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當今社會正處在轉(zhuǎn)型時期,激烈的競爭,媒體的影響,再加上人們的觀念里過于強調(diào)升學率,致使家庭、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發(fā)展。因此,利用學校心理教育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fā)展顯得很有必要。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更應在促進學生心理素質(zhì)發(fā)展上發(fā)揮重要作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心理教育滲透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zhì),促進課堂學習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發(fā)展的活動。那么,如何將心理教育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呢?
1利用教材和美文。挖掘豐富的心理教育“素材”
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蘊含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欣賞作品,體會作品的語言、形象,感情,辨別真假、善惡、美丑,逐步提高欣賞能力,在體味“美”的同時,讓學生悟出生活的哲理,受到感染,從而內(nèi)化為一種人格品質(zhì)。
1.1介紹作家。樹立人生榜樣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這些名家的人格為后世景仰。在教學中介紹一些作者時,可以針對學生實際,有重點地介紹這些作家的人生經(jīng)歷、情感歷程、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從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如蒲松齡面對落第卻發(fā)憤創(chuàng)作,曹雪芹處境艱難仍不輟筆耕,蘇東坡屢遭貶謫卻樂天超脫,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的生動材料。
1.2挖掘主題,進行愛國教育
在語文的寶庫中,一代代愛國志士用血和淚鑄成的篇章絢麗奪目。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陸游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戊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這些優(yōu)秀的詩篇讓學生感受到人格的力量,從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了正確的抉擇。
1.3課外延伸,完善自身人格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閱讀能力,必須拓展教材,豐富第二課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東西越多,掌握課內(nèi)基礎知識就越容易?!狈e極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列出書目,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去讀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并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激發(fā)閱讀興趣。在指導課外閱讀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他們展開討論、交流閱讀感受。這樣,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就能收到實效,學會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完善自身的人格。
2聯(lián)系學生實際,在語文訓練中滲透心理教育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必須從心理上去了解學生。作文、周記、日記等都是教師了解學生思想、心理狀況的重要窗口。而及時了解學生情感發(fā)展的脈搏,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更有助于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就能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為心理保健筑起一道有效的“防線”。
2.1作文書寫人生
作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載體。作文與做人是相通的,從育人的角度而言,作文求真,更能喚起學生對生活與社會的責任感,能陶治其坦蕩的胸懷、純潔的情操。因此,在命題、指導、批改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和思想實際,說真話,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如在話題作文教學中,擬些如。環(huán)保、奧運、寬容、交友、誠信,上網(wǎng)”等貼近現(xiàn)實或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由于這些話題學生較為熟悉,所以往往能把真實感受說出來,教師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疏導。
2.2日記感悟人生
指導學生寫好周記或日記。日記與一般命題作文不同,日記更側(cè)重的是學生心路歷程的記錄,它是即時的、隨意的,又是真切的、現(xiàn)實的。學生產(chǎn)生的學習焦慮,心理躁動往往都是莫名的、雜亂的,如不及時加以自我梳理,常常會引起極端的行為。寫日記會把學生心理的無序活動凝結(jié)在文字上,這一過程的本身就起了平衡情緒的作用。如能再回過頭來對這些文字進行理性的思考,學生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切擔心和憂愁是大可不必的,心境也就會趨于平和。我們語文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如何把日記寫真、寫實,更要指導學生如何去對寫出的日記作再思考,去求善、求美,把作文與做人緊緊地結(jié)合起來。教師可透過周記或日記這扇“窗口”,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幫助他們認識自己,超越自己,增強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主、開拓創(chuàng)新的人格。
3開展活動。加強多樣的心理“營養(yǎng)”
3.1課前三分鐘演講
演講能傾訴情感、展示才識。語文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講臺作三分鐘的演講??煞謩e以“理解、尊重、寬容、挫折,樂觀、競爭、自信、自卑、嫉妒”等話題,組織學生展開演講,學生們或進行道理闡述,或運用正反事例進行論證。這樣,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另一方面,對其良好的品質(zhì)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3.2搜集格言,警旬、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有言簡意賅的特點,閃爍著真理的光芒,體現(xiàn)著豐富的哲理。組織學生熟讀、背誦名言警句,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和理解感受,這如同對學生的思想健康成長注入了豐富的營養(yǎng)。閱讀摘抄這些名言警旬,既能啟迪智能,又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意志、人格的教育。
3.3開展“朗誦,辯論,答記者問、即席采訪”等活動
要在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凸現(xiàn)學生的自我意識,誘發(fā)他們的心理潛能。也可以開展“成語接龍、美文摘抄、書法比賽”等,展示他們的自我價值,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也可以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創(chuàng)作小品、相聲、舞蹈、課本劇等,使他們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事實表明,這些活動不但能使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高漲,而且能有效提高他們的綜合心理素質(zhì)。
由此可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心理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充分開發(fā)其心理潛能,為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要把整體育人視為語文教學的目的。把教學過程視為育人過程、心理教育的過程,全方位、全過程地滲透心理教育。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下,使語文教學成為有活力、有靈性的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