊揚他”。周恩來還當場指示周培源(著名物理學家,時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你回去要把北大理科辦好,把基礎理論水平提高。這是我交給你的任務。有什么障礙要掃除。” 9月11日,周恩來在給張文裕、朱光亞的信中又說:“科學院必須把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抓起來,同時又要把理論研究與科學試驗結合起來,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的預制研究,應該成為科學院要抓的主要項目之一?!盵4]

二、“糾左”與“反糾左”的較量

對于周恩來提出的“要批透極左思潮”的主張,江青等自然表示反對。對他們而言,階級斗爭就是生命,絕不允許任何人否定文化大革命,“批極左思潮就是批文化大革命”。因此,他們對批極左運動極為仇視,多次向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來發(fā)難。

1972年8月1日,周恩來在一次講話中,批評《人民日報》和另外幾個單位沒有把極左思潮批透,他尖銳地指出:“左”的不批透,右的還會來。9月底,周恩來主持起草“兩報一刊”國慶社論稿,又提出了這個問題,指出要繼續(xù)“批判極左思潮”。在這種情況下,張春橋、姚文元在周恩來8月1日講話后,分別找人民日報社幾個負責人談話,針鋒相對地提出:批極左思潮“不要過頭”。不僅如此,主管宣傳工作的姚文元還先后兩次勾去社論稿中“批判極左思潮”的字樣。[5]對此,《人民日報》理論部極為反感,堅持在10月4日的《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遼寧發(fā)電廠堅持“小指標”競賽的經驗》一文,報道中也再次出現(xiàn)堅決肅清“極左思潮影響”的字樣。這立即引來江青等人的暴怒,追問“稿子是怎么來的”,并親自布置追查。最后此事雖由于周恩來當時代管《人民日報》而不了了之,[6]但由此看來,周恩來和江青等人的對立和斗爭已十分明顯。

隨著時局的發(fā)展,雙方的斗爭愈發(fā)激烈。1972年11月28日,中聯(lián)部、外交部在寫給周恩來的情勢報告中指出:此時全國各地仍有一些單位和地方沒有對林彪反黨集團的極左思潮予以徹底批判和肅清,中央的方針政策在一些環(huán)節(jié)上還沒有得到認真貫徹落實,所以建議召開一次全國外事工作會議,以徹底批判極左思潮和無政府主義,以便更好地貫徹和執(zhí)行中央革命外交路線。對此,周恩來表示同意。但次日,張春橋卻在“送江青同志、總理再閱”的批語中表示異議:“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否仍然是極‘左’思潮”,“批林是否就是批極‘左’和無政府主義?我正在考慮”。與張春橋略帶婉轉的反對意見相較,江青的態(tài)度十分鮮明,直截了當?shù)乇硎荆骸皯直胭u國賊的極右”,“同時要著重講一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7]很明顯,張、江二人的用意很清楚,就是要反對在批林時夾帶批判極左和無政府主義。這是因為,林彪不是“極左”,而是“極右”,批“極左”會妨礙宣傳“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正當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爭執(zhí)不下的時候,王若水代表人民日報社上書毛澤東,促請他在糾左及批判極左思潮問題上能予以明確表態(tài)。王本人曾組織《人民日報》10月14日批判極左思潮文章的活動,他對江青等人的政治陰謀極為不滿。故而在12月5日給毛澤東的信中說,“現(xiàn)在人民日報陷入宣傳上的混亂,主要是批林方針問題”,“總理在8月1日說,批‘左’還沒有批透,但張春橋、姚文元在八月八日卻說批‘左’不要過頭”?!斑@就產生一個問題:到底批‘左’是沒有批透呢,還是過了頭?”作為信中的結論,他認為“周總理講的是對的”,“批林就要批極左思潮”。[8]對于王若水的這封信,毛澤東高度重視。結合最近一段時間他對時局發(fā)展形勢的判斷,他認為這一問題關系重大,牽扯到文革的存續(xù),乃至如何審視和看待“文化大革命”這一關乎全局的戰(zhàn)略問題。在這方面,始終堅持文革錯誤的毛澤東是不可能支持周恩來深入糾左及批判極左思潮意見的。于是,12月17日,毛澤東召集周恩來、張春橋、姚文元等人召開了中央內部會議。在會上,他表示:(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對,極左思潮少批一點吧。關于林彪路線的實質,他認為:是極右。修正主義,分裂,陰謀詭計,叛黨叛國。[9]就這樣,毛澤東的立場使黨內高層圍繞是不是繼續(xù)糾左、批判極左思潮的分歧最終告一段落,周恩來的糾左計劃就此擱淺。在這種情況下,1973年元旦刊出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志等中共中央各主流報刊受江青等極左激進派指揮,都調轉方向重點批判林彪“顛覆無產階級專政、復辟資本主義的修正主義路線”,“聯(lián)合地富反壞右,實行地主買辦資產階級的法西斯專政”,是“右得不能再右”了,而對如何進一步批判極左思潮則不約而同保持了沉默。受此影響,全國各地報刊亦紛紛調整方向,大張旗鼓集中批判林彪的“極右實質”。這種情況導致本已蓬勃興起的糾左勢頭受到抑制,整個社會環(huán)境又重新籠罩在極左和無政府主義的重重霾霧中了。

三、“糾左”工作陷于停頓的根源

很顯然,事情最后的結果是以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等人的暫時取勝而告終,周恩來領導的糾左工作由此一蹶不振而陷入停滯。事實說明,決定這場斗爭勝負的關鍵在于毛澤東的態(tài)度。正是有了毛澤東對激進左傾的明確表態(tài),才使得本來在批林整風運動中處境尷尬的江青等人重新活躍起來,進而敢于向周恩來公開發(fā)難。而周的處境則恰恰與之相反,隨著形勢的急轉,只能采取含蓄、婉轉的方式迂回進行斗爭。那么,這里產生的一個問題是,毛澤東作為發(fā)動和操控“文化大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物,為何一開始對糾左表示支持,最后卻又明確表示反對了呢?事實上,毛澤東確實對極左存有不滿,但這個不滿亦有限度。他對糾正文革中某些具體的問題雖不持有異議,但卻不能容忍任何人有敢于否定文革的意思,哪怕對這個問題只是試探性的觸碰都是不可饒恕的。這一點從毛澤東一開始把“左派”定性為“反革命”,林彪為“左派總后臺”,后來又突然把林彪路線稱之為“極右”的轉變上看就非常清楚了。很明顯,毛澤東拒絕旨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任何嘗試。而毛澤東之所以會在“九一三事件”后持有上述的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是因為他看到了文革對于國家經濟社會所造成的巨大破壞,為緩和各方面矛盾、繼續(xù)維持文革而不得不對“極左”進行一定調適。因此他支持周恩來為恢復經濟秩序和打開國門的一切舉措,還親自為許多老干部平反,重新起用了鄧小平。這些都是毛澤東在不動搖“文化大革命”前提下對極左錯誤的局部修正。另一方面,毛澤東的這種自我修正又并非出于他的政治自覺,嚴格意義上講,毛澤東始終不曾認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理論、發(fā)動“文化大革命”和打倒“以劉少奇為首的資產階級司令部”是錯誤的,不容忍對“文化大革命”的否定。故而當周恩來力圖肅清極左荼毒,將矛頭指向文革中所暴露的問題并加以糾正,進而可能波及對文革的重新審視的時候,毛澤東就勢必對糾左工作的繼續(xù)深入予以阻攔。因此,毛澤東在最后決斷時選擇支持江青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也正因為如此,接下來他還連續(xù)發(fā)動批林批孔、批儒評法,采用評《水滸》等各種方式以維護“文化大革命”的“繼續(xù)正確”的體統(tǒng)和顏面。[10]

總之,既要修補“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嚴重破壞,又要竭力維護“文化大革命”的根本政治方向,這就是毛澤東當時的心態(tài)。在這種心態(tài)下,毛澤東采取了一些讓人看來是極為矛盾的一些舉措:他既支持周恩來主持中共中央工作和國務院日常工作,支持對一大批老干部的搶救工作,同時又繼續(xù)重用他發(fā)動文革所倚重的激進勢力,讓張春橋、王洪文當政治局常委,并把王洪文放在接班人的位置上。在具體工作中,毛澤東既批評江王張姚四人搞幫派,也批評周恩來。其間,他雖試圖調和兩者之間的矛盾,但終究未能成功。不得已,毛澤東只得無奈地轉而尋求“第三種力量”,并篤信這種力量一定會對自己心存感激而必然能將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11]因此,如果把“九一三”事件后所發(fā)生的各類重大事件,特別是黨內高層的人事變化聯(lián)系起來加以考慮的話,對于1976年后中國政治生態(tài)的突然轉變也就不難理解了。

[1]張 化.九一三事件后毛澤東的思想矛盾及其變化[J].中共黨史研究,1992(2):61.

[2]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854,855,856.

[3]陳立旭.淺談周恩來1972年的整頓[J].黨史縱橫,1994(6):19.

[4]周恩來.重視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致張文裕并轉朱光亞(1972年9月11日)[C].周恩來書信選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617.

[5]金沖及.周恩來傳(四)[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2019,2023.

[6]李 莊.人民日報風雨四十年[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274.

[7]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873.

[8]王若水.從批“左”到批右的轉折[C].人民日報報史編輯組.人民日報回憶錄.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8:187-188.

[9]逄先知,金沖及.毛澤東傳(1949-1976)(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1648.

[10]陳旭立.“九一三事件”后肯定與否定“文革”的斗爭與毛澤東的心態(tài)[J].毛澤東思想研究,1996(1):138.

[11]R麥克法夸爾,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革命內部的革命(1966-1982)[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373.

“Correcting the left”after the 9.13 Incident

ZHI Jie1,DONG Jia2

(1.Jidong Oilfield Enterprise Institute of Chinese Oil Company, Tangshan 063004, China; 2.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CCP,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100872 China)

After the 9.13 Incident, Mao Zedong appeared to object the leftist in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and Zhou Enlai tried to correct their practices.However, this at temptation was soon attacked by Jiang Qing and her colleagues.It was mainly because of Mao Zedong's complex contradictory mentality.On one hand, Mao believed some ultra-leftist practices should be rectified; on the other hand, he did not wish to deny it fundamentally.And this ambivalence led to the correcting work halted eventually.

9.13 Incident; Cultural revolution;Correcting the Leftist movement; Mao Zedong;Zhou Enlai

D652

A

1009-2013(2012)02-0092-05

2011-09-22

智 杰(1981—),男,山西定襄人,政工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曾凡盛

猜你喜歡
林彪思潮老干部
北京老干部之歌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18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論20世紀初年的“興女學”思潮
慶“七一”老干部書畫展
“文革” 后期的民間批判思潮(1968~1976)
老干部關心下一代 我們更應關心老干部
中國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39
一個真實的林彪
男人世界(2007年2期)2007-05-30 10:48:04
黃克誠要我們實事求是地寫林彪
軍事歷史(2004年2期)2004-11-22 07:12:18
杭锦旗| 建瓯市| 黔南| 平顶山市| 三明市| 张家界市| 漠河县| 临沧市| 彭州市| 临沂市| 南木林县| 南雄市| 乌鲁木齐县| 彩票| 郯城县| 武冈市| 双柏县| 岢岚县| 夏津县| 祁阳县| 洛南县| 甘德县| 清原| 平昌县| 邵武市| 凤城市| 昌都县| 湘阴县| 克山县| 泾阳县| 清流县| 遵义县| 稷山县| 潮州市| 墨脱县| 温州市| 南部县| 柏乡县| 凤城市| 大城县| 昔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