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力
在北京后海的小金絲胡同深處,曾經(jīng)住有一位名叫楊憲益的著名翻譯家。2009年11月23日,這位幾乎“翻譯了整個中國”的譯界大師,因淋巴癌而在醫(yī)院去世,終年95歲。
獲得殊榮的翻譯家
楊憲益曾翻譯過《離騷》、《唐宋詩歌文選》、《魏晉南北朝小說選》、《老殘游記》、《儒林外史》等,把諸多中國優(yōu)秀作品介紹到國外。1982年,他又發(fā)起并主持了旨在彌補西方對中國文學了解空白的“熊貓叢書”系列,叢書里有《詩經(jīng)》、《聊齋志異》、《西游記》、《三國演義》、《鏡花緣》等中國古代文學經(jīng)典,也有《芙蓉鎮(zhèn)》、《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從文、新鳳霞、王蒙等人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楊憲益還與他的夫人戴乃迭一起,將《紅樓夢》、《魯迅選集》、《屈原》、《史記選》、《唐代傳奇選》、《宋明平話選》等譯成外文,難怪學界要說,楊憲益幾乎“翻譯了整個中國”哩!
2009年9月,中國翻譯協(xié)會授予楊憲益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是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也是繼季羨林之后,第二位獲此殊榮的翻譯家。
楊憲益學貫中西,底蘊深厚,一生除致力于翻譯外,他還寫有中篇小說《赤眉軍》、隨筆集《零墨新箋》和《譯余偶拾》,詩作《銀翹集》及自傳《漏船載酒憶當年》等。
情投意合的異國夫婦
楊憲益是安徽泗縣人,但他卻出生在天津的大公館里。原來,其父楊毓璋曾經(jīng)留日,并當過天津中國銀行行長。不過他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楊憲益是在英國教會學校讀書的,1936年去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在那里,他遇到了美麗的英國姑娘——戴乃迭。
戴乃迭1919年生于北京一個傳教士的家庭,其父泰勒的中文名字叫戴樂仁。他20世紀初來到中國傳教,曾在燕京大學當過經(jīng)濟系主任。家境富裕的戴乃迭,在中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1926年,母親將五個孩子包括戴乃迭在內(nèi)送回英國。
楊憲益晚年回憶說,他除了被戴乃迭的驚人美麗所吸引外,更愛的是她沒有英國上流社會女孩常有的虛榮與勢利。戴乃迭則戲言:我愛的不是楊憲益,而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兩人相愛后,戴乃迭放棄了法國文學專業(yè),改學中國文學,并成為牛津大學第一位獲得中國文學榮譽學位的畢業(yè)生。楊憲益也放棄了法國文學專業(yè),改學英國文學。這種互補為日后將眾多中國文學譯介到海外去奠定了基石。
1949年解放后,楊憲益被任命為南京市政協(xié)副秘書長??姑涝陂g,夫婦倆響應號召共同捐了一架飛機,因為錢不夠,戴乃迭變賣了自己的所有首飾。
夫婦蒙冤坐牢
1952年,楊憲益與戴乃迭因“政治任務”被調(diào)到北京搞翻譯工作。
然而,熱愛中國的戴乃迭因性格直率,喜歡發(fā)表看法而引起領(lǐng)導對她政治上的懷疑。楊憲益呢?在翻譯一本文學史時,發(fā)現(xiàn)書中每一章的結(jié)尾都有整段整段的毛主席語錄,他認為這種寫法可笑,完全不符合國外讀者的需要,于是把語錄統(tǒng)統(tǒng)刪掉不譯。楊憲益敢刪毛主席語錄?人們震驚得目瞪口呆?!拔母铩狈闊熎?,他成了“牛鬼蛇神”。先是在單位掃廁所、撿煤渣,后來被送進了監(jiān)牢。在同一天,戴乃迭也被公安局押送到女子監(jiān)獄。夫婦倆在監(jiān)牢里度過了整整4年的鐵窗生涯。他們是被懷疑“間諜”而遭關(guān)押的,釋放他們的官員含糊地這樣說:你干過好事,也干過壞事。當初關(guān)你是對的,現(xiàn)在放你也是對的。你在監(jiān)獄里住了4年,伙食費要從你工資里扣取。說完,宣布出獄。
自謂“蹉跎慚白發(fā)”
畫家丁聰先生曾經(jīng)給楊憲益畫過一幅小像。他看后在旁邊題了一首打油詩,日:
少小欠風流,而今糟老頭。
學成半瓶醋,詩打一缸油。
恃欲言無忌,貪杯孰與儔。
蹉跎慚白發(fā),辛苦作黃牛。
楊憲益學貫中西,有許許多多的譯作與著作,怎么還是“蹉跎慚白發(fā)”呢?他自己的回答是:這一生治學荒疏,沒有搞過什么像樣的東西,只是做了幾十年的“翻譯匠”而已。對此,我們當然可以認為這是他的自謙。但古今那些對自己有高標準、嚴要求的人,的確會永不滿足,感到“蹉跎”了歲月。不過可以自慰的是他能夠兢兢業(yè)業(yè)、“辛苦作黃?!?
“蹉跎慚白發(fā)”雖是自嘲、調(diào)侃之語,但他的偉大胸襟,還是會讓我們肅然起敬。
楊憲益是長壽之人??蓮乃H友的記述中,幾乎找不出能與“養(yǎng)生之道”掛得上鉤的材料。人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愛好煙與酒。
他平時煙不離手、以酒代水。來了客人,招待的也不是茶,而是酒。有人這樣寫道:“在我眼里,楊憲益先生是活得最灑脫、最隨意之人。仿佛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只有煙與酒例外?!奔词谷プ鲗W術(shù)講演,他也會舉著白蘭地酒杯,喝上一口,暢談幾句,再喝上一口。有記載說,他在大學講課時,經(jīng)常不帶書本筆記,學生想聽什么他就能講什么,因為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不過,他一定不忘帶酒上教室。他在監(jiān)獄里曾偷偷地教人唱英國歌曲,而歌的內(nèi)容總是與喝酒有關(guān)的,這大概是坐牢喝不到酒而想酒了吧。
晚年他得了癌癥,醫(yī)生不讓他喝酒,他無奈。但客人來了,仍然會“陪你們喝一點”。至少在2009年3月,他還這樣做的。煙呢?自然也只能少抽了。
夫人戴乃迭去世后,楊憲益深感孤獨。好在他喜歡寫寫幽默詼諧的打油詩,以此來調(diào)節(jié)心情。
楊憲益的母親壽高96歲,遺傳也許是他長壽的一個原因。