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楓
在廣東平遠縣,有這么一家人,父子四人都是藝術愛好者,而且在書法、篆刻和攝影上頗有建樹。他們把客家文化人對現(xiàn)代藝術特質(zhì)的感悟與客家民俗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各自的藝術風格,以書畫、篆刻、攝影等藝術形式為載體,向世人展示了客家地區(qū)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jié)合的客家人的精神世界。
人生一世為求實
“書法的功夫,不光會用紙、用筆、用墨,更重要的是用心、用氣、用神?!?/p>
1922年出生的林天賜,是一名退休教師。他從小喜愛書法藝術,70多年來筆耕不綴。他的書法藝術在任教40余年中,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退休后,林天賜先生老有所樂,他全身心地投入書法藝術里,把詩、書、畫作為修身養(yǎng)性的根本。因常練書法,林天賜雖已九十高齡,但至今耳聰目明,腰板挺直,精神矍鑠。
林天賜是學中文的,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和繁難晦澀的訓詁字句的查閱和研究,使他既養(yǎng)成了勤于探索和博聞強記的習慣,同時也造就了其治學嚴謹和一絲不茍的學風。他收獲甚豐,凡有老同志老干部的活動必參加,這使他捧回了一大堆的獎狀和獎杯。但他淡泊名利,從不在人前炫耀。這淳和恬淡之性情,使其形成了筆意凝重、骨氣深穩(wěn)、不焦不躁的書風,透出一種質(zhì)樸醇厚之美。
“人生一世為求實,技藝之門探索真”,林老先生常常這樣說。
游弋在歲月的藝術里
林銘升,別名鈍夫,1954年生,從1970年起自習書法篆刻,上追秦漢,廣涉諸家,孜孜以求。1997年加入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他的作品多次發(fā)表于國內(nèi)各大專業(yè)報刊和參加省內(nèi)外各項大展。
據(jù)林銘升的學弟、廣東《新周刊》總編輯劉胄人介紹,早在讀書時,林銘升就在文藝上呈現(xiàn)了其天賦與才情。他是學校文藝宣傳隊的男角兒,善于用歌喉和肢體語言來抒發(fā)個人性情。
這位在平遠縣司法局任職的領導,公事之余,喜歡在詩文戲曲、書法繪畫等藝術書籍中度過業(yè)余時間,大篆、小篆、甲骨文的書寫,線條韻味均不俗。他認為,書法篆刻是一門能充分表現(xiàn)情感的藝術,其線、面、刀法、布局都在跌宕起伏與筆勢刀鋒中表現(xiàn)出作者的真情,不一定拘泥于字形之似,有其神韻即可。這種心態(tài),多少左右了他習書重意氣的訓練。
劉胄人說,林銘升治印,以恪守漢法居多。其配字章法,在平正質(zhì)樸中顯示出勻落沉穩(wěn),有沖刀渾穆之氣,有筆道清朗之格。
雖隅居閩粵贛三省交界處之平遠山城,但林銘升對書法篆刻藝術,實有“持靈氣,博各家、通古法以創(chuàng)韻”的大志。以節(jié)操自守不隨流俗來形容他,實不為過。
做時代的“記錄人”
瘦削的身材,睿智的雙眼,走起路來腳下生風。這就是林永升給人印象最深之處。
林永升,筆名淡舒,1960年生,中國民俗攝影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會員。自1993年從事新聞工作以來,十多年時間,他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在全國30多家新聞媒體發(fā)表圖文作品數(shù)千篇,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
在寫好新聞稿件的同時,林永升還認真鉆研攝影技術。他貼近生活,貼近基層,拍攝出一幅幅感情真摯、場面生動、鄉(xiāng)土味極濃的作品,真實地記錄了今昔城鄉(xiāng)變化。這些攝影作品自然樸實,情景交融,洋溢著濃郁的時代精神和生活情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作為縣僑聯(lián)主席的他,又將在新的舞臺上一展風采。
書篆藝途上的沖刺者
出生于1963年的林東升,瘦高的個頭,一雙神情專注的眼睛,衣著樸實,對金石藝術十分癡迷和執(zhí)著。
對于篆刻,林東升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自學成才者。起初,他經(jīng)??锤赣H和大哥揮筆操刀,覺得書法篆刻大世界處處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于是,年輕好勝的林東升便憑著一股沖勁玩起了刻刀和毛筆。他耐著性子模仿名家的拓本刻了數(shù)載,曲折的經(jīng)歷更加磨煉了他,使他從艱難中看到了學印的真諦。他憑借良好的文化基礎,廣泛涉獵秦漢古印、明清流派及齊白石等大師作品,潛心鉆研,反復琢磨,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篆刻風格。他的篆刻作品以其章法工穩(wěn)、刀法犀利,清淡雋永且渾穆古拙,深受同行和專家的好評。除篆刻外,林東升還研究書法。他書寫的篆書大氣磅礴,極具韻味。
近年來,林東升的篆刻作品入選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第三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世界華人書畫展等大型展覽。他還在書法專業(yè)報刊發(fā)表作品和評介文章多篇。他的作品和傳略被收入《中國書畫藝術人觀》等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