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兵
(云南省昆明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
腹腔臟器連同腹膜從破裂的腹膜孔脫出于皮下稱為疝。本病可導致病豬腹壁半球形腫脹,致病豬出現(xiàn)消化不暢、生長不良、腸管堵塞、腸管嵌閉、腸管壞死等病癥,嚴重者可致死亡。
病豬腹部出現(xiàn)半球形腫脹,開始時腫脹部較小,發(fā)病數(shù)天后腫脹部比拳頭還大,病豬饑餓時腫脹部較小,采食后腫脹增大,用力擠壓腫脹部其縮小。聽診,腫脹部有腸蠕動音,觸摸其柔軟。
2.1 術前準備 病豬術前12 h禁食。準備好手術刀、手術剪、拉鉤、止血鉗、縫合針、縫合線、紗布等用具并作高溫消毒,備好生理鹽水、植物油、5%碘酊、75%酒精、吩噻嗪類藥物、1%鹽酸普魯卡因、0.1%新潔爾滅、青霉素鈉等藥品。
2.2 保定與麻醉
2.2.1 保定。拉住患豬四肢,壓住其頸部,若小豬的疝在腹側(cè),采用疝部向上的側(cè)臥保定位,若疝在腹下部,采用仰臥保定位,并肌肉注射鎮(zhèn)靜藥物作藥物保定。
2.2.2 麻醉。疝部四周用鹽酸普魯卡因做菱形浸潤麻醉。
2.3 切口部位 沿疝的中部作一與腹中線垂直且貫穿整個疝的切口。
2.4 手術步驟
2.4.1 切開腹壁。術部皮膚剪毛、消毒,用創(chuàng)布隔離。先擠壓疝內(nèi)腸管,使之盡可能多的回到腹腔,然后依次分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腹膜。切開腹膜時為避免傷及腹腔臟器,應用鑷子拉起腹膜剪一小口后,將手指墊在其下,再用剪刀擴開腹膜。
2.4.2 分離并還納腸管。用手指探查疝內(nèi)有無粘連,輕度粘連的細心剝離粘連腸管,用生理鹽水沖洗后,撒上青霉素粉并涂植物油,再將其送回腹腔。腸管無粘連的,直接將腸管還納回腹腔。
2.4.3 閉合腹腔。小豬疝孔為長形,用連續(xù)縫合法縫合腹膜;疝孔為圓形,用荷包縫合法使之閉合。連續(xù)縫合肌肉層,結(jié)節(jié)縫合皮膚,在切口上撒青霉素并打結(jié)系繃帶。
術后小豬單獨飼養(yǎng),保持圈舍衛(wèi)生。禁食12 h后開始喂食,由少到多地增加喂食量,并給予抗生素治療,術后10 d拆線。
4.1 疝的類型及發(fā)生原因
4.1.1 腹壁疝。多由手術傷口、腹壁機械損傷引發(fā)。
4.1.2 臍疝。多是先天形成的,小豬出生后不久即見病癥。對臍疝可按腹壁疝治療。
4.1.3 陰囊疝。多為一側(cè)性,其分先天性與后天性兩種。先天性多因初生動物腹股溝管過大而形成,其有遺傳性。后天性多由于動物爬跨、跳躍、后肢過度開張、努責等引起。對陰囊疝可用切開陰囊總鞘膜,扭轉(zhuǎn)并結(jié)扎總鞘膜的方法進行治療。
4.2 體會 發(fā)現(xiàn)疝后要盡快進行手術,拖延時間過長容易引起腸粘連而增加手術難度;術前病豬空腹12h,腸管才易送回腹腔,且腹膜較易縫合;手術前宜先擠壓腸管,使之回到腹腔后再行切開組織,這樣可以避免傷及腸管;應單獨縫合腹膜,避免連著其他組織一起縫合,否則會因組織撕裂或縫合不嚴而導致疝再次復發(fā)??p合時針距要小,要使腹膜完全閉合,否則腸管容易再次冒出。術后給予病豬抗生素治療,可以防止發(fā)生感染。對于疝較小的病豬,可用繃帶壓迫疝部,使腸管回到腹腔,通過一段時間的壓迫后疝可自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