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勇
1、“當(dāng)百千當(dāng)萬千”花錢(圖1) 筆者曾見與此錢相同的實物,方穿六出,有缺角。
2、“天下太平”背周處斬蛟花錢(圖2) 筆者曾見兩枚折十高浮雕周處斬蛟(背仙道人物)大花錢,圖案極為生動,蛟龍出水撲面而起,張牙舞爪,人物較小然揮劍而迎毫無懼色,氣勢磅礴,錢圓形,圓穿,當(dāng)為隋唐以前之物。
3、“虎牙將軍”花錢(圖3) 此類打馬格格錢起鑄于宋,后世陸續(xù)有鑄,筆者見北宋馬錢實物厚重,精雕細(xì)刻,頗有昭陵六駿之遺風(fēng),非圖中錢可比也。
4、特大型雙面鳳鳥紋花錢(圖4) 花紋精細(xì),造型生動,質(zhì)地應(yīng)為白銅,花錢中之翹楚,以風(fēng)格判斷與唐代宮廷銀雕器物相似,或應(yīng)定為唐物。
5、“齊大刀”(圖5) 此二錢前者標(biāo)價低于后者,出于背文?或者其他原由,令人費解。
6、“幺”小型聳肩空首布(圖6) 此類空首布有文字與無文者,價格相差當(dāng)在數(shù)倍以上,蓋因前者可考據(jù)國別與地名也。
7、“喜”大型平肩弧襠空首布(圖7) 以金文書寫法,此幣釋文有誤。
8、“八”大型平肩弧襠空首布(圖8) 此錢以包漿判斷,曾經(jīng)火燒。
9、“共半”橋襠布(圖9) 筆者見之生坑品,較此文字突出,綠銹有層次。
10、“銖重一兩十二”圜錢(圖10) 多出陜西,此外尚有銖重一兩十四。此錢讀法尚有爭論,出土品多為生坑,文字大氣,亦有熟坑黑漆古者,磨損嚴(yán)重,近年仿品文字拙劣,綠銹無層次,甚至有的以黃銅鑄造,真?zhèn)我妆妗?/p>
11、“明四”圓錢(圖11) 此錢紅斑綠銹,開門見山。近年仿品層出不窮,有改刻者,亦有高仿新鑄,仿品一般錢體較薄,“四”字筆劃模糊不清。
12、“長垣一”圜錢(圖12) 此錢有文字更長大而突出者,蓋先秦鑄幣一錢一范也。
13、“銖重一兩十二”圜錢(圖13) 此類錢之錢文書法,有圓筆、方筆兩種。此枚即為圓筆金文,而圖10為方筆,筆劃方而細(xì),清末及民國出土之品,多為圓筆,而近年出土多為方筆,不知何故?
14、“安邑一”橋襠布兩枚(圖14) 兩者面文一正一反,古錢學(xué)者稱之傳型,證明兩千多年前已有之,而且比后世更多,說明古人書法之隨意。
15、平陽等方足布一組十枚(圖15) 此組方足布中之“皮氏”紅銹,甚為可愛,為生坑紅銹之典型器,方足布錢文書法千變?nèi)f化,“平陽”錢,曾出土一坑,同一幣種,竟有十多種不同寫法。
16、“茲氏半”小型尖足布(圖16) 銹色浮泛,但真品中亦有此類錢,應(yīng)上手全面考量。
17、“天德重寶”背“殷”錢(圖17) 近年已見數(shù)枚。
18、“唐國通寶”篆書折十錢(圖18) 此類錢文清晰秀美,而此錢品相甚差。
19、“紹圣通寶”隸書小平鐵母錢(圖19) 熟坑,如此清晰之品相,可作樣板,無懈可擊,難得!
20、“寶慶元寶”背“漢”下月折二鐵母錢(圖19) 品相佳美,稀世珍品。(責(zé)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