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珩
自元雜劇開始,北京戲曲演出的形式多種多樣,至少從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就有了堂會演出,形式也各不相同。那時大官僚和富商家里蓄養(yǎng)戲班的風氣很盛,我們看《紅樓夢》知道,賈府從蘇州買來一些女孩子,然后請人在家里教習并蓄養(yǎng)起來。家里的戲班演出是經常性的,但是班小演不了大戲,只能作為平時的家庭娛樂。
官僚、富商們覺得這樣不足以過戲癮,于是就將外面的戲班請來,或者將不同班社的演員聚到家里演出,這種形式就稱為堂會。堂會形式從明代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30年代末,長達五六百年時間,這也是北京的一個特殊現象。外地也有堂會,但是相對來說沒有北京這么興盛,我們可以從梅蘭芳先生的《舞臺生活四十年》、韓世昌先生的《我的昆曲生涯》等著作中了解到當時堂會的許多情況。一些大官僚、富商宅第中,一個月的堂會最多能達到二十多次。舉辦堂會演出總要有一個由頭,比如說老人過生日,主人過生日,或者是孩子滿月、官員升遷等喜慶活動就是最好的由頭,后來就是沒有由頭也會舉辦堂會演戲。
堂會演出的場地多選擇在有戲臺的宅第之中,當時一些深宅大院的花園或跨院中多設有小型戲臺,沒有戲臺的人家也可以在院中搭起臨時性的簡易舞臺。堂會的演出形式在北京繁榮主要是因為這里是王公官宦集中的都城,也是名角薈萃的中心。堂會的演出時間可以很長,一般來說從下午兩三點鐘開始到深夜為止,能達到八九個小時,演出的劇目可能有十幾出。與劇場演出有所不同,堂會戲有點戲的形式,就是戲班拿著紅紙寫的單子,請主人家點戲,主人為了客氣,也請重要的來賓幫助點戲,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點到的戲不能說不會,所以當時一個演員會一百五十出到兩百出戲不算稀奇,點什么戲能唱什么戲。后來也有預先定好戲碼,制成油印戲單的。有很多外面不常演、甚至長期絕跡于舞臺的劇目,由于主人家要看,也會在堂會上出現。
社會上的商業(yè)性演出一般是一個班社占據一個劇場,不同班社的名角很難聚到一起,除非賑災等公益性活動才會有很多名角在一起演出的合作義務戲;但是堂會就不同了,根據主人家和戲劇界的交情,可以邀請不同班社的主要演員來湊幾出合作形式的拿手戲,這也是堂會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清朝中葉以前,對于旗人的管理非常嚴格,旗人不允許進劇場看戲,但是并不禁止出席堂會,旗人可以到人家府第去看戲,同時旗人家也可以請戲班來演堂會。
堂會觀戲可以邊吃、邊聊、邊看,比較隨便,而且演出環(huán)境也比劇場要好。劇場或熱或冷,又骯臟,有些人看戲的時候大呼小叫不文明,但是看堂會戲基本不會遭遇這樣的情況。
此外堂會還可以為女賓提供看戲的機會。民國以前女賓是不能到劇場看戲的,但是堂會女賓可以到場,這些都是堂會戲受人歡迎的地方,于是很多人就變著法去打聽哪一家有堂會。當時北京城的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跟今天都不一樣,人口也要少得多。某一宅第有什么舉動,可以說四九城都能知道。尤其是那些名角,比如說像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以及后來的很多名角到什么地方出堂會,消息都會不脛而走。
當時雖然很多大宅門的門禁也很嚴,但戲迷卻能鉆頭覓縫找路子進去。一種辦法就是轉托關系,有些跟主家并不是很熟,或者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能夠拐彎抹角,甚至買通家下的一些仆人混進去。還有一種干脆就是混的。怎么混呢?生日慶典大家都要送禮,咱們中國人不作興當面打開包看。戲迷也能封一個紅包,里面的錢可能極少極少,因為當時不打開,就可以冒充親友進去混吃混喝混戲看。堂會演出都是非常精彩的,前面的帽兒戲可能比較亂,可是到了倒數第四、第三出戲上演的時候,也就是晚上八九點鐘以后正戲開鑼,大家就會安靜下來,聚精會神地觀劇了。
也有的堂會實行請柬制。有人沒有請柬,最后被人識破,不得不哀告請求在邊上聽聽,大家看他可憐,也就同意了,這樣一來就使得堂會戲往往擁擠不堪??梢韵胍?,就是再闊的大宅門,容量也是有限的,記得韓世昌先生就曾寫到過夏天演出時汗流浹背、擁擠不堪的狀況。這樣到了壓軸戲、大軸戲要上演的時候怎么辦呢?有的人家竟詭稱閘盒壞了,沒有電了,戲演不成了。于是主人和一些貴賓到房間里面休息或是吃個宵夜,這個時候漆黑一片,很多人耐不住性子走了。等重新“修好”電燈,大放光明的時候,人可能已走了三分之一,這再重新開鑼。
堂會戲還為票友提供了一個登臺的機會。當時在北京有一些叫做"耗財買臉"的人,自己有極大的戲癮,可是又不能下海,也不能到外面去參加營業(yè)性演出,于是就在堂會戲中串演一兩個角色。這些人雖然被戲曲界稱為"棒槌"、"丸子",但是自己的戲癮卻得到了滿足,甚至還有很多名角給他配戲。當時堂會戲能興盛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凡有好的堂會,整個北京劇場的正常營業(yè)性演出都會受到影響。因為如果某幾個名角被一家堂會請走,那么像廣和、中和、吉祥、開明等劇場上座率都會銳減。演員流失了,觀眾也流失了,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堂會戲是為少數人服務的,但在戲劇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名角很難有機會湊在一起演出,只有在堂會戲中才能夠達到強強聯合的精彩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