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延清
十八歲那年,我?guī)煼懂厴I(yè),分到了鄉(xiāng)下一所八年制學校。
開學報到那天,下著瀠濛細雨。我用自行車馱著鋪蓋卷兒一路打聽走了4個多小時,才到了學校。不知摔了多少次跤,走進校門時衣服上沾滿了泥土,汗流滿面。一大群學生圍上來好奇地看著這個“山外來客”。
老校長是一個50來歲的瘦老頭,他熱情地接待了我。因為其他老師離家近,不用晚上住宿,因此離家較遠的我可以獨享一間辦公室(住宿、做飯、辦公三位一體的)。記得當時老校長似乎很激動,說了許多諸如很榮幸盼來了……學校條件差了一點……有什么困難直接找他等我愛聽的話,臨走時還幫我鋪好了床。
老校長走后。我仔細地環(huán)視了一下這個多年來夢想中的“家”:墻壁早已被煤煙熏得發(fā)黑,且布滿了灰塵;報紙糊的頂棚早已破爛不堪:唯一的一個三屜辦公桌的面上開著2個窟窿……目睹眼前的這一切,再想起來校途中的經(jīng)歷,我的心一下子涼了大半截。正當沮喪時,突然覺得床底下有動靜,彎身細查,原來是兩只碩大的老鼠在嬉戲?,F(xiàn)在想來,也許它們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熱烈歡迎”我這個新來的“鄰居”吧!我覺得很累,正巧沒事,便美美地睡了一覺。
黃昏時分,熱鬧了一天的校園漸漸沉寂了,遠處不時傳來幾聲狗叫。我獨自一人漫步,來到一處小山嘴。那個小學校就盡收我眼底。這是一個交通極為不便的小山村。周圍群山環(huán)圍。村子里有三四十戶人家。后經(jīng)了解,學校也就200來個學生。學校真正是個無路(只有狹窄的小路)、無電、無水(學校沒有水池,只有一眼水窖)的“三無學校”。
第二天,我從老校長那兒找來了一些舊報紙,去學校門口的小賣部買了50張白紙,叫了幾個大一點的學生幫了一下手,把辦公室的墻糊了。頂棚也換了,打點出一個“漂亮”的新家。
轉(zhuǎn)眼三天過去了。三天來我一直啃著母親為我準備的干饃,喝著老校長送來的開水。第四天下午放學后,我剛準備開灶之時,來了一大群孩子,他們抱來了一大摞的柴禾,一時間有人引火,有人吹火,有人煽火,不一會兒工夫,爐子里的火便熊熊燃了起來,把孩子們的小臉映得通紅通紅的。我正要燒水拌面,一個叫朱玉平的孩子從書包里掏出一小袋早已準備好的面條,還有幾根大蔥,說是他母親聽說來了一個遠鄉(xiāng)的新老師特意準備的。吃著學生為我煮的面條。心中一絲暖意油然而生。
第一次上講臺,說真的心里還真有幾分緊張與膽怯,但是沒想到孩子們卻給了我熱情和鼓勵的掌聲!面對孩子們那一張張純真的面孔和一雙雙滿含期待與信任的眼神,聽著他們瑯瑯的讀書聲,看著他們甜甜的笑臉,我一下子感到了初為人師的自豪與神圣。我為孩子們講故事,同他們一起做游戲,讓他們盡情展現(xiàn)孩子的天性。我用真心換得了孩子們的真情,我用心智換取了孩子們的笑容。
教室雖然簡陋,但卻充滿溫馨。春天來臨的時候,教室窗臺上的瓶子里總是插滿孩子們從山坡上摘下的山杏花;端午節(jié)到了,孩子們在窗前門后插滿了楊柳……一年四季,農(nóng)村田野中有什么花。教室里就會有什么花,即便是沒有花的季節(jié),孩子們也會設(shè)法將簡陋的教室裝扮得詩意盎然。
時間久了,不知不覺中我早已融入了這個飽含淳樸民風、擁有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的小山村。我暗暗對自己說:有此,足矣!
就這樣和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在快樂中學習,我們常常讓笑聲回蕩在整個校園,我們常常讓歌聲隨著云朵飛揚。學年結(jié)束的時候。我?guī)У膬蓚€班的語文分別考了全學區(qū)的第一名和第三名!老校長親自跑到我的辦公室翹起大拇指:“你能行,在咱們學校還是第一次呀!”3年后學校有兩名學生考取了師范,當時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引起了小小的轟動,一時間成了人們茶余飯后談?wù)摰脑掝}。
十多年時間,我在這里和我的孩子們一起度過了自己最燦爛的年華。后來,我離開了那個令人留戀的山村。多年來,鄉(xiāng)下教書的點點滴滴時常在我夢中依稀出現(xiàn)。鄉(xiāng)下教書的日子已成了我記憶里一筆寶貴的財富,那份情感和記憶將永駐我的心中,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全部的教育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