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芝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悠久深厚而又絢麗雄奇的詩歌凝聚著燦爛的文化,體現(xiàn)著真摯的情意,彰顯著深邃的哲理……源遠流長的詩歌表現(xiàn)著我們的生活,激蕩著我們的心靈,涵養(yǎng)著我們的精神。
在平常學習中我們接受了大量的詩詞名句,也有不少背誦得滾瓜爛熟,可惜有很多同學只是將其用于對付默寫題目,這樣就是花了大工夫而獲益甚微,其實,我們更應該將詩意化入靈魂的深處,提升自身的氣質(zhì)和涵養(yǎng);將詩詞融入筆下的文章,提高文章的檔次,增添作品的亮色。
本文以2011年廣東高考作文題目《回到原點》為例,闡明詩詞,尤其是古詩詞在作文中使用的三個層面:
第一層:直接引用,移花接木
恰到好處地引用古詩文名句,能展現(xiàn)并發(fā)揮出獨特的魅力和效力,移花接木使文章錦上添花,同時,廣泛引用名句入文,能盡顯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學造詣。引用詩詞在文章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幾種:
一、抒情致
“詩言志,詩言情”,詩歌總是傳達出人世間的種種悲歡離合,而古今情感,實無多異。由于流傳下來的詩歌都是歷經(jīng)歲月淘洗的精典之作,在作文中,如果能夠運用詩歌進行抒情,表情達意反而言簡意賅,更加到位。
例如:
社會浮躁的空氣曾將我性格深處的叛逆蒸騰到了極限,于是,自以為是的我在去年的高考中一敗涂地,所以,我決定了,今年的我要靜心!我要回到真心求學的原點,做回那個潛心鉆研的好學生。于是我拒絕了瓊瑤的纏綿悱惻,揮去了三毛的浪漫瀟灑,遠離了金庸的“刀光劍影”,告別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皸盍稌燥L殘月”已不再是我悲吟的對象,“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概已屬于過去,回到原點,我現(xiàn)在所要的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份執(zhí)著,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那份自信……
【點評】這段文字,化用了柳永的《雨霖鈴》《蝶戀花》以及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詩句,抒發(fā)了一個考生在吸取去年的失敗教訓后,決心回頭努力學習,希望自己今年能展翅高飛的執(zhí)著與自信。
二、發(fā)議論
詩歌中有很多哲理性的詩句,如果能夠引用這些詩句做議論,能夠使觀點更加鮮明、深刻。
例如:
重復,必然要回到原點。原點或是一個地點,或是一個時間,或是一種狀態(tài),或是一種心情。原點無處不在,就像時間,每天八萬六千四百秒,每一秒都是一個原點,可以說它既是每天的起點,也是每天的終點。但是,這樣的起點和終點,既相同又不相同,相同的是時間,不同的是歲月;又或者,相同的是歲月,不同的是日子;相同的是日子,不同的是生活;相同的是生活,不同的是人生。我們常說:“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同樣也可以說:“生活每天也都是新的!”新的時間,新的歲月,新的日子,新的生活,新的心情。每天既相似又不相似。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實,花相似又不相似,人不同亦又相同。我們,就是在無數(shù)次的回到原點中,一點一滴地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變?nèi)松淖兪澜纾?/p>
【點評】文段描繪了自然和人周而復始的生存狀態(tài),指出了生命的價值就應該在一次次的回歸中不斷地改變自己,提升自我,在不變與變中尋求自身和世界的發(fā)展,運用詩詞形象生動地闡明了這個深奧的哲理。
三、作論據(jù)
詩歌源于生活,反映的是與現(xiàn)今相同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生活中的故事成了詩歌中的素材,我們只需將其中的故事引入作文中,即可成為論據(jù),既典雅、又深邃,蘊意豐厚,韻味深悠,背誦之后聯(lián)系主題適當引用,省心省力省時,何樂而不為!
例如:
婚姻的本質(zhì)應該是愛情和責任,這是婚姻的原點。如果情感已經(jīng)破碎,女人應果斷地選擇“走”,去探尋新的婚姻,舊的原點?!犊兹笘|南飛》中的劉蘭芝“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卻換來了“大人故嫌遲”,懦弱的仲卿最終也不能讓母親明了婚姻的原點是愛情和責任,最終她還是不得不離開夫家;《氓》中的女主人公,“夙興夜寐,靡有朝矣”一樣沒能讓自己的丈夫銘記愛情和責任是婚姻的原點這個道理,最后也是落得從家里“撤走”的結(jié)局……而在現(xiàn)代,面對家庭、婚姻的不如意,女人們一樣“走”,卻是昂首挺胸地走上法庭,為自己爭取權(quán)益,對破裂的婚姻沒有過多的留戀和逗留,果斷地選擇了“走”,去尋找婚姻的真正原點——愛情和責任!這一走,走出了新時代女性的自尊、自強和自立。
【點評】
此處的“原點”指的是“本源、本質(zhì)”,文段引用《孔雀東南飛》和《氓》中的詩句來敘寫劉蘭芝和《氓》女主人公的悲劇,以此做正面論據(jù),與現(xiàn)代女子的決絕離開作對比,有力地論證了“婚姻的原點是愛情和責任”的觀點,以詩句作為論據(jù),免除了敘述故事的繁瑣,語言簡明而有韻味,事半功倍。
總之,引用詩詞是將詩詞這朵秀美的“花”移接到原文這棵樹木上,能夠讓樹木炫出華彩,讓文章錦上添花,增強文采和意蘊。
第二層:個性化用,畫龍點睛
“引用”僅僅是對詩詞的直接使用,而恰當?shù)摹盎谩眲t能夠讓原文這墻上的“畫中之龍”因為這點睛的操作而化身為“真實之龍”,文章檔次大為提升。
“化用”是把古典詩詞中的華美語言和豐富意蘊用現(xiàn)代語言表現(xiàn)出來,不是對古詩文的純機械翻譯,而是對古詩文的一種再創(chuàng)作、再提高和個性化鑒賞,是指創(chuàng)造性運用詩詞,是運用古詩詞的高級層次。
例如:
漂泊,是游子的宿命。原點,是游子魂牽夢縈之所。離家越遠,歸心愈切。夕陽西下,枯藤老樹殘陽斜掛,小橋流水,風兒吹散屋頂?shù)目|縷炊煙。鳥兒都歸了家,而腳下的路卻依舊連著天之涯,夢里的那個原點啊,我何時才能榮歸?無邊無際的遠方呀,今晚我將會魂歸何處?孤獨的旅人,守望著月兒的寧寂與蒼涼:遙遠的家鄉(xiāng),靈魂的原點,母親是否依然佇立門前苦苦等候,溫馨甜蜜的家是否也已燃起了炊煙?原點,有臨行前母親密密麻麻的一針一線,有臨走時念念叨叨的叮嚀囑托;原點,有離別后母親聲聲深切的呼喚,有內(nèi)心深處無數(shù)次的魂牽夢繞。多想回到原點,去跪在母親的跟前,去撫觸母親斑白的鬢角,去擦干娘親思兒的淚花,去摟住她那瘦小的身軀……游子留戀的步伐、頻頻的顧首、糾心的思念正是回歸原點的渴望。
【點評】這個片段化用了孟郊《游子吟》和馬致遠《天靜沙·秋思》的意境,將游子對“故土和親情”這原點的思念表達得細膩深婉,典雅蘊藉,既攝取了原作的神韻,又出之以新的情調(diào),給原先的游子思鄉(xiāng)的普通情感增添了文化韻味,任何時代里那些離家在外的人不也是這樣思念親人和故土的嗎?文段借用詩詞深情地表達出一份普世情懷。
第三層:改寫仿用,偷梁換柱
“引用”忠于原詩詞,“化用”也植根于原詩詞,而“改寫和仿用”則是根據(jù)詩詞的形式,用自己的語言再寫一句(首)形式一樣的詩詞,偷梁換柱,以表達自己情意,舊瓶裝新酒,這是古詩詞在作文中運用的第三個層次。
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對詩句進行適當?shù)男薷模粊肀3至嗽械捻嵨?,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味道,二來又省去自己再造詩句的麻煩,一舉兩得!
例1:
梁:不畏浮云遮望眼
柱:莫把情云遮慧眼
孩子,早戀的苦果吃不得啊,莫把情云遮慧眼,快將你的視線收回,回到求學的原點,好好提升自我、充實自己。
【點評】
本文段呼喚孩子收心,讓他們將心思放在學習上,巧妙地仿寫了王安石的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
例2:
梁1:虞兮虞兮奈若何
柱1:忙兮忙兮奈若何
梁2:亡羊補牢猶未晚
柱2:懸崖勒馬猶未晚
運用:
學生忙著學習,父母忙著賺錢,商人忙著盈利,工人忙著做活,醫(yī)生忙著救人,官員忙著執(zhí)政……很忙,很累;很累,很忙。不禁要感嘆一句:忙兮忙兮奈若何?生命的意義難道就是奔忙嗎?當我們在俗世里疲于奔命之時,可曾靜下心來想過,忙的目的是什么?為名為利嗎?追尋名利又是為了什么?幸福嗎?可是為什么那么多人有了名利權(quán)勢之后,還是整天愁眉苦臉、憂心忡忡、寂寞孤獨呢?他們這么不快樂,難道幸福嗎?為什么我們會羨慕孩童無憂無慮的玩耍,為什么我們會更愿意放情自然山水之間,為什么我們會因為別人的一句真誠的感謝而心花怒放……因為這是生命原點處的真善美,當一個人內(nèi)心充盈著真善美時,快樂也隨行。只是我們早已經(jīng)離生命的原點太過遙遠,俗世的泥潭讓我們渾身沾滿了銅臭,懸崖勒馬猶未晚,放下雜念,回到原點,還心靈一份寧靜和愜意。
【點評】
本文段中的“忙兮忙兮奈若何”仿用了項羽《垓下歌》中的詩句“虞兮虞兮奈若何”,恰當?shù)乇砻髁松钪行涡紊娜藶樯姹济Χ@鄄豢?、無可奈何的現(xiàn)狀;“懸崖勒馬猶未晚”則仿寫了俗語“亡羊補牢猶未晚”,表達了希望世人盡快回歸生命真善美的原點的渴望,貼切自然。
改寫和仿用詩詞不僅能借助詩詞的形式指引讀者走進原詩的意境,同時也能很好地表現(xiàn)作者寫作上“學以致用”的本領,使文章出采。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以其無可比擬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真流傳至今,給予不同時代的人以美的享受和理的啟迪,作文從引用、化用、仿用三個層面運用古詩詞,給予文章的不只是文采的提升,也是內(nèi)涵的升華,更可表明作者對詩詞國粹的傳承和發(fā)揚。
附:廣東省2011年高考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點”無所不在,“原點”可以是道路的起點,可以是長河的源頭,可以是坐標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請以“回到原點”為標題,聯(lián)系生活體驗與認識,寫一篇文章,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個字(含標點符號)。
(作者單位:佛山市南海區(qū)
石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