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鶯虹
摘要: 自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很多教師都注意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意識到了應在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因此,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加以深入思考。為此,教師要弄清兩種概念的差別,明確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認識三個方面的需求,重視情感教育的價值;把握四個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加強情感教育的實踐,以便能把新課標的要求得以很好的貫徹。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踐
任何作品都是作者的勞動創(chuàng)造,負載著作者思想感情,尤其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重在審美,且其美感信息帶有含蓄性、朦朧性,讀者往往從對文學形象的感受出發(fā)領(lǐng)會作品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情感,借助于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歷通過形象思維,觸動情感去認識文字形象所反映的生活,在真善美的人生追求中形成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等,初步形成健全人格。
新《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定位表述,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其中,“工具性”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人文性”則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zhì),且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加強語文學科情感教育,這是由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人文性”所決定的。
一、把握四個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加強情感教育的實踐。
教師在備課時應認真研讀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傳遞的情和意,根據(jù)作品中的具體形象,展開豐富的想象,或喚起聯(lián)想,或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帶著感情教學,善于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利用多種輔助手段,使學生能更直接地獲得情感體驗。
(一)在教學語言上,要以教師情激發(fā)學生情。
講授《游園不值》一課時,竇桂梅老師憑借對教材的深刻把握,調(diào)動自身深厚的教學藝術(shù)積淀,用充滿激情的、詩一般的教學語言渲染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綠意蔥蘢的心靈花園。孩子們智力的火花被點燃,情感的閘門被開啟,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竇老師那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一張一弛的語勢,略為夸張的肢體語言都在深深地感染著每位學生,每一位聽課者。
(二)在作品解讀上,要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無情物”,教材中的許多課文都飽含著作者的深厚情感體驗。所以,我們要深入鉆研教材,挖掘全面的情感因素,把累積的情感和知識內(nèi)容的傳播有機結(jié)合起來。教學《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我播放《月光奏鳴曲》,屏幕上出現(xiàn)了“海上生明月”的動感畫面。伴著舒緩的背景音樂,我聲情并茂地朗誦。此時,學生已完全融入詩一般的意境中。之后,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寫得美的詞句細細品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感受生動文字描繪的美麗畫面,感悟文章的雋永意境。之后的交流中,有的學生說“微波粼粼”描繪出月光下的大海泛著醉人的漣漪的動人畫面;有的“霎時間”、“灑”讓人仿佛看到海上明月瞬息萬變的瑰麗情景;有的說“輕紗”一詞給了自己輕靈的想象,讓人感到微云的輕柔、月色的朦朧……品味了語言文字的美后,在《月光奏鳴曲》的伴奏下,學生開始了動情的朗誦,走進了如詩如畫的海上月色……學生的想象、情感、理解頓悟等一系列審美心理在我的引領(lǐng)下被激活了,學生始終徜徉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
(三)在角色體驗上,要讓學生與作品中的人物產(chǎn)生情感共鳴。
由于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限,認知水平有限,往往容易停留在感受、感知的層面上,感受混沌而浮淺。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踐體驗,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一次次入情入境,體驗角色,深入作品人物內(nèi)心世界,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談感受升華體驗,努力創(chuàng)造實踐的課堂,體驗感悟的課堂,師生與文本人物平等互動的課堂,情意濃濃的課堂。老師可讓學生充當角色,使學生每一次的親身體驗都實現(xiàn)情感激蕩。他們走進作者的心靈,領(lǐng)悟詩人通過表象所傳遞出的意境,心靈之翼自由翱翔在詩一般的語文學習中。在充分喚起學生內(nèi)心體驗和情感的同時,又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感情溢于言表,使學生與作品人物情感又一次產(chǎn)生共鳴,情感得到又一次升華。
二、在情景渲染上,要激發(fā)學生升華情感。
學習是一種體驗,而這種體驗需要情境,沒有學習情境的教學只是文字符號的學習,沒有情感的體驗,沒有創(chuàng)造的靈感,也沒有智慧的火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努力為孩子搭建心靈交流的平臺,創(chuàng)設(shè)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豐富情感體驗。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文情并茂的課文《火燒圓明園》時,引導學生從文本的字里行間體會到自豪贊嘆、詩情畫意、舒緩深沉的不同感情。在學生的情感體驗沉淀在心后,王老師趁熱打鐵,充分利用教學媒體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看到烈火熊熊吞噬著萬園之園時,激起刀絞般的心痛,達到對文章的描寫悟得更深、更透的目的。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道德的、理性的、審美的高尚情感。……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壤上。種子會萌發(fā)出幼芽:兒童邊認識邊干得越多,對勞動快樂的激動情感體驗得越深,他就想知道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鉆研精神,學習勁頭就越來越強烈?!币虼?,情感體驗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及信念,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