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江南顧氏與蘇州光福

2012-04-29 08:42:44李嘉球
尋根 2012年4期
關(guān)鍵詞:顧氏江南

李嘉球

江南顧氏:原來都是越王后裔

元朝元貞元年(1295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一場罕見的龍卷風(fēng)侵襲了西太湖東岸的蘇州吳縣光福潭東、窯上等一帶。龍卷風(fēng)過處,小樹漫天飛,大樹連根拔。聚塢村村頭顧家古墓上的一棵幾人合抱的古樹也未能幸免。風(fēng)過雨停之后,人們在連根拔起的古樹下發(fā)現(xiàn)了一只古樸的石函,里面竟藏有一部《顧氏家譜》,它記載了顧氏與光福以及整個江南顧姓氏族的淵源關(guān)系。

顧氏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大姓,繁衍于今長江下游的江蘇、浙江一帶。他們都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后裔。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在帝國境內(nèi)以郡縣制替代分封制。受到強大的秦王朝的壓力,東越首領(lǐng)安朱被迫臣服于秦,東甌國變?yōu)榍氐拈}中郡,安朱也就成為秦帝國的閩中郡守。安朱,姓“姒”,是越王勾踐的第12世孫。

秦末大亂,這支越人在首領(lǐng)騶搖領(lǐng)導(dǎo)下加入楚漢戰(zhàn)爭。據(jù)《史記·孝惠本紀(jì)》記載,騶搖為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因功封為越王。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安朱之子搖被封為東海王,都城在東甌(今浙江溫州一帶),所以又叫東甌王。后來,東甌王姒搖遷至吳地,居住在今蘇州古城東南的澄湖旁,并修筑了一座搖城(今蘇州市吳中區(qū)車坊鎮(zhèn)東南有個大姚村)。漢文帝時,續(xù)封搖的兒子期視為“顧余侯”,其子孫于是以顧氏為姓。

漢朝時,顧氏已經(jīng)是吳地的名門望族,與陸、朱、張并列為“四姓”(或稱“四族”),其中顧、陸兩大家族尤盛。三國東吳時,顧氏有顧雍,陸氏有陸遜,均官至丞相。顧余侯期視為顧氏的得姓之祖(又稱“賜姓之祖”)。而后世編纂譜牒,則將安朱追為顧氏始祖。最早記述顧氏源流的是三國東吳名相顧雍,黃龍二年(230年),顧雍輯有《顧氏紀(jì)姓源流略》,稱安朱為一世祖,搖為2世祖,期視為3世祖,顧雍為顧氏第18世。

明末清初大學(xué)者顧炎武(亭林)曾經(jīng)寫過一篇《顧氏得姓考》的文章。據(jù)他考釋:全國的顧氏分為二宗,一宗是“易已姓為顧”,一宗是“易姒姓為顧”。其“已姓之顧,以國為氏”,《詩經(jīng)》中有“韋顧既伐”之句,《國語》中有“昆我蘇顧溫董”,指的是此顧。而“姒姓之顧,以封為氏”,即指漢文帝封東海王搖之子期視為顧余侯,世居會稽。顧炎武經(jīng)過詳細考證之后,說道:

至我宗顧氏乃自東漢著聞,其為越王之后,可證者一也……而顧氏乃世居會稽(漢會稽郡治,今蘇州府吳縣),至孫吳時成為顧、陸、朱、張四姓,其為越王之后,可證者二也。況顧氏世譜,自吳丞相雍上追受氏之先,以東海王搖之父安朱為一世,以后鱗次相承,傳代不爽,其為越王之后,可證者三也……其登仕籍者,大半皆三吳、兩浙之人,故相傳以為“江南無二顧”云。

所謂“江南無二顧”,意思是說江南姓顧的人都是同一個祖先,其老祖宗是越王勾踐,始祖是東海王搖之父安朱。

根據(jù)顧氏家譜記載,顧氏始祖安朱之后,經(jīng)過了搖、昭襄、建。顧建有三個兒子,長子顧省,早卒,無嗣;次子顧貴,繼承父兄之職——東甌王;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閩越進攻東甌王部族,顧貴向漢求援。漢朝政府派遣中大夫莊助(即嚴(yán)助,吳人)發(fā)會稽兵渡海支援東甌,閩越聞訊即退兵,顧貴因功封為“馳義侯”。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東越王余善叛反,偷襲漢地,并殺了3個漢朝政府的校尉,自立為帝。漢朝派出橫海將軍韓說出句章渡海攻擊,還派樓船將軍楊濮出武林,中尉王溫舒出梅嶺,多路進擊。在這次平定叛亂中,顧貴協(xié)同出力頗多,被封為吳侯。

顧建的小兒子顧敖(或作顧教)雖然也因為伐東越有功而受封,但在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因“巫蠱事件”中同情蒙冤的衛(wèi)太子而被貶廢,在史書中也就失去了蹤跡。

漢末動蕩:顧通、顧融隱居光福

顧貴的兒子顧翱,生有顧經(jīng)、顧綸二子。顧經(jīng)事跡無考;顧綸頗有德能威望,漢宣帝時受政府詔舉賢良。顧綸生有顧龍、顧鯤二子。顧龍在漢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出任都尉一職。顧龍之子顧大成,漢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受詔舉賢良,授光祿大夫一職。顧大成之子顧邦,品行端正,通曉經(jīng)典,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官至大司馬。顧邦的兒子是顧安。顧安之子顧綜,官至御史大夫、尚書令。顧綜有子顧林,在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官至太常寺卿。顧林之子顧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出任潁川太守。這樣,顧貴一支便成為今天江南顧姓的正宗嫡系。

顧氏何時開始定居吳縣光福?據(jù)顧氏譜牒記載,第一個是顧奉的兒子顧通。而有關(guān)資料表明,西漢時顧氏祖先就有人居住光福了。清顧震濤《吳門表隱》(卷十一)載:“大姚村,漢初越君搖隱此,古名搖城。按搖字母馀,安朱子,已姓顧,實顧氏遷吳始祖。曾孫(顧)貴移居橫山,貴子翱,以孝行載志書,居太湖濱,10世孫融,徙居光福山?!庇志硎脑疲骸邦櫲?,字仲容,竇武征不赴,隱居光福山?!?/p>

東漢末年社會十分黑暗,官居光祿勛的顧通不愿同流合污,又難有作為,于是心生退意,辭去了原來的閑職,退居老家光福,歸隱于太湖邊的聚塢(今屬潭東村),合家團聚,耕讀度日。顧通之子顧融,頗具其父之風(fēng),無心功名富貴。當(dāng)時大權(quán)在握的外戚兼執(zhí)政大臣竇武為了壯大私人勢力,征召在江南素負(fù)名望的顧融出任荊州刺史,荊州雄居要沖,地位十分重要,但是顧融依然委婉拒絕,舉家歸隱于光福龜山。

顧融有顧向、顧淑二子,長子顧向是一個飽學(xué)之士,精通卜筮,聲名遍布江南。曾經(jīng)出任過孫權(quán)的四任縣令,政績較好,先后被任命為前將軍和尚書、屯田郎。顧向有二子,大兒子就是東吳名相顧雍,小兒子顧徽。顧向的弟弟顧淑曾任孫吳的西曹掾,他有一子,名顧悌。顧雍生有三子,長子顧邵,早卒;次子顧裕有篤疾;少子顧濟,無后。顧裕的兒子顧榮,字彥先,仕吳,官黃門侍郎,在晉歷仕顯位。顧徽的4世孫顧和,顧悌之孫顧眾(顧秘之子),官至尚書仆射。

顧融12世孫顧子喬,曾任梁東中郎武陵王府參軍事。13世孫顧垣,曾任臨賀王記室,兼本郡五官掾,以儒術(shù)知名于世。曾任建安知府,多善政。顧垣的兒子顧野王,陳朝時官至黃門侍郎,以才華聞名于世,被譽為顧氏家族的“中興之祖”。

十二分宗:遷徙江南四面八方

顧野王生有五個兒子。長子顧盛南,南朝陳文帝天嘉年間(560~565年),官南安刺史,曾參與討平陳寶之亂,以功任左衛(wèi)將軍。次子顧鴻南,陳宣帝太建九年(577年)以侍御史出鎮(zhèn)臨淮,建有功勛。三子顧周南,官輔義都尉,鎮(zhèn)守吳興。陳后主禎明二年(588年)隋軍伐陳,連取浙閩郡邑,他獨與弟夏南堅守吳興。城陷不屈,兄弟倆自刎而死。五子顧允南。顧盛南曾攜子顧彪遷居浙江余杭,顧夏南曾攜子顧修期遷居浙江海鹽,允南、鴻南、周南三兄弟則居光福山。顧盛南兄弟五人去世后,都歸葬蘇州光福潭西黃公塢,人稱“五侯墳”。其子孫亦都附葬于此。

隋唐以后,采用科舉選官制度,作為文化昌盛的大姓,顧氏很多成員都進入政界,四處為官,舉家跟隨;加上顧氏人口繁衍,吳地土地狹小,因此自顧野王之后,顧姓逐漸分布到其他地方。后來,便有了所謂的“十二分宗”之說。

自漢朝起,顧氏一直居住在吳縣光福山。南朝時,顧野王舍宅為寺(光福寺)后,顧氏后裔主要居住光福鎮(zhèn)上、潭東聚塢。唐朝末期,顧氏后裔在光福寺旁建有“顧黃門祠”,供奉“中興之祖”顧野王,兩旁配他五個兒子的塑像,并附有唐長安年間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顧琮、唐光啟二年進士顧在镕的塑像。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顧氏后裔顧沅等重修該祠。

宋朝時,顧野王第14世孫顧鳳從光福鎮(zhèn)遷到太湖邊的銅坑山,并成為顧氏家族中心。顧鳳為啥要遷徙呢?元代大德壬寅(1302年)夏,顧氏第53世孫顧正卿在《勾吳(顧氏)譜序》中曾分析其遷居的原因道:

(顧鳳)遂遷銅坑山,以樂山水。蓋銅坑風(fēng)景與諸山迥別,形蘸太湖,恍若圖畫。其山之泉甘而美,山之土沃而豐,可以蠶,可以疇,可以茗,可以采,由是吾祖遷而居之,人稱“銅坑顧宅”。

銅坑近太湖,風(fēng)景如畫,而且山泉甘美,土地肥沃,可以養(yǎng)蠶、種茶、種糧。顧鳳遷至銅坑村后,在銅坑橋側(cè)建了一座“顧相公廟”,祭祀三國名相顧雍。1926年3月,李根源先生到西山訪古時此廟還在。

宋朝南渡時,光福顧氏子孫從銅坑遷徙江南的四面八方。上海圖書館藏有多種顧氏家譜,我們從《太倉橫溪顧氏世系考》中可以窺見一斑:該支始遷祖顧深,字淵之,為顧野王的第20世孫。其兄弟三人,兄顧洽,字浹甫,徙昆山,為雍里派;弟顧滔,字季源,徙通州(今南通市),為通州派。顧深居中,宋朝南渡后,不樂仕宦,先由光福徙滁陽,后徙崇明,航海為木商,富致巨萬,因號“萬廿七”,后再徙昆山之新安鄉(xiāng)。明朝弘治間,析昆山、常熟、嘉定之地設(shè)立太倉州,新安鄉(xiāng)隸屬太倉,為橫溪一支。

江南之崇明、太倉、上海、嘉定、昆山、南京、常熟、無錫、吳江、松江等地顧氏都源出于光福。當(dāng)然,顧氏后裔也有再遷回光福的。明朝弘治狀元、嘉靖宰相顧鼎臣是昆山雍里支派顧洽的裔孫,他稱光福潭東聚塢為“家山”,死后就葬在那里。后來,他的子孫都回到了潭東。

據(jù)顧震濤《吳門表隱》記載,清朝時,香山梅社,玄墓山奉慈,太湖陰山,石湖楞迦山,蘇州婁門、南濠街、石路,均建有顧野王分祠,其中石路塔水橋分祠門聯(lián)有“派衍銅坑,支分仁孝”之語?!秴情T表隱》記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陽,顧氏后裔聚集在蘇州南濠街顧黃門公祠舉行祭祀禮,祭畢移舟石湖,祭掃顧野王墓,“舉吳山登高之集”。此次參加祭祀的顧氏后裔80歲以上的就到了19人(最大的85歲)。

如今在江南顧氏發(fā)源地光福,顧氏仍是當(dāng)?shù)氐拇笮?,主要居住在潭東、銅坑、香雪、窯上等村。

作者單位:蘇州日報社

猜你喜歡
顧氏江南
“顧氏外科”師承教育融于中醫(yī)外科學(xué)住培教學(xué)中的實踐與探索
最美江南
詩書傳家,名士風(fēng)流
藏書報(2021年26期)2021-05-30 07:24:16
《魯迅全集》注釋一誤
讀書(2020年5期)2020-05-13 14:20:55
泛川派華陽顧氏古琴藝術(shù)的傳承
黃河之聲(2019年7期)2019-12-15 22:03:51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①
清代醫(yī)家顧世澄生平及《瘍醫(yī)大全》探微
黃道周的忠義氣節(jié)
敖汉旗| 竹溪县| 黔江区| 江安县| 上杭县| 通渭县| 龙岩市| 西青区| 高青县| 榕江县| 西贡区| 襄汾县| 溧阳市| 湘阴县| 延津县| 无棣县| 博兴县| 会东县| 北碚区| 玉林市| 东方市| 张家界市| 宁都县| 东海县| 西吉县| 黔东| 湘乡市| 普陀区| 山西省| 郴州市| 霍林郭勒市| 高淳县| 简阳市| 勃利县| 克拉玛依市| 资兴市| 肃宁县| 岱山县| 寿宁县| 荥阳市| 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