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回到馬克思: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的理論前提*

2012-04-12 03:28孫文憲
華中學術 2012年1期
關鍵詞:文學理論文學批評馬克思

孫文憲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回到馬克思: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的理論前提*

孫文憲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回到馬克思”是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的基礎與前提。這一訴求的意涵包括:一、明確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是一種自成系統(tǒng)的、有別于一般文學批評的理論范式。二、在強調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必須關注中國現(xiàn)實的同時,還需反思這種中國化的訴求對準確理解和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三、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語境和知識系統(tǒng)中理解經典作家的文學思想,“互文閱讀”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基本方法。四、在馬克思理論研究的“問題域”中把握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范式的特質與特點。五、調整理論研究的知識結構,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當代知識語境中思考中國形態(tài)的發(fā)展與建構。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范式中國化互文閱讀問題域

如果我們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作為一個在歷史過程中發(fā)展演進的對象來認識,在反思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研討“中國形態(tài)”的建構與發(fā)展,那么,“回到馬克思”就是進入研究必不可少的理論前提。之所以要強調并設置這樣一個前提,是因為在業(yè)已形成的關于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理論知識中,有太多的內容實際上來源于解釋者的建構,其中既有符合或者接近經典作家本意的詮釋,也不可避免地會在詮釋中參雜了解釋者的理解和演繹,更不用說任何詮釋都會受到特定歷史語境的限制,不可能完全排除由此帶來的種種局限。借用羅蒂的話說,這些知識與其說是傳遞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還不如說其呈現(xiàn)的其實是一種關系,即解釋者與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關系[1]。就此而言,可以說無論解釋者的主觀意愿如何,這些理論知識在客觀上對理解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卻可能產生彰顯與遮蔽并存的效果?;谶@樣的現(xiàn)實,我們把“回到馬克思”視為研討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前提。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由此展開的研究就能排除主觀因素的介入,而是說我們只有把“回到馬克思”作為理論前提,才有可能讓我們對各種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知識的反思——其中也包括我們自己的詮釋——進入科學研討的語境,為“中國形態(tài)”的建構提供一個更接近馬克思主義原典的思想平臺。

對于中國學界來說,“回到馬克思”的呼聲自新時期以來,就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各種領域中不斷響起,今天再提似乎已經難以產生讓人發(fā)聾振聵的效應。其實,要求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的研究應以“回到馬克思”為前提,用意并不在于表達一種愿望或宣示自己的立場;提出“回到馬克思”實際上是對理論研究的知識視野和反思深度的一種訴求,即我們是針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研究存在的如下問題而言的:

1.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發(fā)展相對滯后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我們的理論研究和批評實踐都失去了對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特質的自覺追求,混淆了馬克思主義批評與一般文學批評的區(qū)別。“回到馬克思”意味著我們在批評觀念上有這樣一種認識: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是一種自成系統(tǒng)的、有別于一般文學批評的理論范式;承繼和彰顯這一批評范式的特點對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與國外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相比,當今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之所以發(fā)展相對滯后,缺乏原創(chuàng)性和應對現(xiàn)實的能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還缺乏清晰的認識。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把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解為一種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歷史方法去解決各種文學問題的闡釋活動,卻忽略了作為一種有別于其他文學研究的批評理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規(guī)定性實質上應取決于其持有的文學觀念、問題意識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對象,而不是僅僅體現(xiàn)在方法的運用上。正像貝尼特曾尖銳指出的那樣,如果認為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特質僅在方法上,“這樣做的代價是,馬克思主義批評只是在方法層面上與資產階級批評有區(qū)別(用不同的分析原則處理同一類問題),而在批評對象的理論構形這一關鍵層面上卻絲毫沒有區(qū)別”,這是造成“馬克思主義批評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最缺乏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因[2]。就是說,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是從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把方法從理論體系中剝離出來,無視理論系統(tǒng)對批評方法和批評對象的規(guī)定性,會從根本上混淆馬克思主義批評的性質,所以貝尼特說這種馬克思主義批評最缺乏馬克思主義。

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是一種自成系統(tǒng)的文學研究范式,首先強調的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對批評方法的規(guī)定性。從結構上講,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范式由兩個基本系統(tǒng)構成。其一是方法系統(tǒng),體現(xiàn)為作為方法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具有某種操作模式的特征,其通常被解釋為一種從社會歷史的角度審視文學的模式。其二是知識系統(tǒng),體現(xiàn)為對馬克思主義批評的概念范疇、闡釋對象和研究方法具有規(guī)范、制約作用的理論知識系統(tǒng),其構成了文學批評的學理基礎和批評展開的論域架構。作為“模式”的方法功能只有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知識系統(tǒng)中才能充分實現(xiàn),即馬克思主義批評的社會歷史方法從屬于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知識對批評方法具有根本的規(guī)定性。其表現(xiàn)為,馬克思主義批評并不是在既定的文學理論框架內去闡釋這種理論所提出的文學問題和相關的文學知識;馬克思主義批評是以自己的問題意識和由此形成的研究對象,在馬克思主義的知識系統(tǒng)中來闡釋文學活動的。因此,只是在方法“模式”的意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批評的特點,僅靠引用經典作家的某些觀點則不是在馬克思主義的論域中展開的文學批評,因為割裂了方法與理論知識系統(tǒng)的關系,嚴格來講并不具有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屬性。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把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范式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去闡釋一般文學問題的批評區(qū)別開來,前者是嚴格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后者只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方法去研討一般文學理論所關注的文學問題,二者有根本的不同。

作為一種文學研究范式,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特質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①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知識系統(tǒng)作為研討文學問題的學理基礎;②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學理論的問題意識和研究對象;③有自己闡釋文學問題的理論、范疇和命題;④在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域中展開文學研究。正是這相互關聯(lián)的四個方面,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和一般文學批評的不同。強調二者之間存在的這種差異是為了指出這樣一個事實:把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泛化,使之成為一個幾乎無所不包的概念,只能淡化、模糊、甚至消解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特質,這實際上已成為阻礙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2.關注中國社會現(xiàn)實和解決中國文學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也是其必備的一種實踐品格。但是歷史的經驗提醒我們,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批評在面對現(xiàn)實問題的同時還需要“回到馬克思”,即反省這種“中國化”的訴求是否會影響到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準確理解和科學運用。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tài)存在的依據(jù)和條件,它們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中國化的理論基礎和現(xiàn)實根據(jù)。但是我們還應看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不僅是一個理論原則,而且也是一個實踐過程;作為理論原則的中國化只有通過實踐過程和實踐檢驗才能實現(xiàn)。從這個角度來認識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的中國化,可以說實施這一原則的過程即“中國化”本身并不具有先驗的合理性,因為當我們從中國文學的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去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時,生成于現(xiàn)實需要的主觀意向顯然會影響到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的理解、選擇和側重。也就是說,“中國化”意味著我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批評理論放在一個特定的現(xiàn)實語境中去讀解,而這種現(xiàn)實語境顯然不同于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得以形成的歷史語境。從兩種語境之間存在的這種距離和差異上,反思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化,我們就不能簡單地把是否關注本土的文學現(xiàn)實和我們的批評實踐是否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當作確認中國化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的唯一標準。因為對中國化的檢驗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包括批評操作是否做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同時還需要反省對批評操作是否具有規(guī)定性的思想前提,即反思批評為解決實際問題所運用的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原理之間的關系。這說明在研討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tài)時,我們至少需要兩個視點,其一是考察對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的運用是否注意到了中國文學活動的特殊性,即考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的貫徹;其二是需要審視當我們把中國文學活動的特殊性作為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出發(fā)點時,這種生成于現(xiàn)實具體需要的意向或預設,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本身的準確理解。從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發(fā)展歷史來看,第二個視點的審視確實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由于極左思想的長期泛濫曾使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批評放棄甚至排斥對文學的審美闡釋,因此在擺脫極左思想的禁錮之后,審美性便成為我們重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重要內容。于是,特定的現(xiàn)實語境不僅使我們在“中國化”的過程中分外關注乃至有意放大了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話語中的審美成分,同時還使我們的闡釋忽略、淡化乃至消解了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話語中的政治成分,甚至出現(xiàn)了對經典作家文學思想闡釋的“去政治化”傾向。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中國化的這一歷史教訓說明,無論我們自己是否自覺,在特定的現(xiàn)實語境中去理解和闡釋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都讓我們難以跳出知識社會學所揭示的如下心態(tài):“如何在某種理論、學說和知識運動中找到對自身利益和目的的表達”[3];殊不知這種合理的意向卻會引出偏離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回到馬克思,在重新讀解馬克思主義原典的基礎上反思和檢驗業(yè)已形成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知識,本身就應該是“中國化”實踐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即一個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取向展開反省和檢驗的環(huán)節(jié)。它意味著“回到馬克思”對“中國化”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

3.準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學思想是發(fā)展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理論基礎,然而長期存在的“平面閱讀”卻限制了對經典作家相關論述的深度理解?!盎氐今R克思”在這里是指:我們應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系統(tǒng)和知識語境中去理解經典作家關于文學藝術和美學的各種論述;“互文閱讀”則是實現(xiàn)深度理解的基本方法。

從現(xiàn)有的資料來看,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沒有對文學藝術和美學問題做過專門的、系統(tǒng)的理論闡述;馬克思關于文學藝術問題的論述,主要散見于研究其他問題的各種著述、特別是政治經濟學的著述之中。可以說,不是在既定的文學理論的框架和語境中,而是在研討政治經濟學或哲學、社會學的非文學語境中論述文學、美學問題,是馬克思闡釋其文學理論和美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有人根據(jù)這種現(xiàn)象,斷言馬克思沒有完整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和美學思想;而反駁這種觀點的另一些學者則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關論述已經涉及文學屬性、創(chuàng)作特點、藝術形象、文藝思潮以及欣賞批評等問題,從中可以看出現(xiàn)代文學理論的基本架構,從而得出經典作家的文學思想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的結論。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看似對立,但在一個根本問題上它們卻有驚人的一致性,那就是都把既定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理論架構和思維模式,作為衡量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是否具有系統(tǒng)性的唯一標準。

其實這種觀點本身就是受制于現(xiàn)代學科觀念的產物,它把現(xiàn)代文學研究所構筑的知識系統(tǒng)視為認識和研討文學問題的唯一理論架構,要求文學研究必須在現(xiàn)代文學理論的論域中,以既定的理論范疇和知識話語來討論文學問題,卻忽略了這種學科劃分和研究取向實際上緣于現(xiàn)代知識的建構和確立,由此形成的文學觀念和文學理論至今也不過二百多年,其中諸多認識其實都是現(xiàn)代思想史的產物,并不具有超歷史、超文化的普遍性。文學藝術必須具有審美性的知識就是這樣形成的,“在現(xiàn)代思想史中,藝術通常與美聯(lián)系在一起;不過在歷史上,藝術與實用和知識的聯(lián)系可能更為緊密和廣泛。把藝術和美聯(lián)系在一起的看法反映了19世紀把藝術理論合并于美學的傾向”[4]。對現(xiàn)代知識抱有質疑態(tài)度的馬克思,則在自己的文學研究中打破了學科分工的界限和僅從審美關系上認識文學的思路,在更開闊的歷史視野和更廣泛的社會聯(lián)系中,通過人類社會實踐的多重視角來闡釋文學藝術的性質和文學活動的特點。這一研究取向不僅構成了馬克思文學批評特有的社會歷史論域,而且還在諸多問題上形成了與現(xiàn)代文學理論不盡一致的文學思想。馬克思的文學研究對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的建構和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有別于一般文學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范式。這既顯示了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在研究視域和批評視角上不同于現(xiàn)代文學理論的特點,同時也展現(xiàn)了馬克思的文學思想與其理論學說之間存有的內在關聯(lián)。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我們提出,若要對經典作家關于文學藝術的各種論述獲得深度理解,“互文閱讀”是一種可行的基本方法。

所謂“互文閱讀”是說,如果我們把馬克思關于文學藝術和美學問題的直接論述——它們往往以非系統(tǒng)化的闡述,如片斷式的言論、尚未充分展開的觀點或闡述某個問題的論據(jù)等文本形態(tài)存在著——視為第一文本的話,那么與之相關的、存在于其他文本中的那些非文學論述——它們往往是關于社會歷史的、政治經濟學的或哲學的論述——則可以說是第二文本。第一文本雖然是經典作家對文學問題的直接闡述,但僅僅根據(jù)字面意思去理解的“平面閱讀”,卻因為忽略了第二文本即馬克思主義知識系統(tǒng)對其寓意的具體規(guī)定,從而會因失去理解其深層意涵的語境而導致誤讀、誤解的發(fā)生。例如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說的“勞動生產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5],就被許多人根據(jù)字面意思界說成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一個基本命題??墒牵魪牡诙谋炯瘩R克思在政治經濟學著述中的許多論述來看,“勞動”卻是一個因為與具體的歷史形態(tài)相關聯(lián)而被馬克思賦予了多重含義的概念,即“勞動”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具有不同含義。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時代的“勞動”是“自由勞動”,勞動者由于“同勞動資料和勞動材料相分離”而獲得了勞動與其人身依附關系相脫離的自由[6]。在《手稿》和《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這個意義上的“勞動”又被馬克思指稱為異化勞動,或作為異化活動的同義詞來使用,它與馬克思所說的“對象化”勞動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從第二文本對“勞動”的分析和闡釋中可以看出,“勞動生產了美”的“勞動”是指“自由勞動”即異化勞動,將其理解成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美學命題實質上誤讀。馬克思這句話的本意實際上是對異化勞動的批判,其含義是說異化勞動從根本上改變了勞動的對象化特性,這種勞動使人的生命活動同人的本質和人的感覺相異化,從而破壞了建立在勞動對象化基礎之上的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

“互文閱讀”強調第二文本是理解第一文本必不可少的語境,第一文本的語義只有在第二文本的語境中才能得以充分展現(xiàn),所以我們只有通過互文閱讀的方式,才有可能獲得對經典作家文學思想的深度理解。經典作家闡釋文學理論和美學思想的互文特征,對研究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具有重要的規(guī)定性。例如對馬克思文學批評特點的認識,經典作家闡釋文學理論的互文方式說明,他們的文學研究實際上是在自己的而不是一般的文學理論知識系統(tǒng)中展開的。這說明只有把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作為其學說的有機組成部分,進入馬克思主義的知識系統(tǒng),我們才有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所闡述的思想觀點。

4.用既定的文學理論框架讀解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不僅模糊了對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特質的認識,而且會導致理論研究上的許多“盲點”。例如忽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特有的研究對象,以及這一批評對文學研究領域的拓展。在這個意義上提出“回到馬克思”,是說我們必須關注馬克思理論研究的“問題域”;把握“問題域”對理解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范式的特點及其在文學研究上的意義,具有關鍵作用。

自從阿爾都塞提出只有把握了馬克思理論研究的“問題域”,我們才能準確理解馬克思的思想理論這一具有方法論意義的觀點之后,確認馬克思理論研究的“問題域”已成為眾多學者闡釋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要義勢必涉及的一個話題。伊格爾頓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典型特征是特別注意資本主義的矛盾:它無法自禁地同時生產財富和貧困,二者互為物質條件。這反過來使馬克思主義對現(xiàn)代性問題表現(xiàn)出一種特有的立場。”[7]美國學者勞洛也認為:“對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變化的分析,才是馬克思的真正遺產和他的研究工作的旨趣所在。”[8]吉登斯則通過比較馬克思的社會學思想與韋伯及涂爾干的區(qū)別,指出馬克思的“首要興趣是資產階級社會的動力學?!顿Y本論》的首要目標就是要考察資產階級社會生產基礎的動力,揭示資產階級社會的‘經濟運動法則’”[9]。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認為馬克思理論研究的“問題域”是“資本與現(xiàn)代性的關系”似乎已成為許多人的共識。從馬克思的理論研究中我們也確實可以看到,他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xiàn)視為現(xiàn)代性的標志,指出“資本一出現(xiàn),就標志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10]。強調現(xiàn)代性發(fā)展的動力來自資本對剩余價值的追求,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危機、異化和階級斗爭都是資本現(xiàn)代性問題的表現(xiàn)。為此,馬克思把現(xiàn)代性批判的基本任務,定位于揭示和反思資本作為現(xiàn)代性原則的普遍貫徹,從而更深刻地揭示了現(xiàn)代性的二重性。一方面,馬克思指出只有經過資本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人類社會才能走出愚昧落后,獲得巨大發(fā)展;另一方面,馬克思又對資本現(xiàn)代性作了深刻的批判,指出資本現(xiàn)代性的歷史“只不過是現(xiàn)代生產力反抗現(xiàn)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tǒng)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11]。馬克思的文學批評就是在上述“問題域”中展開的,反思和批判“資本現(xiàn)代性”對文學活動、審美活動乃至整個精神生產的影響,構成了馬克思文學批評的思想基礎和主要對象,并由此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問題域”,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文學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范式特有的問題意識、研究對象和理論范疇。其集中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①在批判“資本現(xiàn)代性”的語境中,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沒有簡單地接受現(xiàn)代文學理論以審美性界說文學的性質與功能的觀點,而是揭示資本主義私有制所造成的異化對文學審美活動的影響,致力于研討現(xiàn)代社會中的文學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復雜關系,關注現(xiàn)實社會的運作機制對文學活動的影響,關注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和文化制度對文學生產的制約和干預,在文學藝術與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關聯(lián)性中研討文學的“自律”與“他律”,強調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文學活動所具有的多重價值與功能,尤其重視文學活動對社會變革的介入和參與。

②在反思“資本現(xiàn)代性”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拓展了現(xiàn)代文學理論的研究領域和知識結構。在馬克思主義批評的論域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了新的文學問題,為文學批評引入新的研究對象,如藝術生產問題、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不平衡關系、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文學藝術的影響、文學藝術在商品生產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存與發(fā)展、以“兩種生產”的唯物史觀詮釋文學活動的價值,等等。

5.知識結構和理論觀念的陳舊是導致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理論研究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原因之一,“回到馬克思”的訴求也是針對這種狀況而言的,其意思是說,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必須走出現(xiàn)有的理論研究格局,我們應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知識語境中思考“中國形態(tài)”的發(fā)展和建構問題。

知識結構和研究方法的落后與陳舊,是造成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理論研究發(fā)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與國內其他學科——如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上的成績相比,與國外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理論研究相比,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知識結構的陳舊和理論視野的狹窄顯得更為觸目,這種狀況不僅限制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本身的深入理解,使我們的理論研究難以進入當代馬克思主義所思考的問題之中,而且使我們的文學批評幾乎失去了面對新的文學現(xiàn)象和回答新的文學問題的能力。以我們的研究所依據(jù)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述為例,文學批評關注更多的往往是經典作家第一文本所涉及的那些問題,如典型、現(xiàn)實主義、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不平衡、作為文學批評標準的美學觀點與歷史觀點等,卻很少進一步研討這些問題和馬克思主義知識系統(tǒng)的關系。所以,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闡述的、以人的發(fā)展為視角的歷史觀在文學研究中很少被人提及;馬克思晚年的人類學研究對其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的影響,也沒有在我們的文學研究中引起更多的關注,而這些論述卻是激發(fā)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學研究創(chuàng)新意識的思想資源。

在現(xiàn)有的文學理論框架中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使我們的研究很少涉足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著述,而馬克思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大量手稿,卻對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霍布斯鮑姆在論及馬克思的手稿《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時說:“它包含了能使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分析適用于遠遠大于19世紀的范圍的分析和洞見,它們可以用來分析制造不再倚重人工的社會的時代,自動化的時代,閑暇的潛力,以及異化在這些情景中的變化。比如說他對科技的看法,就有這種力量?!盵12]更不用說我們對馬克思的認識還遠未完成。據(jù)研究者披露,現(xiàn)在中國通用的、根據(jù)俄文第二版翻譯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收錄馬克思的著述1066部(篇),其中馬克思獨著902部(篇),馬克思與人合著164部(篇),馬克思所寫書信(包括與他人合寫的)1684封。而正在編撰、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第2版(MEGA2)則有114卷,收錄馬克思的著述1974部(篇),其中馬克思獨著1660部(篇),馬克思與人合著314部(篇),馬克思所寫書信3099封。也就是說,馬克思的著述比現(xiàn)在所收錄的多了908部(篇),獨著多了758部(篇),書信多了1415封。面對這些數(shù)字,對中國形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來說,“回到馬克思”究竟意味著什么,確實值得深思。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1&ZD078】“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tài)研究”階段性成果。

注釋:

[1] 參見羅蒂等:《〈語境中的哲學〉導言》,見賀照田主編:《并非自明的知識與思想》下冊,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17頁。

[2] 貝尼特:《馬克思主義與通俗小說》,見馬爾赫恩編:《當代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06頁。

[3] 路易斯·沃思:《〈意識形態(tài)與烏托邦〉序言》,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21頁。

[4] 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西方大觀念》第1卷,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年,第51頁。

[5]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8—159頁。

[6]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2頁。

[7] 伊格爾頓:《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見《歷史中的政治、哲學、愛欲》,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第108頁。

[8] 詹姆斯·勞洛:《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共產主義》,見歐陽康主編:《當代英美哲學地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28頁。

[9] 吉登斯:《資本主義與現(xiàn)代社會理論——對馬克思、涂爾干和韋伯著作的分析》,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第54頁。

[10]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98頁。

[11]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頁。

[12] 默斯托主編:《馬克思的〈大綱〉——〈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50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5頁。

猜你喜歡
文學理論文學批評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倡導一種生命理想——論謝有順的文學批評及其文學批評觀
薩義德文學理論中國化:“洋為中用”為人民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自成體系的文學批評
回族文學批評的審視與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學批評為例
文學批評史視野里的《摩羅詩力說》
新課標背景下師范院校文學理論教學反思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fā)現(xiàn)
苗栗市| 礼泉县| 上杭县| 武清区| 承德市| 鲜城| 菏泽市| 买车| 平度市| 阳东县| 偏关县| 当阳市| 蕉岭县| 竹北市| 贺州市| 喜德县| 康乐县| 介休市| 神池县| 扎兰屯市| 万荣县| 张家口市| 阿图什市| 阳朔县| 宁德市| 涿州市| 彭阳县| 拉孜县| 遵义市| 彰武县| 城市| 金溪县| 棋牌| 七台河市| 靖西县| 昌吉市| 民和| 乌兰察布市| 年辖:市辖区| 建湖县| 长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