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明
在收藏淺絳彩瓷器的人群中,沒有誰不知道花鳥畫師——喻春,我更愿意稱他為淺絳瓷繪“大家”,可能有人對此嗤之以鼻,因為喻春在瓷繪上的水平顯然遜色于程、金、王,也應(yīng)不如任煥章、汪藩、程煥文、鄭子良、張子英、王昭明等名流,我卻給予他“大家”稱謂,理由有三:
一是喻春花鳥隨興起筆,順勢經(jīng)營,簡約拙樸,不追求奇思妙構(gòu),不沉浸于奢華富麗,也不純粹于瓷上的玩味,似乎總牽記著大眾的審美,顧及著時下的民俗,把平凡演繹成清麗,在普通中超越凡俗,中庸雅俗間,做到了游刃有余、拿捏自如,對時代的風范摩揣到精致、把握到十分,顯示了他大樸不雕、大巧若拙的非凡,此為喻春的迷人之處。
二是他涉獵題材廣泛、繪畫才能全面。他主攻花鳥,而其山水、人物、博古等類皆通。書法又頗見功力、自成一家。試想,歷代中國畫家也多為長于一畫科,難以面面俱到、樣樣俱全,喻春的才能非一般的淺嘗或技藝嫻熟,而是從瓷繪中體現(xiàn)出深厚的傳統(tǒng)藝術(shù)素養(yǎng)和對生活深入的觀照,作品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這是喻春的過人之處。
三是現(xiàn)存的淺絳彩瓷器中,喻春的作品占有量大。哪個淺絳瓷玩家手中沒有兩件喻春的作品?如:由云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和金星編著的《淺絳彩瓷壺名家作品欣賞》一書中,共收錄瓷畫師31人、圖例56幅,其中喻春作品就有10幅。在收藏生活中,往往讓我們看得上、見得著、買得起的,不正是喻春這些人的作品嗎?我認為,喻春為人們認識和欣賞淺絳瓷提供了機率,推動了淺絳彩瓷這一“大路貨”成為時代瑰寶,走向藝術(shù)殿堂,這是喻春的惠人之處。
在我的淺絳瓷器中,喻春的作品令我十分喜愛,空閑時總要看上幾眼,即便天天看、時時看,也看不厭、看不夠。說起我的幾件瓷器的來歷,還真有點意思。
我的第一件喻春的作品是一個大罐,形狀像西瓜,俗稱“西瓜壇”。當年擺在古玩市場一店家的格柜上,遠遠吸引了我的目光。近觀,瓷質(zhì)細膩、胎體肥潤、釉色純正;再看畫工,布局嚴謹、色彩明快,一只綬帶鳥棲歇石上,生動活潑,四處牡丹環(huán)繞,其花、葉、苞疏密相間、配搭有序(圖1—1)。題款為“大富貴益壽考”,落款為:辛卯(1891年)寫于昌江珠山室之西軒,子良氏喻春(圖1—2)。無論從哪個方面觀、什么角度賞,都民俗味十足,卻又出手不凡,美觀大氣。店家顯然知道此件東西的價值,開價不菲,我欲砍點價,未能如愿,我斟酌再三,并經(jīng)方家指點,買下了,喜愛得不得了!
我的第二件喻春的作品是一個筆筒,購于另一個文物市場。那日天氣清冷,市場幾乎無人光顧,一家古玩字畫店開門迎客。我進入店內(nèi)環(huán)顧四周,瓷器基本不上檔次,目光無意中落在一個不太顯眼的筆筒上,陳年的積垢實在有點委屈著它!盡管它有些灰暗,定神細瞧:大開門,畫有一只白鷺在沼澤中起舞,芙蓉花在鷺頂上招展,題款為“一路榮華”,落款為:喻春作(圖2)??蓯塾屑?,問價多少,店主開了一個贗品價,讓人驚異!人們不是常說沒有錯賣的,只有錯買的嗎?今日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估計店主不太精到于淺絳彩瓷,自然也不知道時下此類器物的市場價位,我沒有還價,買了。懷著一種撿了漏的心理回家,用一盆溫熱水及清潔劑將筆筒泡洗出來,一件漂亮的全品相瓷器展現(xiàn)眼前,怎么會不叫人開心呢!
我的第三件喻春的作品來得奇巧:一日我與藏友小郭到江南古玩城打發(fā)時日,整整半天,沒有一件藏品在我們心目中算是物、價相符值得考慮的,只是有一件喻春的瓷板畫得不同凡響,題材也稀有,可老板透了底價,我們囊中羞澀,只能心動,無力行動。
江南不盡興,帶著淺淺的郁悶,我們又消磨到了江北市場,一家又一家,平淡再平淡,心里還沒放下的是江南那塊瓷板,還有那個熟悉的名字——喻春,喻春!我們走進一家很少賣淺絳彩瓷的店鋪,腳沒站穩(wěn),人未定神,“喻春”兩個字擋住了我的眼睛。原來,就在我的正前方,一個碩大的罐子擺在格架上,店主知道喻春有名氣,所以特地將落有喻春名款的一面朝向外面,用心良苦!我?guī)涎坨R,慢慢上手:是一幅花鳥圖,牡丹叢中,兩只白頭翁俏立枝頭,戲語傳情,寓良辰美景,相愛永久,生活氣息濃厚,行筆灑脫率意,典型喻春風格。題款寫有“貽將富貴種,愿門作楣光”,“時在辛丑(1901年)仲冬喻春作”。一問價,覺可談,就你來我往地協(xié)商了幾個回合,買了。拿回家放于顯眼處,鮮艷吉慶,感覺真好(文字寫好稿未投,我家小狗將此罐摔碎,遺憾萬千)!
一日去青蘿老師家賞瓷,見他藏有喻春的一對方帽筒(圖3),古拙典雅,大氣渾厚,堪比紙絹,人見人愛。經(jīng)青蘿師同意,在此一展帽筒風采,以享藏友。
我喜歡喻春的淺絳彩瓷器,納入自己收藏視野的每一件喻春作品的來由,好像都牽織著我與喻春的情緣,而家中格架上那一只喻春的淺絳小件,就更加令我珍視了:
那是父親送我的一個喻春的淺絳水盂(圖4)。我與父母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每年的農(nóng)歷新年我都要回家探望雙親。多年來,在父親畫室的書柜里放著一只小水盂,那是父親一個朋友專門從文物商店買來贈送父親的。水盂為方型,一面人物(圖4—1),一面山水(圖4—2),兩面文字(圖4—3、4—4)。喻春的山水相對不多,但他的山水在我看來應(yīng)不在他的花鳥之下。該幅畫面只有兩三寸(見圖4—2),看:渾厚的遠山、寬闊的湖水,近處是草木、人家,一只小船在平靜的水面悠閑自在,船上主人是在垂釣、還是在賞景抒懷呢?那幽然的畫境,你仿佛進入了唐人“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的境界,那句題畫詩句是“無風波處便為家”(見4—3),我好喜歡這個句子!每當見到這水盂,我都拿在手上賞閱,越看越有味道,感嘆喻春他方寸繪天地,山水寄情懷,能在不過掌心大小間,把心中的向往表達出來,功夫了得!
那年母親病重,我與妻趕回家中照料,閑暇中我又注目在那個小水盂上。父親知道我在收集淺絳瓷器,他說“你喜歡就拿去吧”,我收下了,并告訴父親還特別喜歡那“無風波處便為家”的詩句。知子莫如父,他即刻明白我想讓他畫一幅詩意畫。他轉(zhuǎn)身張羅,一邊鋪紙,一邊念詠著“無風波處便為家”。時年父親已八十有三了,不知他會對這詩句作怎樣的理解,但我想他會以自己的體悟和方式創(chuàng)作詩句的意境。他拿起筆,很簡約流暢地揮灑,一幅水墨山水就完成了,題款當然是“無風波處便為家”,還特地將我和妻子的名字題寫在了畫上。
不知是隨意還是有心為之,父親筆下:蘆葦飄蕩,山云變幻,江流湍急,船家在奮力搖槳,小船在風浪中穿行,遠處卻有幽靜的村莊,那是漂泊者的家?還是生命洪流中的精神歸宿?我仿佛讀出了父親對詩句的獨特理解,更感到他把自己的人生感悟,以無聲的語言傳告吾輩,希望我們從畫圖中領(lǐng)略生活的真諦,升華美。
我把父親的畫裝裱后掛在客廳中央,??纯此部纯从鞔旱哪莻€小水盂,一句詩,兩幅畫,都表達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憧憬和對“家”的理解,看著它,不自覺中洗滌著我的心靈,拓展著我的胸襟,時常在內(nèi)心涌起一陣溫暖。
我很幸運,有父親的關(guān)愛,又邂逅了“喻春”。(責編:雨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