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鏡生
“萬物一體”是中華民族古圣先賢對宇宙人生的感悟。萬物一體,通俗地說,萬物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萬物一體也可以稱之為宇宙眾生一體。眾生是謂“眾緣和合而生”,包括人類、動物、植物、礦物等?!叭f物一體”能生出“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叭f物一體”是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是用,兩者是體和用的關系。這是中華民族的慈善理念。本文嘗試對“萬物一體”與中華慈善理念這一命題作一點哲學思考。
從歷史上看,在軸心時代,即以公元前500年為中心,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誕生了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釋迦牟尼佛的佛家思想以及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思想。在軸心時代以前,東西方的古圣先賢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都持“萬物一體”論。但在中華大地上,“萬物一體”論一直薪火相傳,綿延不絕,保障了五千年的長治久安。在西方,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仍弘揚萬物一體論,但自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始至黑格爾,則主張“主客二分”?!爸骺投帧钡恼軐W思想的特征是外在性和人類中心主義,把世界萬物作為被人類認識和征服的對象?;浇陶軐W也是主客對立。在基督教哲學中,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是人所敬畏的對象。人類生來有原罪?!靶耪叩镁取?,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被上帝拯救。人是主體,上帝是客體,人與上帝是主客對立的關系。
在軸心時代,孔子和蘇格拉底都說,他們是“述而不作”,換言之,他們都是講的往昔古圣先賢的思想,自己沒有創(chuàng)作。釋迦牟尼佛說他弘法49年未說一字,所言皆是古佛所說。這樣,有的哲學史家講軸心時代是文化對話的“原創(chuàng)期”。這種說法似乎有點偏頗。
在中國,儒家主張“萬物一體”?!兑讉鳌で难浴分v“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薄兑讉鳌で蟆分v“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薄兑讉鳌だは蟆分v“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都是講天地自然與人的統(tǒng)一,萬物一體?!睹献印分v“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故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視“誠”為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這是人去體驗天之道“誠”,到人之道“思誠”,再復歸于天之道“誠”,體現(xiàn)天人合一、萬物一體?!吨杏埂分v“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焙髞?,北宋的程顥和程頤講得更清楚,說“天人本無二,不必言合?!薄叭撕吞斓?,一物也?!薄耙蝗酥?,即天地之心。”“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已也。”道家也講得明確。莊子講“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萬物本一”。老子講萬物一體生出博愛。他講“知常容”(“?!笔遣蛔兊囊?guī)律。知常則善于包容),容乃公(包容始于無私),公乃全(無私方能博愛),全乃天(博愛即是順天),天乃道(順天是為行道),道乃久(行道方能長久),沒身不殆(善為道者,終生快樂康泰)。因此“圣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圣人的心清凈無染,故了解民之所愿所求,而以民心為己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故能揚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故能立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圣人之心與天下融為一體。百姓多憑耳目之聰明,而圣賢教化唯求本真如童子)。有這樣的胸懷,“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保ㄊ侵^明了宇宙人生真諦)。道家講“無為”,無為是不為自己,是無私,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是全身心地利益廣大社會群眾。佛家講“萬物一體”則更為究竟圓滿。佛經(jīng)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過去佛、現(xiàn)在佛和未來佛。未來佛是指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人、動物、植物、礦物等一切自然現(xiàn)象都是眾緣和合而生,故稱眾生)。“共同一法身”意為都是具有佛性的一體。佛經(jīng)講“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有情眾生指人和動物,無情眾生指植物和礦物。“同圓種智”意為成佛。佛經(jīng)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佛)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币磺斜娚杂蟹鹦?,但迷(因妄想執(zhí)著而迷)則為眾生,悟則為佛。悟就是覺悟了,究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眾生與佛是一,不是二;眾生與自己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覺悟了,就會真正認識自己,自己與整個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一切眾生是自己。打個比喻,就是自己這個身體每個細胞都是自己,細胞與細胞之間怎會有對立、對抗呢!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大我,一個大的生命體,不同族群、不同國家如同這個大生命體的器官,是自他不二,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佛經(jīng)講“于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弊运欢匀粫廴巳缂?,自然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运欢?,平等地把一切眾生看作自己。關鍵是平等。平等地愛一切眾生,就是真正的自愛。不平等,人心不平,就有爭執(zhí),就有是非,就有沖突。萬物一體,宇宙一切眾生一體,從這生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蓖w,才會有大悲;同體,大慈沒有任何條件,是“三輪體空”。佛家說的“三輪體空”同道家說的“無為而無所不為”是一個意思。
在西方,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最后一位講萬物一體論的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講的是蘇格拉底與其他哲人的對話。蘇格拉底說,哲學家“應該心胸開闊;對一個永遠追求神人歸一的整個事物的靈魂來說,刻薄是與哲學家的天性最不相容的了?!薄俺藙e的品質(zhì)以外,我們還必須尋找一個天然均衡而又體面的心靈,這個心靈會本能地趨向于所有事物的本質(zhì)?!边z憾的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開始把“主客二分”作為哲學的主導原則,直至黑格爾。在西方,現(xiàn)當代哲學家開始向“萬物一體”觀回歸。德國哲學家狄爾泰認為,人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旁觀者”,而是生活在世界萬物之中?!吧睢北取爸骺投帧焙驼J識更根本。海德格爾說,人“在世界之中存在”,意思是人是“融身”在世界之中,“依寓”于世界之中。人生在世,首先是同世界萬物打交道,而不是首先進行認識。人在認識世界之先,早已與世界萬物融合在一起了。人一向就沉浸在他所活動的世界萬物之中了。我國著名哲學家張世英教授于晚年在他的《哲學導論》等論著中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萬物一體”思想,提出了他自己的新的哲學觀。他認為,“萬物一體”和“天人合一”表述了“只有在生活、實踐中人與世界融合為一這個大前提,然后,人才可能作為主體而認識客體?!彼岢隽恕叭f物一體”與詩意人生相結合的、超越“主客二分”的新哲學觀,并希望人皆以此種“萬有相通”“萬物一體”的境界作為最高追求,走上“成人之道”。
為什么古代東方始終弘揚“萬物一體”論,而西方出現(xiàn)“主客二分”論呢?有的中國哲學家在研究中國路徑時提出了地理決定論,認為中國古代社會基本上是農(nóng)業(yè)社會。在農(nóng)業(yè)生活中人與自然親密接觸,與自然打成一片,深深地體驗到萬物生命之間的互依相關。這是中國哲學“萬物一體”觀的生長的深厚土壤;又認為古希臘是工商業(yè)社會,航海貿(mào)易和戰(zhàn)爭是生活的常態(tài)。而航海貿(mào)易和戰(zhàn)爭都是向外進取開拓的過程,因此古希臘人都是眼睛向外。另一方面,航海和戰(zhàn)爭都要克服來自自然力量和敵方的艱難險阻,他們傾向于把自然和他人作為征服的對象,于是人與自然二分,主觀與客觀對立的思維隨之產(chǎn)生。筆者認為,這種看法難以自圓其說。
在中國,“萬物一體”觀是古圣先賢求道、求真的結果。《周易·系辭上》講“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薄独献印返谒恼潞汀肚f子·大宗師》講的是宇宙本體是道,為萬物之宗?!墩撜Z·里仁》里孔子感慨地講“朝聞道,夕死可矣”,表達了求道、求真、求真理的精神。能求得真理,死而無憾。儒家講“人之初,性本善”。“性”是自性、本性。本性是“善”。這個“善”不是善惡之善,是純凈純善,是恒常不變的。善惡的善是相對的善,屬于習性,不是本性?!靶韵嘟?,習相遠?!边@個“性”是本性、真性,一切眾生的本性、真性無二無別,但習性有善、有惡。這個善、惡是相對的善惡,與“性本善”的意思完全不同。佛家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又稱真心、真如等,與儒家所講的本性、真性是一個意思,無二無別。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怎么認識到的?佛家是通過高度的“戒、定、慧”的學習和實踐,從甚深禪定生起智慧,而徹底感悟宇宙人生真相。世間、出世間大圣人無不在禪定上下大功夫,親證“萬物一體”真相和境界。這是一個“信、解、行、證”的艱辛過程。儒家的圣賢都有禪定功夫,孔孟學說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除物欲,方能生起智慧);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純凈純善境界)。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薄暗谩笔裁??就是得“明德”,就是恢復純凈純善的本性、真性,而契入“萬物一體”境界。道家的圣賢也有禪定功夫?!肚f子·人間世》講“若一志,無聽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薄肚f子·大宗師》講“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边@是道家的修煉物我兩泯、內(nèi)外俱忘、神歸虛寂而契入萬物一體的境界。儒釋道三家修禪定的方法不完全相同,都經(jīng)過“戒、定、慧”實踐過程。儒家的戒就是恪守“仁、義、禮、智、信”,佛家的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戒、定、慧是由戒生定?!岸ā笔恰巴獠恢啵ú皇芡饨缯T惑),內(nèi)不動心”,接著由定生慧。這如同夜晚明月當空,沒有漣漪的湖面會完全明晰地映現(xiàn)天上的月亮。有波浪的湖面映現(xiàn)不出月亮。清凈無染的自性(本性)具足智慧,感悟宇宙人生真相,萬物一體的真相。由對“萬物一體”的體悟,生起大慈大悲,生起大愛。宇宙萬物一體是“體”,大慈大悲、大愛是“用”?!叭f物一體”與中華慈善理念是“體”和“用”的關系。這也說明中國哲學是把求真、求智慧放在首位的。不少哲學家說西方哲學是求真的哲學,中國哲學是求善的哲學。這是對中國哲學的誤讀。
在西方,自柏拉圖始,哲學家主張主客對立,換言之,天人相分。人與世界分開,主體與客體分開,然后以所謂客觀的態(tài)度,對對象進行觀察和描述。這產(chǎn)生“知識論”。中國人所持的是“智慧論”,這是首先自我觀照,反聞自性,破迷開悟,做到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善,對人、對事、對物不存一點點對立的念頭,更絕無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這是中國人待人接物的智慧。西方的知識論講的是,知識是人類對具體事物的認識,是對具體事物內(nèi)部的因果聯(lián)系或結構的描述,以及物質(zhì)操作和社會操作的信息和方法等。知識關乎工具合理性,即為實現(xiàn)某一目的而對方法、手段的選擇和設計。中國的智慧論講的是,智慧是對宇宙人生的究竟圓融的理解。智慧是一種高度的綜合,整體的把握。智慧涵蓋著對宇宙本體無限性的理解,并體現(xiàn)為知行合一,以及理性、意志、情感等的統(tǒng)一。智慧關乎價值合理性,即關乎人生根本選擇的合理性。我國古圣先賢主張科技要慢慢發(fā)展,其發(fā)展速度要與人們的道德水平相一致。倘若科技高度發(fā)展,人們倫理道德水平快速下降,人類的災害就會來臨?,F(xiàn)在歐美人過于相信哲學家培根說的“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權力”的思想,在近代、現(xiàn)代、當代,都是不斷更新的高科技武器在屠殺人類。
馬克思主義指出,人類社會的文明時代,即私有制時代,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對財富的貪欲,以階級對抗為核心的社會對抗幾乎把一切權利賦予一個階級,而把一切義務推給另一個階級。馬克思主張共產(chǎn)主義文明的出現(xiàn)乃是對私有制的超越;指出,在共產(chǎn)主義社會,社會化的人,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chǎn)者,將合理地調(diào)節(jié)他們與自然之間的物質(zhì)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盲目的力量來統(tǒng)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zhì)交換;指出,在共產(chǎn)主義中個人將得到全面發(fā)展,在共產(chǎn)主義的社會聯(lián)合體中,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自由發(fā)展的條件。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萬物一體”觀。一個人即一切人,一切人即一人,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自由發(fā)展的條件。同樣,一切人自由發(fā)展是每個人自由發(fā)展的條件。與其同時,社會化的人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nèi)祟惐拘缘臈l件下,即人與自然統(tǒng)一的條件下,同自然進行物質(zhì)交換。
明了萬物一體觀及其生起的“同體大悲”觀,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的被西方史學家譽為偉大史學家的湯恩比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唯有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教。”他還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能復興是整個人類的災難。”大力弘揚“萬物一體”論及其派生的“同體大悲”論是當代具有普世價值的命題。古圣講,儒釋道三家的教學“初無異旨,無非欲人同歸于善?!睔v史證明,哪一代舍棄了這一中華思想文化,走上爭利縱欲,這一代就毀了。沒有仁愛,沒有道義,無禮,無智,無信,這個社會必會有兇災。古圣說,“蓋以勸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闭\哉斯言。
“萬物一體”觀和“同體大悲”觀是一元的認知理念,同時又是多元的善美,核心是眾生平等。倘若單講和諧相處,里面卻存在不平等,則和諧、和平都是假象,不是真實的。平等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和睦相處,和平才能落實。倘若能做到人人同歸于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個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諸民族人民幸福、社會安定、永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