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傾城,90后寫作者,曾獲第四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二等獎,第五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三等獎。文章散見于《青年文學》《作家林》《少男少女》《青春男女生》《詩江南》《家園文學》《西南作家文學》等報刊。主要代表作有《寄情漢水,兼懷江城》《當時只道是尋常》《夢是無限好》《不朽的1921》《論后海子時代的詩歌復興》《詩話滄浪街》等。
一
很多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在想:到底我們改變了多少,怎么就長成了如斯模樣,讓人陌生又驚喜?耳機里的歌一首接著一首地播放,偶爾一兩句歌詞被唱得千轉(zhuǎn)百折,我也會偶爾低聲跟著哼唱。這時我總在心底止不住感嘆:有些故事永遠不如歌里唱的那般,永遠不能被拿出來淺吟低唱。
落雪與塵埃,還是弄濕了這一季的流光。
偶爾會一個人安靜地重溫那些細節(jié),那些發(fā)呆的時候,那些看小說傻笑,被我們打發(fā)掉的一個一個漫長的下午時光,我甚至沒有放過你出神時側顏微微皺起的姿態(tài)。手機里的歌一首一首往下播放著,我知道,我可以重復聽一首歌,可是卻無法重過那一段時光。
過去的2011年對我來說,是真正開始走向成熟和理智的一年。這一年最大的收獲是:我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兩年前的這個時候,自己仍是奮斗在藝考戰(zhàn)線上的一員,為了藝考,為了大學夢而執(zhí)著、熱烈地追求著理想與人生。在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想到了離開校園,想要真正開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想做什么事情呢?最開始我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具體需要做什么,只有一個念頭:我要離開,我不適合這里。
6月29日,學校。
對著一杯淡酒一卷紙煙不說別離
逗留和行走都需要勇氣
我的七月唯有逆風在飛
我的生活沒有水彩與玫瑰,我愛人生如水
一些心事夜泊在島城枕上
在與風塵凝望的樓角
我的命運與虔誠摻雜半卷寂寞與清憂
江南的一些巷子我是沒法去了,也無心情出游
在六月的最后一個午后
我的身體和靈魂如何穿越日光汪洋的海
我的大一畢業(yè)第一天小假
就開始干涸、枯萎、沙啞
城里沒有人,城里靜寂無聲
二
很多時候朋友們都會問我為什么會有勇氣選擇離開,我只是簡單地說,大學不適合我,或者我不適合大學。也有很多奮斗在高考戰(zhàn)線上的學弟學妹們問我大學是不是不好,他們都說自己很向往老師家長們時常在耳邊描繪的理想藍圖。他們說到這些的時候,我想起了于丹教授在《百家講壇》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才知道。”同樣,大學也是如此。這世界的確存在很多具有誘惑力的東西,比如愛情,比如金錢,比如理想……當人的一些欲望開始逐漸膨脹的時候,你會義無反顧地盡所有的方法和力量去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許多事,過了那個年紀,再次去做的話,便沒了當初的那份感動,有的只是讓人心酸的懷念。想起自己曾做過的那些心血來潮的事,一件一件,現(xiàn)在怎么看都覺著不可思議。怎么當初的自己就那么鬧騰,那么張狂,那么簡單快樂?
暑期來回穿梭在五個城市之間,武漢、上海、南京、北京、杭州……一路走來,每到一座城市都會去細細品味它的文化精神和人文風貌,也會在心底衡量這座城市的分量和情感。其實對于一座城市,我自己很難從骨子里去懂得它內(nèi)在的東西,但總是在自己的主觀世界里去試著認同它、認知它。一種城市情結是很重要的,當對一個地方有一種歸屬感的時候,我自己便不再會感到陌生和孤單,也不會因為其他外在的因素而去抱怨和嫌棄它,反而會感覺在這里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和家的溫暖,也會慢慢地去靠近和接受它的價值觀和主流文化。正如自己在到達上海的第六天便不住地想要逃離這座城市一樣,我覺得它對我或者我對它始終都是陌生的,過去是,現(xiàn)在是,未來也是。相反我更喜歡現(xiàn)在待的地方——北京。
開始收尾,一切都要結束了
不管黑暗與黎明,還是夜市與街燈
我總喜歡夜市里賣花的姑娘
偶爾我也會與之攀談接近
她們總是在街角處靜靜等候
一些見與不見的沖動穿梭在心中
我很想跟她一起站著
或者坐下數(shù)數(shù)花瓣與心情
或向迎面走來的戀人遞上一枝玫瑰
期待他們也能祝福萍水相逢的兩個人兒
在今晚能夠等來一場花期
在你不來的城里還能夠收獲愛情
三
我與其他兩位朋友一起來到北京的時候,除去買票的錢,三個人身上一共只剩一百多塊錢,又都舉目無親。沒有人可以想象得到在高消費的北京城里,一百塊錢能夠做什么;舉目無親,沒有工作又該是怎樣的場景。如果是現(xiàn)在的我,肯定不敢這么匆忙,也不敢想象這種生活是怎么過來的。可是,最后我們竟然就這樣克服了各種困難生活了半個月,最終等來了意林傳媒集團的任職通知,而此時已經(jīng)是夏末,7月29日。
其實我仍是不愿過平靜安逸的生活的,如同現(xiàn)在的工作。我覺得自己安逸地坐在辦公室里整天對著電腦的朝十晚六的工作簡直是一種對青春的浪費!我不能接受青春無辜地流逝,年華毫無征兆地開始蒼老。人們必須承認:90后開始長大了。所以在各行各業(yè),90后的身影也逐漸浮現(xiàn),只是誰才是這個時代的領頭羊?誰才是這個時代的寵兒?幾分天下未可知。生命總在很多時候給予我們驚喜,也會時常跟我們開個小玩笑,于是在現(xiàn)實生活的虛實之間,童話里的王子和公主也在逐漸長大,原來,我們都已長大。那些散落塵世的事物與人們,總在某刻被自己想起:是否相遇都是美麗的。不管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我期待著有些東西也會在“眾里尋他千百度”之后,能夠自然地毀滅和生長。期待文學與人生、事業(yè)與愛情,都是如此。
一座城市或許給予不了自己太多實質(zhì)性的東西,一個人或許給予不了自己足夠強大的精神力量,但是一座熟悉或陌生的城市加上一段看不透的風景,也許才是此生最美的相遇。
我以為前面心如明鏡
午夜寂寞跨過五指峰
一季度的風響給江南弄
一記明亮的清醒,不斷揮發(fā)升騰
它從顫抖的心上慢慢滑落
綻放一個血紅的黎明
這樣的夜晚,風聲雨聲也被打磨得光滑平靜
從我耳畔和喉嚨見縫而入的
嘈雜與陰影被我吞噬干凈
心被攪拌再攪拌,瘦成一張透明宣紙
鋪卷一把油紙傘,在江南女子的閨閣之中
游走一幅無聲的鳳求凰
可惜我非司馬,你亦不是文君
四
10月4日,武漢。
透明的藍色,均勻地在天空鋪開。許多感動,就是在這春末夏初的輪回間不經(jīng)意遇見的吧!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窗臺的時候,我在潛意識里告訴自己:我到家了,我在休假,今天不上班……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維模式竟然會變換得如此之快,自己才20歲,卻儼然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快節(jié)奏和高效率的社會生活。而在三個月前,我也才大一“畢業(yè)”,現(xiàn)在,我的同學們也正在大學校園享受著他們美好而溫馨的校園生活。不過這一切于我而言,都是過去,不作過多的留戀和傷感,一切自然就好。我還是習慣著用筆觸去感知這個世界的冷暖和黑白,我喜歡這種把心情和歲月情感用筆用心記錄的生活,誠如我適應了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
或許多年后,我還在不斷地活著
活在寫意之中,被一段段無聲的沉默與嘆息凝視
我害怕那些黑夜的精靈找我
我也害怕陌生的來電和信息
一些不明飛行物總喜歡穿越我的睡眠
于是,總在凌晨三點半
我都習慣,一寸一寸醒來
曾經(jīng)的張揚,在經(jīng)過那肆虐荼糜的夏寂之后,已如秋日里的枯葉蝶,收攏了灰色的翼。我已不再有那么多紛飛婉轉(zhuǎn)的夢想,那么多富麗堂皇的信仰了。好像是經(jīng)過一個夏天的時間,我慢慢開始變得隱忍,有些情懷等到過了那個夏天便開始淡了下去,有些深入脈絡里的微痛沉重已婉轉(zhuǎn)不可訴說。
我知道,理想與人生,都已真正開始啟程。2012年,假如,世界末日沒有到來,請允許我繼續(xù)在路上,且歌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