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賀貽孫對《詩經(jīng)》抒情主體的彰顯

2012-04-13 05:05:21李兆祿
衡水學院學報 2012年2期
關鍵詞:文王抒情詩經(jīng)

李兆祿

?

賀貽孫對《詩經(jīng)》抒情主體的彰顯

李兆祿

(濱州學院 學報編輯部,山東 濱州 256603)

明清之際賀貽孫詮釋《詩經(jīng)》重視抒情主體的作用。結合具體作品,賀貽孫從“情”著眼揭示詩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與動機;強調主體構思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積極作用,突出主體的移情作用,指出不同主體面對相同現(xiàn)象產(chǎn)生、抒發(fā)的情感不同;詮釋《詩經(jīng)》中的代擬抒情方式。賀貽孫對文學4要素中主體(作者)的突出與強調,豐富與發(fā)展了《詩經(jīng)》的文學詮釋。

賀貽孫;《詩經(jīng)》;《詩觸》;抒情主體;代擬抒情;文學詮釋

《詩經(jīng)》除少數(shù)作品的作者自道名姓和創(chuàng)作目的外,絕大多數(shù)詩篇作者情況不明。歷來學者詮釋《詩經(jīng)》時很少涉及作者,對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則更少論及?!睹娦颉吠赋鲈娙说膭?chuàng)作目的、原因,涉及詩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但流于簡單和曲意附會,更將“變風”“變雅”視為“國史”所作。這表明,漢儒對抒情主體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還不是很重視。朱熹通過涵詠詩篇,體悟到有些作品的主人公即是作者本人,尤其是描寫男女戀情的作品;但在當時的思想意識下,朱熹只能說這類詩是“淫奔者自作”,這種認識束縛著朱熹對創(chuàng)作主體的客觀評價。賀貽孫受明代中后期情欲主義思潮的浸染,又長期隱居深山,較少經(jīng)學包袱,能正確看待、評賞《詩經(jīng)》抒寫的多種情感,對抒情主體在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也能予以肯定。當學界紛紛將目光投向因發(fā)展了孔子“興觀群怨”說、注重讀者在接受《詩經(jīng)》過程中的能動作用的王船山時,為了解明清之際《詩經(jīng)》文學詮釋全貌,審視梳理與王夫之同時而稍早、彰顯《詩經(jīng)》抒情主體的賀貽孫的文學詮釋狀況與成就,則顯得尤為必要。

賀貽孫對《詩經(jīng)》抒情主體的彰顯體現(xiàn)在揭示詩人創(chuàng)作心態(tài)與動機,強調主體的構思作用、突出主體的移情作用及詮釋《詩經(jīng)》的代擬抒情方式等方面。本文擬以賀貽孫的《詩經(jīng)》學著作《詩觸》為參照,論述其對《詩經(jīng)》抒情主體的彰顯。

一、揭示詩人創(chuàng)作動因與情感

“詩者,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詩人受內(nèi)心情感的迫促,發(fā)而為詩。賀貽孫深諳此理,洞悉詩人創(chuàng)作心態(tài)與動機?!对娦颉芬詾椤洞笱拧どH帷肥恰败遣虆柾酢敝?,賀貽孫詮釋芮伯寫作此詩時的情感狀態(tài)云:

召公、凡伯、衛(wèi)武諸詩,雖同一忠盡,然反覆托喻,尚有望其悔恨之意。芮伯則滿腹憂憤,無可抒寫,欲哭不能,欲詈不敢,惟有托之詠歌,凄婉纏綿以吐熱血、以灑涕淚而已。

周厲王壅塞諫路,殘暴荒政,小人當?shù)?,再加天降災禍,致使舉國哀恫。面對如此現(xiàn)實,芮伯憂憤滿懷,無可發(fā)泄,只有借詩以抒懷,宣泄憤懣。從上引文字,可見傳統(tǒng)詩論“發(fā)憤抒情”“不平則鳴”觀念對賀貽孫的影響。正因詩人巨憤在懷,才超越召公、凡伯、衛(wèi)武諷諫厲王之義,已無“望其悔恨之意”“直謂之刺可也”。再如,舊以為《周南·關雎》是贊美“后妃之德”的詩,至于作者何人,歷來說法不一,賀貽孫認為此詩是“宮中之人”被后妃之德深深感染、“滿心驚喜愛重”之情無所表達,故作此詩以達之:

為是詩者,不過宮中之人既見后妃,傾心向化,故以“窈窕淑女”反覆詠嘆,謂如此有德之人,得之不易,追思未為“君子好逑”之時,即寤寐中安能求而得之?今既得矣,驚喜愛重,無可仿佛,惟有寫之“琴瑟”、“鐘鼓”而已。

可見,賀貽孫認為,芮伯、“宮中之人”都是因受現(xiàn)實生活的刺激而產(chǎn)生了強烈而難以排遣的情感,“惟有”詩歌才可以宣泄,于是形成創(chuàng)作沖動,將自己的情感形諸歌詠,發(fā)為歌詩。

賀貽孫重視情感在《詩經(jīng)》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還表現(xiàn)在詮釋時往往觸及詩人的情感世界、內(nèi)心深處,剖析詩人的精神世界。如詮釋《小雅·節(jié)南山》作者家父之情云:

七章言天下將亂而無所歸也。家父自謂,我駕非無肥牡,其項領可以無所不騁,而遙瞻四方則蹙蹙而無可騁者,蓋憂亂之甚,雖以四方之大而常若無以容身者。作者至此,詞促情迫,視此身為桎梏,視宇宙為囹圄矣。

《節(jié)南山》第七章云:“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詩人乘車四顧,茫然不知所歸,并沒有直接抒寫當時自己的心情。賀貽孫卻從詩人自我形象的描繪中,感悟到了悲憤、壓抑與苦悶?!缎⊙拧な轮弧纺┱略娙艘宰约号c他人對比,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的憤憤不平之情,詩中寫道:“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羨,我獨居憂。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天命不徹,我不敢俲我友自逸?!辟R貽孫對詩人心理、情感的剖析尤見深刻:

八章嘆己之憂勞以終一篇之意也。章內(nèi)四“我”字,徙者對居者言之也。此時天下大病矣,寧復有羨者、逸者而曰“四方有羨”、“民莫不逸”者?蓋身在憂內(nèi),但見他人之樂,如身坐鼎鑊者見夏畦揮汗烈日中,轍羨其清涼也,蓋傷心至此已極矣。末二句無可奈何自解自慰,不怨之怨,可以深于言怨者也。

以生動的比喻評析“我”憂之深。接著點出“末二句”是傷心之極的“無可奈何自解自慰”之語,把詩人的痛苦與無奈剖析得淋漓盡致。末二句,朱熹詮釋云:“此乃天命之不均,吾豈敢不安于所遇而必我友之自逸哉?”認為“我”安于天命;今人蔣立甫則認為表達“我”“要盡力挽回天命”的決心。2人的詮釋雖都有一定道理,但皆不及賀貽孫的詮釋更能把握、揭示詩人當時那種面對殘酷現(xiàn)實無能為力、而又苦苦掙扎的復雜心情。正因如此,賀貽孫進一步詮釋曰“不怨之怨,可以深于言怨者也”,換言之,這種寫法更能表達詩人對現(xiàn)實的怨憤與批判?;蛟S由于賀貽孫目睹耳聞明朝末期朝政的昏聵與腐朽,因而擅長挖掘同為衰世的周厲王、幽王時期詩人的悲苦之情?!睹娦颉氛J為《大雅·召旻》是“凡伯刺幽王大壞”的詩,第五章寫道:“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茲。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職兄斯引?!辟R貽孫剖析此章表達的詩人那種絕望中含有希望而實絕望的無聊之情尤為精辟:

蓋幽王之世,賢奸倒置,故詩人絕望于王而反致望于小人,不能使君子登朝而但欲使小人退位,明知君子不能去小人而尚冀小人之或避君子。蓋無聊之思不必然之詞也。

二、突出主體構思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能動作用

文學創(chuàng)作,尤其是詩歌創(chuàng)作需要作者虛心靜氣、全身心地投入,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活動。賀貽孫以前的文論家對創(chuàng)作時的心態(tài)多有論述,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說作者構思時“疏瀹五臟,藻雪精神”,陸機則在《文賦》中說是“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对娊?jīng)》作為生動展現(xiàn)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六百年間人們生活習俗、情感思想的藝術作品,內(nèi)涵豐厚,藝術高超,這自然與詩人的精心構思、辛勤創(chuàng)作分不開,但在賀貽孫以前鮮有人提及。賀貽孫以自身寫作的辛酸甘苦,體貼到《詩經(jīng)》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思維與心理。

《大雅·靈臺》共三章,首章寫庶民主動助文王筑臺知識;次章寫臺建成后庶民游臺,此時“鹿適其性,鳥樂其天,魚忘于水”,寫盡物類之樂;三章寫文王游臺并作樂。全詩寫了文王筑臺、“庶民攻之”之事,又寫了庶民、文王游于靈臺之景,還寫了文王于辟雍作樂之事,表現(xiàn)了文王與民同樂的融洽和諧之象,形象展示了“民始附”時周族的興盛與生機。此事此景,是如何被寫入詩中、表現(xiàn)周祖興盛時氣象的?孔穎達曰:“其民因所見而樂之,詩人因所聞而紀之?!痹诳资峡磥?,“詩人紀之”只是將其所見所聞原封不動記錄下來,沒有論述詩人寫作時的精神勞動。而賀貽孫注意了詩人寫作時的主動性:“此皆樂文王之語,詩人隱括之而成章?!边@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此皆樂文王之語”,一是“詩人隱括之而成章”。分別概括了詩的主旨與主旨何以呈現(xiàn)兩個問題。詩中并沒有出現(xiàn)“樂”字,但綜觀詩中之事之景,處處洋溢著“周民樂文王”之意?!爸苊駱肺耐酢敝馐窃娙司慕M織剪裁素材、提煉加工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隱括而成章”)!“‘於論鐘鼓’二語換章疊用”即是詩人“隱括”手法之一,通過這一“詠嘆不盡之詞”的“換章疊用”,讀者才得以見“文王之樂未艾,而民之樂其樂又可知也”。

賀貽孫認為《詩經(jīng)》一些詩篇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是詩人精心構思創(chuàng)作出的審美意味,是詩人刻意創(chuàng)造形成的,如詮釋《齊風·猗嗟》云:

此詩若無發(fā)首“猗嗟”二字,《偕老》篇若無“云如之何”四字,竟是一篇贊詞。然贊嘆有余處即是不足處,若曰威儀技藝則既美矣,言其有余則其不足者可以意會也。“展我甥兮”,雖屬微詞,然不必鑿破,鑿則呆矣;“以御亂兮”,言外之意亦不必說出。大凡詩人妙處在不可說,其可說者皆非詩也。

《序》以《猗嗟》為“刺魯莊公”之詩,但詩中并無一語提及莊公,讀者只能從個別“微詞”如“猗嗟”“展我甥兮”中“意會”尋求其諷刺之意,即詩人之譏刺之意在言外不可說處,而這正是“詩人妙處”,是詩人有意創(chuàng)造而成的譏刺藝術。

明代中后期對《詩經(jīng)》的文學評點賞析,往往只著重于詩篇的章法、句法與字法而忽視使用這些手法的主體,解《詩》者很少注意詩人在形成詩歌藝術境界中的主導作用。賀貽孫在《詩觸》中經(jīng)常提及詩人對這些手法的選擇與運用及其形成的藝術效果。茲舉幾例以見之:

(《小雅·天保》)篇中九“如”字,前后相疊,祝之不足,又再祝之,出沒錯綜,此詩人用筆之妙也。

(《小雅·瞻彼洛矣》)三章言福祿而不及講武,錯落互見,此作手之妙。

(《大雅·皇矣》)七章凡兩舉帝,謂文王往復覶縷,妙甚。天無口而謂天無心而懷天無形骸彼此而曰予曰爾,皆詩人點綴之奇也。

賀貽孫重視創(chuàng)作主體的能動作用,還體現(xiàn)在他認識到不同主體面對相同現(xiàn)象產(chǎn)生、抒發(fā)的情感不同。中國傳統(tǒng)詩論很早即有“感物說”與“移情說”。“感物說”可簡單理解為“觸景生情”,“移情說”則是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事物上面。賀貽孫顯然受“移情說”影響更大,詮釋《小雅·四月》云:

首三章自傷也。夏則苦暑,秋則苦病,冬則苦風,此三時者本無美惡,但得意者觸景皆喜,失意者觸景皆悲耳。

造物主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并無好此惡彼之意,但征役大夫常年在外跋涉,櫛風沐雨,不得回家與家人團聚以享天倫,其心情可想而知。在這種經(jīng)歷、心境下,春夏秋冬,都會令他們產(chǎn)生傷感悲哀之情,即“夏則苦暑,秋則苦病,冬則苦風”。這里,賀貽孫充分突出了詩人抒發(fā)情感時的主導性。再如,賀貽孫借詮釋《衛(wèi)風·伯兮》曰:“征役勞苦之情一也,出于君上之口則為憫惜,出于室家之口則為怨思。此詩有怨思而無憫惜……”同是表現(xiàn)征役勞苦之情事,君上所作,體現(xiàn)出對臣下的憐憫與愛惜,而室家由于飽受夫妻離別之苦,創(chuàng)作的詩篇則流露出縷縷凄怨與思念??梢?,賀貽孫認為不同抒情主體因身份、經(jīng)歷等不同,面對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情感也會有很大差異。

三、詮釋《詩經(jīng)》中的代擬抒情方式

《詩經(jīng)》除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的抒情方式外,還有一種“代擬”他人抒情的特殊抒情方式。這種“代擬”的抒情方式是《詩經(jīng)》的一項重要創(chuàng)造,特點在于詩人與抒情主體的“分離”?!按鷶M”的抒情方式,是我國一種重要的抒情方式,古人詩文集中以“代”字開頭的文學作品非常多,這是傳統(tǒng)文學的一個特色?!对娊?jīng)》首開代他人抒情之先河,歷代詩人雖效仿《詩經(jīng)》創(chuàng)作了大量代他人抒情的詩作,但直到賀貽孫,還沒有人詳細深入地論述《詩經(jīng)》的這一抒情方式。

賀貽孫指出“代擬”抒情方式的詩篇有《周南·卷耳》《魏風·陟岵》《豳風·東山》《小雅·四牡》《采薇》《杕杜》《小弁》等。為論述方便,現(xiàn)將賀貽孫對上述詩歌有關“代擬”抒情方式的詮釋話語摘錄如下:

(《卷耳》)此詩不過宮中之人以后妃思念君子之誠曲為摹寫……大率房中之樂無所不具,以為君子不在,宮人作此樂章代為抒寫,可也;以為宮中原有此樂而宮人奏于后妃思念之時以寫憂傷,無不可也。

(《陟岵》)“父曰嗟”以下四句,有蘊結語,有憐愛語,有叮嚀語,有慰藉語:低徊宛轉,似只代父母作思子詩、代兄作思弟詩而已;絕不說思父母、思兄,較他人所作思父母、思兄語,更為凄涼。

《東山》之詩,周公所以體恤軍士而慰勞之者至矣。

(《四牡》)此詩與《鴇羽》篇同意,但《鴇羽》出于行役者之口,則為哀怨;此出于勞使臣之言,則為體恤耳。惟其體恤,故能周知其痛苦而代之言曰“豈不懷歸”,又曰“王事靡盬”,忠孝備、恩義兼矣?!棒骠嬲啭x”三句,代為傷悲之語。……賢者所憂,人君能憂其所憂,則其感之也至矣?!逭隆载M不思歸、作歌來告,欲使君上知銜命之臣有此苦情耳?!w勞使臣者逆探其情而為之辭云爾。

《采薇》、《杕杜》諸篇所以憫勞臣者,至矣。又從為之念其室家、計其歸期,若是其周也。

《杕杜》之勞還也,但述其未至之思而已。蓋舉人情之最篤至者為體悉也。使此詩出于室家所自作,則與《雄雉》、《君子于役》諸篇同一哀怨矣。惟下之人不言而上之人曲盡其情代為言之,彼見九重之上不獨憫我勤勞,且能念我家室,即令我家室自陳其痛苦不過如是愷切也。夫是以感激奮勵樂為之死而不辭矣。

賀貽孫對這幾首詩的詮釋都突出了詩人代抒情主體言說其情這一特點,如詮釋《卷耳》,強調的是“宮人”對后妃思念之情的“代為抒寫”,凸現(xiàn)了作者與抒情主體的分離。從以上幾段引文,可以發(fā)現(xiàn)賀貽孫對《詩經(jīng)》“代擬”抒情方式有以下3點認識:其一,《詩經(jīng)》中的代擬抒情方式有局部代擬和整篇代擬兩種。前者如《陟岵》,整篇是自抒在外思親之情,但每章自第三句或代父、或代母、或代兄抒其思己之情,是局部代擬。其他都是整篇代擬。其二,賀貽孫認識到代擬抒情方式的藝術效果和感染作用,如評《陟岵》,“絕不說思父母、思兄”,但是“較他人所作思父母、思兄語,更為凄涼”;“還役”看到“九重之上”“不獨憫我勤勞,且能念我家室”則“感激奮勵樂為之死而不辭矣”。雖不免過譽,但此類詩篇的激勵作用還是應該肯定的。其三,賀貽孫認為,《詩經(jīng)》代擬抒情之詩達到很高藝術水平的原因有二:一是詩人做到了“逆探其情”“周知其痛苦”,即真正體會了解、全面深刻把握抒情主體的情感;二是“曲為摹寫”“曲盡其情”,即通過各種藝術手法描摹抒情主體的復雜情感。

對《詩經(jīng)》代擬抒情方式,《毛詩序》《毛詩正義》都有所闡釋,賀貽孫正是繼承前代的成果又推陳出新,真正做出了《詩經(jīng)》代擬抒情方式的文學詮釋。如《毛詩序》與《毛詩正義》對《四牡》的詮釋:

《四牡》,勞使臣之來也。有功而見知則說矣?!?/p>

作《四牡》詩者,謂文王為西伯之時,令其臣以王事出使于其所職之國,事畢來歸而王勞來之也。

《毛詩序》極為簡單,沒有提及代擬抒情的作者,也沒有論述所抒之情?!睹娬x》則認為是“第三人”敘述文王“勞來之”之事,迂回難明。而賀貽孫結合詩文,抓住詩中所寫之情,詮釋較為合理。賀貽孫順承《毛詩序》一派詮釋《詩經(jīng)》“代擬”抒情方式,并取得一定成績。但應注意一點,這些詩篇在今天看來,與其說是“代擬”,毋寧說是詩人“自抒其情”更為合理。

四、結論

現(xiàn)代接受理論認為,作者、世界、作品與讀者是文學4個既互相獨立又互相聯(lián)系的基本要素。賀貽孫因注意了抒情主體即作者的存在和主導作用,詮釋《詩經(jīng)》往往能從細微處體味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做出合乎《詩經(jīng)》文學身份的解讀。賀貽孫與其同時而稍晚、突出讀者能動作用的王夫之的《詩經(jīng)》文學詮釋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對《詩經(jīng)》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一定貢獻,應受到學界的充分重視。

[1] 費振剛,葉愛民.賀貽孫《詩觸》研究[G]//中國詩經(jīng)學會.第二屆詩經(jīng)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467.

[2] 孔穎達.毛詩正義[M]//十三經(jīng)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華書局,1980.

[3] 賀貽孫.詩觸[M]//續(xù)修四庫全書:6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 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1.

[5] 蔣立甫.詩經(jīng)選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6] 潘嘯龍.《詩經(jīng)》抒情人稱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140-149.

Stress on Lyric Subject inIllustrated by He Yisun

LI Zhao-lu

(Editorial Department,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3, China)

He Yisun, who lived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llustrated that the effect of lyric subject was valued in. Combined with concrete works, He Yisun revealed the poets’ creative mind and motiv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feeling. He emphasized the positive effect as well as the empathy effect of lyric subject in poem creation. And he also pointed that, to the same phenomenon, different lyric subjects express different feelings. He Yisun illustratedlyric way inThe stress on lyric subject-the author of the four key elements of literature by He Yisun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of.

He Yisun;;; lyric subject; lyrical of “Dai Ni”;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責任編校:耿春紅 英文校對:楊 敏)

I222.2

A

1673-2065(2012)02-0029-04

2011-07-10

濱州學院課題資助項目“清代《詩經(jīng)》文學詮釋史論”階段性成果(2009Y09)

李兆祿(1971-),男,山東惠民人,濱州學院學報編輯部副教授,文學博士,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員.

猜你喜歡
文王抒情詩經(jīng)
為文王發(fā)愁
幽默大師(2020年11期)2020-11-26 06:12:10
春 日
鄭玄“文王受命”問題考論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36
詩經(jīng)
天津詩人(2019年4期)2019-11-27 05:12:1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6
現(xiàn)代詩經(jīng)
詩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 08:45:00
會抒情的灰綠
簡論抒情體
海磁懸浮列車:貼地飛行的火車
軍事文摘(2016年14期)2016-04-04 08:05:41
魏文王還是魏文侯?
龙海市| 思茅市| 沂南县| 方正县| 绿春县| 唐河县| 高碑店市| 湾仔区| 桐庐县| 岳阳县| 黎城县| 忻城县| 六枝特区| 喀喇| 武强县| 九江县| 仙游县| 原阳县| 砀山县| 鹤岗市| 嘉义市| 元江| 文昌市| 恩平市| 金山区| 奇台县| 开封县| 镇沅| 新昌县| 白玉县| 滦南县| 余姚市| 蓬溪县| 太仆寺旗| 许昌市| 文昌市| 玉屏| 合作市| 东乡族自治县| 大城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