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中關村一小與“做最好的我”之二
發(fā)生在校園里的故事
“國安足球俱樂部”進校園活動已經結束了。一天之后,我細細觀看實況錄像,一個個凝固的瞬間,給我們留下了精彩的回憶,但是有一個細節(jié)令我始終如鯁在喉:錄像自始至終伴隨著學生發(fā)出的“嗡嗡聲”,聲音雖然不大,但不絕于耳。學生集會時的問題反映出我們管理中的疏漏。學校在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中倡導“三個學會”已近10年,但黨校部是我們2010年新接收的校區(qū),如何在黨校部滲透“三個學會”教育才是目前學生德育工作的重點。
為此,我們召開了學生代表會議。在會上,首先請同學們觀看了“國安”進校園的實況錄像片段,并請同學們就“不絕于耳的嗡嗡聲”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同學們紛紛發(fā)表意見,之后針對“三個學會”,我們一起制定出了“集會公約”。這次討論之后,各班又進一步圍繞“三個學會”制定出了可操作的行動細則……
這是從2012年新學期開始,我校試行每日值班校長制度之后的一篇值班日志。之前學校例行的值班記錄多以常態(tài)觀察為主,偏靜態(tài)的流程記錄,時間一長逐漸流于形式。本學期新推行的值班日志則以質性觀察和深度反思為切入點,著重于每日對值班校長沖擊最大的問題點與思考點,引導干部主動研究并深度反思學校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們適當放權,給予中層干部最大限度地進行自主決策的權力,充分激勵其工作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值班日志使我校的自主管理實踐走向了持續(xù)變革的深處。
■ 從縱向的“管”到橫向的“理”——在高效、精簡、規(guī)范中追求自主
優(yōu)質高效的組織源于有效的精簡。組織結構的扁平分工,運行程序的簡潔通暢,流程控制的規(guī)范有序,能夠使學校這艘大船無需校正航向便自主地駛向彼岸,這正是我校管理變革的核心所在。
中關村第一小學作為一所擁有三個校區(qū)的大校,校區(qū)與校區(qū)間的互動將影響學校整體的發(fā)展。為此,在學校原有職能部門的基礎之上,我們成立了“三個中心”,整體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倡導扁平化管理,減少中間環(huán)節(jié)和程序,強化執(zhí)行力。同時,在流程管理中實行“項目負責制”,激發(fā)教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以實現不同校區(qū)間干部的互動,促進教師與干部間的協作,形成以高效自主為核心的“三軌”管理模式。具體而言,“三軌”管理模式主要包括職能部門、三個中心和項目負責制,以職能部門為第一軌,每個部都設有行政、教學、德育、后勤四個職能部門,由本部統一協調管理,既實現了統一協調又彰顯了自主權;以三個中心為第二軌,建立學生成長服務中心、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修中心、校本課程研究中心,負責協調四個校址的各個處室,分別就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課程研究進行統一規(guī)劃和管理;以項目負責制為第三軌,就某一具體工作招聘項目負責人,成立項目組,進行項目管理,由項目組協調各個職能部門,暢通高效地完成項目。
在此基礎上,在管理實踐中,我們要求各部門要做到“崗位責任明確,流程行為規(guī)范”,做好工作的節(jié)點控制。以項目負責制為例,項目負責人帶領項目工作小組負責該項目全面工作的開展,項目小組可以直接整合三個中心的相關資源,直接組織各部門的相關人員召開協調會,減少了工作環(huán)節(jié),避免了由于部門局限造成的信息不暢或責任推諉。
“職能部門”、“三個中心”與“項目負責制”相結合,改變了學校以往只強調縱向管理的做法,加強了對重點工作的橫向管理,實現了由線條管理向網狀管理的轉變;實現了管理重心的下移,使管理更加貼近教師常態(tài)工作和實際需求,真正把管理落實到了學校的“微循環(huán)系統”,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
■ 從單向的“管”到多向的“理”——在欣賞、對話、悅納中追求自主
現代管理要求人們要能綜合全局,不斷觀察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因素、互動關系和人際關系變化的過程,關注到人的活動情境和影響因素。從過去自上而下的工作布置到如今全方位地關注和激勵全體教職員工,認真傾聽教師們靈魂深處的脈動,給予每一位渴望溝通的心靈以平等對話的機會,悅納教師群體中不斷激蕩的靈動智慧,我們的管理開始從單方面的“管”走向多方位的“理”,全體組織成員群策群力,逐步實現了學校發(fā)展的自動引航。
只有擁有愛才能傳遞愛,教師是傳遞教育幸福的人。我們倡導平等地、如同家人一般關注每一位教師的存在,準確地把握由個人尊嚴而生的渴望平等與重視的愿望,用學校的大愛來培育和滋養(yǎng)每一顆跳動著的心,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溫暖和愛的教育環(huán)境,讓愛的旋律時刻奏響在教師身邊,讓每一位教師都找到家的感覺。于是,“欣賞·激勵·對話”、“欣賞我身邊的伙伴”、“感動校園十大人物”等主題活動,以及“老師生日的驚喜”等活動都讓校園里增添了一份溫馨與欣賞。
為真實有效地與教師對話,我們進一步構建了激發(fā)教師主動性的系列管理機制——搭建系統思考平臺的執(zhí)行校長制、培養(yǎng)具有大視野的骨干教師的校長助理制、發(fā)揮學科骨干引領作用的學科協理制、為每一位教師成長搭臺的項目負責制;完善和健全包括教師懇談會、對話校長、校長信箱、教代會、下組蹲點、飛信送良策等在內的一系列溝通和對話渠道,以不同群體的教師為單位,認真傾聽教師的真實心聲,共議共謀學校的未來發(fā)展,為教師參政、議政、執(zhí)政提供了必要條件。
我們對中層干部實施走動式管理,形成“四個一”制度,即每天一次下組、每周一次干部例會、每學期規(guī)劃分享和總結分享。干部要隨時走進教室,走進辦公室,隨時發(fā)現教師遇到的困難和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固定每周三進行“班級調研”,有針對性地研發(fā)“班級調研”反饋表,由各個科室對調研班級方方面面的情況進行及時的整理,以書面形式反饋給相關教師,同時與教師一起討論和深度反思問題的整改。
管理不是權力,而是責任,這種責任需要傳播,需要共同擔當。每個人都重要,每個人都有想法,每個人都能創(chuàng)造,當教師能夠和學校一起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時候,一所學校就成為了一個可以依靠的富有創(chuàng)造活力的集體;當教師們感到身邊諸事關己,被動、慣性和接受就有可能變成主動、參與和進取。
■ 從教師的“管”到學生的“理”——在創(chuàng)意、寫意、靈動中追求自主
自主管理,除了基于學校發(fā)展、教師需求的動態(tài)管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主管理。我們希望把學校打造成為學生喜歡的地方、學生感到溫暖和放松的地方、學生創(chuàng)意逐漸成真的地方。因此,學生的參與是學校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學校管理中的學生元素和學生聲音越來越多。
學校校報由教師編輯到學生負責。從去年起,我們開始嘗試招募文學素養(yǎng)較高和創(chuàng)意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負責編輯校報,從組稿、編輯、插圖、排版到責編逐漸全部都由學生自主申報并全權負責。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生對自己的刊物也更加喜愛了。
教室布置由教師主導到學生說了算。我們把布置教室的權力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制定班級公約,自主決策環(huán)境設計,自我主動約束自己,不斷培養(yǎng)自我監(jiān)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于是,充滿活力的班名、班徽如雨后春筍般從學生們的口中跳出,學生開始主動在樓道墻壁張貼自己的作業(yè),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甚至教學樓的外墻上、學校頂樓平臺的墻壁也成了學生揮灑創(chuàng)意的自主畫廊。
學生提案由例行常規(guī)到創(chuàng)意成真。以往我們只是將學生提案作為彌補和改善管理疏漏的途徑之一,因為沒有能讓學生關注到的切實改變而使得提案逐漸無話可說。對此,我們開始著力于將提案中學生的靈光初現和創(chuàng)意夢想變成現實,用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意來改變學校,改變校園生活。例如,有的學生提出教學樓西夾道的雜物角嚴重影響了學校的形象,甚至不少孩子已經開始把那里當作垃圾站,由此我們開始清理廢舊物品,幾經改造,將原來的衛(wèi)生死角變成了現在孩子們最喜歡的小花園。
尊重生命的個體感受,為渴望進步的生命提供支撐與庇護,為生命的成長與成熟提供激勵與保障,為生命激情的揮灑提供平臺與服務,同時也允許等待、觀望或疑惑,體察個體心靈深處的猶疑、恐懼或悲傷,進而解放人、激發(fā)人、凝聚人、提升人,這正是管理的要義所在。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浸潤與深化“做最好的我”的核心價值觀,不斷激發(fā)個體與群體的自主發(fā)展動力,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師生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逐漸形成尊重、溝通和激勵的管理文化。最終,將這所有的靈感與智慧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助力,讓兒童感受到學習之樂趣,成長之幸福,生命之意義,進而成為自主成長的人。
□編輯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