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系統(tǒng)地考察了英漢語言中“耳”的隱喻映射的范圍、共性及各個映射背后的原因。研究結果表明,“耳”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隱喻映射大部分是相同的,這反映了英漢兩個民族在思維上的同一性。
關鍵詞:耳 隱喻 語料 人體隱喻 映射范圍
一、引言
認知語言學認為,我們的概念和意義系統(tǒng)基于感知的體驗,而感知的體驗又是基于人體的構造。因此,人體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基礎,人的身體及其感覺經驗在隱喻意義的形成及人類概念化的過程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國內外的許多學者越來越多地關注人的身體部位及其感覺經驗詞語的隱喻用法。耳朵作為聽覺器官,在人類獲得關于外部世界的信息方面的地位僅次于作為視覺器官的眼睛,因此在人類的感覺系統(tǒng)中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英漢語言中通過名詞“耳”的隱喻化形成的詞語表達非常多,這些詞語的內容又涉及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文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系統(tǒng)研究英、漢語詞典中名詞“耳”下所列的詞義,對其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系統(tǒng)探討英漢語言中“耳”的隱喻表達,具體探討“耳”的隱喻映射的范圍、共性、以及各個映射背后的原因;并以豐富、真實的語料體現了這些詞語在實際語境中的使用情況。
本文所采用的英語語料選自英語及英漢詞典,漢語語料選自漢語詞典及現代漢語語料庫。
二、英漢語“耳”的隱喻共性分析
在英漢兩種語言中,作為聽覺器官的名詞“耳”被用來映射到認知域的許多方面。由于中英兩種文化具有宏觀上的一致性,因此“耳”的概念在兩種語言中的隱喻映射表現出極大的相似性。
(一)耳喻形似耳廓之物
耳朵具有卷曲、層疊的特點,這一特征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被映射到其他事物上,因此都有用耳來喻指其他形狀像耳廓之物。
在英語中,有“the ear of corn”(谷穗),“the ear of wheat”(麥穗),“the ear of rice”(大米穗)等。
(1)Rice was shooting out into ears.
(2)She has some ears of rice in her hand.
在漢語中,有木耳、銀耳等,木耳和銀耳都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食物。因為某些壺和杯子的把手與耳廓的形狀非常相似,因此耳朵也被用來喻指某些壺的把手,如鼎耳。
這一隱喻映射在英漢語言中都是基于某些實物和耳朵具有相同或類似的形狀這一特征之上的。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兩種語言中耳都具有相同的隱喻映射,但并不是一一對應的。如漢語中的木耳和銀耳在英語中并沒有相對應的表達,是缺失的;而英語中“the ear of corn”“the ear of wheat”在漢語中卻分別是“谷穗”和“麥穗”。
(二)耳喻置于耳之物
耳朵位于人們頭部的兩側,在耳垂上懸掛某種裝飾物能使人更漂亮,這一特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也都被用來映射到其他的實物上,所以在英漢語言中有著某些相對應的表達,如eardrop(耳墜),earring(耳環(huán))等。
在牛、羊等動物的耳朵上掛上某種物體能夠區(qū)分這些動物的所有權,因此在英語中有“earmark”,而漢語中有著類似的表達——耳號。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一些現代化的實物進入了人們的生活。在耳朵上放置某些物體能夠使耳朵作為人類重要聽覺器官的功能得以延伸,所以英語中出現了“ear/headphone”和“ear—trumpet”,而漢語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耳機和耳筒。
盡管耳的這一隱喻映射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是相同或類似的,但是還是具有細微的文化差異性,如“ear/headphone”在英語中的隱喻映射,其源域可以是耳,也可以是頭,而漢語中的耳機,源域只能是耳,因此雖然目標域相同,但源域可以不同。
(三)耳喻打聽信息之人
耳朵通過聽來收集信息,而眼睛是通過觀看來收集信息,兩者合起來可以用來指稱秘密為別人打探消息、收集情報之人。因此英語中有eyes and ears,而漢語中也有著非常相似的表達——耳目。如:
(3)蛇頭大多是黑道上的人,他們耳目靈,眼線多,手段辣。
雖然“耳目”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有著相同的隱喻映射義:打探消息之人,但“耳目”在漢語中卻被映射到更為廣闊的領域。因為耳朵和眼睛分別具有聽和看的功能,它們合起來在漢語中用來指某人所看到和聽到的東西,而且多以四字成語的形式來出現,如“耳目閉塞、耳目不廣、耳目所及、耳目一新、耳聞目睹”及“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等。但是英語中的“eyes and ears”卻沒有如此廣闊的隱喻映射義的延伸。
(四)耳喻鑒別、觀察事物的能力
耳朵是重要的聽覺器官。人們通過耳朵聽到信息,從而進行識別和判斷。因此耳可以喻指鑒別和觀察某些事物的能力,這一隱喻特征在英漢語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英語中,人們用“sharp ear”和“quick ear”來形容某人聽覺靈敏,用“dull ear”來表示人聽覺的遲鈍和緩慢。而在漢語中,類似地,人們用耳朵“尖”來表示某人聽覺靈敏,反應快速以及用更多的表達來表示某些人聽覺差、反應慢,如“耳背、耳昏、耳沉”等。
雖然耳用來喻指聽覺這一特征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有著很多的表達,但在英語中耳的這一隱喻義卻被映射到更為廣闊和抽象的領域。如:
(4)She has a good ear for languages.
(5)He has neither ear for music nor eye for painting.
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到,“耳”在英語中被用來喻指人們在語言及音樂方面的鑒別和理解能力,而漢語中在這方面的隱喻表達卻是缺失的。
(五)耳喻關注/注意
人們在認真聽別人講話或者對別人所講的內容感興趣時,往往會“洗耳恭聽”“豎起耳朵”。自然而然,耳也就可以用來喻指對事物的關注和重視。英語中反映這一隱喻映射的語言表達比比皆是。如:
(6)The children were all ears when Granny told them stories.
(7)He wasnt paying much attention then pricked up his ears when he heard that the terms included the use of a company car.
相反,當人們對某事物不關心的時候,往往充耳不聞,左耳進右耳出。
(8)It is wrong to turn a deaf ear to others criticism.
(9)His complaints fell on deaf ears.
(10)Its no use asking Tim to deliver any message for you. Everything I say to him goes in one ear and out of the other.
漢語中也存在著同樣的隱喻映射,“洗耳恭聽”表示關注、重視,“耳旁風、耳邊風”表示不關心。
(11)她怨恨兒子拿她這一番話當作耳旁風,從來沒有好好地在家讀過一天書,玻璃書櫥里那些書他連一本也沒翻過。
(12)他過去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誡菲利普,可菲利普只是把他的話當作耳邊風。
(13)阿眉給我回信,沒發(fā)怒??磥硭龑ξ业哪切┕碓?,也學會了左耳進右耳出。
(六)耳喻難堪/羞愧
身體和情感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身體是具體的,情感卻是抽象的。情感是身體體驗的產物。在英漢語中都可以用“耳”來喻指情感。如:
(14)Jennys ears must have been burning last night; we talked about her for hours.
(15)Im surprised you didnt have your ears burning last night because we were talking about you.
(16)點名批評,聽起來往往使人耳根發(fā)熱,臉面發(fā)燙,但熱過之后,會幡然猛醒,從而總結教訓,奮起直追。
(17)由于緊張過度,就位時竟一屁股坐空蹲到地上,立時摔得他狼狽不堪,面紅耳赤。
(七)耳喻教訓
無論在漢語中還是在英語中,耳朵都被映射到另一個更為抽象的概念域——教訓某人。事實上,很多隱喻表達已經成為語言中的固定用語,人們經常使用它們而意識不到它們是隱喻。
(18)If you dont behave yourselves Ill box your ears!
(19)My father gave me a thick ear when he heard Id been playing truant.
(20)在場的臺灣客商潘某也趁機打了女工兩個耳光,然后將鞋子掛在她的脖子上示眾。
(21)有時不知哪位心情就突然不好了,上來二話不說,直接就扇馬銳大耳刮子,打得他涕淚交流,到了學校臉上還留著手印子。)
(22)他用自己的狂嫖濫賭、傾家蕩產給予愛面子的族長父親以一記響亮的耳光。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英漢語中耳朵都可以被用于表示教訓某人,但例(22)中的“耳光”顯然比英語中的“box ones ears”“give sb.a ear”具有更深層次的涵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耳”在英漢兩種語言中共有七個隱喻映射是趨于一致的,其映射的范圍大致可以歸納為:1.知識/智力域,如“打聽信息”“鑒別、觀察事物的能力”“關注/注意”;2.情感/態(tài)度域,如“難堪/羞愧”;3.社會/事物關系域,如“教訓”;4.形狀域,如“形似耳廓之物”“置于耳之物”。而且這些隱喻映射都是以耳的結構、位置、功能以及與外界事物的關系為基礎的。由于人的耳朵在結構、位置、功能等方面的共性,不同民族的人所獲得的體驗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在英漢語言中有著諸多相同的隱喻映射。當然,大致相同的隱喻映射中也會表現出細微的差異,這又表明了不同的語言存在著文化的差異。
(本文系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社科類科研課題[X09SK005]:人體詞的隱喻研究。)
附 注:
①本文語料來自北京大學漢語語言研究中心:現代漢語語料庫。
參考文獻:
[1]Lakoff,G.&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Sweetser 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盧衛(wèi)中.人體隱喻化的認知特點[J].外語教學,2003,(6).
[4]覃修桂.“眼”的概念隱喻[J].外國語,2008,(5).
[5]趙艷芳.認知隱喻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6]張鎮(zhèn)華等.英語習語的文化內涵及其語用研究[M].北京:外語教
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7]英語常用詞用法.詳解大詞典(A—K)[Z].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7.
[8]英漢大詞典(全新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9]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10]朗文當代英語辭典(英語版)[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
社,1997.
[11]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孫玉蘭 山東聊城聊城大學東昌學院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