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啟迪
(湘潭大學 法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確立與完善*
唐啟迪
(湘潭大學 法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無罪推定原則是世界各國公認的現(xiàn)代刑事司法的理念和準則,在保障公民基本人權、鑄造法治社會的權威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訴法修正案。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的發(fā)展,從立法與司法的雙重視角貫徹和推行無罪推定原則,不僅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而且有利于推動我國的法治進程。首先闡述了無罪推定原則的倫理基礎,分析我國刑事訴訟中無罪推定原則的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在刑事訴訟中完善無罪推定原則的思路與對策。
無罪推定;刑事訴訟;完善
目前在全世界的現(xiàn)代刑事訴訟過程中,無罪推定已經(jīng)成為被普遍接納的基本原則之一。理論界早已經(jīng)達成了共識,我國刑訴法中也應該順應國際發(fā)展趨勢確立無罪推定原則。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訴法修正案,并將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在證據(jù)制度、強制措施、辯護制度、偵查措施等諸多方面,修正案充分體現(xiàn)了“尊重和保護人權”的憲法原則,同時也引入了無罪推定的一些相關規(guī)定,并提出由法院統(tǒng)一定罪,這是無罪推定的具體制度之一。但客觀的說,我國目前的法律制度對此內(nèi)容的規(guī)定尚不完善,因此,還需要與之建立相適合的配套法律并且不斷探索與改進,從而在我國確立完整無罪推定原則,并在刑事訴訟中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建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1]。因此道德與法律都是統(tǒng)治階級用以維護自身統(tǒng)治利益與地位的工具。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道德與法律都屬于社會上層建筑的范疇,分別屬于制度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域,都是調(diào)整社會關系與人們行為的主要方式[1]。二者相互滲透,彼此補充。法律制度的實施需要以道德為基礎和根據(jù),而道德的實施則需要依靠各種法律的強制約束。而作為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用于規(guī)范公、檢、法系統(tǒng)和訴訟參與民眾關系的一部法律規(guī)范,毋庸置疑,其也是基于一定的道德倫理作為基礎的。第一點,刑事訴訟法的產(chǎn)生是有著深刻的道德基礎的,是當時歷史時期的道德要求推動了其誕生。其次,判斷某一部刑事訴訟法所規(guī)定的法理內(nèi)容是否具有公眾所認同的合理性及標準意義上的社會正當性,不能只從法律角度研究其本身的性質(zhì),而且還要從社會公眾所秉持的大眾意義上的倫理道德中找到評判的標準。與法律體系中的其它制度一樣,法律行為制度也應具備倫理上的正當性,即要符合公眾所認可的倫理是非標準。
自從歐洲資產(chǎn)階級取得革命的勝利果實后,在資產(chǎn)階級的基本理論中,奉行民主、法治的人本思想并強調(diào)三權分立的制度[2]。封建主義中的刑事糾問式訴訟和有罪推定的原則得到了廢除,從而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權利,而無罪推定也被作為基本人權在憲法中得到了保障。在無罪推定原則的基礎之上,這些國家又逐漸確立了在刑事訴訟中所秉持的控審分離、不告不理、公開審判、直接言詞等法律的基本原則,以及形成了辯論訴訟、陪審等訴訟制度。各項規(guī)定無不捍衛(wèi)了其人格尊嚴和基本的人權,諸如刑訊逼供等非人道的行為更是被法律嚴格的予以禁止。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司法權威,以及在司法權威基礎上偵查權、控訴權、審判權互相制衡的西方控權模式[5]。綜上所述,無罪推定原則是建立在公民權利本位的西方政治倫理價值觀基礎上的,民主、法治、自由的現(xiàn)代西方文明和政治制度是無罪推定原則的基礎與土壤,是資產(chǎn)階級建立的西方現(xiàn)代文明催生了無罪推定原則。從這個角度,不得不承認資產(chǎn)階級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法律的健全是有推動作用的,因為它具有正義性,是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但是,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的觀點上看,資產(chǎn)階級政權畢竟是建立在私有制與剩余價值剝削的基礎上的,無論是西方民主還是法律制度,都是西方資產(chǎn)階級維護其政治利益與統(tǒng)治的工具[1]。因此,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其西方民主與法律制度又帶有不正義性,是應當否定的。但是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必須承認其在刑事訴訟進步、無罪推定原則中的貢獻以及促進的現(xiàn)代文明的進步。
在西方法律制度之上,結合我國的社會主義特色和司法環(huán)境,我國刑事訴訟法也對此做了一些規(guī)定。尤其是2012年3月份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的刑訴法修正案,首次對非法證據(jù)的排除做出明確規(guī)定,從制度上遏制刑訊逼供和其他非法收集證據(jù)的行為。2010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j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簡稱“證據(jù)規(guī)定”),新的刑訴法吸收了“證據(jù)規(guī)定”的內(nèi)容。這是我國司法制度與民主、人權取得的重要進步,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巨大突破,但是,與國際公認的無罪推定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差距:
(1)憲法中缺少對無罪推定原則的相關明確規(guī)定
雖然無罪推定原則主要應用于刑事訴訟中,在運作中的主要目的與價值都是在保護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但本質(zhì)上看,是在保護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權益。因為任何一位公民都有可能在案件中成為嫌疑人,納入法律程序而成為法律上的被追訴對象,因此無罪推定保障、維護了被告人、嫌疑人的合法權利,也就是在保障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權利。從這個角度看,無罪推定已經(jīng)不單單肩負刑事訴訟權利保障的任務,而是也作為一種對公民基本權利進行保障的制度進行約束。鑒于此,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將其納入憲法規(guī)定中,從憲法的高度對無罪推定原則進行綱領性和原則性的指導規(guī)定,從而提高無罪推定原則的效力作用。雖然在2012年刑訴法修訂中對相應內(nèi)容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但在憲法中依然沒有只言片語,沒有從根本大法上保障其作為一項基本權利,這與國際標準和法治社會的形象不一致。
(2)我國刑事訴訟相關法律中沒有賦予被告人沉默權
所謂沉默權,是指在刑事訴訟中的犯罪嫌疑人,在面對警察、法警、審判官等進行的檢查、審訊或者庭辯時,都可以一言不發(fā),可以保持沉默,這是他們的權利[3]。但在我國相關法律中,沒有對此進行規(guī)定與保障,而是反其道行之,我國在《刑事訴訟法》中要求嫌疑人要如實對刑事審訊進行作答,這就意味如果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保持沉默,其罪行后被證實的話,反而會作為“態(tài)度不好”的表現(xiàn)在量刑時被從重處罰。這是與基本的人權精神相背離的。我國法律沒有引入沉默權,即是最新審議通過的刑事訴訟法中修正仍然對此沒有作出規(guī)定,這是一大不足。另外,我國目前還是將口供作為破案、量刑的重要標準,這直接導致了刑訊逼供的屢禁不止。我們國家毫無疑問的應該向現(xiàn)代的沉默權上靠攏,使我國法律更符合當前刑事訴訟法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我國一向執(zhí)行的對被告人或者嫌疑人要求“如實作答”完全違背無罪推定和沉默權的相應精神。另外,通過如此要求來讓嫌疑人進行“坦白”,用于套取其口供,也是違背現(xiàn)代刑事制度中控訴方舉證的基本證明責任的精神的。通過尊重沉默權,可以避免冤獄、錯案的發(fā)生,同時可以有效地促進公安人員、法警等辦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zhì),提高我國的法治文明程度,使刑事訴訟的重點轉移到調(diào)查取證上。
任何公安、檢察、法院機關在審訊、偵察過程中如果采用一些非法手段如威逼利誘等獲取嫌疑人的口供等證據(jù),這是非法證據(jù),在庭審和辦案過程中應該排除掉,這就是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我國偵查實踐中刑訊逼供、非法收集證據(jù)等一系列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權的現(xiàn)象屢禁不止,與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有確立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有一定因果關系。而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甚至直接通過司法解釋作出了如下規(guī)定,即使是非法方式收集的證據(jù)和實物,如果經(jīng)過審查后能夠證明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是予以接納為指控的證據(jù)的;這一補充規(guī)定又部分支持了這些非法證據(jù)的合理性,令人哭笑不得?!袄钋f”案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我國雖然通過各種手段,從立法、行政到輿論監(jiān)管,都對刑訊逼供等作了明令禁止,但在對非法取得的實物證據(jù)和非法證據(jù)的衍生證據(jù)的采證等問題上的相關防治仍然是空白。
在最高檢擬定的刑事訴訟規(guī)則中有一條如下規(guī)定,任何案件檢察院即使決定不起訴后,當有新的有利證據(jù)被采集到后,仍然可以再次進行公訴[4]。這種規(guī)定是不符合法理上的疑罪從無的規(guī)定的。在我國的各項制度中,要想對無罪推定進行實施,不僅包括統(tǒng)一定罪、疑罪從無的基本原則規(guī)定,而且要立法支持諸如沉默權、排除非法證據(jù)等具體制度,并從憲法上予以根本保障。隨著我國司法建設的不斷完善,以及現(xiàn)代普世價值、法治文明的深入人心,我國正逐漸重視無罪推定原則,將其作為一項基本的人權保障措施來對待。
在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中將無罪推定予以納入,根本目的還是要將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基本人權的原則納入國家基本大法,體現(xiàn)其對人權的尊重。通過將無罪推定提升到憲法中,可以充分支持公平裁判的現(xiàn)代理念,保障公民合法權利。憲法對無罪推定作為基本權利確立以后,另一個層次上,可以從根本法律制度上增加社會公眾、學者專家、執(zhí)政黨對該原則的重視。這不僅僅是一項具體法律制度,它的確立也會標志著我國司法文明的進步以及我國政治民主的進步,是具有深遠價值和特殊意義的。而且,我國兩個特別行政區(qū)的法律制度,《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都具體規(guī)定了無罪推定原則,這是具有借鑒意義的[6]。
通過立法保障嫌疑人的沉默權,可以有效地杜絕各種威逼利誘、刑訊逼供的出現(xiàn),同時大大督促我國公檢法人員在調(diào)查取證時的工作,不走捷徑,強化業(yè)務。同時,不能過分強調(diào)沉默權,而是要有限地確立其合法權利,對嫌疑人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是世界各國允許的行為,也是當前打擊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如何在此中間尋找平衡點,需要大量的司法實踐。我國刑事訴訟制度需要結合具體國情,確定有限的沉默權,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經(jīng)驗,并作出一些例外性的規(guī)定限制[7]。另一方面要符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維護公共安全,保證訴訟效率,有效打擊犯罪和保護人權之間尋求一種平衡?;诋斍暗纳鐣枰头ㄖ片F(xiàn)實,例外的情況主要有:貪污犯罪和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團伙犯罪與有組織犯罪,公共安全犯罪等。
我國在1996年修訂刑訴法時,第四十三條明文規(guī)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jù)[4]。但因沒有明確非法收集的證據(jù)不具備法律效力,不足以阻止有的司法人員受破案壓力或利益驅(qū)動,鋌而走險,采用非法手段獲取證據(jù),由此造成了一些冤錯案件,社會反映強烈,司法公信力受到嚴重影響。[8]
2012年刑訴法訴修正案的審議通過,在證據(jù)問題上有了大的進步。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jù)應當予以排除。
但在當前各地的司法實踐中,仍然存在“口供至上”、“口供第一”、“口供唯一”的情況,如果依賴口供來定罪,嚴禁刑訊逼供是無法禁止的。刑訴法的后續(xù)修訂中需要更加明確地處理好物證和口供的關系,而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guī)定則可能改變完全依賴口供而忽視物證來定罪的傾向。[9-10]
根據(jù)現(xiàn)代的司法精神,被控方是不需要自證清白的。所謂疑罪從無原則,是指如果沒有直接的證據(jù)證明嫌疑人有罪,則他們不應當被起訴或者應當被宣告無罪。通過對疑罪從無的貫徹,可以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現(xiàn)代刑事訴訟制度的進步,使公民的權益得到保障,司法的價值得到體現(xiàn),并從輿論上占據(jù)主動權,避免刑罰的濫用與造成冤假錯案。我國的目前個別規(guī)定是與這個基本精神相背離的,因此,疑罪從無的基本精神必須盡快納入我國的刑事訴訟立法與司法實踐中去,提升我國司法形象。
無罪推定是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刑事訴訟立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屬性。當前國際通行的刑事訴訟標準都對其有明確的規(guī)定,目前也得到了我國社會各界的關注,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無罪推定與罪刑法定原則二者都是當前國際上通用的現(xiàn)代刑事訴訟制度的根基。我國也需要不斷的加強立法建設,向現(xiàn)代司法文明更進一步。
[1]宋青松.淺談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的立法完善[J].中國商界(下半月).,2010,(11):23-25.
[2]李敏.我國刑事訴訟中的無罪推定原則適用現(xiàn)狀——杜培武、佘祥林殺妻案與美國的辛普森殺妻案對比為例[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6):6-9.
[3]王英飛.論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適用[J].法制與社會,2011,(6):14-15.
[4]余婷婷,王瑾,林奕水.論無罪推定原則[J].法制與社會,2011,(5):8.
[5]魏中赫.論無罪推定[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10,(2):21-23.
[6]彭飛.我國刑事訴訟中對無罪推定原則的貫徹與背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24-26.
[7]姚子泉.淺議“無罪推定”原則[J].法制與社會,2010,(12)::41-42.
[8]馬雅玲.論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國刑事訴訟實踐中的適用[J].理論導刊,2010,(7):8-9.
[9]李永升.杜絕死刑冤假錯案十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18-127.
[10]何永軍.陪審團事實裁決終局性的理據(jù)[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90-94.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he principle of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n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in China
TANG Qi-di
(Xiangtan University,F(xiàn)aculty of Law,Xiangtan 411105,China)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s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of modern criminal justice concepts and guidelines to protect citizens'basic human rights;the authority of the process of casting the rule of la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On March 14,2012,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examined and adopted the draft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mendme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follow-up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not only will help protect the human rights of suspects,but also help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hina's rule of law.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ethical basis of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in China,and then get away with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criminal procedure;perfect
DF46
A
1008—1763(2012)03—0137—04
2011-08-10
唐啟迪(1979—),男,湖南長沙人,湘潭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