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杭州西溪詩詞鳥瞰

2012-04-13 21:52:02朱則杰周于飛
關(guān)鍵詞:西溪詩詞詩歌

朱則杰,周于飛

(浙江大學(xué) 1.傳媒與國際文化學(xué)院;2.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杭州研究

清代杭州西溪詩詞鳥瞰

朱則杰1,周于飛2

(浙江大學(xué) 1.傳媒與國際文化學(xué)院;2.人文學(xué)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清代杭州西溪詩詞達到鼎盛。按照時間脈絡(luò),對吳本泰《西溪梵隱志》、西溪女子“蕉園詩社”、皇帝大臣詩歌等主要作家、作品進行梳理,可以了解清代西溪詩詞的基本情況和發(fā)展線索。

清詩;清詞;杭州;西溪

杭州的西湖,歷來是一個詩詞的淵藪。與之相鄰的西溪,詩詞自晚唐才見濫觴,明末開始繁榮,而在清代則達到極盛,涌現(xiàn)出許多大型組詩或?qū)?、專集、專卷等。整個清代西溪詩詞的作家,至少達數(shù)百人。其作品總數(shù),更加無法估算。本文擬大致按照時間先后,對清代的西溪詩詞作一番基本的檢閱。

一 吳本泰《西溪梵隱志》

吳本泰原籍浙江海寧。明崇禎進士,曾在朝廷為官。入清后,隱居西溪,著有《西溪梵隱志》一書。其卷首自序,撰于清順治八年“辛卯”(1651);內(nèi)文所記,則至少已至順治十七年“庚子”(1660)。

《西溪梵隱志》可以說是歷史上第一部全面介紹西溪的著作。全書凡四卷,依次為《紀(jì)勝》《紀(jì)剎》《紀(jì)詩》《紀(jì)文》。其中《紀(jì)詩》卷,“匯采諸詠,代無問古今,人無問顯晦,為游覽、為贈送、為唱酬、為感慨,一屬西溪”,[1](P.61)收錄作家六七十人、詩詞上百篇,因此相當(dāng)于一種歷代西溪詩詞的總集。雖然在此書之前,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及《志余》、吳之鯨《武林梵志》等書也曾間或收錄一部分有關(guān)西溪的詩詞,并且還可能成為此書本卷的資料來源之一,但無論就其專門程度還是內(nèi)部規(guī)模而言,顯然都不能與本卷相比。

《西溪梵隱志》本卷所包含的時代范圍,名義上起自唐代,訖于明朝。盡管由于原始文獻的限制,其所謂元代以前的作品都不真正屬于西溪,但從明代開始的作品仍然基本可信。又由于吳本泰的民族氣節(jié),他在書中不愿意稱清代為“國朝”,因此本卷內(nèi)部也唯獨沒有標(biāo)出“國朝”;而某些由明入清的作家,其有關(guān)作品究竟作于明代還是清代客觀上也不容易確考,但至少其中與吳本泰一起在西溪生活與活動的作家,有關(guān)作品實際作于清代的概率應(yīng)該還是很大的。事實上,這樣的作家與作品,在本卷中所占的比例也最大。

《西溪梵隱志》本卷所收明以后特別是可能作于清代的作品,其內(nèi)容都與西溪有關(guān),這一點自不待言。并且從保存文獻的角度來看,它的價值同樣顯而易見。即如其中吳本泰所作《菩薩蠻·西溪諸梵舍》五首,[1](PP.83-84)不但今傳其自著《吳吏部集》失載,而且今人整理的《全明詞》《全清詞·順康卷》吳本泰名下以及兩書“補編”也都未曾收入,可為補遺。*參見朱則杰《清代杭州西溪詩詞叢考》第一則《吳本泰佚詞〈菩薩蠻〉五首》,《杭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9年第6期,第74-75頁。至于那些本來就沒有自著別集或入選其他總集之類著作的作家作品,更只能賴此書本卷以流傳。而其前面兩卷的某些條目中,偶爾也附有一些零散的詩歌或殘句,則不妨視為本卷的補充。

需要指出的是,《西溪梵隱志》本卷及其前面兩卷所收歷代詩詞,下限大抵只到清初順治年間,并且有關(guān)作家、作品事實上也還是很不完備的。至于該書道光年間吳彤文增訂重刻本,本卷作品在時段上已補至清代中葉,則又另當(dāng)別論。

二 西溪女子“蕉園詩社”

“蕉園詩社”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性詩人社團。大約在順治年間,錢鳳綸之母顧之瓊曾撰《啟》發(fā)起“蕉園詩社”,時舉時輟??滴踔?,顧之瓊次媳林以寧又續(xù)舉詩社,先后有多位女子參加。其主要成員有“蕉園五子”、“蕉園七子”諸稱。所說的“蕉園”,一般認為就是西溪柴靜儀家的亭園,簡稱“柴園”或“柴氏莊”。有關(guān)作家盡管不一定都是西溪本地人,但她們的活動地點主要在西溪,這一點仍然可以斷定。此外她們唱和較多的另一個地點“愿圃”,又稱“顧家園”,據(jù)文獻記載在祥符寺東的皇親巷,大體上同樣可以歸入西溪的范圍。

“蕉園詩社”成員的詩歌,由于各家著作散佚嚴(yán)重,現(xiàn)今可以見到的非常有限。但盡管如此,從后世某些相關(guān)的記載中,還是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直接描寫西溪的作品線索。例如道光年間陳文述撰《西泠閨詠》卷10《亦政堂詠顧玉蕊》一首題詠顧之瓊(玉蕊其字),尾聯(lián)譽為“留得蕉園遺社在,只今風(fēng)雅重錢塘”,而小傳就提到她曾有“《西溪》……《河渚》《花塢》……諸詩”。[2](P.1b)其他完整的作品,偶爾也能從某些詩歌總集中讀到。例如民國時期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卷183選錄朱柔則《河渚觀梅,約顧女春山(女即方舟妾)》一詩,[3](P.8103)所寫“河渚觀梅”正是西溪的勝跡。與之同題材的詞,《全清詞·順康卷》錄有林以寧的《少年游·河渚看梅》、[4](第16冊,P.9636)錢鳳綸的《清平樂·與柔嘉姊宿河渚看梅》以及《踏莎行·秋暮雨霽,偕柔嘉姊游河渚》,[4](第14冊,PP.8370-8371)后者標(biāo)題中提到的姚令則(柔嘉其字)也是該詩社的成員。

“蕉園詩社”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女性詩人社團,近年學(xué)術(shù)界研究很多。僅專門或重點探討該詩社的研究生學(xué)位論文,所知就有四種以上。這對于西溪詩詞,自然更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此外近年盛傳的“土默熱紅學(xué)”還認為,《紅樓夢》小說所寫的“大觀園”就是西溪的“洪園”及其他著名景點的集合,而“蕉園詩社”的成員則是“大觀園”眾女子的原型;該觀點從學(xué)術(shù)上來看是否可信另當(dāng)別論,但“蕉園詩社”之與西溪的關(guān)系,顯然得到了更多的闡發(fā)。

三 皇帝大臣詩歌

清代先后有兩位皇帝到過西溪,寫下詩歌,并有大臣賦和。

首先是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曾臨幸詹事府少詹事高士奇在西溪的別墅,寫有《西溪》《題西溪山莊,以“竹窗”二字書賜高士奇》以及《過桃花[源]嶺,至玉泉寺》凡三首詩歌。[5](PP.266-267)其中,《西溪》這一首特別為人傳誦。高士奇同時也賦有《扈從由昭慶寺乘馬至木橋頭,泛小舟賜幸西溪山莊(敬用沈約宿東園韻)》《圣駕臨幸西溪山莊,賜五言詩,并御書“竹窗”二字,恭紀(jì)》二首等題,收入其《隨輦續(xù)集》。[6](PP.629-630)有關(guān)情況,在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梁詩正、沈德潛等人合輯的《西湖志纂》一書中有詳細的記載。只是關(guān)于具體的年份,該書卷10《西溪勝跡》“西溪”條、“西溪山莊”條均誤作“康熙三十八年”。*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6冊,第527、529-530頁。另卷一《名勝(圖)》最末《增修十八景圖》第十八景“西溪探梅”處不誤,見同冊第388頁。參見朱則杰《八旗詩歌叢考》第一則《康熙皇帝游歷杭州西溪時間》,《西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0年第6期,第31-32頁。

繼康熙皇帝之后,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其中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第一次巡幸杭州時也曾到過西溪,并同樣寫有《西溪》一詩,可見《清高宗(乾隆)御制詩文全集·御制詩二集》卷25,[7](P.503)不過體裁為五古。當(dāng)時以禮部侍郎致仕而加贈尚書銜,又系格調(diào)詩派領(lǐng)袖的沈德潛,也有一首和作,收在上文所說《西湖志纂》卷10《西溪勝跡》開頭的“西溪”條。[8](P.527)

這些皇帝、大臣的臨幸、賦詩,在封建時代的人們看來,無疑是莫大的殊榮。它在客觀上,也極大地提升了西溪的知名度。

四 厲鶚詩詞

清代康熙末,經(jīng)雍正朝至乾隆初,在西溪詩詞發(fā)展的歷史上出現(xiàn)了一位十分突出的作家厲鶚。

厲鶚是杭州人。他一生只在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中過舉人,此后功名再無上進,但詩詞創(chuàng)作與學(xué)術(shù)研究都有重大成就,是清代狹義浙派詩和中期浙西詞派的領(lǐng)袖人物。其詩詞在題材上以描寫山水見長,而寫得最多的,除西湖之外就是西溪?,F(xiàn)存其《樊榭山房集》,其中有關(guān)西溪的詩詞作品,經(jīng)統(tǒng)計至少在一百題以上。這些作品據(jù)集內(nèi)編年,最早始于正集卷1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所作《花塢二首》,[9](上冊,P.6)最遲止于續(xù)集卷8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所作《雨中肩輿至永興寺,看綠萼而返》,[9](下冊,P.1629)前后時間跨度長達37年。具體則一年之內(nèi),從春到冬,如《人日泛舟至龍居[駒]灣,遵山徑入永慶禪院,用韋蘇州藍嶺精舍韻》(續(xù)集卷1)[9](中冊,P.1004)、《十一月一日自西溪泛舟之余杭》(正集卷2)[9](上冊,P.117);一日之中,從早到晚,如《西溪曉起》(正集卷7)[9](上冊,PP.557-558)、《十二日同圣幾泛西溪,暮宿姚氏莊》(正集卷4)[9](上冊,PP.310-311)、《夜宿溪上巢玩月》(續(xù)集卷1)[9](中冊,P.972);下雨如《雨中同符幼魯、圣幾泛舟河渚看梅,暮至西溪》(正集卷3)[9](上冊,P.193),下雪如《雪中西溪歸舟》(續(xù)集卷1)[9](中冊,P.976),無時無刻沒有詩篇。所涉景點,如古蕩、橫山,秋雪庵、柏家園,福清竹院、西溪山莊,以至大滌山、洞霄宮等等,遍及西溪的每一個角落,誠如同時代吳城《云蠖齋詩話》所說:“集中西溪諸作,直抒胸臆,可當(dāng)山經(jīng)一卷讀也。”(附錄之四)[9](下冊,P.1746)

厲鶚作為狹義浙派詩的作家,他的詩歌在藝術(shù)上格局較小,風(fēng)格幽敻清冷。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都有表現(xiàn),而在西溪山水詩中尤其典型。如《雨宿永興寺》(正集卷6)[9](上冊,P.491),用寒燈、清響、暗云、幽蹊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清冷深幽的意境,與其整個詩歌風(fēng)格相一致。又作為浙西詞派的作家,他的詞也以清空見長。如《憶舊游·辛丑九月既望,風(fēng)日清霽,喚艇自西堰橋沿秦亭、法華灣洄以達于河渚。時秋蘆作花,遠近縞目;回望諸峰,蒼然如出晴雪之上。庵以“秋雪”名,不虛也》(正集卷9)[9](中冊,PP.671-672),絕去凡俗,一片清空,與“秋雪庵”景色尤為吻合。因此,厲鶚的西溪詩詞,不但在他本人的山水詩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作為其整個山水詩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歷代山水詩詞中也具有突出的特色。

厲鶚雖然不是西溪本地人,但他生前曾自號西溪漁者,卒后又葬在花塢,牌位供奉在交蘆庵。后人在交蘆庵的東面,特地建造了一座“厲杭二公祠”,祭祀?yún)桖樢约芭c之同一詩派的杭世駿。民國初年周慶云在西溪創(chuàng)建“歷代兩浙詞人祠堂”,其緣起也與厲鶚有關(guān)。凡此種種,都從不同的側(cè)面反映出厲鶚與西溪詩詞的密切關(guān)系。

五 許承祖《西湖漁唱》

許承祖原籍浙江海寧。乾隆六年辛酉(1741),在杭州西湖葛嶺腳下買地構(gòu)屋,名曰“雪莊”,自號雪莊居士。十年之后,恰遇乾隆皇帝巡幸杭州,于是“廣索舊文,博搜逸事”(卷首自序)[10](P.16),撰成《西湖漁唱》一書。全書凡7卷,作品都是七言絕句,總計365首。其最末第7卷,即總題“西溪路”,有詩36首。此外卷4“北山東路”中的《白沙泉》《金鼓洞》、卷5“北山西路”中的《青芝塢》《清漣寺》《玉泉》等一部分作品,[10](PP.188-206)實際也可以歸入西溪的范圍,如此則共有50首左右的詩歌。有關(guān)作品,每題一序一詩,廣泛涉及西溪的諸多景點,相當(dāng)于半部明釋大善的《西溪百詠》。因此,該書雖然以“西湖”命名,但西溪在其中顯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可以相對獨立。聯(lián)系歷史上體例相似的西湖筆記著作來看,明代如田汝成撰《西湖游覽志》及《志余》,西溪并沒有單獨設(shè)卷;而清代此時,上文提到的《西湖志纂》,最末第10卷即專為《西溪勝跡》,可知西溪的地位在明顯提高。這部《西湖漁唱》,則從詩歌的角度,同樣說明了這一點。楊鐘羲《雪橋詩話》卷9稱該書“突過前賢”[11](P.429),這也未嘗不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六 陳文述《西溪雜詠》

陳文述是杭州人,生活于乾隆、嘉慶、道光年間。他與厲鶚相似,本身既是著名詩人,又十分熱愛西溪,還在秋雪庵附近建有別墅“秋雪漁莊”。《西溪雜詠》是他專門題詠西溪景點的大型組詩,凡一卷,包括50首作品。其體例與明釋大善《西溪百詠》及許承祖《西湖漁唱》相似,也是每題一序一詩。但在其他某些方面,這組詩歌卻具有自己的特點:一是其正文體裁,均為六句的五言古詩;二是有關(guān)景點,包含了若干時間很近的“新典”,乃至尚未真正實施的“規(guī)劃”。例如第48題《秋雪漁莊》,所寫為其本人別墅;而第47題《花源草堂》,據(jù)小序還僅僅是“將營”的“草堂”,[12](P.421)實際并無這么一個景點。另外陳文述的詩歌總體風(fēng)格以辭采華麗見長,所以即使描寫西溪景物,也往往充滿濃艷的辭藻和鮮明的顏色。例如第39題《厲樊榭墓》,[12](P.419)題詠厲鶚(樊榭其號)夫婦與其姬人月上的墳?zāi)?,居然藻采繽紛,色澤艷麗。光緒年間丁丙將這組詩歌刻入《武林掌故叢編》第31集,跋語稱其“題序簡而明,詠歌蒼且秀”,[12](P.422)“秀”字即指這種風(fēng)格而言。

陳文述又是詩歌史上一位特別高產(chǎn)的作家,一生寫詩多達上萬首。因此,即在他的《頤道堂詩選》中,各種涉及西溪的零散作品也還有很多,總數(shù)與厲鶚不相上下。限于篇幅,這里不再多做介紹,讀者可從厲鶚類推。

七 吳祖枚、陳如松《西溪聯(lián)吟》

《西溪聯(lián)吟》是吳祖枚、陳如松兩人所作有關(guān)西溪詩歌的合集,與陳文述《西溪雜詠》一樣剛好也是一卷50首,但每首標(biāo)題之下并無小序,體裁為七言律詩。總數(shù)50題之內(nèi),吳祖枚寫有37題,陳如松僅寫13題。兩人之作不以人各自分編,而是按內(nèi)容穿插排列。有關(guān)內(nèi)容,前面以“吳大帝石杵峰”等歷史遺跡開頭,中間為“深潭口”、“徐家橫頭”等自然及人文景觀,最后是“梅花泉酒”、“安樂山茶”等當(dāng)?shù)孛禺a(chǎn)品。因此,此集吟詠西溪,不但本身自成一種體系,而且確實有不少超出于其他西溪詩歌的新鮮事物。即使從創(chuàng)作的形式來看,此集由兩人分題“聯(lián)吟”而成,也是一個特色。同樣在光緒年間,丁丙曾將其刻入《武林掌故叢編》第25集。

但遺憾的是,此集在刊刻之際,前后沒有任何序跋之類的文字。兩位作者的生平事跡,在目前所見其他各種文獻中也都沒有準(zhǔn)確的記載。僅據(jù)集內(nèi)第6首詩歌,繼前面“隋唐”、“吳越”等時代之后,標(biāo)題作《明河泊所》,[12](P.426)可知作者都是清代人。至于清代內(nèi)部具體是哪一個時段,則不得而知?,F(xiàn)在只能參照其結(jié)集形式,大致次于陳文述《西溪雜詠》之后。

八 章黼《西溪梅竹山莊圖題詠》

章黼是杭州人,生活于乾隆至咸豐年間。嘉慶十五年庚午(1810)優(yōu)貢,曾官浙江松陽教諭。他的故居在府城薦橋?qū)毶葡?,卻一心向往西溪,在那里構(gòu)筑茅屋數(shù)間,命名為“梅竹山莊”。嘉慶八年癸亥(1803)、十年乙丑(1805),奚岡、高樹程分別為之繪《梅竹山莊圖》,并各有題詩。此后又有許多友人,相繼題寫詩詞以及其他文字。于是章黼把它們匯編在一起,于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付刻,即成《西溪梅竹山莊圖題詠》一集。后世多有摹刻、影印或校點,流傳相當(dāng)廣泛。

此集內(nèi)部作者,不含重復(fù),共有66人之多。他們的身份十分多樣,遍布社會的各個階層。其中既有仕途比較得意的官宦文人,例如后來官至尚書的張祥河,官至總督的梁章鉅、吳振棫;也有以布衣終生的隱逸之士,例如奚岡就是著名的布衣畫家。而從文學(xué)的角度來看,其中如吳嵩梁、陳文述、姚燮、吳錫麒、郭麐,都是清代著名的詩人和詞人。整個作者陣營,可以說相當(dāng)?shù)膹姶蟆?/p>

此集所收作品,計有詩63首、詞19首,以及文6篇。這些作品的具體體裁,同樣十分豐富。即以詩歌而論,既有古風(fēng),也有近體;既有律詩,也有絕句;既有獨撰,也有聯(lián)句,總體上可謂無體不備。而其內(nèi)容,則都扣住“梅竹山莊”,稱頌主人的清高品格,描繪西溪的清幽景色,尤其突出梅、竹兩樣事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此集正如其書名所示,是一部主題格外集中的專題作品集。同時結(jié)合繪畫來看,西溪雖然早在元代就有過趙孟頫的《西溪圖》,此后尤其是清代更是層出不窮,但有關(guān)題詠涉及的作者如此之多,作品如此之豐富,并且單獨匯刻成集,這在西溪詩詞的發(fā)展歷史上卻還是第一次。

此集從文學(xué)文獻學(xué)的角度來看,屬于以詩詞為主體的總集類著作。大凡總集,其所收作品往往有為作者別集所失收者,此集也不例外。例如其中郭麐的一首《賣花聲》(“無盡好溪山”)、張應(yīng)昌的一首《買陂塘》(“憶幽居”)詞,[12](PP.331,332)在郭麐《靈芬館詞四種》、張應(yīng)昌詞集《煙波漁唱》中即未見收錄,可為補遺。特別是此集的原始載體為圖畫,因此它在文獻方面的類似價值,較之于前述吳本泰《西溪梵隱志》卷3《紀(jì)詩》還要更加突出。

九 丁丙、丁立誠《風(fēng)木盦圖題詠》

丁丙是杭州人。以他為代表的錢塘(或曰武林)丁氏,是一個著名的文化家族。咸豐、同治年間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杭州文瀾閣藏《四庫全書》大量散失,就是丁丙設(shè)法回收保護。大型地方文獻叢書《武林掌故叢編》以及《武林往哲遺著》,也是這個家族組織刊刻。同時,地方上各種賑災(zāi)救濟之類的慈善活動,同樣經(jīng)常有這個家族的倡議和參與。其義聲文名,上至朝廷,下到民間,在清代末期廣泛流播,無人不曉。

錢塘丁氏的孝名,與義并行。丁丙祖上,墳?zāi)乖谖飨陌丶覉@。在那里,丁丙與其兄丁申專門建了一處廬墓之所,取古人“樹欲靜而風(fēng)不息,子欲養(yǎng)而親不逮”之意,命名為“風(fēng)木盦”。又先后請黃燮清、張熊繪為《風(fēng)木庵圖》,持以征集詩文題詠。后來黃燮清圖毀于兵火;張熊圖以及所得題詠作品,則于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亦即丁丙逝世的第二年,由丁申之子丁立誠匯編為《風(fēng)木盦圖題詠》一集,刻入《武林掌故叢編》第24集,據(jù)牌記乃“版藏西溪”。

此集性質(zhì),與章黼輯《西溪梅竹山莊圖題詠》一樣,也是一種以詩詞為主體的總集類著作。其內(nèi)部,凡作者91人,詩詞及散文99篇。有關(guān)作品,總體來看也是針對西溪的一處具體景點。但由于該景點“風(fēng)木盦”的特殊含義,所以主題主要是稱頌丁申、丁丙兄弟的孝行及義舉。這個特點,為西溪詩詞增添了一種特殊的文化內(nèi)涵,從一個側(cè)面提升了西溪詩詞的品位。因此,對西溪詩詞的發(fā)展來說,此集同樣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此集作為一種總集類著作,也還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例如其中所收“清季四大詞人”之一王鵬運的一首《霜葉飛·用夢窗韻》(“縞衣染遍”)詞,[13](P.28)在王鵬運本人最后編定的詞集《半塘定稿》中即未見收錄,可為補遺。

以上所述吳本泰《西溪梵隱志》,陳文述《西溪雜詠》,吳祖枚、陳如松《西溪聯(lián)吟》,章黼《西溪梅竹山莊圖題詠》凡四種,今人王國平主編的《西湖文獻集成》叢書均曾完整收入第11輯“西溪專輯”;但該輯所收《風(fēng)木盦圖題詠》這一種,只收錄其首尾的畫圖和散文,而內(nèi)部的詩詞卻未予收錄,也未做說明,讀者不要因此誤以為其“題詠”本來就沒有詩詞。

十 丁立中《西溪棹歌》

清代西溪詩歌,單題規(guī)模與《西溪百詠》大致相當(dāng)而該“西溪專輯”尚未收錄的,實際上也還另有存在。丁立中《西溪棹歌》,即為顯例。

丁立中系丁丙之子。其詩集有數(shù)種,收入《武林丁氏家集》叢書,民國初年陸續(xù)排印。內(nèi)4卷本《禾廬詩鈔》,卷2有《西溪棹歌》一題,據(jù)小序作于清末光緒三十三年“丁未”(1907),當(dāng)時丁立中客居浙江永嘉(今溫州)。此前清初著名文學(xué)家兼學(xué)者朱彝尊,原籍浙江秀水(今嘉興),曾于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歲暮,旅食潞河,言歸未遂,爰憶土風(fēng),成絕句百首”,題作《鴛鴦湖棹歌》,后來收入《曝書亭集》卷9。[14](PP.2b-13b)丁立中同樣思念家鄉(xiāng)杭州,但所寫“棹歌”卻不取“西湖”而取“西溪”,可以見出他對西溪的深厚感情。

《西溪棹歌》形式上也效仿《鴛鴦湖棹歌》,體裁用七言絕句,總共100首。并且每首詩歌都對應(yīng)《鴛鴦湖棹歌》,用朱彝尊的原韻,所以在創(chuàng)作上難度更大,而在藝術(shù)上則更具特色。整組詩歌,專門吟詠西溪的有關(guān)風(fēng)物,同時每首都加有相關(guān)的自注。又由于組詩采用“棹歌”的形式,屬于通常所說的“竹枝詞”一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民歌的風(fēng)味。這在竹枝詞一體不大多見的西溪詩歌中,尤其體現(xiàn)出鮮明的特征。

十一 其他作家詩詞

清代西溪詩詞的其他作家和作品,其總量實際比上文所述十項要多得多。不過限于篇幅,這里只能稍舉數(shù)例,略見一斑。

清代初期以西溪本地人胡介為中心,即涉及不少著名作家,產(chǎn)生過一系列的相關(guān)作品。首先是吳偉業(yè),在順治十二年乙未(1655),為當(dāng)時游歷北京的胡介繪了一幀《河渚圖》,并同時寫下五言古詩《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七言律詩《送胡彥遠南還河渚》各一首,此外還有一篇散文《送胡彥遠南歸序》,依次見其《吳梅村全集》卷9、卷15、卷35。[5](上冊,PP.221,408;中冊,PP. 750-751)又與吳偉業(yè)及錢謙益并稱為“江左三大家”的龔鼎孳,也有《胡彥遠歸武林,吳梅村、紀(jì)伯紫各有詩贈別,步原韻二首》《雨集慈仁海棠花下,再送彥遠,同伯紫作》《彥遠返武林,和梅村韻》等詩,依次見其《定山堂詩集》卷2、卷4、卷23。[6](第1402冊,PP.372-373,P.398;第1403冊,PP.17-18)其他如這里提到的紀(jì)映鐘(伯紫其字)以及萬壽祺等,也都有很多詩歌,舉不勝舉。胡介本人作品,則如其《旅堂詩文集·詩集》“七言絕句”最末《西溪竹枝詞四首》,[7](P.733)體裁最有特點,可作代表。

清代中葉可取曾燠為例。曾燠是江西南城人,官至貴州巡撫,曾編有江西一省最大的詩歌總集《江西詩征》。他對杭州西溪情有獨鐘,王芑孫《淵雅堂全集·惕甫未定稿》卷23《書曾賓谷所藏禹之鼎西溪圖》曾提到:“曾君賓谷曩者過浙,游杭州西溪而樂之,遂自號‘西溪漁隱’,繪圖京師,士大夫人人詠載其事。”*此起三段參考文獻品種繁多,版本、冊次、頁碼一概從略,以省篇幅。所說曾燠(賓谷其字)《西溪漁隱圖》,的確有很多人的題詠。例如王昶《春融堂集》卷21《題曾郎中賓谷(燠)西溪漁隱圖二十八韻》、翁方綱《復(fù)初齋詩集》卷40《曾賓谷西溪漁隱圖三首》、汪中《容甫先生遺詩》卷末《題曾賓谷都轉(zhuǎn)西溪漁隱圖》二首、法式善《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6《西溪漁隱圖詩,為曾賓谷轉(zhuǎn)運賦》四首、吳鼐《吳學(xué)士詩集》卷1《題賓谷先生西溪漁隱圖》、吳嵩梁《香蘇山館詩集·今體詩鈔》卷2《題曾賓谷運使西溪漁隱圖》二首、樂鈞《青芝山館集·詩集》卷5《題曾賓谷都轉(zhuǎn)(燠)西溪漁隱圖》、陸繼輅《崇百藥齋文集》卷2《曾都轉(zhuǎn)西溪漁隱卷子》五言古詩,以及曾燠輯《江西詩征》卷81所收陳奉茲《題曾賓谷都轉(zhuǎn)西溪漁隱圖》、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卷101所收馮培《題曾賓谷農(nóng)部西溪漁隱圖》二首,以上就已經(jīng)達到十題18首詩(詞另參下文);又具體如王文治《夢樓詩集》卷23《題曾賓谷都轉(zhuǎn)西溪漁隱圖二首》之一,作者雖然只是據(jù)圖想象,但所寫確實很符合西溪的特點。這些詩歌如果匯編在一起,就像前面所說的《西溪梅竹山莊圖題詠》《風(fēng)木盦圖題詠》一樣,完全可以獨立成集。同時由于曾燠的官職較高,交游廣泛,這些詩歌的作者在籍貫上的分布也更加廣闊,并且多半是當(dāng)時著名的詩人和文學(xué)家。

清代末期西溪詩歌的作家,一部分后來進入民國,姑置不論;現(xiàn)在這里,可以舉陳寶琛為例。陳寶琛是福建閩縣人,曾經(jīng)做過光緒皇帝的老師,又是“同光體”閩派詩歌的重要作家。其《滄趣樓詩文集·詩集》卷3有一首《希村、穎生同泛西溪,憩交蘆庵,謁樊榭祠》,據(jù)集內(nèi)作品編年,作于光緒二十九年“癸卯”(1903)從上海來杭州之際。此外還要特別提一下浙江德清的俞樾,他在光緒十四年戊子(1888)路經(jīng)塘棲的時候,曾經(jīng)寫有一首《唐[塘]棲水嬉曲》,收入其《春在堂詩編》卷12。塘棲歷史上也屬于西溪的范圍,前及丁立中《西溪棹歌》就多有敘述塘棲的內(nèi)容。俞樾該詩系七言古體,專門描寫塘棲的“水嬉”風(fēng)俗,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

清代涉及西溪的詞也非常多。即以王昶輯《國朝詞綜》、丁紹儀輯《國朝詞綜補》、黃燮清輯《國朝詞綜續(xù)編》這三種選本性質(zhì)的清詞總集而論,所收西溪有關(guān)的詞作就有很多。例如《國朝詞綜》初集卷11汪文柏《一枝春·西溪探梅》、卷23金焜《摸魚兒·題厲樊榭丈西溪卜居圖,即次原韻》、卷33繆謨《洞仙歌·幻花于西溪之云心閣援琴鼓鶴舞洞天曲而鶴舞》、卷41張熙純《西子妝·西溪》,二集卷7倪稻孫《探春慢·李澹畦(紹城)游西溪,至光景奇絕處,得香草一叢,楚楚有致,因采歸藝之,倩余作此慢》;《國朝詞綜補》卷23袁通《齊天樂·小謝以失怙喪偶,灰心世事,作西溪禪隱圖,索題》、卷26張應(yīng)昌《珍珠簾·上巳后一日,同人泛舟西溪,酹酒厲樊榭先生墓,并飲交廬[蘆]庵舫齋,用吳夢窗體》、卷44黃至棠《摸魚兒·題陳云伯大令秋雪漁莊圖》、卷58韓欽《憶舊游·題高茶庵河渚舷謳卷后》;《國朝詞綜續(xù)編》卷7何其章《菩薩蠻·題西溪漁隱圖》等等,幾乎隨處可見。單個作家的詞集,則如汪遠孫《借閑生詞》1卷,其中至少有《法曲獻仙音·樊榭先生木主舊祔祀武林門外黃文節(jié)公祠,戊子正月二十一日同人移奉西溪交蘆庵》《疏影》(“連叢碎玉”)、《點絳唇·題曹柳橋(伯甸)蘆灘放鴨圖》《齊天樂·題關(guān)寅伯(時)自鋤明月種梅花小照》,以及《買陂塘·章次白屬題西溪梅竹山莊圖》,這些作品均與西溪有關(guān)。此外詞牌名有《西溪子》,本來并不緣于杭州西溪;但如清初杭州詞人丁澎《西溪子·本意》“茅屋溪頭霜早”云云,其所謂“本意”結(jié)合作者籍貫來看,未嘗不是有意寫杭州的西溪。

清代西溪詩詞的全部作家和作品,目前自然不能盡悉。但較之于此前各個時代,無疑為數(shù)最多,并且遠遠超過它們的總和乃至若干倍。西溪一地的詩詞,事實上也正是整個清代詩詞的縮影,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吳本泰.西溪梵隱志[G]//王國平.西湖文獻集成:第11輯(西溪專輯,第18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2]陳文述.西泠閨詠[G]//丁丙.武林掌故叢編:第9集.光緒十三年丁亥(1887)西泠翠螺閣刻本.

[3]徐世昌.晚晴簃詩匯:第9冊[Z].北京:中華書局,1990.

[4]南京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全清詞:順康卷[Z].北京:中華書局,2002.

[5]玄燁,王志民,王則遠.康熙詩詞集注[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6]高士奇.隨輦續(xù)集[G]//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四庫未收書輯刊:第9輯第16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弘歷.清高宗(乾隆)御制詩文全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1993.

[8]梁詩正,沈德潛,等.西湖志纂[G]//弘歷,等.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86冊.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

[9]厲鶚.樊榭山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0]許承祖.西湖漁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楊鐘羲.雪橋詩話[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

[12]陳文述.西溪雜詠[G]//王國平.西湖文獻集成:第11輯(西溪專輯,第18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13]丁丙,丁立誠.風(fēng)木盦圖題詠[G]//王德毅.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17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14]朱彝尊.曝書亭集[G]//張元濟.四部叢刊.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19.

[15]吳偉業(yè).吳梅村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6]龔鼎孳.定山堂詩集[G]//續(xù)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7]胡介.旅堂詩文集[G]//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四庫未收書輯刊:第7輯第2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責(zé)任編輯:吳 芳)

AStudyofHangzhouXixiPoetryinQingDynasty

ZHU Ze-jie1, ZHOU Yu-fei2

(1.College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 2.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Hangzhou Xixi Poetry had its heyday in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in line with th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makes a study of Wu Bentai’sXixiFanyinzhi, the Banana Garden Women’s Poetry Club(Jiaoyuan Shishe), and the poems by emperors and ministers to have a good undstanding of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lues of Xixi Poetry in Qing Dynasty.

Qing poems; Qing Ci; Hangzhou; Xixi

2011-05-10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清詩考證”(10BZW058)、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項目“清史·典志·文學(xué)藝術(shù)志·詩詞篇”(200410220204001)的研究成果。

朱則杰(1956-),男,浙江永嘉人,文學(xué)博士,浙江大學(xué)傳媒與國際文化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清代詩歌研究;周于飛(1984-),女,湖南衡陽人,浙江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清代詩歌研究。

I222

A

1674-2338(2012)01-0084-07

猜你喜歡
西溪詩詞詩歌
詩歌不除外
關(guān)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4
關(guān)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6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fù)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關(guān)注詩詞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8
詩歌島·八面來風(fēng)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杭州西溪濕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0
所見·西溪度假酒店
詩詞之頁
中國詩歌(2015年1期)2015-06-26 11:57:16
西溪掠影
临朐县| 忻州市| 泌阳县| 邹平县| 东阿县| 台南市| 大邑县| 榆树市| 精河县| 屏南县| 布尔津县| 禹城市| 县级市| 成安县| 武平县| 攀枝花市| 西盟| 青铜峡市| 肥东县| 偃师市| 丹江口市| 思茅市| 郁南县| 西峡县| 铁岭县| 昆明市| 漳州市| 屏东市| 鹤峰县| 汾西县| 资阳市| 象山县| 巴中市| 肃宁县| 林甸县| 永仁县| 深泽县| 肥东县| 汉川市| 监利县| 德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