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香紅
衡陽會戰(zhàn)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68年,但圍城47天援軍不至的原因,以及國民第十軍軍長和方先覺是否向日軍投降導致功虧一簣,眾說紛紜,成為衡陽會戰(zhàn)最大的兩個疑云。
有日本參戰(zhàn)者說,衡陽之戰(zhàn)對中日雙方來說,都是一場懸戰(zhàn)?!爸煌砹艘惶?,敵機械化兵團就出現(xiàn)了。我方部隊面對前來解圍的敵軍,多少有些動搖。戰(zhàn)爭的勝負誠然在于最后5分鐘。”
來自日本的資料雖然不能完全解答重重謎案,但至少從一個側面提供了一些參考。
方先覺投降?
1944年8月7日晨5點,日軍從西面攻入衡陽。防守大西門的28團團長曾京看到敵人快攻到軍部,就帶領幾十個士兵去救援軍長,請求方先覺突圍,但遭到其斥責:“不要管我,守住你們陣地,趕快回去?!毕挛?點,局勢更加不支,方先覺發(fā)出了“來生再見”的電文,拔槍自殺,被部下?lián)屜隆?/p>
擺在方先覺面前的路只有三條:自殺、突圍、被俘。突圍已有前車之鑒,常德守軍余程萬率300部下突圍,差點被蔣介石槍斃,到衡陽之戰(zhàn)時還關在牢里等待處置。衡陽城里有七千傷病員,方先覺拒絕了部下多次突圍的提議。
十軍預10師師長葛先才在后來的回憶錄里寫道,8月6日深夜,3師師長周慶祥提議以軍、師長的性命、榮譽換取傷兵的性命,即預備和談,停止抵抗。
日軍57旅團某部戰(zhàn)史記述,“敵人那頭有些奇怪,好像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边^了會兒,見敵人陣地上一面三角形的白旗左右揮動,好像在打信號?!啊灼炝?,‘敵人投降了,不知誰大聲喊了起來,白旗陸續(xù)出現(xiàn),有遠有近?!?/p>
對于投降一說,方先覺給予堅決反駁。古屋奎二在編撰《蔣介石秘錄》時曾經(jīng)在臺北訪問方先覺,方說:“日本記錄說我們投降,甚至有說是舉行了投降儀式是絕對錯誤的。我以軍人的名譽發(fā)誓沒有那回事?!狈秸f日11軍使者竹內參謀來接洽停戰(zhàn),方當即告訴他,我們絕對沒有投降之意,同時提出,保證生存官兵安全,讓他們休息;收容傷兵,并鄭重埋葬陣亡官兵等條件。
不僅方先覺不承認投降,十軍的老兵也不承認。
首先提出議和的3師師長周慶祥的兒子曾對媒體說,蔣介石和方先覺戰(zhàn)前曾有秘約,在戰(zhàn)到只剩下文員和傷兵的情況,可以停止戰(zhàn)斗。方先覺的兒子方略說:“事實上到了第46天,我父親已經(jīng)被架空了。因為那天軍內有人向日本人打出了白旗。我父親是沒有下這個命令的,只能是軍內其他人在最后關頭把他架空了,他失去了對軍隊的指揮權?!?/p>
日本資料顯示,日11軍司令橫山勇對白旗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這是方先覺的緩兵之計,實際是拖延時間等待外援。于是橫山勇命令野戰(zhàn)重炮兵部隊,不惜消耗全部備用炮彈猛烈炮擊,即使天黑后也不可停止,并通報全體部隊,一齊強勢進攻。
“一號作戰(zhàn)”計劃制定者,大本營陸軍部作戰(zhàn)課長服部卓四郎認為:“敵軍長方先覺帶領4名師長來向我們投降。然而一部分敵軍仍在繼續(xù)作最后抵抗,其斗志確實不可輕侮,必須指出,通過這次衡陽會戰(zhàn),我軍感到了中國軍隊士氣的旺盛。特別是這位方軍長,成了我軍的俘虜后,態(tài)度偽裝得很巧妙,乘機逃走,又重返重慶軍?!?/p>
蔣介石電文被破譯
圍城40多天來,援軍始終不至。一向以來的說法是“見死不救”、“窩里斗互相拆臺”、“保持實力不肯下死力救援”等。
衡陽之戰(zhàn)時擔任尖兵中隊隊長的武岡淳彥戰(zhàn)后繪制了“衡陽會戰(zhàn)戰(zhàn)略構成圖”,用于給日軍陸上自衛(wèi)隊作內部教材。這張圖顯示,日軍對衡陽解圍部隊早有防范。日軍最先調116師團和68師團從北向南一左一右夾攻衡陽,后增加58師團攻城,形成一個圍繞衡陽的攻城圈。這個包圍圈之外,又部署了34、27、3、13、40五個師團形成另一包圍圈,此圈用于對付國軍解圍部隊,牽制增援力量,并可隨時加入到攻城中來。也就是說,日軍用于對付解圍部隊的力量遠遠大于攻城部隊。
7月11日,日軍第二波攻城,解圍是蔣介石親自主持的。7月20日解圍的62軍進展至衡陽西南約7公里處,西北增援的79軍離衡陽8公里。24到25日前后,援軍外圍攻勢達到最高點,火車西站一帶的前鋒和衡陽守軍的第一線相距不到1公里,中間隔著薄薄的一層日軍陣地,堡壘里日軍機關槍兩面開出火口,一會兒向外打援軍,一會兒又轉過來打守軍。在陽臺上,用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援軍前赴后繼地奔進著,戰(zhàn)斗著。
日軍戰(zhàn)記記載:“攻占和解圍開始大比拼,就看哪個先一步。蔣總統(tǒng)親自制定的解圍要領電文被破譯,內容非常細致,具體到師的攻擊方向和目標,可以看出,是何等的拼死督戰(zhàn)。”
可以確信的是,7月23日蔣的作戰(zhàn)指導、8條指示各部隊攻擊目標和方向的電文遭到破譯,并于24日通告日軍11軍各部隊。
日40師團236聯(lián)隊作戰(zhàn)主任佐佐木春隆,戰(zhàn)后任日本防衛(wèi)大學校陸上防衛(wèi)學教授,他說:“中國各路援軍似乎不是協(xié)同行動,各打各的,中國軍隊地域性排他性的弱點明顯暴露?!?/p>
8月3日,衡陽最后的時刻。蔣介石下令:“著第62軍不顧一切犧牲,再迅速奮勇前進,如達到衡陽解圍,官升級,兵有賞?!?/p>
與62軍短兵相接的是部署在衡陽西面的日40師團。其師團參謀和田敬道回憶,兩軍惡戰(zhàn)苦斗了8天,傷亡慘重。據(jù)8月5日調查,一個中隊最少剩下2名,最多只剩下24名,包括輕傷上陣者在內。并且日軍的彈藥全部耗盡,后來靠扔石頭,或撿起沒炸的中國軍隊手榴彈回擊。
但中國軍隊還是沒有打開防御圈。
由此看來,衡陽一役真的是只要再堅持最后五分鐘,就會出現(xiàn)徹底的乾坤大扭轉。
柳生左肘傷李陵
方先覺被俘后,被日軍關押在市南郊的天主教堂。11月18日在內外策應下逃出,12月11日到達重慶,受到英雄式的接待。蔣介石似乎不提“不成功便成仁”的電文,方先覺也不提“來生再見”,蔣設宴招待方,并授方青天白日勛章。
方先覺的小兒子曾說:“我爸爸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死在衡陽?!蓖砟甑姆较扔X在臺灣整天叼一支煙,但不抽,呆坐不語。從他為投降一事的辯解來看,此事成為他揮之難去的一道惡影,時時啃嚙著他作為軍人的榮譽感?!肮Ω呱w世,只欠一死”。中國自西漢李陵以來對軍人戰(zhàn)敗的文化認知觀,一直延續(xù)到方先覺身上,以至于有人說,方先覺是當代李陵。
然而,方先覺在他的敵手那里,卻得到了最高評價和敬仰。日本戰(zhàn)史里說:“衡陽的第十軍具有作為真正軍人的,就如中國的戰(zhàn)史里說的‘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p>
1983年,方先覺在臺灣病逝。1984年,衡陽保衛(wèi)戰(zhàn)40周年,原日軍11軍官兵70多人組團去臺灣祭拜方先覺。1986年3月3日,方先覺三周年忌日,原11軍100多名軍人再吊方先覺,戰(zhàn)友會代表所致悼詞如下:
“衡陽之役,貴軍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地堅守48天之久,使日軍付出了重大的犧牲,實為80年來戰(zhàn)爭史上所罕見。反過來說,假如日軍防守那樣的陣地,在四面楚歌、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很難出現(xiàn)重創(chuàng)敵軍堅守47天的奇跡,我認為世界戰(zhàn)爭史上,沒有能和方將軍當時的鞏固防御可以媲美的了,而當時擔任防守的中國第十軍,也是世界上最頑強的軍隊?!?/p>
青山處處埋忠骨
衡陽戰(zhàn)后一年,蔣介石派第十軍預10師師長葛先才到衡陽為死難軍人收骨。葛先才在回憶錄里寫道:“慘白色的骸骨東一堆西一堆,橫七豎八,零亂的、隨意的,似乎被人不屑一顧地棄置在那里;而草長得最高最茂盛的地方,也必是骸骨最多的地方!不過一年半之前,這些骸骨都還是國家的好男兒、父母的愛子、春閨的夢里人……”葛先才把3000余肢骨和顱骨碼放得整整齊齊,立碑紀念。立碑之處,后來因建氣象站而夷平。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钡谑婎A10師30團3營營長蔣鴻熙在紀念方先覺的文章里引用了屈原的兩句詩。
衡陽戰(zhàn)后,蔣鴻熙拖著傷腿輾轉逃亡,倍受艱辛。傷腿歷426天痊愈后,人卻殘廢。1946年,方先覺兩次寫信一次打電話召其回部隊,但蔣鴻熙想到有弟弟和侄子在共產黨部隊里,害怕出現(xiàn)戰(zhàn)場上親人槍口相向的局面,堅拒方先覺,一直在家鄉(xiāng)教書。
1980年代,臺灣第十軍老兵相聚時,大家都以為蔣在衡陽陣亡了。實際上,1989年,他在河南一個村莊里重病纏身孤獨死去。
蔣鴻熙曾被打成右派,又是國民黨軍官,還和蔣介石一個姓,他的兩個女兒都沒有繼承他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