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輝麗
起初,以為它是窯——磚窯,坯窯,或者瓦窯。窯是鄉(xiāng)村常見的事物,不足以奇??催^碑文,才知道,眼前的“土疙瘩”,竟是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趙王臺。
無路。將車泊在泥濘中。步行,下土坡,再穿過一片地。時值冬天,地里的玉米已經(jīng)收割,只留下短短的茬子,冒著尖兒,仿佛直刺蒼天的矛。還有一種草,長滿小細齒,一不留神,就會粘在衣服上,皮膚隨之有剌痛感。深一腳,淺一腳,到達趙王臺下時,猶有些懷疑,問了在旁邊翻地的老農(nóng),答復確是趙王臺。
一時間,思緒有些恍惚。2300年的歷史,就這樣,真實地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如果不是看到路標,我想,一定會與它失之交臂。這意外的發(fā)現(xiàn),讓人驚喜。
沿著石階向上,似乎是不小心跌入時光隧道中,莽莽撞撞地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趙王臺系趙武靈王所筑。歷史上的趙武靈王,文武雙全,氣度非凡,愛江山,也愛美人。為強盛一個國,他屯重兵,胡服騎射,北擊林胡,東滅中山:為成全愛妃的遺愿,他劍走偏鋒,將國君之位,傳給年僅十二歲的幼子趙何,最終造成內(nèi)訌,以至父子俱死。
碑文釋解:趙王臺是趙王城的制高點,高五六丈。系趙武靈王當年閱兵之地。沙場秋點兵。一聲號令,萬人響應,氣勢銳不可擋。而眼前的趙王臺,只是一個孤零零的小土丘,站在上面,很難想象出它當年的雄姿和風采。但登高望遠,仍然能縱覽四野。近處,一排排民房,高低參差,錯落有致,每一家的房頂上,都有透著金黃的玉米囤,像是在炫耀,在比試,更像在禮敬蒼天。遠處,鱗次櫛比的高樓,青煙直上的煙囪,綠茸茸的麥地,盡收眼底。視野開闊。輕風習習。那一刻,時間仿佛停頓下來,內(nèi)心清朗。
趙王臺是中山古城遺址的一部分。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古跡,八角井、養(yǎng)魚池、三教殿、古城墻等。
“中山”一名,始見于《左傳?定公四年》:“中山,鮮虞”,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狄族鮮虞部落建立的諸侯國,擁有戰(zhàn)車千輛,兵甲過萬,僅次于“戰(zhàn)國七雄”,后為趙所滅。八角井、養(yǎng)魚池都屬于中山古城遺址。以為就在附近,四下環(huán)顧,卻不見,昔日的繁華幾近春夢,所有關于它們的聲響、氣味和形狀,都飛流散盡,只留下名字,令尋訪者猜想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