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昆
魏民在周家渡居住了近半輩子,和多數(shù)周家渡人不同,他還是一個城市文化的研究者和展覽策劃者,同時也是一個藝術(shù)愛好者,年輕時喜歡繪畫,后來則迷上了攝影。他認為攝影是他觀察社會文化嬗變和思考城市歷史的有力工具。六年前,他開始利用攝影記錄自己居住的社區(qū)—周家渡的變化。也正是這六年,周家渡地區(qū)開始經(jīng)歷它被命名以來的最大變化,這個變化不但是周家渡作為上海一個傳統(tǒng)渡口的變化,更是大上海變化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縮影。
魏民的周家渡攝影是一個社會學性質(zhì)的影像文本,所以除了視覺上的魅力之外,它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對社會和歷史的思考。魏民的影像不是愉悅?cè)藗円曈X的“攝影藝術(shù)作品”,周家渡在魏民的眼中是自己的身體,他的感受絕不同于外來“獵影”的旅游者,所以他可以將本土人身份記錄周邊變化的“目光”投射到自己身體的每一個“細微之處”。他看到這個有百年歷史的老渡口在凱歌高奏的城市化腳步中近乎須臾之間的變化,看到在老街老巷中生活的許多街坊鄰居忽然換了襯托他們存在的背景。魏民以一種歷史性的攝影方式將人與場景變化的過程呈現(xiàn),這是一種非常老實的敘事方式。其實,我們現(xiàn)在的攝影太多的“影像經(jīng)營”,在普遍藝術(shù)化的觀看中,真正令人激動的歷史腳步卻被花哨的影像所湮沒。魏民的周家渡攝影正是在喧囂的影像海洋中一支穩(wěn)定潛涌的海流,他不為波瀾所動,堅持著自己的方向。他把周家渡的變化做成自己的影像方案,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自己所親歷的變化。
所有手持相機的人都會遭遇一個困惑,那就是相機雖然是自己眼睛的延伸,但是自己的眼睛卻總是被自己權(quán)利化的身體所阻礙。身體的腳步總阻礙自己,他既需要安全也需要省力,于是許多的相機和眼光實際上是相當有限度的。基于以上兩種原因,“相機”總是拍自己最容易獲得的影像,比如那些變化明顯的外景。大家都拍那些拆遷中的斷壁殘垣和正在崛起的高樓大廈。無形中將所有變化之中最重要的主角—人們—遺忘了,即使有一些,也是作為大景象中的點綴。魏民的“相機”要深入許多,他著力捕捉在周家渡這個變幻的舞臺中的人們。在他的相機鏡頭中,有那些世居周家渡的老居民,也有參與周家渡快速變化的外來工人,還有周家渡管理者的政府干部。這些構(gòu)成了一個社區(qū)由外到內(nèi)的變化關(guān)系,也才是周家渡這個社區(qū)最主要的內(nèi)容。
目前周家渡的風景已經(jīng)徹底改變了,魏民的攝影又開始了新的階段。新風景下一定有新的文化,繼續(xù)關(guān)注風景中的人們,可能是魏民今后攝影最主要的方向。祝愿魏民的攝影取得更大的成就。
責任編輯/李紅霞
各地民工施工隊匯聚周家渡。世博民工村里甘肅“同鄉(xiāng)隊”民工在宿舍的合影。2010.1
周家渡逐漸展現(xiàn)現(xiàn)代新城的天際輪廓線。民工們在40米高的“陽光谷”膜結(jié)構(gòu)高空作業(yè)。2009.7
2005年黃浦江周家渡岸線的老渡口老工廠貧民區(qū)。2005.3
2011年黃浦江周家渡岸線的文化中心江邊公園。2011.11
作者簡介
魏民,1949年生,上海自由攝影師,“四月風實名制攝影圈”會員。
攝影經(jīng)歷:大型國企工會攝影員;城市展館總體策劃、圖片規(guī)劃;社會紀實攝影專題。
展覽:上海、平遙、麗水大型展覽的入選展、聯(lián)展、個展;社區(qū)展覽。
作者博客 http://weimin.blog.siyue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