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萍
摘要: 在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繼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教學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本文主要從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出發(fā),對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 初中文言文教學教學現(xiàn)狀教學策略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
1.重視字詞的理解,忽視文章的閱讀。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但是由于跟生活的距離較大,學生往往感到格外生疏,特別是對一些生僻字詞的理解常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老師在文言文教學中,常常把大把的時間放在字、詞、句的解釋上,而忽略了學生課文朗誦的重要性。長此以往,學生受到直接的影響,注重字詞的死記硬背,忽略了課文的朗誦。
2.重視課文的分析,忽視情感的領悟。
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老師往往按照原有的方法,先對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分析,然后按照課文的段落逐字逐句地進行分析。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對字詞進行詳細分析,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也被拆解得零零散散,文章整體體現(xiàn)的人文因素也就不復存在,學生根本無法走進文章,也無法從中學習到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更無法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重視老師的灌輸,忽視學生的自學。
長期以來,初中文言文教學一直是以老師課堂灌輸為主,而這種教學方式根本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抵觸文言文的情緒。本來初中生就對文言文的理解存在畏難心理,如果老師不能夠采取必要的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簡單地按照灌輸?shù)乃季S進行教學,只能使得學生變得越來越被動,長此以往,就會遠離文言文教學的最初目的。
4.重視課內(nèi)的知識,忽視課外的積累。
一些老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對課本中的文章相當重視,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這些文章的講解上,各種練習也具有針對性,想要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但是,僅僅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是根本無法充分掌握所學知識的,當遇到一篇新的文章時,學生往往無從下手,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平時文言文的課外積累不夠,無法做到靈活應用知識。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實踐中的策略
1.“會鑒賞”。
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對于相關的字詞意思的準確把握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和重點,因此,字詞的理解應該是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但是僅僅注重這一點就大錯特錯了。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一些文學作品或者具備一定的文學性的文章,比如《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文藝散文;《曹劌論戰(zhàn)》、《出師表》等文章雖然源自史書,但其文學性較強,教材也是因其文學性而選取這些文章的;《愚公移山》、《陋室銘》、《愛蓮說》更是被后世廣為傳誦的文學作品,其他的一些詩詞就更不必多說。因此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就不能簡單地從字、詞、句的層面進行講解,將整體優(yōu)美的文章分解成各種文言文知識點的集合。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對文言文進行賞析和評價,從而體會文章的整體美感,體會作者的情感、文章中的優(yōu)美景致,體會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讓學生通過對作者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及審美觀等的賞析、評價,從中學習其整體的文學藝術,從而對其人生觀、價值觀及文化修養(yǎng)等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2.“授逸”。
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學生可以利用已學知識快速地理解現(xiàn)代文的主題,但是文言文,如果不了解相應的文言文句法和詞法,根本無法對文章作深入的了解,更談不上理解作者的深刻思想,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相關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
第一,教學內(nèi)容不能一味求多,而是要將重點放在一些常見詞法(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特定句式(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識三個方面的教學上。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分類學習,積累常見字詞,掌握常用文言文詞法、句法的相關規(guī)律,最后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文章的教學時,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也應該有所側(cè)重,從而做到因文施教。
第二,講究必要的方式方法,做到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比如說在進行詞類活用,判斷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常見句式的教學時,可以采取差異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對各種句式的不同特點、語法差異、詞義差異等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不同句式的特點;還可以采用歸納整理的辦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進行各種文言文知識的整理和分類歸納,進而使得學生按照一定的條理和方式掌握相關知識,并根據(jù)整理的知識做必要的聯(lián)想學習,不斷提升自學能力。
第三,鼓勵學生經(jīng)常進行文言文優(yōu)秀詞句、段落的摘錄學習,“不動筆墨不看書”就是這個原理。摘錄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針對不同的文言文知識,如常見的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等進行分類總結摘錄,對一些常見的成語、警句、名段名句等,在基本了解大意的前提下,經(jīng)常進行誦讀,不斷加深印象,不僅能豐富基本文言文知識,還能從側(cè)面提高文言文閱讀的水平。
3.“誦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說反復朗讀能領會文章的旨意。大聲朗讀、口熟而成誦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因為文言文比現(xiàn)代文更講究韻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誦讀詩文。知識經(jīng)濟時代雖然我們并不提倡“吟唱”,但“書讀百遍”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停頓,讀出語氣感情。誦讀在幫助學生理解文意、體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語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確大有裨益。誦讀應該以了解內(nèi)容為前提,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jù)文章的思路背誦。背誦的方法很多。記敘性文字可按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或抓住時間詞語來背誦;說明性文字可按內(nèi)外遠近上下左右由主(次)到次(主)等說明層次記憶;議論性文字可按抓論點、論據(jù)或中心句、分承句來記憶,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還可指導學生理清“文脈”(《桃花源記》),抓警句(《岳陽樓記》),抓關鍵詞語來背誦。為增加學生的積淀,我在課外組織學生開展了古詩文誦讀活動,具體要求如下:(1)學期之初。先向?qū)W生提供50篇古詩文的推薦篇目,鼓勵學生多讀多背,自己去悟,除點撥關鍵字詞外,絕不用字詞句語法去破壞其整體的和諧性。(2)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只規(guī)定下限——每人每學期至少完成20篇,多多益善。(3)學期結束前進行班級之間的誦讀大賽。在這樣寬松的氛圍中,學生誦讀古詩文的熱情空前高漲,隨時隨地可看到有學生在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念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一學期下來,80%以上的學生超額完成了任務。
總之,對于文言文的教學,最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從方法到途徑,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只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積極探索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文言文教學就將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由“怕學”變得“樂學”。
參考文獻:
[1]馬坤景.淺談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學.魅力中國,2011,(9).
[2]劉燕鵬.轉(zhuǎn)變觀念,煥發(fā)生機——淺談初中文言文教學.文教資料,2009,(15).
[3]吳連芝.文言課堂也精彩——例談初中文言文教學.考試周刊,2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