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歡
(河北省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手術室,河北 秦皇島 066000)
中醫(yī)整體觀在慢性濕疹中藥熏洗療法中的運用
王 歡
(河北省秦皇島市中醫(yī)醫(yī)院手術室,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濕疹;中藥療法;薰洗;整體觀
濕疹是由多種復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多形性皮損和易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性反應。2011-03—2012-02,我們以中醫(yī)整體觀為指導,采用中藥湯劑熏洗患處,并輔以飲食起居及情志指導護理措施治療慢性濕疹患者50例,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50例均為我院皮膚科住院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21~63歲,平均(38.15±11.5)歲,病程0.4 ~6 年,平均(2.2 ±1.8)年。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參照《臨床皮膚病學》中相關診斷標準[1]。
1.2.2 入選標準 ①周身散在大面積(占體表總面積10%以上)紅色、黯紅色丘疹或斑丘疹;②皮損伴糜爛、結痂、鱗屑、抓痕、間或有少量水皰及滲液、明顯瘙癢等。選擇符合①且符合②中任意2項表現(xiàn)者。
1.2.3 排除標準 ①年齡在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②皮損伴大量滲液的急性濕疹患者,皮損合并感染,有膿皰、膿性滲出物者;③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肝、腎或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精神病患者;④目前正在服用或外用其他非本課題藥物者;⑤月經期女性。
1.3 治療方法
1.3.1 藥物治療 自擬熏洗方:馬齒莧100 g,黃柏50 g,地膚子 50 g,蒼耳子 30 g,土荊皮 50 g,苦參 50 g,桃仁50 g,蛇床子30 g。文火煎煮好后去除藥渣,取汁3 000 mL,倒入木質浴桶中,加入適量溫水,使水溫在40℃左右。協(xié)助患者坐入浴桶中,露出胸部以上部分,每次30 min,每日1次。10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2 護理措施 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其對于疾病的疑慮、煩躁心理,告誡患者勿搔抓患處。同時嚴格忌口,不要吃辛發(fā)刺激飲食,如羊肉、狗肉、芒果、菠蘿、榴蓮、芹菜、菠菜等,多食清淡且富有營養(yǎng)的食物,適量補充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橙子、蘋果等。中醫(yī)認為濕疹的發(fā)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脾虛失運,致水濕運化不暢,濕熱蘊結于內而成,所以要鼓勵患者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健脾運濕,以加快濕疹皮損的消退,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4 觀察方法 觀察比較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以及皮損減少率的變化。
1.5 療效標準 痊愈:自覺癥狀、體征及皮損消退≥95%;顯效:自覺癥狀、體征及皮損明顯改善或緩解60%~90%;有效:自覺癥狀、體征及皮損改善20% ~50%;無效:自覺癥狀、體征及皮損改善<20%[2]。
經過2個療程治療后,全部50例患者,痊愈12例(24%),顯效27例(54%),有效11例(22%),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中醫(yī)認為濕疹多由精神緊張,思慮過度,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氣,水濕運化失常,停滯為濕,蘊久化熱,濕熱互搏,發(fā)于肌膚而成;或外感風、濕、熱邪,熏蒸肌膚,經絡受阻,氣血失暢而致。治療以清化濕熱、養(yǎng)血祛風為主。我們采用中藥熏洗治療,方中馬齒莧、地膚子祛風清熱止癢;蒼耳子、桃仁活血潤膚;苦參、黃柏、蛇床子清熱燥濕;土荊皮止癢殺蟲。諸藥合用,并通過熏洗療法,使藥物借助熱力,通過皮膚黏膜作用于機體,促使腠理疏通,脈絡調和,而起到清熱祛濕、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之功效。
中醫(yī)的整體觀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和外界環(huán)境密切相關。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人與天地相應,人體是宇宙大系統(tǒng)的一個子系統(tǒng),由于人體系統(tǒng)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所以在診治疾病時,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除了藥物治療,心理及飲食調護對患者的康復也十分重要[3]。在該治療方案中,合理運用中醫(yī)整體觀,充分考慮環(huán)境因素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綜合治療,取得患者全面的配合,加快了皮損的消退,縮短了病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05.
[2] 戴慎.中醫(y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51.
[3] 陳京萍,周樂全.整體觀辨證觀對中醫(yī)整體護理的指導意義[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1,28(7):437 -438.
R244.9;R758.23
A
1002-2619(2012)07-1093-01
王歡(1972—),女,主管護師,學士。從事手術室臨床護理工作。
201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