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錦
筆者在去年九月間從本地古董店購進50多斤銅元,在篩選中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枚湖南當十背飛龍“光緒元寶”黃銅元。該枚銅元正、背面均包著一層較厚的赭色包漿,只見面文“十”字左上方顯露一小塊金黃色,錢體比同版面的普通品厚重,錢輪處用小刀輕刮發(fā)現(xiàn)錢體是紅銅質并帶有金黃色點。當時從筆者多年收藏古錢幣的經驗來看,覺得可能是紅銅鎏金幣,但又不確定。事后找了多位泉友鑒定,多數人認為是黃銅質普通品,少數人認為是紅銅鎏金幣,在結論不一致的情況下,大家認為只有清除銅元表層赭色包漿后才能確定。此時本人深感該幣如果真是紅銅鎏金幣其珍稀度相當高,不敢輕易動手清理,怕清理方法不當毀壞銅元。為了獲取可行性清理方法,特地前往本市羅江開發(fā)區(qū)與收藏古錢幣前輩金義田老師商討清除銅元表層褚色包漿的方法,金義田老師提出用洗米湯泡的方法。事后筆者將該枚銅元用洗米湯泡了十天,期間換了兩次洗米湯。此方法效果顯著,銅元表面赭色包漿自然清除,正、背面呈現(xiàn)出一層金黃色,隨后用干布慢慢在表層反復擦拭,越擦金黃色越漂亮,現(xiàn)可確定是一枚紅銅鎏金幣。是錢:湖南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黃銅元(如圖),直徑2.9厘米,厚0.16厘米,重6.9克,長撇元,中心滿文右讀“寶南”,背七尾五爪飛龍,紅銅質鎏金,錢體規(guī)范厚重,地章平整,錢文字體端莊,圖案線條流暢,疑為試樣幣。
經查證,段洪剛老師編著的《中國銅元譜》一書第99頁刊載“福建李建清先生提供了一枚德國代鑄鍍金湖南當十背坐龍光緒元寶黃銅元試樣幣,直徑2.8厘米,厚0.175厘米,重7.85克,黃銅元鍍金呈樣幣,鍍金版為孤品”,“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2004年5月15日拍賣一枚‘湖南省造光緒元寶黃銅元當十背坐龍紅銅鎏金樣幣,成交價:RMB 66,000,該幣描述:系德國柏林造幣廠試鑄幣,此樣幣鎏金以示鄭重,作恭呈清政府審批之用,國內僅存此枚,國內博物館均無珍藏,罕,極美品”。筆者收藏的這枚紅銅鎏金背飛龍的湖南當十光緒元寶黃銅元,錢譜未見,是否應為德國試樣幣?現(xiàn)展現(xiàn)給泉友、專家們鑒賞,敬請大家指點!(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