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梅
一、語言文字訓練
詞和句是文章的基本單位,豐富而優(yōu)美的詞句積累是語言表達的前提和保障。入選到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都是構詞經典優(yōu)美、句式富有特色的典范,是學生們不容錯過的仿寫目標。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詞句方面的相關訓練,以使學生充分消化。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語言,一定要將“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漢字作為表意性的文字,每個字詞都有很深刻的內涵,只有學生們真正把握其中內涵,他們才能寫出準確生動的句子來。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文章中第二、三自然段在描寫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點時,均采用了并列的寫法,分別概括出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與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還有,教材中描寫“大?!钡摹安憠验煛?,描寫“西湖”的“水平如鏡”等都是值得學生去熟記并應用到作文里的優(yōu)美詞匯。學生經過長期的積累,必然會對其遣詞造句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寫作手法訓練
朱熹曾經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學之既久,自然純熟。”作文具有一定的技巧,豐富的寫作手法都是基于最初的模仿參照,之后才能天馬行空,恣意揮灑,更何況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所以,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把握教材中的典型片段,指導學生學習分析,并對其進行仿寫,使學生在運用中逐漸掌握寫作技能。
比如,《火燒云》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中將火燒云從上到下,從天空到地面的諸多美麗變化作出生動形象的描述。教師可以在教學第五段時,引導學生模仿該段文章,描述你自己想象的天空的景象。學生在大膽的想象后,結合文章的修辭手法,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隨文練筆的訓練,不僅提高了他們的習作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經常選擇性地指導學生仿寫精彩句式(比如比喻句式、擬人句式、反問句式、排比句段、承接句段等)以及典型的段落(如總分段式、并列段式等),那么學生也一定能夠嫻熟地在文章中運用,寫作水平也自然會日益提高。
三、懸念續(xù)寫訓練
入選課文有許多文章的結尾震撼人心,懸念迭出,不僅達到了全篇的高潮,還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喚起讀者感情的共鳴。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乎情理的續(xù)寫和想象,用文字將懸念部分表達出來,變成自己理解的作品。
例如《窮人》一文,他的故事將會怎樣發(fā)展,有位教師引導學生展開續(xù)寫,學生對此情緒高漲。有的學生想象桑娜將如何辛苦地打工補貼家用,孩子懂事地學習;有的想象西蒙的兩個孩子長大后,會漸漸知道自己的身世,然后報答桑娜和漁夫的養(yǎng)育之恩。想象貴在合乎情理,即要符合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文章內在的邏輯。學生對懸念部分的續(xù)寫,不僅是自己對課文認識的一個提升,更是對自己思想深度的升華。所以,續(xù)寫是原文合乎情理的延伸和發(fā)展,它是一種培養(yǎng)想象力的好方法。
當然,課文當中也大多存在一些空白點,這就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其間的內容進行自由想象。教師教學時,就可以把這些空白點挖掘出來,由學生完成作者沒有言盡的話,使文章更顯具體、完整。還是舉《窮人》的例子,有一句感嘆“哦,上帝保佑,總算活著回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漁夫如何在寒風呼嘯的天氣里,與洶涌澎湃的海浪搏斗才能夠死里逃生,“活著回來”的。
四、詩詞改寫訓練
詩歌語言一般都是較為精煉,跳躍性大,而且講求意境。通過將詩詞改寫成記敘文,可以充分將詩詞中所體現(xiàn)的意境以記敘、描寫抒情等方式表達出來,既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又能鍛煉學生自己的表達能力。例如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時,采取圖文結合的手法,充分利用插圖,啟發(fā)學生想象說話和寫話。將詩中前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展開,描寫農家小店的宜人美景;然后再擴展后兩句“兒童急走追蝴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情節(jié),把這一千古傳誦的古詩改編成一個個富有童趣的故事。
對情節(jié)的擴寫,也是訓練學生習作的一種有效策略。比如,《將相和》一文中廉頗“負荊請罪”部分極為概括,可以作為擴寫的好材料。老師應要求學生把握好廉頗和藺相如兩人性格特征,通過描繪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將廉頗親自登門請罪的經過展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