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連
序:積極應對各式各樣的整合問題,最終的整合效果還要受到學生信息素養(yǎng)參差不齊的制約。即使經(jīng)過不懈努力,提高了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但如果不能帶來學科考試成績的同步提高,在應試教育觀念依然揮之不去的今天,這樣的創(chuàng)新實踐之火也很難在短期之內成燎原之勢。
記得在剛剛實施新課程的時候,我校語文組的幾位教師,在多方學習借鑒的基礎上,嘗試開展過“5分鐘學生演講”的課堂導入活動,讓學生輪流在“學科內容為主,社會問題為輔”的大語文范疇內自主選題,多方收集整理信息,甚至像教師上課一樣制作使用簡單的演示文稿,然后主動地登上講臺,自信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可以和同學進行現(xiàn)場討論甚至爭辯,課后還可以通過校園網(wǎng)進行更廣泛更深入的交流互動,教師作為發(fā)起者和引導者,參與課前準備、課上演講和課后反饋的全過程。嘗試過這個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教師都認為,通過這5分鐘的主題演講,把課堂情境導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不僅可以喚醒學生久違的主動學習意識,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探究質疑的意識,促進師生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互動,為傳統(tǒng)的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增添新的內涵和活力。這一度成為語文組公開課的流行導入方式。
雖然受到準備時間倉促、獲取信息途徑較少等種種不利影響,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第一次演講都不太滿意,但至少能給學生提供一個主動表達和平等交流的機會。相信如果再有更多登臺演講的機會,學生們的表現(xiàn)一定會越來越棒。然而,這樣一種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導入方式,除了在各種公開課、示范課當中經(jīng)常被采用之外,并沒有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推廣開來,甚至越來越難順利開展下去。究其原因,有人怕喧賓奪主,有人怕影響成績,有人怕增加麻煩,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我表達的愿望還不太強烈的情況下,雖然只是短短5分鐘的演講,常常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準備很長時間,有時學生的即興發(fā)揮,還會把課堂動態(tài)生成到教師沒有思考到的方向,讓人進退兩難,我想這就是人人稱道卻很少愿意仿效的原因所在。
一個新理念的提出和應用,通常都是為了發(fā)展完善前一個理念或方法,克服其在實際應用中暴露的缺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念產(chǎn)生也不例外。在計算機輔助教學應用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世界范圍內的信息技術革命也突飛猛進,其應用更是迅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早已成為支撐學生合作學習和終身學習的通用智力工具。
曾經(jīng)有一位我熟悉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借用我的計算機,帶來自己冥思苦想的《秦始皇功過評述》的主題演講提綱,為自己即將到來的第一次登臺演講而搜集準備資料,制作簡單的演示文稿,并請我提出參考意見,既惶恐又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這時,教師的每一個鼓勵的眼神、每一句加油的話語,都會成為激勵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催化劑,雖然學生的表達可能不太流暢,觀點可能比較膚淺甚至偏頗,但卻是難能可貴的第一次“獨立宣言”,再通過課堂討論和課后交流而得出的結論或掌握的學識,肯定要比教師直接講授的效果要深刻持久得多。反之,如果在相鄰班級已經(jīng)開展類似的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情況下,教師仍然因患得患失而不愿意嘗試變革,墨守成規(guī)的做法一旦傳染給我們的學生,必然會延緩他們尋找自我的步伐,安于現(xiàn)狀也會慢慢變得理所當然。
構建開放平等的互動課堂,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善于捕捉和助燃學生們的思維火花,將整合實踐和思考貫穿于整個教育的全過程,彌合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割裂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