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橋
前幾天有一對美國朋友帶著三個孩子,到我們家吃飯。這天,我5歲的兒子,掉了他的第一顆牙齒。兒子興奮地在猜測晚上牙仙子會給他多少錢。美國兒童有一傳說,說小孩子掉了牙齒,晚上放枕頭下面,晚上牙仙子(tooth fairy)就會過來,將牙齒取走,然后留下一點小錢,一般是幾毛錢或者一塊錢。
我太太這時候就跟客人講,我女兒都8歲了,現(xiàn)在還對圣誕老人、牙仙子這些相信得很。說這話時,美國客人杰米開始擠眉弄眼,示意她不要再講,或是小聲點,免得小孩子聽到。杰米自己的大兒子都11歲了。
兒子夜間醒來的時候,驚喜地拿著一個信封跑過來,說牙仙子真來了,給錢給他了。
我一看,還有一張便條,便條原來是我女兒提前寫的,是怕牙仙子找不到牙齒,特意留的說明。
曾有公立小學的老師跟班上的學生說圣誕老人是假的,后來家長紛紛投訴,就差沒有把這個老師給開除。這樣的一種“造假”,是值得去肯定的。在美國做家長的一大功課,是要守護孩子的想象,因為想象也是小孩童年寶貴的一部分?!恫剪斂肆钟锌脴洹防铮瑒傋瞿赣H的凱蒂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便向母親羅姆利求教,羅姆利外婆讓她教孩子看《圣經(jīng)》和《莎士比亞全集》,還有:“你還得把我講過的民間故事講給孩子聽,就像媽媽傳給我,我外祖母傳給我媽媽一樣。你要跟孩子們講講老國家的神話故事,說說那些仙女、小精靈、侏儒等,他們不住凡界,卻住在人們心中……對了,別忘了還有圣誕老人。孩子六歲之前都必須相信圣誕老人……孩子必須有想象力,想象力是無價的。孩子必須有一個隱秘的世界?!?/p>
凱蒂問:“孩子會長大,會自己明白事理,發(fā)現(xiàn)我撒謊了,豈不是很失望?”
羅姆利外婆說:“那就是開悟啊?!?/p>
是啊,就是想象錯了,那又能怎樣?他收獲了童年,得到了成長,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中國從小就讓孩子不信鬼不信神不信仙,弄得他們連這些無害的小精靈的世界都進不去。我有時候在看《聊齋志異》的時候,實在覺得趣味盎然。如今這樣的作品就比較少。這里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想象力的空間被壓縮掉了。但是,人們對于想象的需求卻還沒有縮減。從《哈利波特》的熱銷,到《納尼亞傳奇》的熱播,我們看到,西方的玄幻文學在中國一直大有市場,只不過在這個產(chǎn)生過《西游記》和《封神榜》的國度,我們是消費者而不是生產(chǎn)者?!豆ㄌ亍返淖髡?,不過是一個英國的單親母親,她一個人在創(chuàng)造著差不多是我們一個市的產(chǎn)值。
蒲松齡的幸運,是因為他的時代沒有根治想象。我們憑什么認為,這樣的世界,就只是一些原子的碰撞,除了我們感官所知的一切,我們不相信任何東西,并因此而自豪??墒沁@個世界并不會因為我們的自大而渺小。圣誕老人和牙仙子,或許并不存在,但是培植了童年的想象。這何嘗又不是父母給孩子人生的一大貢獻呢?
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