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夕 權聰肖
在第六屆全國老人院院長論壇上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2009年底,中國60歲老年人達1.67億,已占總人口12.5%,80歲老年人已達1900萬,失能老人1036萬,半失能老年人2123萬。中國社會老齡化在提速發(fā)展,中國人口學預計到2015年60歲老人將突破2億,需長期照護服務的老年人將高達550萬。這類老年人是弱勢群體,需要全社會的關注。他們基礎疾病多,大多喪失了自主活動能力及自理能力,需長期臥床照護,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稍有不慎,即可造成致命的危險。長期臥床高齡老人并伴有多種慢性病者,國內有關文獻不多,我院2007年收治了1例長期臥床并伴有14種基礎病的高齡女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和整體化護理,保證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了其生存期,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女,83歲,2007年初臥床至今,主要診斷是:(1)混合性癡呆。(2)冠心病、房顫、房早、室早。(3)肺部感染。(4)返流性食管炎。(5)2型糖尿病。(6)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7)慢性胃炎。(8)高脂血癥。(9)腦梗死后遺癥。(10)帕金森疊加綜合癥。(11)氣管切開術后。(12)膀胱造瘺術后。(13)慢性支氣管炎,臨床遷延期。(14)結膜炎?;颊郀顩r:慢性病容,癡呆狀,無言語應答,被動體位,頸項強直,吞咽反射遲鈍,給予留置胃管,心率60次/min左右,心律不齊,早搏1~2個/min,膀胱造瘺口周圍無滲出及紅腫,連接引流袋,引流出淡黃色、清亮尿液,四肢肌力3~4級,右側鎖骨下帶有輸液港,按時翻身叩背,做好皮膚護理,全身皮膚完好,住院4年多未發(fā)生壓瘡。
(1)建有床頭基礎護理卡,以記錄翻身、口腔護理等生活護理、小治療情況,便于交班。(2)持續(xù)低流量吸氧2 L/min。(3)每日晨用溫水擦洗全身皮膚,并注意保暖,既可起到按摩作用,又能促進皮膚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感染。(4)胃管更換1次/月,鼻飼奶溫度39~40℃,每日用口泰棉球行口腔護理2次,并觀察口腔黏膜是否完好。(5)膀胱造瘺口用安爾碘消毒1次/d,無菌敷料更換1次/周,尿管更換1次/月,抗返流引流袋更換1次/周,普通引流袋更換1次/3 d。(6)氣管墊更換2次/d,氣管內套管用洗必泰浸泡消毒30 min,2次/d,并用生理鹽水沖干凈甩干后方可放入。(7)協(xié)助患者翻身時取左或右側臥位,并使頭偏向一側,以防發(fā)生窒息。(8)適用防壓瘡電動氣墊床,翻身叩背1次/2 h,并在受壓部位及骨隆突處皮膚噴涂賽膚潤(法國優(yōu)格醫(yī)療用品公司)1~2滴,每天3~4次,用指尖輕柔環(huán)形按摩1 min促進吸收,必要時可局部貼康樂保公司生產的康惠爾透明貼,以預防壓瘡;按摩僵硬的上下肢使其變軟,并擺放到功能位;使用床檔,以防患者墜床,床褥要整潔、干燥、柔軟。(9)每天幫助患者順時針按摩下腹部2次,以促進排便。若3 d沒有大便,可給予開塞露40 ml灌腸。方法是:50 ml注射器抽吸開塞露后與一次性硅膠吸痰管連接,石蠟油棉球擦拭吸痰管前端,排氣后由肛門緩慢插入20~25 cm,注入藥物后反折吸痰管,盡量使管內藥液全部進入腸內,然后用紙包裹吸痰管緩慢拔出。一般30 min內即可排便。每次便后及時用溫水擦洗,保持肛周皮膚清潔。(10)開窗通風2次/d,每次30 min。(11)做好出入量的詳細記錄,及時了解病情的動態(tài)變化,以便及時制定出相應的治療措施。(12)每日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雙眼2次,1滴/次。(13)遵醫(yī)囑用藥,并觀察療效及藥物的不良反應。
3.1 安全護理 患者痰液較多,在翻身叩背時極易發(fā)生痰液阻塞氣道[1],在翻身之前要充分吸痰,翻身時動作要快,并注意觀察患者的表情及有無痰鳴音,若有痰鳴音、表情痛苦、面紅耳赤,要先吸痰再翻身;翻身叩背時不可用力牽拉右上肢,不可用力叩擊右側背部,以防引起注射座翻轉、鎖骨夾閉癥等并發(fā)癥。使用熱水袋、電煲等或冰袋時均須在外套干布套,不可直接接觸皮膚,以防燙傷或凍傷;經常給患者活動下肢,并給予雙下肢氣壓治療,1次/d,以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3.2 反流性食管炎的護理 (1)鼻飼前翻身、叩背、吸痰,鼻飼時抬高床頭45°~60°,鼻飼時速度偏慢,量250 ml/次,溫度39~40℃,鼻飼后30 min不可翻身、叩背、吸痰。(2)每次鼻飼前檢查胃潴留情況,若超過100 ml應暫停鼻飼,必要時胃腸減壓[2]。(3)鼻飼盡可能在白天,睡前禁止鼻飼。(4)預防便秘,鼻飼奶中含有適量的纖維素,必要時給予緩瀉藥或開塞露,以防負壓增高引起返流。(5)抗?jié)兯幬锏膽谩c欣蜮c腸溶膠囊20 mg,1次/d,以減少胃酸的刺激。(6)改善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的藥物餐前15~30 min給予莫沙比利5 mg鼻飼3次/d,可增速胃蠕動及排空,減少反流。(7)發(fā)生反流時及時清除反流物,必要時給予負壓吸引,以防引起吸入性肺炎。(8)更換胃管時,用止血鉗夾住胃管尾端,以防空氣進入使胃管內留存液體進入氣道引起誤吸[3]。
在護理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1)按理論長度將胃管深度再插入5~10 cm,患者食管反流相對應的臨床癥狀:咳嗽、嗆咳、嘔吐等明顯減輕。(2)患者取左側臥位時尤其在夜間咳嗽、嗆咳、嘔吐等癥狀要比右側臥位輕得多。查閱文獻得知:程鳳等[4]研究發(fā)現(xiàn)將胃管深度延長10 cm、抬高床頭30°~45°可明顯降低返流發(fā)生率。原因是抬高床頭可使胃內食物通過重力作用進入小腸,減少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胃管深度可使硅膠胃管3個側孔避開賁門以上部分,減少經第3側孔外溢的食物直接返流至咽喉部[5]。程艷爽等[6]采用食管pH值監(jiān)測方法發(fā)現(xiàn)患者左側臥位胃食管返流率小。
3.3 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 (1)切口護理。氣管墊更換2次/d,切口消毒范圍要大,由內向外消毒,并注意觀察切口處皮膚有無滲出;氣管內套管取出后用生理鹽水清洗干凈后再用洗必泰浸泡消毒30 min,2次/d,再用生理鹽水沖干凈甩干后方可放入。一般在氣切術后24 h內有少許滲血,要隨時更換敷料,若滲血多時及時通知醫(yī)師處理。(2)氣囊護理。該患者的氣管套管帶有氣囊,材料為塑料,氣囊充氣5~8 ml,氣囊放氣6 h 1次,15~30 min/次,最好在鼻飼后2 h、氣管套管內痰液徹底吸凈后才放氣。(3)固定。寸帶固定氣管套管松緊帶以插入一指為宜,寸帶更換1次/周。寸帶松緊帶要時時查看,班班交接,防止套管脫出至關重要[7]。寸帶過松,在患者咳嗽或吸痰時可致氣管套管脫出;寸帶過緊影響呼吸,甚至勒傷頸部,可在寸帶內置1~2 cm 2層紗布包頸預防。(4)保持管道通暢。給予隨時吸痰、霧化吸入4次/d及碳酸氫鈉滴氣管以稀釋痰液。吸痰是保持氣道通暢的主要措施。吸痰前檢查寸帶松緊度,協(xié)助患者翻身、叩背,同時給予4 L/min氧氣2~3 min,以增加肺的氧儲量,確保吸痰時的安全。一般吸痰管插入深度12~14 cm,進入氣道有阻力時后退1~2 cm,使管口游離后再吸[8]。霧化吸入采用小劑量、短時間、一日多次吸入。霧化前充分吸痰,在鼻飼后1~2 h進行,以防引起反流,甚至窒息;霧化時加大氧流量至4 L/min,并嚴密觀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呼吸,出現(xiàn)面色漲紅、心率加快、咳嗽、呼吸困難等情況時立即停止吸入,給予吸痰。霧化時為防止水珠打濕氣管墊,可用一次性薄膜手套一只在手掌中間剪一小孔,套在內套管上,一只限用一次,不可重復使用,以防發(fā)生感染。(5)維持氣道濕潤。250 ml液體的塑料瓶套自頂端四指剪開,取上部扣在氣管套管上,上面置一單層濕潤紗布可起到濕化氣道的作用。為防止小瓶套在患者側臥位時掉落,可在下端兩側系一細繩繞在寸帶上。(6)預防呼吸道感染?;颊咦伍g,定時開窗通風,室溫20~22℃,濕度60% ~70%,紫外線消毒,1次/d,謝絕探視,專人陪護。醫(yī)護人員要無菌操作,戴一次性口罩,以減少交叉感染??谇蛔o理2次/d。吸痰管為一次性的,吸痰時先吸氣管內,再吸口鼻內,無菌生理鹽水2瓶,分別供吸痰前后沖管,更換無菌生理鹽水1次/d。
3.4 輸液港的使用與維護 輸液港是一種人工血管,可長期埋置體內,由硅膠管和輸液座兩部分組成。硅膠管具有三向瓣膜設計,可以確保導管連接注射器回抽壓力<-1.07 kPa時,瓣膜向導管內打開,可抽取靜脈血,而當輸液或連接注射器注射時,壓力>10.67 kPa,瓣膜向導管外打開,可向血管內注入藥物,不使用時,瓣膜處于關閉狀態(tài),可有效防止血液反流進入導管或輸液座,也可防止空氣進入血管形成氣栓。輸液座呈扁圓形帽狀,側面開口處連接硅膠導管,其頂部是具有自動愈合功能的硅膠材料的穿刺隔膜。通過使用無損傷針穿刺輸液港即可建立輸液通道,減少反復穿刺的痛苦和難度,輸液港可用于各種藥物輸注,營養(yǎng)支持(如高糖、高滲液體等),輸血及血樣采集,可使用輸液泵;但禁用注射泵和10 cm以下的注射器進行靜脈推注,因為輸液壓力不能高于25 Pa,否則會損傷導管的三向瓣膜結構。禁止用10 ml以下注射器封管。避免用鹽水輸液代替沖管,每次輸液完畢需用20 ml生理鹽水,以脈沖方式(沖2 ml→?!鷽_2 ml)沖洗輸液港。若輸血、抽血后及輸入高粘滯性液體后,要用40 ml生理鹽水充分沖洗輸液港,再用2~3 ml肝素鹽水(10~100 U/ML)封管;抽血時,先用酒精棉簽消毒肝素帽尾端7~12 s,待干后,用10 ml注射器抽血5 ml后棄去,再用另一10 ml注射器抽血至需要量,血標本注入備好的試管中,用20 ml生理鹽水脈沖方式沖洗管腔,再繼續(xù)輸液或用肝素封管,輸液過程中應注意注射部位皮膚有無腫脹,液體有無外滲現(xiàn)象,如有出現(xiàn)應立即停止輸液,并且戴無菌手套將針頭拔下,常規(guī)消毒按壓皮下組織,將漏液擠出,并用無菌紗布擦干,再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拔針:無損傷針更換時最好與前一天輸完液將針拔除。護士要從上至下去除透明敷料貼膜,戴無菌手套,左手拇指,食指固定輸液港底座,右手垂直向上拔出針頭,無菌棉簽按壓針眼處,無出血后用酒精棉簽消毒并貼無菌貼,以防感染?;颊咴谥委熼g歇,輸液港在一段較長時間不使用時,至少每4周用20 ml生理鹽水沖洗導管1次。
3.5 膀胱造瘺術后 (1)保持造瘺口無異味。用安爾碘棉簽消毒1次/d,無菌敷料更換/周。(2)管道的管理。雙腔氣囊尿管更換,1次/月,如有阻塞時要隨時更換,張莉[9]研究發(fā)現(xiàn)置管45 d以上,在管壁100%有尿鹽附著,易造成導管拔出困難??狗盗髂虼鼡Q,1次/周,普通尿袋更換,1次/3 d,尿袋要低于恥骨聯(lián)合15 cm左右[10]。尿管、尿袋要選擇管徑大的。為防止膀胱攣縮,可開放放尿1次/2 h。(3)預防感染。給患者鼻飼水1500 ~2000 ml/d,尿量﹥ 50 ml/h[11],以起到稀釋尿液、沖洗膀胱、預防膀胱內感染和小結石形成的作用。
3.6 糖尿病的護理 患者三餐前15~30 min皮下注射門冬胰島素注射液。(1)保存。該胰島素筆在未開封前冷藏保存于4~8℃的冰箱內,正在使用的可在常溫下(﹤28℃)保存28 d。(2)準確用藥。注射前將旋轉鈕旋至所需刻度,注射時要勻速按壓,并在體內保留10 s才拔針,以促進針頭處一滴藥液的吸收。(3)無菌操作。注射時嚴格無菌操作,針頭一次一個,防止發(fā)生感染。(4)注射部位的更換與選擇。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側、腹部等。為防止局部皮下脂肪萎縮、增生、硬結,可經常更換注射部位,如在同一區(qū)域注射應與上次相距2 cm。(5)病情觀察。注意監(jiān)測血糖,若發(fā)現(xiàn)血糖波動過大或持續(xù)高血糖,要及時報告醫(yī)師;若患者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要及時測血糖,以防發(fā)生低血糖;注意注射部位的觀察,若發(fā)生皮疹、尋麻疹等疑似過敏反應,要及時通知醫(yī)師;若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應停止該部位的注射,可緩慢自然恢復;若局部發(fā)生硬結,可用熱敷,但要避免燙傷。
本例為長期臥床的高齡患者,雖無言語表達,在護理時要注意交流,態(tài)度和藹,盡量減少其痛苦,生活護理要做到六潔(頭發(fā)、手、足、口腔、會陰、肛周、皮膚)、八防(防壓瘡、防墜床、防燙傷、防意外、防脫管、防液體外滲、防跌倒、防誤吸),加強營養(yǎng),并注意肢體的功能鍛煉,使久臥患者病而不殘,殘而不廢,以提高抗病能力及生存質量。
臥床老人的護理是一項長期、細致而又枯燥的工作。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全社會的支持,需要護理人員全部的愛,需要制定周密的、詳細的、科學的護理計劃,并日復一日地按計劃嚴格實施。事實證明,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緩疾病的發(fā)展,延長患者的壽命[12]。
[1]郭雙來,謝彩云,胡素平,等.老年腦卒中住院患者安全隱患分析[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9,18(10):884 -885.
[2]姜永杰,姜永梅、姜永華.ICU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護理體會[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3):399 -400.
[3]胡回云,代海燕,童 忱.鼻飼飲食返流氣管套管5例的預防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406.
[4]程 鳳,李玲玲.老年臥床患者鼻飼體位于誤吸關系的探討[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7,20(6):680 -681.
[5]劉麗萍,龐彥梅.老年病人鼻飼方法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03,18(5):356 -357.
[6]程艷爽,王建榮,馬燕蘭,等.不同鼻飼體位與方法食管pH監(jiān)測結果的變化[J].現(xiàn)代護理,2007,13(1):10 -12.
[7]李志湘,彭 麗.46例吸入性損傷患者的搶救與護理[J].當代護士,2007,7:48 -50.
[8]姜 陽,張 宏.清理呼吸道無效患者的吸痰方法[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7,19(6):62 -63.
[9]張 莉.導尿術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0):765-767.
[10]沈子楠,楊麗娟,張玉香,等.集尿袋更換間隔時間與尿路感染的臨床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2):50.
[11]張秀梅,郝素文.對留置尿管離院患者家屬進行家庭健康指導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8,9(8):52 -53.
[12]陶國樞.加強健康管理 優(yōu)質保健服務[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09,11(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